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67|回复: 8

《伤寒论》“某家”的含义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3-8 2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3-9 11:21 编辑

《伤寒论》所谓“某家”,应是指现病某种症状特别突出,而不应是指平素就有某种症状。如“风家,冒家,呕家”。如果说“某家”是指平素就有某种情况,那么“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就不成立了。风家,不可能是说平素就有太阳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而现病太阳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不愈;“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这个“冒家”,明显是说冒眩症状突出,而不是说平素就有冒眩的人,否则,那就不可能是平素就有冒眩者汗出自愈,而现病因致冒者汗出不自愈;“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这个“呕家”,也不是说平素呕吐而现病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而是说现状呕吐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
衄家、汗家,不可发汗。假如,衄家是指平素就有衄血的人,汗家是指平素就出汗的人,而现病状没有衄血,也不出汗,可不可发汗呢?
再如“脾家实”“胃家实”,不能说脾胃素来就实,如经曰:“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又如《金匮要略》曰:“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黄家,就是现病状身色发黄特别突出者。如果说黄家,是指平素身色发黄者,那么《金匮要略》此条属黄家就不成立了。
凡病,若称为“某家”,应是某种病情特别突出者。比如衄家,应是衄血特别突出者,如果只是少许衄血,就不是衄家;如若平素有衄血,但衄血不多,也不是衄家。再如失精家,应是失精特别突出,连续每天都失精,甚或一天失精数次者;如果是数天失精一次,就不是失精家。
凡称为“某家”,应是某种专业成绩特别突出者。比如歌唱家,应是歌唱成绩特别突出者,如果歌唱成绩一般,就不是歌唱家。再如政治家,应是政治成绩特别突出者,如果政治成绩一般,就不是政治家。再如老人家或小孩子家,应是老人或小孩子特点特别突出,而不能说素来就是老人,素来就是小孩子。
“某家”的概念,应前后一致,彼此一致,才不会有歧义,否则出现歧义,则解释不通,而且影响临床正确辨证施治。







上一篇:素描:伤寒论理论体系的治病之道
下一篇:关于阳气的认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08: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3-9 08:50 编辑

《金匮要略》曰:“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家,是遭受寒邪症状突出者,其表现是喜欠、清涕出、发热色和、善嚏。
中寒(遭受寒邪)而里部虚寒者,则表现为下利、欲嚏不能。两条对比互看,可知“中寒家”具有遭受寒邪之突出的症状“善嚏”,而里部虚寒者遭受寒邪,则“欲嚏不能”。前后互读则可知,“中寒家”不是平素脾胃虚寒者。因为平素脾胃虚寒者遭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则下利,下利则伤血,通常应表现为面色惨白,不应表现为“(面)色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8-3-9 0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师的“经方体质学说”是将经典方证条文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后阐发丰富而来的。
  李师对经文的推理解读也给人启发,提示了另一种对“证-人”关系的观察认识角度。
  学习了,谢谢分享。

  个人觉得可以从“急性病-慢性病-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某种体质的人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的人感受同一病因之后表现出的不同证候和传变规律”等方面来综合认识“人-邪-证-病-方药”之间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2223

积分

698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23
发表于 2018-3-9 09: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3-9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赞同,但“家”也就是指一门之内,同类之人而已,不是专指某种症状特别突出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某家”的含义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3-9 11:28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8-3-9 10:21
基本赞同,但“家”也就是指一门之内,同类之人而已,不是专指某种症状特别突出者。
...

所谓“某家”,必须具有某种特别突出的症状,否则不能称其为“某家”。例如《伤寒论》原文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然而《伤寒论》原文又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此条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一定是衄血不多,衄血不是突出症状,如同48条“若发汗不彻,不足言”,衄而不愈者,是衄而不彻,不足言。衄而不彻也不能等其再衄,故以麻黄汤主之,发汗则愈。衄而不彻者够不上衄家。
感谢参与讨论!已将“家”改为“某家”,这样就严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3-9 1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某家”的含义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9 11:24
所谓“某家”,必须具有某种特别突出的症状,否则不能称其为“某家”。例如《伤寒论》原文曰:“衄家,不 ...

李老师严谨!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34

积分

135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4
发表于 2018-3-11 1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师对“某家”的解释颇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我认为呕家、风家、失精家、亡血家、衄家之中的“家”跟胃家、脾家之中的“家”还是不一样。对于胃家的解释,刘力红教授在《思考力中医》中有论述。他认为胃家的“家”是不单指胃,还应包括小肠,大肠之类。此说,显然与李师迥然不同,不知李师对此有何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07: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脾家、胃家,是说脾胃症状特别突出者。如《金匮要略》曰:“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卫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胃家虚烦,是说胃的虚烦症状特别突出,胃家虚烦是胃家虚热,胃家虚热是由于胃中津液亏虚,故“咽燥欲饮水”,又因为胃中虚,故而水谷不得消化,因而小便不利,胃中之水扬溢,则面目手足浮肿。
“脾家实”“胃家实”,是说脾胃实热症状特别突出。
《伤寒论》脾胃不分家,脾胃关系密切。如《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脾气热,则胃干而渴。”《伤寒论》也有脾胃关系密切的描述,如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微烦是微热,如203条曰:“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398条曰“脾胃气尚弱”,是说脾胃津液尚不足,故令微烦。“以病新瘥,而日暮微烦”,必令大便硬,可见热伤脾胃津液者必令大便硬。
大便硬,是大肠中津液亏虚。《伤寒论》没有“肠”字,只有“胃”字。《伤寒论》所谓胃中,包括了胃脘、小肠和大肠。如226条“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之“胃中”为胃脘;71条“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之“胃中”为小肠;215条“胃中必有燥屎”之“胃中”为大肠。
187条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说系在太阴,是因为太阴主湿,脉缓亦主湿,故曰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是为湿热,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是湿热随小便去,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证,是因为阳明主燥,故大便硬者为阳明病。
278条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条“至七八日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说脾家实,不说胃家实,也是因为脾为太阴主湿,胃为阳明主燥,而暴烦下利系脾家湿热。然胃家实热也会有下利,如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阳明病证自下利者反可下之,必有燥屎。总之,脾胃多湿者属太阴,脾胃多燥者属阳明。某家,是某症状突出者。如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阳明病胃家中寒,其突出症状是大便初硬后溏;太阴病脾家中寒,其突出症状是自利益甚。如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气、胃气之“气”,都是指津液。所谓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是说脾胃津液升者为脾所主,脾胃津液降者为胃所主。胃中津液不降,大肠干燥则大便硬;胃中津液不升,水渍大肠则自下利。如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则胃气得降,大便得下。再如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病证自下利,是大肠中津液不升,葛根起阴气,大肠中津液得升,则自下利得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15 , Processed in 0.16051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