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aragraph]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服桂枝汤,可知服汤之前当有“汗出”,否则不得用桂枝汤。服桂枝汤之后,“汗出”变为“无汗”,但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且出现了“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变证。医者因其“心下满微痛”而“或下之”,诸证未解,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本是桂枝汤证,但依法治之不效反生变化,其中原因何在?后世注家多有怀疑“去桂”为“去芍”之误,果如其言?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得找到恰当的切入方法。在此,我们将“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真武汤”对举。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由芍药三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组成;真武汤由芍药三两、生姜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其对比如下:
芍药三两(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生姜三两)
茯苓三两(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白术二两)
炙草二两
枣十二枚(附子一枚)
由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到两个方子是何其相似!芍姜苓术,两方皆有,所不同的,仅草枣与附子之别。 组方相类,其主治必相近。我们来看《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这条与第28条一样,也是发汗不解,仍发热;第28条只是水饮内停,从“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可知,心下虽有停饮但是不严重,而第82条不仅有水饮内停,而且水气冲逆得很厉害,所以出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较重症状。芍姜苓术,为水饮内停而设,炙草大枣,以滋脾胃化源,水气冲逆,则急当温阳化水,故去甘缓之草枣,加雄烈之附子。 我们现在试对第28条进行解读。服桂枝汤后,其气血趋向于表。如果患者阳气较为充足,便当一汗而愈;如果患者阳气素弱,汗后其表虽解,但卫气因汗而更虚,失去“推行津液”之能,卫气遂与津液一起下陷。卫气下陷内郁,故“仍发热”;卫气不能输布津液向上,故“仍头项强痛”;卫气不能输布津液向表,故“无汗”;津液不行,化水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水饮内停,当利小便,非“下”能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后说“小便利则愈”,就是明证。为什么去掉的是“桂枝”而非“芍药”呢?我们知道,桂枝的力量是外散的,汗后其表已解,故无须再用桂枝解外;桂枝推行血液向外,由营出卫,此证病在卫气津液障碍,再用桂枝则加重水饮停留;芍药收敛津液,由卫入营,有利于水饮的吸收和输布,故无须去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