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20 2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12-20 20:28 编辑
民国间有个叫杨绍伊的写了一部伤寒论的考证书。杨绍伊先生以西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为据,认为《汤液》出自殷商,且标明伊尹著,原文在东汉“当然独存”,张仲景根据伊尹《汤液》原文论广,故伊尹《汤液》内容一字无遗保存于今传本《伤寒论》中。
其实伊尹作为夏末成汤的老师,据历史记载大概是有这样一个人,但他的事迹更多是传说,古代不少三才殿把他和神农一起入列。
《甲乙经·序》: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现代所谓的经方派主要就是靠皇甫谧的这句话,来跟汤液扯在一块。
但仔细分析,皇甫谧贬损华佗,抬高仲景,有他的小心思。当代古文字学家康殷指出:尹,“象手执针之状,示以针刺疗人疾病”。
意思是伊尹是针灸的老祖宗,他是元圣之才,那皇甫谧至少也是亚圣。仲景论广汤液,我论广针灸,位阶至少毗邻仲景。
皇甫谧把一个上古神话中人抬出来,巧妙的勾稽仲景,无形中抬高了自己。
那伊尹的汤液经是怎么来的?序言里又讲: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他还举了张仲景的案例。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素问》: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上古的医家非常注重面部色泽,能从四时阴阳变化,来判断病人的生死。
《素问》:中古之治, 病至而治之, 汤液十日, 以去八风五痹之病, 十日不已, 治以草苏草亥之枝, 本末为助, 标本已得, 邪气乃服。
到了中古时代,疾病初期阶段应该服用五谷制作的汤液,经过火熬制成粘滑状的液态汤汁,然后内服。如果不行再用草药来治疗。
《周礼》: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
正是根据这些原则,使得在当今看来仅属一般食物汤汁的东西,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
在伤寒论中有不少煎煮药物的溶液是“汤液”。例如,清浆水、米熟水、大麦粥、胶饴、酒类等等。
如果一定说张仲景借鉴了《汤液经法》,我想大概是指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