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41|回复: 6

[转帖] 医以通变称良——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1715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15
发表于 2010-12-8 23: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叙证明晰,用方恰当,加减有度,读后足可启悟临证。
  《脾胃论·调理脾胃治验》原案为:“戊申有一贫士,七月中脾胃虚弱,气促憔悴,因与人参芍药汤……既愈,继而冬居旷室,卧热炕而吐血数次。予谓此人久虚弱,附脐有形,而有大热在内,上气不足,阳气外虚,当补表之阳气,泻里之虚热。冬居旷室,衣服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因思仲景太阳伤寒,当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血,却与之立愈,与此甚同。因与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人参芍药汤:人参(益三焦元气不足而实其表也)、麦门冬(以上各三分),桂枝(以补表虚)、当归身(和血养血,各五分),麻黄(去其外寒)、炙甘草(补其脾)、白芍药、黄芪(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二个,安其肺气)。”
  冬季,居旷室,衣单薄,表有大寒,当属太阳表证,方中用到了麻黄、桂枝、白芍药、炙甘草,似有麻黄汤、桂枝汤方意。但李东垣主要着眼点并不在此,而在于患者为贫士,气促憔悴,脾胃虚弱,组方用药全从内伤着眼,用到了“益三焦元气不足而实其表”的人参,“益皮毛而闭腠理”的黄芪,“补其脾”的炙甘草,“和血养血”的当归身。也就是说,本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以麻黄、桂枝取代升麻、柴胡,同时去白术、橘皮,加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药。
  李东垣为什么要这样加减呢?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李东垣遵《内经》之旨,特别重视“四时用药加减”。补中益气汤中之所以用升麻、柴胡,是因为“生长之令不行”,用升麻“行春升之令”,用柴胡“行少阳之气上升”。而本案患病正值冬季,无需升发,故去升麻、柴胡,而易以“去其外寒”的麻黄和“补表虚”的桂枝。
  李东垣反复倡导“随病制方”,这一点与张仲景所倡导的“随证治之”相合。患者里热壅遏而吐血数次,阴血自显不足,故去白术、橘皮之苦燥,而加用润敛之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药。加白芍药在于“土中泻木”,因土虚吐血最忌木乘。加麦门冬、五味子,与人参合为生脉散,李东垣对生脉散的解释为:“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合而用之,“救肺受火邪也”。
  综观全案,李东垣既不执“先表后里”而恣用麻黄剂、桂枝辈,也不执“伤内为不足”而呆守补中益气汤,而是随时、随病选方用药,务使方药与病证合拍。方中共用9味药,补中益气,祛寒实表,保肺泻肝,诸法并施,标本同治,无愧为“医中王道”、“医中圣手”之称。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说:“医以通变称良,而执方则泥。”读本案,李东垣可谓知通变者。




上一篇:山野遗方》----------民间医学考察笔记
下一篇:颈椎病头晕秘方《转载》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12-8 2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升阳益胃汤治虚人外感,有人用过吗?有用过就有体会,效果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积分

102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27
发表于 2010-12-9 0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9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4727

积分

259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7
QQ
发表于 2011-1-16 1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交流)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19

积分

334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19
发表于 2016-8-12 15: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东垣反复倡导“随病制方”,这一点与张仲景所倡导的“随证治之”相合。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说:“医以通变称良,而执方则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6

积分

23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24-8-28 20: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院长的治学思想值得学习,他专门研究过李东垣的中医学术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18:42 , Processed in 0.19533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