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0-30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平脉法: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除了针刺急治以外,用何种汤药呢?
金匮痰饮篇: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宗气反聚,血结心下”。
比我之前在解释21条,宗气被邪气压缩,无法灌溉心脉造成血虚,来的更为精准。
宗气被压缩就会凝聚,血结于心下,结果气血就不行了。气行则血行,气不行要用芍药行血活血,反倒更为耗气,更伤宗气。
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证亦是如此,只是更为单刀直入,用桂枝四两强行压制肝气。
金匮水气篇: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条文中“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这个也没有错,治背寒冷的留饮证,也有用到甘遂剂的机会,如十枣汤之类的。
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脉沉而紧也是一样,又或是误把结在关元、胁下急痛当成心下痛的结胸而下之,之后反复用泻水的方药来泻它,当然效果是有一点,但带来冲气咳逆。
“当先攻击冲气”,还得重用桂枝,治咳再合上真武汤加姜味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