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819|回复: 32

[行医艺术] 望诊的含义

[复制链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9-3-6 1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讲望闻问切,望诊为先,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但望诊是什么意思?就是看吗?

古汉语对文字的意义用法十分精确,可惜我们今天都不熟悉古汉语了,常常想当然地去对待中医的传统术语。

望诊的望,不能简单理解为看。口语中的看,是一个笼统说法。但实际上,古人把远看与近看分派了不同的说法。看高远的事物,叫做“望”。看近处事物,叫做“察”或“视”。因此,中医讲望诊,要求在一定距离上进行(中医有十步开外望诊的说法),而不可过于接近。同时必须快速,一望而知,不能长时间反复观望。即使是观察皮肤上的局部病变,不得不近看,也必须采取远望的方式。

原理在于,中医望诊,望的是气象,而不是形象。形象当然也在观察之中,但医者关注的核心是病气之象。否则,望诊就不能有“神”的作用。

有人可能不懂这个望的用法,临症他就过于靠近观看。这样,就失了望的原义。还有人说,用仪器设备检查,是望诊的延伸,是中医的现代化。这都是把望诊理解成了普通的看了。

中医理解生命,有形与气两个层次。西医只有形一个层次。所以,在气这个层次,目前中医与西医是不可沟通的。






上一篇: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
下一篇:《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病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发表于 2019-3-6 1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望诊的含义




“望”之真谛,可意会,难言传;

“望”之神技,或许遇,不可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9-3-6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魚仙子 于 2019-3-6 20:28 编辑

仙子評語:
望診是望氣象,望診非看形象。
望診必須速望,望診不可久望。
中醫妙筆傳神,精彩生動明白。
高山奇人妙論,小魚仙子喝彩!{:1_3:}
B61B9F9E-20E4-4081-861E-AE0EF45173A3.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9-3-6 2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醫望診
望病人之氣象,
知其病重或輕。
望病人之神色,
知其人死或生。{:1_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6 2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望诊,就是观察。不仅观察整体,也观察局部,观察大小便和其他分泌物,如痰涎、鼻涕、唾液、二便、经带、脓液等。
古人知道营气行在脉中,卫气行在脉外,却不知道脉中有血细胞,脉外有蛋白质。那是因为古代没有显微镜,所以古人看不见细胞的生命活动。假如古代有显微镜,古人能看见血细胞,必然能用阴阳学说加以认识,总结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6 21: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中医不能利用微观检查,服务于中医望诊,这是短处,不是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9-3-6 22:30 编辑

人类的医学,有西医,有中医,并存可也,为什么要相混?

中西医诊视方法不同,这不是长短问题。长者未必真长,短者未必真短。说长短,只是人们的偏见。明明是各自成理,为什么非要说长短?

中医的望诊,与其辨证论治是相协调的,望诊的内容可用于辨证论治。西医的检查手段,服务于西医的治疗体系,二者之间根本不通。细胞的概念,化验的指标,在中医体系内没有位置。同样,中医的望诊方法,也不能用于西医。

作为中医医生,你可以学西医。但中医学术却是必须独立的。只有当人类重新调整科学的思路,重新对待中医的理论和思维方法,中医才能与现代医学一起,组成人类医学的全部,而不是在西医思维下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2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9-3-6 22:45 编辑

在诊断这个问题上,西医是客观化的,医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在的仪器设备。中医是主观化的,医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感知和灵性。

没有相当的感知和灵性,是成不了好中医的。

学中医,不但要做学问,更要修品性。有了品性,那个感知和灵性才能出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813

积分

7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3
QQ
发表于 2019-3-6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6 2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用于白细胞高者之红肿热痛病者有效,属于中医清热药性质;用于白细胞低者不红之寒痛者无效,甚或有害,从反面证明了抗生素属于清热药。那么,白细胞高者为热证,白细胞低者为寒证,这不是西医思维。假如是西医思维,那么西医就不会对于发烧却白细胞低的肺部大面积感染者,连续使用抗生素,直至病人不救。
西医一见发烧,一般就会认为是热证,也会用中药清热(包括一些中医,也辨不清发烧病人的寒热虚实)。假如西医用中医思维,能辩出阴寒证的发烧病人,也就不会用抗生素消炎了。

不利用现代科技,中医谈何发展?恐怕继承都是问题。

在诊断上,中医必须是客观化的。凡错误诊断,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诊断。
所谓感知和灵性,不是中医学的专属。任何学科都有感知和灵性,西医也同样有。只不过西医的感知和灵性,有现代科技可以从微观上加以辅助佐证。
中医的感知和灵性,没有现代科技的微观佐证,大部分中医对“气”的认识,都脱离了经典。如《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阴之与阳,异名同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6 23: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品性不是灵性。“红”不是“专”。品性有品性的标准,灵性有灵性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6 2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wzq 于 2019-3-6 23:22 编辑

朢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天为阳,月为阴。望闻问切中的望是观察时令之阴阳,即看病前医生必须知道当时天之六气,地之五运对人体致病的影响,为四诊之首。对病人气息观察是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06: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伤寒论》之“六病”,就是把天之六气缩影在六时之中。即:太阳病时辰上主热(暑),阳明病时辰上主燥,少阳病时辰上主火,太阴病时辰上主湿,少阴病时辰上主寒,厥阴病时辰上主风。如《金匮要略》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伤寒论》六病含有六气概念,是经典独到的境界。
《伤寒论》望诊,其望六时(六气),是第一程序。望诊也望局部。如:
望二便:“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望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
望呕吐物:“干呕吐涎沫。”“喉咽不利,唾脓血。”

假如望局部不叫望,叫察。那么中医就是“五诊”了,还有一个“察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9-3-7 0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这么胶柱鼓瑟!
有把六经和八纲强硬关联者,这又把六气和六经强硬关联。更厉害的还加个时辰。
太阳没有中寒(伤寒)?
太阳没有中风?
太阳没有中湿?
太阳没有中燥?
某经对应的某个时辰中了某经对应的气,才是某经病!要不然是某经证!这不强扯蛋吗!
太阴不会中热吗?
阳明不会中热吗?
少阴不会中热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9-3-7 1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灵枢》的五色篇中也给出了望诊的具体内涵。
望神是扼要的说法
“当名部分,万举万当”,望诊望的是病所在的部位和病情病性。也还是中医辩证论治里面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势

不是你望了大便就高明,看了微观就细致,你看的目的是什么先要搞明白,你才会看。


同样是一件事物,就拿血来说,用肉眼看血管,放出来是血,用显微镜,放大10倍看是一个样,放大100倍看是一个样、放大1000倍看又是一个样,放大10000倍看又是一个样!
那到底那个才是血的真面目、本来面目呢?放大倍数越大就约高明吗?看到细胞就高明,那看到细胞核里面的不知道叫什么的就更高明了?!
对于治病来说,你用显微镜看到病位病因病机病势了吗?那么显微镜看到的血细胞和治病有什么关系呢?不考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3-7 1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解剖、细菌起家的,这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所决定的,观察生命体似乎可以解剖显微观察,但不是什么都可以这样去观察与认识,地球能解剖吗?宇宙能解剖吗?不解剖就不能认识吗?所以中医对生命体的认识不走解剖这条路,却可以有经络的认识,气的认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四诊都是认识手段。六气五运又岂是解剖显微所能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13: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但是也有不被传染的人,结果就有人站出来,强烈质疑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并且举证说,这里明明有不被传染的人,怎么能说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呢?
胃中燥热,是阳明病的一般规律。但是其他病也有胃中燥热的,于是就强烈质疑阳明病胃中燥热的一般规律。
太阳病,多表现为发热恶寒,是古人经过大量观察得出的一般规律。这是因为在太阳时辰上,天之阳气最强,所以说太阳主热,在这个时辰上,人于天相应,人之阳气也最强,此时发病,必发热恶寒,这是太阳病的一般规律。但是在夏季,有在太阳病时辰上中暑者,也有在太阴病时辰上中暑者,于是就强烈质疑,说太阳不主热。

这种人,不知是不用脑子,还是不会用脑子。不搭理他吧,他在那膈应人,搭理他吧,他就会扯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3-7 14: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气量小心眼小的投降派的抑郁症会在什么时辰上发病呢?

象我这种没长脑子的癞蛤蟆是想不出来的,不过可以x光化验吗,看看是缺了什么才心眼儿这么小的,查出来也没有用,补是来不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9-3-7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损阳说、太阳主热说、少阳非表非里说,有脑子的人能说出来,你不读经典,不读前人的经典吗!?号称临床老中医,还是从书本到书本!
别瞎说、瞎创造,你说的有经典支撑吗?读书: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有一句歌词送你:“姐是老中医,专治吹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望诊的含义

心宁2019 发表于 2019-3-7 14:40
那些气量小心眼小的投降派的抑郁症会在什么时辰上发病呢?

象我这种没长脑子的癞蛤蟆是想不出来的,不过可 ...

你这是哪跟哪呀?你质疑阳明燥热是阳明病的一般规律了?怎么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呀。
太阳病,巳午未时辰(9~15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780526却在强烈质疑,搬出来“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是拿《内经》破解《伤寒》吗?
原本就跟你没关系,不知道你又开骂是为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9-3-7 16: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论坛最大的特点说梦话,有一位起个头就有呼啦一群,楼主说什么管他呢。投降派又来了,望诊有这个项目?拜托了,老中医们歇歇吧,上过临床没有是后话,还是先说说望诊,你是拆字也好玩文字游戏也罢,十步开外相面持《内经》解伤寒都算扣题,整个泼妇骂街就有失身份了,莫非老中医读经时先骂个龟孙才是必修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7 16: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学术讨论的地方,而且是讨论传统中医学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你们都是老师,所以我说话必会恭敬。这里发言的都是老师,讨论的是治病救人之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宜持不宜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日晡所,是在申酉戌之阳明病的时辰上,即申酉戌发热者属阳明。那么巳午未发热者,属太阳。巳午未(9~15点),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辰吗?这个太阳时辰是主寒气吗?少阴时辰是子丑寅(23~5点)是深夜至黎明前,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辰吗?这个少阴时辰是主热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7 2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巳午未,发热者,属太阳"请问这句话的出处?伤寒论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至未是太阳病欲解时不是起病时。“灵枢·卫气行”云: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因此推论"寅卯辰发热者,属太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2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7 22:53 编辑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作欲解除时来理解,在大论中没有佐证。如太阳病中风之桂枝汤证的服法:“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此服法,从一剂三服,直至三剂九服,都没有在巳午未上欲解除的佐证。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经曰:“先其时发汗则愈。”也并没有说是先其“巳午未”时发汗则愈。
临床上,也没有发现太阳病发热,有从“巳午未”上欲解除的规律性。临床所见,太阳病发热,和其他“五病”发热,常可以在任何时辰上解除。

但是,阳明病,却有在“申酉戌”时辰上发热的原文。如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假如,“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是欲解除时,那就与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互相矛盾了。
还有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或已发热”之“已”恐为误传,应为“或巳发热”。这样的话,“太阳病,或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就是说“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算太阳病发热。这样说,才能与后面的“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相吻合。因为临床所见,凡是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都是已经发热者。还没有谁见过“太阳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未(没有)发热。因为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是已经发热的反应。恶寒而没有发热的病人,不会出现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表现。例如发于阴的“无热恶寒者”,就没有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表现,这种病人一般都是脉缓,或有阳脉紧,并没有脉阴阳俱紧,也没有体痛,呕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7 23: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中风:本无内热,但因风寒外感而发,病在经络。温病:冬伤于寒,此缘冬时肾精不秘,阳飞火腾,伤其寒水蛰藏之令气,非感冒寒邪,冬时不病也。一交春夏,木火司气,内热愈增,偶因风露侵伤,郁其内热,(春为温病,夏为热病,时令不同。名目虽殊,实一证也)。欲明白六经欲解时,必须明白伤寒温病,各不同气。六经欲解时只讲伤寒、中风。伤寒中风,原无内热,脏腑和平,寒热不偏,营卫不至内陷,故六经既尽,自能汗解。温病在脏在腑,总是内热,阳盛则腑热内作,从此但热而不寒,阴盛则脏寒里动,从此但寒而不热。入腑入脏,则营卫内陷,死机攸伏,解无定期矣,因此温病临床所见,太阳病发热,和其他“五病”发热,常可以在任何时辰上解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2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所见的感冒发热,并不是“温病”呀。
《灵枢•卫气行》云:一日一夜,水下百刻。
一日一夜是24小时。24小时分为百刻,即1440分钟除以100,一刻是14.4分钟。假如6点是平旦,那就是6点人气在太阳;6点14.4分,人气在少阳;6点28.8分,人气在阳明,6点43.2分,人气在阴分。7点12分,人气在太阳;7点26.4分,人气在少阳;7点40.8分,人气在阳明;7点55.2分,人气在阴分。如此周而行之,您是怎么推论出“寅卯辰发热者,属太阳”呢?
《灵枢经》的这种分法,和《伤寒论》“六病”之一昼夜十二时辰分法,怎么套得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7 23: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中风之表病,自然无内热。伤寒之少阳、阳明病,可都是内(里)热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8 14: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wzq 于 2019-3-8 18:12 编辑

请把“伤寒、中风” 与“温病”分开来看,不能混起来思考。伤寒、中风病在经络,不入腑脏,原无内热,脏腑和平,寒热不偏,营卫不至内陷,故六经既尽,自能汗解,因此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有这种身体的人必阳密乃固,阴平阳秘,十中无一。病在经络,不入腑脏这是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8 15: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wzq 于 2019-3-8 15:44 编辑

《灵枢•卫气行》曰:“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经云“平旦阴尽,阳气出”,平旦是寅时,是这样推论出“寅卯辰发热者,属太阳”。当然,这个推论的成立,必须承认张仲景六经欲解时的时辰分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18

积分

232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8
发表于 2019-3-8 15: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话不说不白,理不辨不明,讨论越激烈学术氛围越浓,但决不可漫骂和人身攻击,中医之阴阳可包容天下万事万物,难道连个西医也容不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8

积分

8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9-3-8 18: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冬伤于寒(非寒邪,此缘冬时肾精不秘,阳飞火腾,伤其寒水蛰藏之令气),冬时不病也,一交春夏,木火司气,内热愈增,偶因风露侵伤,郁其内热,春必温病(春为温病,夏为热病,秋为湿病,冬为正伤寒病者,时令不同,名目虽殊,实一证也)。温病在脏在腑,总是内热,入腑入脏,则营卫内陷,死机攸伏,解无定期矣。固没有欲解时的规律性。临床所见,太阳病发热,和其他“五病”发热,常可以在任何时辰上解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9-3-15 18: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zheng 于 2019-3-15 18:39 编辑

桂枝损阳说、太阳主热说、少阳非表非里说,有脑子的人能说出来,你不读经典,不读前人的经典吗!?号称临床老中医,还是从书本到书本!
别瞎说、瞎创造,你说的有经典支撑吗?读书: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有一句歌词送你:“姐是老中医,专治吹牛逼”

来源:经方医学论坛: http://www.hhjfsl.com/bbs/forum. ... 2145&extra=page%3D1

      还号称“姐是老中医”,歇歇吧,别把无知当博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3:36 , Processed in 0.09490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