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1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2-1 20:49 编辑
叶天士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后来吴鞠通补充:“温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阳之表,故不得伤太阳经也。”
这个立论一出,两百年来寒温两派几乎井水不犯河水。纵观当今数位伤寒大家的伤寒译释,也被这个帽子扣的死死,动弹不得。
为什么只有温病是口鼻而入,伤寒就不能口鼻而入吗?
素问: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明明十二经皆有表,十二经之表风温皆可侵也!干嘛非要扣在足太阳之表呢。
风温初起和“太阳之为病”有相似之处,因此伤寒第六条被仲景放在太阳病篇,以示甄别。堂堂“太阳之为病”,却被吴氏歪曲成足太阳之经表。
素问: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说白了,人体凡是和空气接触的都是表,肺的气管、支气管、肺泡都是皮毛。
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无汗而喘,麻黄汤。两者有什么区别?
桂枝解寒肌也;石膏解热肌也。何为肌?支气管平滑肌也。何为毛?支气管粘膜的上皮细胞纤毛也。
这个道理要不搞明白,每当提到麻杏石甘汤总是风寒在表,外邪闭郁,肺内蕴热。但为何又汗出而喘呢,陷入自相矛盾。
所以,不要被温邪入口鼻而带风向,寒邪依旧可以口鼻而入。
我们老祖宗虽然也懂解剖,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搞清支气管,但与自然界长年累月的抗衡中发现了肺和皮毛的辨证关系。
“合”,不是简单配合的意思。
“合”是个象形字,甲骨文象盛饭的食器,上部是盖子,下部是食器底。一盖一底即为一合。金文、小篆都与甲骨文的形体相似,楷书也是与前面的形体一脉相承,没有多大变化。从字形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字的本义是“关闭”的意思。
素问: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盖子开合即为升清降浊,盖子合上即喘而闭肺。
看了一例03年SARS的尸体解剖报告。
双肺实变, 充血、瘀血 、灶性和片状出血及弥漫性全小叶性间质性肺炎,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及肺泡隔散在或小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间质和肺泡腔内易见单核、多核巨细胞,可见病毒包涵体。
另一特点为淋巴系统和造血功能严重受损, 表现为淋巴结、脾、骨髓等T、B细胞受到抑制,尤以T细胞为甚,几乎完全缺如,而巨细胞和组织细胞则有所增加, 结合临床经过及病理特征符合病毒性肺炎改变。
其他改变可能为病毒、病毒血症及缺氧所致,如心室肌纤维间隙增宽伴明显黏液变性、水肿及灶性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广泛颗粒变性、空泡变性及灶性液化性肌溶解、多器官小血管炎症性改变;肝呈脂肪肝改变,以小叶中央区受累较为明显, 伴小灶性凝固性坏死;脑组织水肿;胸腔、心包积液,右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轻度糜烂性胃炎。
死亡原因:呼吸循环衰竭及多脏器功能紊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