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32|回复: 26

[原创]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复制链接]

80

主题

950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0
发表于 2011-6-25 2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邢斌


我曾好多次向我的学生们推荐《名老中医之路》,希望他们能好好读读这一套书(共三册)。可是,有的同学翻看之后回复我:老师,这些老中医都说要勤奋读书,要重视经典,要多跟师,要多临床。他们说得都差不多,这些我都知道啊。所以,这套书似乎没您说得那么好?
        很可惜,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我推荐这套书,难道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人尽皆知的道理吗?无可奈何,我不得不写下我的推荐理由。
首先,古人读书重视目录学。这是读书的门径。现代人学中医最好的门径,我认为就是这套《名老中医之路》。应该说,这套书中的名老中医绝大多数都是名实相符的。他们将一生学医行医和治学的经验教训、学术观点浓缩在这几千字的文章中,我们怎么能不重视呢?可以这么说,阅读此书,就等于是在吸取20世纪中医的精华。读完此书,一位位名老中医的大名必然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接下去自然而然地就是希望进一步搜求这些名医的著述,或他们文中提及的对他们帮助很大的人或书籍。这样步步深入,不正是门径的作用吗?
第二,前面我已提及,这里再次强调,就是名老中医们往往会在文章中讲述自己一生中治病经验中最突出的内容和最重要的学术观点。这是非常宝贵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套书的性价比实在太高了。任何一个对临床感兴趣的中医学生,都应该有此敏感性,应该把这些经验摘录下来。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就是本书不只针对中医初学者,那些临床多年而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读过此书的大夫也值得一读。至于已经读过此书者,我建议隔几年也不妨再翻翻看,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过目不忘的钱钟书。我自己也是如此。
第三,对20世纪中医史感兴趣者必读此书,对掌故轶事、前人风范感兴趣者必读此书。虽然时间过去了一百年都不到,但是那时候的一切都是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所以,不管是对历史研究感兴趣,还是对历史故事感兴趣,都可以读一读《名老中医之路》。
这里不妨讲一个小故事。
洪子云老中医的父亲,对子云很严厉。当其单独应诊时,还暗中查访。有一次,突然问:某村之某病,疗效如何?对曰:已愈。其父大怒。便分析该病人之正确辨证,并说:辛被我察觉,及时更换处方,病始告愈。尔阅历不深,读书不够,从即日起,停止应诊,专读医书。此举不啻当头棒喝!如是两年内,子云之处方权曾三夺三予。
又,洪老先生平时积累了不少医案文稿,但临终要求子云全部销毁。他的理由是:学业之道,未见有靠先辈而精而成者。全靠尔之自立也。“儿孙有用,要它何用?儿孙无用,要它何用?”民国时候农村里的这位父亲真是让人神往之致。现在为人父母者该好好学学。
说了三点理由,最后想找一篇举个例子,解读一下。我想呢,就找一位已经逝世多年,其声名渐渐湮没的老中医来谈一谈吧。
陈耀堂先生,逝世于1980年,距今已31年。很多人可能都忘记,或根本不知道这位老中医。但我始终记得他。
他的文章提及由四川来上海的一位老中医,擅用附子,陈老曾向其请教,而获得运用附子的宝贵经验。比如,阴虚内热也用少量附子做药引,然必配生地、丹皮监制之。对肝阳上亢的头痛,用附子配生石决明与牡蛎,少量附子温补肾阳以蒸肾阴上济肝木,木得水涵,再加生石决、牡蛎之类以使浮阳潜降,头痛自愈。这样的经验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循此门径深入。怎么深入?一是进一步搜求陈老的著述。二是寻找这位四川来沪的医生。很可惜,文章的简介中虽云陈老著有《陈耀堂医案选》,但我始终没有找到这部书。可是我后来查阅了陈老撰写的《附子在临床上之运用》一文(刊于《中医杂志》1962年第6期),因我研究附子,后编辑《危症难病倚附子》一书,便收入了陈老此文。但四川来沪名医到底为谁?是祝味菊先生,是刘民叔先生,抑或是其他人?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巧的很,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有位针灸名医叫陈作霖。与陈老文章的整理者陈泽霖一字之差,我想他们之间或许有渊源。一问之下,果然。陈作霖先生是陈老的大儿子,而陈泽霖先生则是小儿子。作霖先生一听我的提问,就说:当时四川来沪擅用附子者,应该就是祝味菊、刘民叔先生,但是我父亲当时去请教谁,我的确不知道,而陈泽霖已去国外,已不可知。他觉得祝味菊先生的可能性大。线索至此暂时断了,但或许哪一天机缘凑巧,我们又能解决这一公案也未可知。
接着再说几点经验。一是陈老治疗肠伤寒的经验。最初是亦步亦趋,根据他的老师丁甘仁先生的成法,可是效果不佳。后打破常规,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藿香、佩兰、蔻仁等芳香化湿之品,效果很好,疗程缩短,病人恢复很快。二是陈老从民间中医那里学来的招数。陈老自述,他大儿子二岁时患麻疹后并发肺炎,疹毒内陷,病情危重,自己不敢处方,请同窗好友开方,用麻杏石甘汤,麻黄用八分,毫无效果;又换一医,也用麻杏石甘汤,也无效。值此病危之际,友人推荐一草医来看,处方仅五味:麻黄三钱,凤凰衣一钱五分,桔梗三钱,枳壳三钱,鱼腥草一两。一剂即有效,复诊改用麻黄钱半,又服两剂,病情明显好转。陈老从此例,学到四点:第一是民间有很多好方法,不可轻视;第二,过去有“麻不过钱”的说法,他们圈子里的医生用麻黄剂量较轻,现在对麻黄剂量的认识应该说更深刻了;第三,凤凰衣治气喘咳嗽效果甚佳;第四,鱼腥草用于急性气管炎、肺炎效好。文章中,陈老顺便还介绍了其他几则民间方药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医的临床大夫是很有价值的。
再说说陈老对西医的看法。他认为学习西医对他来说是有帮助,有意义的。比如,学习西医之后,知道黄疸可以由炎症、结石、癌症等引起。过去治疗黄疸,只知道阴黄、阳黄,治好了是多数,少数治不好也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知道治不好的很可能是癌症。又比如,治疗肾炎水肿,过去只要水肿退了,就认为治好了,现在看小便化验单,如有蛋白、管型,表示病并未痊愈。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治疗方法。我想,陈老的观点对初学中医者是有帮助的。
最后,要说说陈老的老师丁甘仁先生。丁甘仁先生是近代中医界响当当的人物,治中医近代史者一定会研究他。而陈老的这篇文章应该也会被留意的吧。至于如我这样对掌故感兴趣者,也是读起来兴致勃勃的。文章里,作者还向大家介绍了丁先生特别推荐的两本书,即舒驰远的《伤寒集注》和李用粹的《证治汇补》。如果因此而买了这两本书,那就属于作家止庵所说的“买书的瓜蔓”了,书就是这样一本一本多出来的。呵呵。
写到这里,该说的都说了,本该打住了。但是,意犹未尽,说几句题外话吧,不过这跟本文的主题已经无关了。(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分 1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10 名老中医之路,我喜欢。楼主的文章和书我也喜欢
黄煌 + 20 非常值得一读的佳文!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六经是何物------兰洪喜(赵杰)转载自山东经方论坛
下一篇: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续文

31

主题

969

积分

178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宁静致远,学贵沉潜。

Rank: 3Rank: 3

积分
969
发表于 2011-6-25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读,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890

积分

39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90
发表于 2011-6-25 2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78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1-6-25 2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中医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历史,我们应该扬弃。扬什么?弃什么?可谓见仁见智。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的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此言颇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积分

102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27
发表于 2011-6-25 23: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好书,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08: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因读《名老中医之路》而坚定的踏上中医之路的。今读此文,备感温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99

积分

162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努力!奋斗!

Rank: 3Rank: 3

积分
799
QQ
发表于 2011-6-26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要再看,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积分

34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8
发表于 2011-6-26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老中医之路》这套书的确写得好,很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1-6-26 13: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1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6 14: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1-6-26 16: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邢斌于2011-06-25 21:54发表的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邢斌


我曾好多次向我的学生们推荐《名老中医之路》,希望他们能好好读读这一套书(共三册)。可是,有的同学翻看之后回复我:老师,这些老中医都说要勤奋读书,要重视经典,要多跟师,要多临床。他们说得都差不多,这些我都知道啊。所以,这套书似乎没您说得那么好?
.......
该书写的很好!邢兄点睛之笔颇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6 17: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样的阅读经历有不一样的精神年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25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自学中医的IT人

Rank: 4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11-6-26 1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中医爱好于2011-06-26 17:09发表的  :
不一样的阅读经历有不一样的精神年轮。
邢老师推荐的真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11-6-26 18: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几年前下决心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希望能看到一本能引领自己直入中医大门的指南之书,也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于是天天盼望能早些读到它,好像早读一天,离中医之门就近一天。后来终于再版了,便一字不漏地读。读完了,说实在,还是很失望,因为就临证水平而言,并没有一点点进步。要说收获,那就是和楼主的学生差不多:学中医没有捷径。归纳这些书中先贤的成功经验大概就是六个字而已:苦读,善思,多练。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个“勤”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1-6-26 1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推荐一本书就要如你这样,自己读后的有深切感受
名家的学术观点是后学中医辈选择中医路径的灯塔
楼主的目录式--------学术观点以点带面的择医之思路很好。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958

积分

235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58
发表于 2011-6-26 2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本励志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青岛后生的中医坎坷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6 2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22: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见仁见智”之心学“见仁见智”之论必能收获多多。任何一本书都要择善而从,该书部分文章也有大可榷商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7 23: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确实是一套好书,以前读过一遍,看来还要好好读一读。谢谢楼主的指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1-6-28 18: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有读过[s:183] ,我也要认真的来读这三册书!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75

积分

45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75
发表于 2011-6-30 14: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虚内热也用少量附子做药引,然必配生地、丹皮监制之。

对文中这句话附子的理解非常赞同。我也一直认为肾气丸是主用是滋阴方辅以化气,今天终于找到同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805

积分

118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05
发表于 2011-7-8 16: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读此书再学临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积分

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9 0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大三时初读此书,爱不释手,他坚定了我中医的道路,似乎顺藤摸瓜也找到了一些门径,现在应该再拿出来好好看看,肯定别有洞天
学无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2 19: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具备目录学作用,邢斌先生所言诚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9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邢斌先生所言甚是,《名老中医之路》里有很多珍珠,细读深思,会有所收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7-18 17: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慕此书久矣,去年冬终于购回一本,爱不释手,真是废寝忘食,
结果还因长时间阅读此书水都不及喝得了肾结石,自己开方煎药治愈。
此事也给我很多感悟,也从此更加坚定了毕生从事中医志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9 1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这本书就 出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0:27 , Processed in 0.19360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