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张仲景乃千古圣人
张仲景学医的动机,正如孔子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 》 )。大丈夫立世,志当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事也”,夫子早有教导。作为“方术”之士,既无为官愿望,又受家庭成员病死所累,张仲景别无选择,“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搜寻历代医籍,把自远古以来的医家经验精华加以验证,发皇前贤,参以己见,著述立说,冀以济世救人,终于编辑成了一部举世罕见的医学巨著。书成之后,张仲景踌躇满志,激动之情溢于表 ,其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一点也不谦虚!
可惜,当时张仲景只是民间的一个“方术”之士,虽然偶尔去官家走动,如见了王仲宣这样的官员,毕竟名气不够大,王仲宣才不信任他,当时的官方也好、民间也好,皆不识货色,举天之下名医仅知华佗而不识仲景。故张仲景之后不久的史书作者如晋代陈寿所著《三国志》,及稍后的宋代范晔所著《后汉书》,皆不认张仲景可以入名士之流,我甚至怀疑他们连张仲景之名连同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都没听说过。因为此书只在民间的少数医家手中当做秘籍辗转流传,甚至于被某些医家当做升官、谋财的资本。所以,唐代孙思邈写《千金要方》时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宋代林亿校正《金匮要略》时也说“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
史称晋太医令王叔和为仲景功臣,因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论》部分由他编著而保存。其著《脉经》序云:“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可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源本,互滋偏见。各逞己能。致微疴成膏盲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此言足见他编次张仲景著作的一片苦心。
《伤寒杂病论》的另一部分到了北宋仁宗时被一位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馆阁的蠹简即虫蛀竹简中才发现,当时此残卷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迨至神宗熙宁年间,政府组建校正医术局召集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官员将《伤寒论》、《金匮要略》重新编次。《金匮要略方论序》云:“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术也。”从此言可见张仲景的著作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他们甚至怀疑华佗的医术都是学自张仲景。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对此,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在编次《伤寒论》的序言中说:“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针灸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现代学者钱超尘教授考证后认为:“仲景遵行旧说而为《伤寒论》也。张仲景为时之大医,当有治验融于《伤寒论》中,然著作主体为循先贤之旧轨、录前人之成方而为书。”他在“《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一文中说:
“《汤液经法》32卷成书于西汉,就13方观之,我国方剂学在西汉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西汉前期道家思想颇受重视(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因而方剂名称亦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东汉末社会思潮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方剂名称亦有改变。《辅行诀》对此有说: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为正名也,但以某药为名,以推主为识耳。
张仲景‘以某药为名,以推主为识’,改变西汉方剂名称之道家色彩,是方剂学一次重大变革。”
钱超尘教授所作《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的考据,进一步证实了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思想要旨在于为后学者悟道中医铺路。也是我们对于他所谓的“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的得意表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从张仲景为经方正名的作为,说明他已经从道家方术思想中逐渐蜕变,转而务实推广医学规范与大众化的普及工作。
自东汉以来迄今一千七百多年来,《伤寒杂病论》以“方书之祖”著称,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从唐代开始,历代考拔医官都把《伤寒杂病论》当做必考科目,并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伤寒杂病论》 把自远古以来的各家医学经验精华汇集,将重在理论阐述的医经法则与经验用药方案溶为一炉,主以“病、脉、证、治”相结合,理、法、方、药一一对应,俾后之学者从门槛可入,有规矩可循,后世医家将其辨证论治体系归纳为六经辩证法、八纲辨证法脏腑辩证法,方证辩证法、体质辩证法,从中又演绎出许多医学派别如伤寒经方派、温病时方派、古典医学派、现代方证派、火神派,等等,众说皆有理,应用即有效。故《伤寒杂病论》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它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更在于其收载方剂的实效性无与伦比。张仲景确立的中医发展及诊疗模式从成书之日起,就被一代又一代的医家重复应用,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发达到了基因水平的现代医学对于张仲景思想也仅能起一个科学的肯定,经方应用研究正方兴未艾。
《伤寒杂病论》从最初的医家秘籍,道经千载,历久弥新,至今仍光芒四射。从元明以后的医家尊奉张仲景为“医中亚圣”乃至“医圣”,就《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的特殊贡献、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对世界医学的影响,张仲景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千古圣人! |
上一篇:《悟道张仲景》之张仲景乃方书之士下一篇:《悟道张仲景》之张仲景非长沙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