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芍药甘草汤治病机理辨析
作者:李小荣
近拜读《伤寒析疑》一书,书中《芍药甘草汤证析疑》解析了芍药甘草汤的治病机理,否认该方配伍属酸甘化阴的传统说法,强调芍药味苦非酸,味苦通泄。对此,笔者不揣浅陋略谈看法。
1、芍药及其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云:“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芍药在六朝以前不分赤白,至陶弘景始分。目前药材白芍多为栽培,赤芍多为野生。《本草经》所记载的芍药性味功效,似包含后代赤白芍性能。后世运用芍药甘草汤多选用白芍药。
试取鲜白芍嚼之味确微酸,较大剂量水煎液更酸。而且中药性味理论的完善,除口尝外,还有药效发现的不断总结归类。
岳美中在《岳美中医话集》中认为,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
焦树德在《用药心得十讲》中认为,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白芍养肝阴,补而不散,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散而不补,偏于行血散瘀。
2、芍药甘草汤之运用
据《伤寒论方证治准绳》统计,运用本方,古今医案250例。显示百分之64.7为红舌;脉象有记录者弦脉出现百分之63.3、细脉百分之39.5、数脉百分之31.3。弦主痛证又为肝急之象。细为阴血不足,数与阴血不足之脉象兼示阴虚内热之象。舌脉记载符合阴血不足、筋脉失养的病机。试想,治不养阴血何以濡筋脉又怎能缓急止痉痛。如说芍药取其苦泄破滞之力,岂不与本方证的治则治法相背。
刘渡舟教授用本方,有李某脓肿案和贾某转筋案,均诊为阴血不滋、筋脉弦急投本方而效著。并认为本方酸甘化阴,最善缓急。
《伤寒析疑》的作者认为取芍药之味苦通泄之功,而非酸敛之用。孰不知气血流通于经脉,经脉挛急则气血不畅而阳气无法正常布散,四逆散证正是肝气郁结、经脉挛急、阳气内郁之证。故取柴胡之辛以疏郁结之肝气,取芍药甘草之酸甘以缓挛舒脉、苦泄显系枳实之力。如此该散正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柴胡),以酸泻之(白芍)”之经旨。
《伤寒析疑》的作者提出“试问将芍药甘草易为熟地、阿胶、首乌纯滋腻润养之药,能达到芍药甘草汤治筋脉挛急的功效吗?”来反证本方非酸甘化阴、滋养筋脉之剂。笔者认为熟地偏入肾生精;阿胶、首乌等三药虽属养阴滋血药,但并非专入肝经的柔药,其入肝之功不专且效力太迟缓又性质非凉而偏温,故不适宜于疏肝挛之急痛症。
因此,笔者确信白芍之性味为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具滋阴养血、柔肝缓急、安脾止痛之功用。因此,芍药甘草汤的功效应为酸甘化阴、柔肝濡筋、缓急止痛。 |
上一篇:岭南伤寒金匮大家陈伯坛学术思想简介下一篇:大毒大效话附子,是非成败议火神——之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