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楼主: 李国栋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复制链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 22: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口中和。意思是口干、口苦、口燥、口不仁等都没有。
素问: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背恶寒。通常是肺恶寒。若是心恶寒会痛。
如金匮: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金匮: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所以,附子汤对应的主要是留饮。
组方结构为真武汤去生姜换人参。
去生姜是没有胃肠水气,换人参是身痛营亏。
真武汤心下积饮相对轻,饮邪伏于四肢和体表为主。留饮要重的多,寒饮已放射到背,因而多加一枚附子。
白术从二两倍增到四两,说明寒湿不但于分肉间,还深入骨节,导致四逆。
白术升脾气助散精,所谓燥湿就是助血管吸收水液。白术用量变大会少尿。
血浆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从消化道吸收进入血管的,这是第一次吸收。当这些物质从血液中出来后,再一次吸收返回血液中的过程,属于第二次吸收,因此叫做重吸收。
重吸收是肾脏生成尿液的重要步骤,是保证体内有用的营养物质不因排泄尿液而无谓大量流失的重要基础。
白术用量加大会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中物质的重吸收,使得流入膀胱的尿液变少。因血管中的水分变多,会使肠道内水分不利于被小肠吸收,而进入大肠。
174条大便硬,小便自利,为什么要去桂加白术四两,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3 20: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始发热六日。是发于阴,类似第7条。
厥反九日而利。是突出九日还在厥利,强调的重点不是发热。
厥利当胃寒,本不能食而欲食,可能是除中。
除中和前面讲的“躁”,都是指营气有余,孤营绝卫。有营气,胃便有动力,就想吃。
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素问: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不发热是邪却而精胜,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
暴热来出而复去也。暴热是复热,当是邪胜。刚生成一点谷气,想要出气于上焦,被邪气迎头痛击而暴热。复去是指回复到厥利的状态,可能还有厥十、十一,能拖上几天,不至于立马就死。
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后日是第十一天,发热持续中。也就是说前面的“不发热者”不是指热退,而是发热没有加重。
伤寒例: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也;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陷者,大危。
伤寒例的意思,少阴到十一天病势没有加剧,应该开始转好了,甚至有喷嚏出现。
旦日是第二日。仲景是期望在第十二天的半夜能出现自愈,类似30条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
阳气被遏,夜半子正,为阴尽阳生之时,阳气得天时之助,故为欲解也。
夜半阳气还而足热,不限于寒伤,劳伤也是如此。
劳伤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夜半后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与提前出阴并浮游于阳足经的卫气相合于涌泉,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故足热也。
灵枢: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浓。
到第15天,依旧发热而脉数,此为阳气来复太过,竹叶石膏汤主之。
至于发热六加三,与厥九相应,因而推测病患有自愈的可能,这不知道依据什么。
素问:夫病传者,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有些病传是按照五行生克的道理,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这些都只能是参考。像这次新冠肺炎的流行,不要说四天从咳到身重,有些患者短短几十分钟内就从行走自如到身重肢沉,双脚如灌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5 16: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按道理是不该发热的,如第7条: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始得之,反发热脉沉。
开始应该有恶寒、四逆等阴证,但很快出现发热。
辨脉法:
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
脉沉为荣气微,主里。
灵枢:陷下则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
细辛。本经:百节拘挛,风湿痹痛
素问:诸筋者,皆属于节。
灵枢: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可以看出301条是寒邪直入营血。
血寒则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
素问:阴争于内,阳扰于外。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阳气下陷入阴中,阳胜则发热。
附子温卫,细辛散营寒,为何用麻黄?
素问:清阳发腠理。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阳气下陷,麻黄开腠理即是升提阳气,将卫气发布于腠理而温煦体表。借用温病学热入营血,尤可透热转气之说。寒入营血,用麻黄宣通气机,使营分寒邪有外达之路。
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阳气下陷严重的,先要灸百会,等阳气上来了再用四逆汤合参芪。
对比麻附辛汤和白通汤,两者都有升阳举陷的意涵,前者寒侵营血,后者寒滞肌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6 16: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6 16:40 编辑

金匮水气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辨脉法: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寸口脉迟而涩,为血寒亡血。
趺阳脉候胃气,脉微为阳不足。
灵枢: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腹满为胃中冷,肠鸣为大肠寒。
平脉法: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气转膀胱。
是指胃肠内寒气相搏,肠鸣而转,转动后寒气得以下行至膀胱。
灵枢: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膀胱储存的津液,在气化正常时能上行津液。若肾寒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津液便只能作为溺而排出体外,如此会加剧荣卫不利。
荣卫俱劳。
劳,剧也。
阴阳气,通于不通是指用药前后。卫气者,温分肉充皮肤,不通则身冷。营气者,濡筋骨利关节,不通则骨疼。
阳前通,而营不通。如桂枝去芍药汤。阳先通,营寒未去,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
阴前通,而阳不通。如芍药甘草汤。阴先通,卫邪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这种病就叫气分。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灵枢:阴阳相随,乃得天和
只有阴阳寒热用药同时兼顾,使营卫之气相互伴随而行,才能和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相合。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灵枢: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卫之气在全身周流不息的运行,邪气也被转动起来。
素问: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随着精气收敛于体内,邪气散乱趋向于体表,慢慢的就从皮肤毛凑中排泄出去,使人体的正气得到恢复。
实则失气。
灵枢: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淫泺,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是谓失气也。
以这一条来讲,若医者不懂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道理,而乱用攻法,导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是谓失气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7 2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水气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先血后水叫血分,先水后血叫水分。根据血分和水分的定义规律,当是营卫之气先衰,后病水叫气分。
若是血分已难治,再加卫衰之气分理当更难治。
水分治疗的原则,先治水,水去则经血自下。同理,气分需营卫同治,营卫行则水去。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唯一一个用两个方名叠加的仲景方,背后隐含的意义是两大结构的覆盖。
平脉法: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是血结心下。血结心下的原因是宗气反聚。
灵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
前面讲过心下悸是宗气泄,而心下坚是宗气被饮邪挤压到反聚,无法完成以贯心脉的功能。如此,心衰而肝肿大。
奔气促迫。
胃虚胸满,厥气上逆。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
阳气下陷入阴中,阴寒阳胜则下流阴股。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只是气分的一个特殊证型,若没有冲气胸满心下坚,麻黄细辛附子汤应该合四逆类方。
灵枢: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心下坚除了肝肿以外,胸腹间肿瘤只要符合营卫俱寒,水饮留滞的都能参考。
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气分一样有阳明中寒,但中寒证是寒在胃肠,欲作固瘕,瘕为腹证。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
固瘕在大肠内凝结,粪水遇瘕而受阻,因停留时间延长而变硬。挤过固瘕后肠道变通,后面的稀水便跟着溏下而出。
灵枢: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肠覃形成和气分有所相似。肠覃是寒饮停留在肠外,和卫气相搏,遏阻卫气的正常运行,卫气不行荣气也不得行,邪气留滞慢慢的附着在肠外,时间一长瘜肉乃生。
但气分不光是“气不得荣”,还有营虚血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1 2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93条: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表里俱虚。
153条: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
表里俱虚是指荣卫并竭,并心下痞。比前面讲过的67条要严重。
素问:气并则无血
所谓“致冒”是血虚而气并于上。上厥的程度,轻者头项强痛,中者目眩,重者冒眩,再重者郁冒,极重者昏厥。
灵枢: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
灵枢: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上厥之经气由风府入脑,干扰脑髓而冒。
冒家汗出自愈。
金匮: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冒证要解,必须是汗解。
平脉法: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眩冒者,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是无法自行汗解的。
93条“汗出自愈”前提是胃气尚可与邪纷争,若无力抗争不得自汗,宜泽泻汤。
金匮痰饮篇: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凡是心下有饮,卫气遇阻不得下行,都会上逆,上冲的症候有各种各样。
心下有饮,轻者痰饮目眩,重者支饮冒眩。
泽泻白术是营卫津液体系中又一个基础结构,它的重要性等同于苓术、桂甘、芍甘等。
本经:泽泻能行水上。
泽泻消水,不是走膀胱利小便,而是把膜原的水气带往上焦。它和茯苓正好相反,茯苓利小便是把玄府的水下行膀胱。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白术升脾气助散精,泽泻把积于心下的水气通过三焦输于肌凑而汗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2 2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眩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下饮,另一个是腑气不通,气不降就要上逆。
这里的小便不利,是燥热伤津,不是膀胱气化不利。
灵枢: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心下饮是中焦受阻,其精微无法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故而血虚。
以现代生理来说,心下即是横膈。横膈中间是腱膜,周边是膜状肌肉。
横膈受邪,或是肌(心下满),或是膜(心下痞),或是肌膜同时受邪(满坚或痞硬)。
横膈肌直接联动颈部肌肉,28条横膈肌受邪便出现头项强痛。
横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膜原尤为密厚,水气易聚易留。
灵枢: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饮本为津液,因脾虚脾不散精,而停滞于膜原水道。它和膀胱气化不利有所不同。
支饮者,法当冒。眩冒不会口渴,渴是因为上中焦不通,津液不下,以致膀胱津液不得上乘。
素问: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不利为癃、不约为遗。
素问: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简而言之,气的升降运动,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这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灵枢: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肌肤间的玄府可以理解成一个个小膀胱,玄府停水即膀胱停水,津液化作气和水。阳气通,水被吸收,气化则能出。
泽泻汤为何不用猪苓、茯苓?
本经:猪苓利水道。
说文:利,铦也。铦,臿属。一种农具,类似铁锹。
本经:茯苓利小便。
三焦水道也,水道不通要利要疏浚,猪苓也。津液不下,通阳利小便,茯苓也。
支饮,其形如肿,上焦通,故不用猪苓。不渴,津液上下无碍,故不用茯苓。
五苓散和猪苓汤都是邪伏膜原。何以见得?因猪苓治痎疟。
素问: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何气使然?愿闻其道。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舍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
猪苓汤、五苓散都有脉浮发热,传统认为五苓散是表不解,猪苓汤为阴虚有热,其实统统都是邪伏膜原而发热。
不用猪苓无法退热。
五苓散治邪在肌膜,属上中焦。猪苓汤治邪在膜原及小肠,属中下焦。
因横膈膜为荣气之所舍,热气盛而营亏血热,猪苓汤用阿胶可迅速补荣气,使得逐水而不伤阴。膈间湿热下注于小肠,小肠又可移热于膀胱,因而以滑石清肠肌而利湿。
93条,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后世达原饮有三阳加法,就是参考仲景这一条。
温疫论:温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渐黄至中央,乃邪渐入胃。设有三阳现证,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证,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外也。此治疫之全剂,以毒邪表里分传,膜原尚有余结者宜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4 14: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14 15:54 编辑

金匮痰饮篇: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吐篇: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
前面讲过,膀胱气化不利会渴。胃内停饮不会渴,心下支饮不渴也是因为胃内停饮。
先呕会减少胃内停饮,同时畅通三焦气机,减少膜原水滞,故为欲解。
呕后不渴,说明通阳不彰,膈间水滞并未松动,此种支饮性质就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呕吐通阳会汗出,膜原内水饮流通性很好,属于透明度高的淡饮。若是受寒热邪气渗透,淡饮会变质,成为浊液。
或是中焦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的能力弱,产生的营气质量差,分解出的水饮就相对浑浊。
此种浊液,泽泻带不动,需要换半夏。
本经:半夏,心下坚。
心下淡饮为痞,满而不痛。心下浊液为坚,痞硬为坚。
灵枢: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
呕说明胃气逆甚,解呕家的支饮得降逆下气为主,升清汗出为辅。
生姜半斤明显是胃寒,说明水饮变浊是受寒所致。
生姜温肠肌助胃散饮为降,半夏行膜原浊液出表为升。
仲景没有半夏泽泻混用的,清浊分的一清二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4 2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14 21:16 编辑

金匮痰饮篇: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所谓饮家,不仅是饮停胸中或心下,本质是胃内易停水。胃内不停水,心胸的饮从何而来?
饮家的喝水方式,就算渴也只能少少与饮之,多饮容易胃胀停水。
先渴后呕。
类似五苓散的水逆,水入则吐。但74条特指中风发热,有表里证。
卒呕吐。
灵枢: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眩悸。
目眩和心下悸。
前面讲过,目眩为心下饮阻而经气上逆扰目。
心下悸为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灵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五味入口,藏于胃,谷气本该通于脾,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但胃内停水,谷气无法通于脾,并上归于肺,只能停留在胃内。使得清气和本该下行的浊气相干,浊气上冲入气海,以泄宗气,清气下行入肠而成泄泻。
心下胃络受宗气鼓动而正常搏动,荣卫稽留,卫散荣溢会造成胃络拘挛,搏动不柔和或跳动剧烈。心下悸用苓桂多,可能因为气上冲胸不明显,因而不用桂枝。
素问: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卫气和营气都含有津液,津液气化不利会分解成气水和血水。水停滞在玄府中,以茯苓降泻。
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金匮痰饮篇:水在肾,心下悸。
素问: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饮水的多少,要看个人的阳气情况。肾司二便,水液虽由胃收纳,但其排泄主要依赖于肾,肾控制着胃对水液的收纳、津液的吸收和排泄的整个代谢过程。
所以,肾亏者不能勉强自己多喝水,要量力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5 2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15 20:54 编辑

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没有心下痞,显然心下悸为水在膈肌,故不再赘述。
至于茯苓甘草汤和五苓散有渴于不渴的区别,不在于中焦下焦之别,而是三焦水道畅通与否,和用不用猪苓的问题。
金匮惊悸篇: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素问: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
灵枢: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惊就是乱气,属于实证,如107条。
悸也是乱气,属于虚证。气海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短气而悸。
金匮惊悸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素问: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半夏辛平,行膜原湿郁走表。麻黄苦温,开腠理致津液通气。
灵枢: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半夏麻黄丸是湿郁隔膜,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估计也有外热)。
28条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是湿郁膈肌,卫气被湿邪所遏,热处湿中,故见身热不扬,翕翕发热。
心下满是水在膈肌,因而用苓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7 2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呕吐篇: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服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茯苓泽泻汤是以茯苓为君,泽泻为臣。茯苓用到半斤的还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比较有意思的是,苓桂甘枣汤是茯苓先煮,茯苓泽泻汤是泽泻后下。
茯苓能用到半斤,意味着玄府停水或膀胱停水相当严重。茯苓先煮是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茯苓浓度,增强泄水的力度。
吐而渴欲饮水者。
前面讲到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胃反,为何不解呢?
欲解说明胃气恢复,脾气转而胃内停水不得。
胃反是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
生姜四两。
一方面是气化小肠,另一方面辛以润表,助桂枝开腠理,致津液通气。
隔膜停水是呕吐的原因之一,渴欲饮水说明隔膜停水不明显。
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服二升半。
有经验的知道,半升100毫升汤液连20克干泽泻都不够吸,用的一定是湿泽泻。
四两湿泽泻稍稍煮一会,大概也就表面的黏液溶解到汤液内。
个人猜想此种药效除了有利于胃气下降,可能还有起阴气,升提津液补阴的作用。
因为苓桂术甘加生姜,辛味行散之力较猛。而胃反脾弱血虚,脾散精的速度跟不上泄水,会造成津亏。
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泽泻调膜原的津液来补充肌肤间的津亏,又叫补阴。
无论是苓桂甘枣汤的奔豚,还是茯苓泽泻汤的胃反而渴,都是升降不调的乱气,只是部位不同定义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19 2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19 20:54 编辑

金匮呕吐篇: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思水。
说文:思,容也。思水不怎么渴,只是对喝水起心动念而已,比“欲饮水”要轻。
解。
前面讲了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渴说明还未解,需少少与饮之,才能解。
解是指胃内已无停水。
急与之。
不是指急温之、急下之这类治法,而是指短时间内饮水过多。
最近反复讲,饮水多而造成胃内停饮,一是阳虚膀胱气化不利,二是脾虚脾涩不通,胃气虚。
呕吐之后,胃内停水能解,说明不是胃寒,无需用到生姜。
水喝多,脾虚无法散精,胃内新饮又生。因此要用白术升脾。
呕吐而病在膈上。
病在膈上没说是否有饮,那病就不但含饮还包含了气。
平脉法: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胃气有余即浊气上膈,胃气虚也。
思水者。
仲景在这里只解决思水用猪苓散,不像上文那样“吐而渴欲饮水者”,吐、渴、欲饮水这三个要素都涵盖在内。
隔膜停水叫支饮,支饮不渴,所以膜原的药这里不用。
虽然思水比欲饮水要轻,毕竟还是有渴,中上焦水道不畅,因而用猪苓。
仲景玩这几个药,已经细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想见伤寒体系之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24 17: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24 17:39 编辑

现在人卫版的金匮是基于邓珍本为底本进行整理,邓珍为元代福建樵川人,在江西南丰觅得宋版金匮要略残本,他个人有一定财力,也懂一些医术,于是就自己新编并出版了金匮。
问题是他不过是个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怎么可能和北宋校正书局那些医官相比,他新编的这部书有些地方就掺杂了个人的思路。
例如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不太容易理解,缘由便是金匮版本的混乱。
金匮腹满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脉经》:
腹满痛,厚朴七物汤主之。
《千金要方》:
厚朴七物汤
治腹满气胀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心(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呕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外台秘要》:
《千金》厚朴七味汤 主腹满气胀方。
厚朴 半斤炙  甘草 炙  大黄 各三两  大枣 十枚  枳实 五枚  桂心 二两  干姜 五两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纳大黄,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呕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黄;寒,加生姜至半斤。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小品方》:
治腹气满,厚朴汤方。
厚朴(八两) 陈枳实子(五枚) 甘草(三两) 桂肉(二两) 大黄(三两) 生姜(三两)大枣(十枚)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本草图经》:
厚朴七物汤主腹痛胀满。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桂二两,生姜五两,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明洪武吴迁钞本》:
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24 1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千金要方》:
厚朴三物汤
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方。
厚朴(半斤) 大黄(四两) 陈枳实(大者五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煎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转动者勿服,不动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两。
《千金翼方》:
厚朴汤
主腹满,发热数十日方。
厚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大黄(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分三服,主腹中热,大便不利。
《脉经》:
病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三物汤主之。
《本草图经》:
张仲景治杂病。厚朴三物汤主腹胀,脉数。厚朴半斤,枳实五枚,以水一斗二升,煎二物,取五升,纳大黄四两,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腹中转动更服,不动勿服。
《医心方》:
《僧深方》云:厚朴汤,治腹满发数十日,脉浮数,食饮如故方: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
凡三物,以水一斗两升,煮取五升,内大黄,微火煎,令得三升,先食复一升,日三。
《明洪武吴迁钞本》:
腹满,脉数,厚朴三物汤主之。
右药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腹中转动更服,不动勿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24 20: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24 20:31 编辑

厚朴七物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命名有相同含义。桂枝加黄芪汤是六味,少甘草是五味。同样厚朴七物汤不是厚朴大黄汤加桂枝汤的八味,而是少芍药的七味。
一般注家认为厚朴七物汤为表里同病,腹满兼表证。去芍药是腹满不痛。但仲景只有胸满心悸咽痛去芍药,重来没有讲过腹满不痛去芍药的。
明白桂枝去芍药汤的含义,就知道这是营卫倾移的问题,和表证无关。
腹满。
灵枢:卫气之留于腹中,稸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
卫气循行失常,留滞在腹中,蓄积不行,郁结而腹满。
用桂枝去芍药汤一般为胃虚胸满,厥气上逆。生姜多加一个是胃内停饮,一个小肠虚寒,方后就提示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因此,厚朴七物汤多少会有些胸满。
痰饮篇有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该方因胃肠不虚,气滞没那么厉害。因而厚朴剂量减半,大黄多了二两。
厚朴七物汤是以厚朴为君,其宗旨不是“承气”而是“下气”。承气汤的“承”,是奉迎的意思,肠内积滞通过药物泄下从而奉迎胃气得下。
灵枢: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浓。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腹中卫气壅滞,营气泣而不行,热壅血瘀而大热成积。以厚朴下气燥湿消满、枳实除寒热结气、大黄泻热逐瘀、破症瘕积聚。如此正气得复,邪毒尽除,病无反复。
下利去大黄。
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积聚腹痛但胃虚肠寒,就算要用大黄也得减,若是下利只能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24 2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24 21:55 编辑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发热十日。
除了邓珍本、吴迁钞本外,其余几个金匮版本都是数十日。
邓珍本是依据北宋林亿校订本新编(不确定大小本)。吴迁钞本是完全临摹林亿小字本,可说是下一等真迹,但不确定1096年出版的小字本是否又有修订。
但至少可以肯定,是林亿校勘时把数十日改为十日。因为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体系内,发热数十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素问: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按照内经的传经规律,到发热第十日是太阴病衰,腹满减为正常,也有食欲了。
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辨脉法: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
金匮消渴篇: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
脉不提寸口,其实是包含趺阳脉。
脉浮而数,能食,大便坚,当下,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主之,为错简。
林亿在金匮序中写:“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
千金、外台、脉经、图经、僧深都用厚朴三物汤,如此流传有序,版本确凿,林亿为何在校订时仍要逆向思维?
辨脉法: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金匮疮痈篇: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若加上“洒淅恶寒,若有痛处”,用厚朴七物汤就OK了,没有痛就不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3-24 2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3-24 22:00 编辑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痛而闭。
在形容阳明腑实时,仲景不用“闭”这个字。
素问: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依据吴迁钞本,林亿小字本用的是腹满,脉数,厚朴三物汤主之。
大概邓珍觅得的残本此处正好缺损,他看到其他版本有“腹满气胀、腹满痛、腹痛胀满”,于是想当然的引用素问“痛而闭”来形容热实。
热气留于小肠,为小肠实热,应该还有心烦咽痛,口渴,口舌生疮,小溲热涩灼痛等症,和厚朴三物汤并不对应。
前面分析了厚朴七物汤的组方结构,结论是腹满气郁、热壅结痛,完全符合脉经的腹满痛,厚朴七物汤主之。
故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为错简。
应改成“腹满痛,厚朴七物汤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2 18: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妊娠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本条主要是论述癥病和妊娠的鉴别,以及癥病下血的治法。
1、怀孕六个月时发现有胎动,并且在受孕前三个月月经正常,这是胎。
2、停经后时有漏下,下血不止三月后出现紫黑晦暗的瘀血,这是癥病未除的缘故。
妊娠同时伴有癥病也能用桂枝茯苓丸,类似孕期子宫肌瘤。
素问: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以免误治使得病情加重。
素问: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太半而止,过者死。
但同时又说,怀孕时只要有大积聚的疾病存在是可以攻伐的,母体不会受伤害,胎儿也不会受伤害,但积聚衰竭过半就要停药,否则攻伐太过会引起死亡。
灵枢: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积聚还有肠覃和石瘕之分,石瘕证怀孕几率较低。
石瘕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故用桂枝解子宫肌寒。
素问: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荣卫稽留,卫散荣溢,下血即是津液渗出。
一般桂芍解渗出即可,但下血不止用茯苓利玄府积液,有助于津液被血管吸收,可加快桂枝通阳。
所以桂枝茯苓丸的命名以卫先通为重。
胎动在脐上者。
386条: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白术本该有,但漏下不止,血少津亏当去白术。前面讲过所谓“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加桂实际就是气海不足,客气上逆。
桂枝、桃仁药对在桃核承气汤中讲过。
237条: 下焦蓄血还会喜忘。
素问: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血并于下是下焦血实,气并于上是厥逆,厥则阳气并于上。
灵枢: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脉经:脉迟紧,聚为瘀血,血下则愈。
寒气化为热,牡丹、桃仁、芍药也。
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加大黄、芒硝也(大黄牡丹汤)。
另外牡丹皮和芍药同属芍药科,两者合用能增强凉血散热活血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4 1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最近观察欧美的新冠疫情,发现从英国首相Boris Johnson,到昨天CNN女主持人Brooke Baldwin,都首现寒颤、疼痛和发热的症状,这和1月底武汉发病时期有很大不同。
武汉的患者起先并不发热,而是先有身软、四肢无力酸痛、头晕。过了两天才开始发烧呕逆,慢慢的出现呼吸困难。
猜测欧美的新冠病毒可能相当部分是先有表证,而非中国那样直中太阴或少阳。邪在表若是风寒当以葛根汤解表,用连花清瘟胶囊反而会加重病情。
素问: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阳明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今天清明节。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
现阶段羽虫静,但随着厥阴风气流行,安静的羽虫虽然不活跃但还是有一定传播力,四月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加剧。
5月20号之后。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少阴君火。无症状感染者也会来到拐点,之后会大量减少。
进入夏季,阳明燥金在泉,羽虫不成。
在中国地区新冠疫情将全部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6 2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4-6 20:28 编辑

金匮痰饮篇: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多唾口燥。
伤寒例: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灵枢:足少阴之脉,是动则咳唾,喘,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
小青龙发散风寒,温中化饮。若无表证,徒耗津液,以致肾阴受损。
心下支饮依旧,饮邪上泛多唾;津液不得上乘,口燥。
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以上这些统统都是经气逆乱的表现。
诸如汗下伤津损伤胃气后,会造成相逆而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素问: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
灵枢: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冲脉上行,出于咽喉上部和后鼻道,向诸阳经渗灌精气。向下注入足少阴肾经的大络,从气冲部分出,沿大腿内侧下行,....,与足少阴经并行,将精气灌注于足三阴经
冲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阳明客气上逆用甘草,少阴肾气上冲用五味子。
五味子前面有过详解,在此不再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6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4-6 21:34 编辑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水气篇: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素问:标本之为道也,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这一条仲景是从标本逆从来举例说明。
冲气即低。
说文:低,下也。
冲气即低,不是冲气止,冲气平的意思。是指原先冲气至胸咽之高,后转至低位的悸动。
反更咳、胸满者
更咳,心下水气加重。桂苓五味甘草汤能化解足阳明、足少阴的经气上逆,但解不了心下寒饮。
上一条下流阴股,小便难,为阳气下陷入阴中,阴寒阳胜。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宜用细辛。
干姜温寒肌,除胸满,化胃内停水,助茯苓利水。
去桂。
素问: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
治冲气,欲降先升,故用桂枝。无冲气,当是阳陷于阴,阳气郁遏于脏。再用桂枝发其阳,易得之便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7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上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克里斯·科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综合《纽约邮报》6日报道,科莫的妻子当天表示,尽管科莫依旧“十分无精打采”,但他的状态已经有所好转,在过去的三天内高烧已退,含氧量也维持在正常水平,而5日拍摄的X光显示,他的肺部已恢复正常。
科莫自确诊以来,他度过了十分艰难的一周。上月31日,科莫表示自己已感染新冠病毒,自己之前曾与后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有过接触,并在那之后出现了发烧、寒颤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随后,科莫的症状愈发严重。1日,他在接受CNN连线时,袒露了患新冠肺炎的感受。“我从未经历过任何像这样的高烧,我的身体疼痛、颤抖,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同时,他还承认,由于颤抖的太厉害,磕掉自己一颗牙齿。科莫称,由于高烧不退,他甚至一度出现了幻觉,梦见了他死去的父亲。
“我不是想让你们感受到恐慌,我只是试图让大家冷静。我在三天里掉了13磅(约12斤),我是个大块头,一开始有208斤(230磅)。我老婆现在给我做东西吃,所以我现在不是缺营养,我一直在吃吃喝喝,就是这个病让我不停流汗。”
之前讲欧美新冠患者很多先有太阳证,科莫也是。
起先发热、汗出、恶寒。
桂枝汤。
汗出不减,恶寒甚、出现身痛。
大量汗出后,伤了营血。桂枝新加汤。
之后身瞤动、喘而汗出。
连日汗出使得肌肉不断降温,荣溢卫散,筋脉失养,造成局部孙脉的痉挛,进而血流不畅和淤堵,出现挛急。
桂枝新加汤+附子+厚朴杏仁。
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发于阳,七日愈。
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科莫从上月31号确诊到本月5号肺部恢复正常,符合发于阳七日愈。
素问: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欧美居家隔离,本身就是拿自己生命在赌,科莫显然是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7 15: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痰饮篇: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
胃内停饮不会渴,心下支饮不渴也是因为胃内停饮。
更复渴是欲解。
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
这一句最可玩味,也是温药化饮常见的疑难。
冲气复发,至少涵盖数十种症候,什么样都有。有释家说要不再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冲气,大错特错。
简而言之,因热药而冲气复发,是伤阴了。养阴又碍于利水,反更咳。某些水气病难治就在这个地方。
服之当遂渴,...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
已在前面242条详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7 2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4-7 20:48 编辑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其人形肿者。
灵枢: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下焦冲气上厥,腹内营卫结气,分肉间真气与邪气相抟,若真气不退,则两气合为胀也。
其人遂痹。
灵枢: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邪气中伤人体,在分肉间与卫气相抟,阳盛则发热,阴盛则真气衰退,去则虚。若邪气留而不去,则遂痹也。
其证应纳麻黄。
素问: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身肿有水肿和气肿,并非气肿不能用麻黄,而是气不足不得用麻黄泄其气。若是气有余,阳气重可以纳麻黄气泄腠理,于是真气乃相得。但是发现其人遂痹,真气在渐渐衰退中,气不足当然不宜用。
若逆而纳之者,必厥。
类似38条大青龙汤: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这句倒是可以帮38条做补充。
加杏仁主之。
辨不可下病脉篇:形肿为气实,遂痹为血虚,脉当浮大。
水气篇: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无水虚胀者,为气。因而加杏仁下气,是为气胀。
别录:杏仁,治风气去来、解肌、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
《吴迁钞本》本条与邓珍本不同,基本同千金、外台,文字的逻辑性更强些。
水去呕则止,其人形肿,可内麻黄。以其欲遂痹,故不纳麻黄,乃内杏人也。若逆而内麻黄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方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12 22: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4-12 22:25 编辑

金匮肺痿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一般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做甄别的多,其实也可以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做对比。
生姜、半夏。
生姜半夏组合成小半夏汤。治心下支饮。
射干。
本经: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
喉主天气,喉间痰气互结,射干以散喉中结气为主。(不得消息:不得尽喘)
紫菀。
本经:紫菀,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
紫菀消胸中结气、化痰。
款冬花。
本经:款冬花,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冬花下气,镇咳止喘为主。
麻黄、细辛、五味子。
寒入营血,麻黄、细辛透寒转气,使营分寒邪有外达之路。同时五味子强肾阴,温肾水,水盛则龙潜。
大枣。
素问: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大枣是射干麻黄汤中的关键。气有余而下气泻肺,易致宗气不足的本相,气不足得用大枣。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喘鸣迫塞。
类似喉中水鸡声。喉鸣或喘鸣声,像母鸡在打呼。
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
灵枢: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素问: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肺气不利,除了喉部支气管渗出,鼻孔也会渗出造成鼻塞、鼻鸣。所以射干麻黄汤也治鼻鼽。
灵枢: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小青龙是标准的形寒寒饮,属实证。营虚误用小青龙遂致变证迭起。
射干麻黄汤证是痰气壅肺,肺失宣降而咳喘,与外感无关。但也可见发热,寒饮相对轻,痰较易咳出,无喘不得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4-15 17: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今日俄罗斯(RT)报导,中国医卫专家在全国数家医院,研究了564例新冠病毒患者,其中包括61例急性肺炎,找到一种治疗肺炎的线索,那就是降血压药物。
有一些原先带高血压的新冠病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然需要使用降血压药物来稳定血压,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血管张力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是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滞剂( ARB)的高血压患者,不太容易遇到肺炎并发症,只有6.3%的患者出现肺炎。与之对照,其他采用替代血压治疗的患者中,患有急性肺炎的比例达到32.7%。研究人员认为,尽管原理还不知道,但显著的数据,使他们认为,ACEI 与ARB,是具有防止病毒型肺炎的效果。
百度对ACEI药理作用的说明:
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有利于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还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随之减小,心室壁张力降低,肾血管阻力下降,肾血流量增加,也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特别对肾性高血压疗效好,合用利尿药可增强疗效。
素问: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用中医理法看是相对容易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1 13: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麻黄汤很多人认为是小青龙汤的变法。诸如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邪在肺家气分,故小青龙去桂芍草,加厚朴杏仁利肺理气,石膏清热,小麦养心云云。
《吴迁钞本》上气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千金》治上气胸满者,麻黄石膏汤。
麻黄四两,石膏一枚,小麦一升,杏仁半升,厚朴五两。(《深师》治久逆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名小投杯汤。咳者加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干姜三累)
《千金》咳而火逆上气,胸满, 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综合看,《千金》用“咳而火逆上气”最为精准。
投杯。
在千金、外台这些方书内常见到投杯汤、覆杯汤。意思是本来病人只能坐着,不能躺卧。喝完一杯汤药后,水杯才放回桌上,咳喘即止,从而能舒服的平躺。
虽说有些夸张,但说明一点中虚胃逆,肺金莫降。只要能快速下气,腠理一开,肺泡内的积液迅速被结缔组织吸收而走表。液面一降,躺下后积液不再堵塞毛细支气管,氧气便能顺利交换。
小麦。
小麦在仲景方中还有一个甘麦大枣汤。小麦的作用和甘草相近,都治客气上逆。只是甘草味甘平,小麦味甘寒,偏于客热上逆。
厚朴麻黄汤证以上气而喘重为特点,基础方是厚朴+麻杏石甘汤(去甘换麦)
脉浮。
前面在厚朴七物汤已详解,浮即为气,脉浮则胃气强。解决脉浮的重点在于用厚朴下气,不要照搬伤寒的表里概念,浮就得解表发汗。麻杏石甘汤是汗出而喘,和表无关。
干姜、半夏、五味子。
心下饮而咳加干姜、半夏、五味子。(营寒加细辛)
关于咳加五味子、干姜之类的,另见于小柴胡、四逆散、真武汤。
古今中外的伤寒释家都没有点出“咳加...”,是患者有支饮的基础病。
膈肌、膜原、肾水、营寒,构成饮寒邢肺而咳的基础架构,用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这四味药可说是仲景治膈间支饮的标准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3 20: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5-3 20:09 编辑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斤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口父咀,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紫参。(别名石见穿)
本经: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
别录:微寒,无毒。主治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
关于到底用紫参还是紫菀有两种意见。
考《千金》、《外台》,紫参多用于治疗痔疮。
金匮紫参汤治下利肺痛。肺痛是胸腔积液,或胸膜发炎,肺叶结节不会肺痛。
紫参有开破散结之功,如非有形之癥者可不用。意思说肺癌或可用,一般咳嗽可改用紫菀。
脉沉者。
前面厚朴麻黄汤是咳而脉浮。到了泽漆汤更加简单,只是脉沉者。
乍看有些摸不着头脑,实质从射干麻黄汤一路下来,上气,喉中水鸡声等症候都隐含在内,仲景为了突出脉沉,故意省略这些描述。
脉沉是水气病。
脉经: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心火肝木,火则畏水而木畏金,金水相得,其气则实,克于肝心,故令二脏衰微,脉为沉伏也)。
脉经: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仲景不把泽漆汤放入水气篇可能是为了与厚朴麻黄汤的脉浮做甄别。
金匮水气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千金》白前汤
治水咳逆上气,身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咽中作水鸡鸣方。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二两)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深师》疗水咳逆上气,通身洪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鸣,大小便不通,不下食而不甚渴,白前汤方。
白前(三两) 紫菀(四两) 半夏(一升洗) 生泽漆根(一汁切)
凡四味,水一斗七升,煮取一斗汁,又纳后药。
桂心(三两) 人参(六分) 大枣(二十枚擘) 白术(五两) 生姜(八两,一方干者二两)茯苓(四两) 吴茱萸(五两) 杏仁(三两,去两仁皮尖碎) 葶苈(二两)栝蒌(五合,一方十合)
上十味,纳前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当得微下,利小便,气即下肿减,深云,增损用之若神。
从以上两方可以看出,金匮泽漆汤含有白前汤的身影。
《千金》白前汤中的大戟苗即为泽漆,泽漆也可以用大戟根(红大戟)来替代。
除去白前、紫菀、半夏、泽漆外,剩下五味药桂枝、人参、生姜、甘草、黄芩,类似于黄连汤去黄连、大枣,换黄芩的组方结构。
黄连汤是胃内有水气,并心胃有热。换黄芩意味着胁下也有水气,可能还伴随下利,若是湿热下利可用紫参。
金匮水气篇: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泽漆汤治肺水看起来很是契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4 2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5-4 21:19 编辑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逆。
大逆有两层意思,一是法律名称,另一个是病症名。
汉律中,汉世重罪有大逆不道与不道二法。在汉代,谋反行为构成大逆罪。如高祖刘邦与项羽决战时,刘邦对项羽的指责:“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此条之人,干纪犯顺,违道悖德,逆莫大焉,故曰大逆。
王叔和在辨脉法和可与不可的条文中,反复讲“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这实际上就是对医疗责任的认定。王叔和贵为宫廷太医,当然知道大逆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不管患者服药后结果如何,只要医者判断错误,不遵守规则处方,必然要承担相当风险。
汉代规定,大逆无道,父母妻子,亲兄弟姊妹,不管老少一律弃市。
灵枢:黄帝曰:刺节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余不知其所谓也。愿卒闻之。岐伯曰: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噎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黄帝曰:善。取之何如?岐伯曰:取之天容。
所谓大逆,是指阳气大逆,胸胀满,张口抬肩,喘息有声,或坐或伏不得卧,害怕烟尘,时常感觉喉部噎塞而有窒息感。
大逆不同于一般的喘满,突出表现为喘而咽喉不适或疼痛或噎塞。
灵枢的治疗很简单,针刺天容穴。天容穴具有清热利咽、消除降逆的功效。
类似前面提到的“投杯”,黄帝内经用“振埃”来形容取效的快捷。意思说比尘埃振落而使咽喉舒适,还要来的快速。
一般金匮译本把“大逆”称作“火逆”,那为何不用知母石膏,而要用麦门冬呢?
本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
素问: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灵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大逆证的喘而咽喉不适是宗气不得上行于咽,而宗气的形成需得五谷入于胃。
灵枢: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塞,故不嗜食也。
素问: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素问: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胃热而不嗜食,胃气渐消,胃络脉绝,唯有大剂麦门冬泻胃热才能救宗气。
咽喉不利。
关于咽喉前面苦酒汤和半夏散讲了很多,简而言之就是个升降问题。
灵枢: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半夏、甘草、粳米,这三味相当于半夏散合白饮去桂枝。因不涉及风客咽肌,故不用桂枝。
人参、大枣补气生血,最补宗气。
金匮玉函经:病后劳复发热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治胃阴不足是胃虚热,胃实热要去大枣,或改用竹叶石膏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6 16: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腹满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
素问: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灵枢: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千金》胀满篇: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验方》加干姜二两)。
《千金》附子粳米汤治腹中寒气胀满,补充得非常到位。雷鸣切痛是肠胃内寒气和水气交织胀满而痛。
胸胁逆满,呕吐。
这些证候和诸泻心汤证有相似之处,但泻心汤证主要是心下痞,满而不痛,没有胸胁大面积的逆满。同时泻心汤还伴呕而下利,这里只有呕吐。
泻心汤主要是胃内停水,肠道水液代谢障碍。肠胃内没有寒气,虽雷鸣但不痛。反倒有热气,故用芩连泻肝。
灵枢: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那么为何不用生姜干姜而要用附子,后世元阳说几乎占了主流。
如尤在泾:“下焦阴寒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焦虚而堤坊撤矣。”说明此证乃为中焦气虚、下焦阳虚。盖元阳不足,下焦阴霾浊秽之气得以上逆土位,阻滞气机、攻冲胸胁,是以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也;中焦气虚,不御阴寒之上冒,胃气随之上逆,故使呕也。
本经: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
附子是温中,而非直接温下焦元阳。理中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也是温肠胃内寒气。
研究伤寒学说,唯有“气血”两字而已。
灵枢: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胃内寒气逆上,使得卫气无法上出气海而布散全身,也无法蒸津液、泌糟粕,将精微物质输入血脉化作营气。
此时附子温中就是解胃内寒气,同时半夏下气,专消肠鸣水气。
人以胃气为本,粳米之熟谷之液,合大枣化作水谷精气,卫气平,营气满,一切症状当可消除。
附子粳米汤不用生姜、干姜,缘由是非肌冷,无下利。呕也是气逆为主,若水气停聚重,可用姜。
再谈下桂林本。
阳明病,腹中切痛,雷鸣,逆满,呕吐者,此虚寒也,附子粳米汤主之。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光从最近这两条,就知道写这个所谓桂林本的医家,他的基础训练是相当不够的。
附子粳米汤的寒气,麦门冬汤的大逆,可说是这两个汤方的眉角。经典理解不了就私自删减,这种行为不但亵渎医圣,弄出笑话,还误导了大批初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6 2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5-7 07:52 编辑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乌头二两,炮 细辛一两, 《千金》作人参。
上四味,末之,纳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吴迁钞本》共六味,多附子二两,射罔一枚如枣大
相对附子粳米汤,腹中寒气更甚者,要用赤丸。
辨不可下篇: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谓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这首王叔和创作的五言律诗,读起来抑扬起伏,朗朗上口。
它里头提到脉紧则荣中寒,荣紧胃气冷。
平脉法: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荣中寒,细辛散寒。胃气冷,乌头温卫。
赤丸有茯苓四逆汤的影子。心下水气凝结为烦,半夏行膜原湿郁走表,开胸腑、逆气止而烦自清。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用茯苓泻玄府停水,通调水道。
吴迁本加附子和射罔,也是可以理解。
炼蜜丸如麻子大,相当于现在普通水丸大小,三丸量并不大。只是射罔是草乌汁熬成的膏,毒性极大一般不易得。
酒饮下三丸。
酒为熟谷之液,性质最为迅猛滑利,可快速转化成精气,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再把津液分布至全身体表。
携药力快速遍及全身的,第一是酒,其次是热粥,再后是白饮、暖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8 2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5-9 21:25 编辑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
灵枢: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金匮: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胀类似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
肺心病由肺气肿演变而来,肺气肿呼气时因支气管黏膜肿胀,这时候气道就会变窄,肺泡内的气体无法排除体外。
目如脱状。
双眼球对称性突出是阻塞性肺炎、肺心病心肺衰竭时,因心功能不全,眼球后脂肪组织水肿而致。
脉浮大。
辨脉法: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
30条: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
“大”在这里不是血虚,是里热。否则麻黄发其阳,要禁用的。
恶风。
越婢汤的恶风是胃内寒气,故而加附子。
杏仁。
何以风水喘而汗出不按麻杏石甘汤那样加杏仁呢?
麻黄汤、大青龙汤一概用麻杏结构,因阳气重。阳气由胃而生,阳气重即卫强、营亦强。
杏仁与其说下气,止咳逆上气,不如说是泻胃,故胃强可用。
半夏。
本经:半夏,味辛平。主下气,胸胀咳逆
加入半夏后,里面就含有麻夏石甘汤的结构。
越婢加半夏汤是利用半夏泻支气管黏膜内的水气,合石膏清支气管热肌,止渗出。如此气道黏膜肿胀消除,气道就会变松弛。
简单归纳:有胸胀之喘而汗出,麻夏石甘汤。无胸胀之喘而汗出,麻杏石甘汤。
咳而上气。
《吴迁钞本》作咳逆倚息。
前面射干麻黄汤为“咳而上气”。射干麻黄汤证是痰气壅肺,肺失宣降而咳喘,寒饮相对轻,痰较易咳出,无喘不得卧。
但越婢加半夏汤证要严重很多,出现肺水肿以及心衰的情形,必然喘不得卧,所以咳逆倚息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9 2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心下有水。
前面讲了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这四味药可说是仲景治膈间支饮的标准套路。
脉浮者。
这里的脉浮不能再看作外证,它是由心下水气而来。
饮阻膈间,肺气不降,又腠理闭塞,营卫不得泄越,故而脉浮。
烦躁而喘
相对越婢汤,用少量石膏为心烦有热,胃热上冲所致,清胃热即是宁心。
肺胀。
除去以上五味,剩下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可大致理解为麻黄汤去杏仁换白芍。
前面讨论过麻黄汤是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是喘而汗出。
一般认为麻黄汤最重要两味药是麻桂,麻桂用于发汗,杏仁定喘。这个说法有相当问题。
上面讲了杏仁虽说下气,实则泻胃,泻的是胃中的卫气。麻黄发其阳,发的是营中的津液。
卫虚要去杏仁,形肿而喘可用。
在伤寒论中卫气虚,邪客肌肉便是卫强。麻黄开腠理,桂枝解肌,芍药活血,有利于气管内的积液被毛细血管吸收。
小青龙营实可用,营虚忌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11 14: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5-11 15:04 编辑

美国当地时间10日,纽约州发现85例儿童感染“炎症综合征”,症状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川崎病相似,被怀疑与新冠病毒有关。病症已致3名儿童死亡。科莫表示,这可能预示着儿童面临大流行病的风险;大多数患病的孩子并未表现出新冠肺炎典型症状,但新冠病毒或抗体检测均呈阳性。
纽约州卫生部门近日表示,这种被称作“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疾病被怀疑与新冠肺炎有关,症状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川崎病相似,可能出现发烧、肠胃病症和皮疹,所有医院如发现病例应立即上报。
前几天一种被认为存在于海外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的罕见但未经证实的症状是人们脚上的红紫色损伤和炎症,这种情况已经被戏称为“新冠脚趾”或“冻疮脚趾”。
据信这种潜在症状是意大利医生在3月份发现的,并且似乎尤其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灵枢: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三阳经

三阳经

这幅图是第三趾、次小趾和小趾红肿,意味着邪入三阳经,从上下抵足趾。治疗以解肌清热为主,可考虑柴葛解肌汤。

阴经

阴经

下三组图以大拇趾为重,可从厥阴入手,龙胆泻肝汤主之。
儿童阳旺,新冠病毒在春夏季会以温病形式出现。小儿出现炎症综合征,发热、皮疹,肠胃病等,依旧可用柴葛解肌汤辛凉清热,表里同治,疏泄透散。
成人在感受病毒时,某些人会出现嗅觉、味觉缺失,这本身也是中阴则溜于府的体现。
灵枢: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胃之清气上通于鼻孔而能嗅,胃之浊气上行于唇舌而能辨五味。
邪入阳明胃,若是表里同病,还得用柴葛解肌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16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方十六。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这句话有点突兀,仲景为什么在152条开头来上这一句。太阳中风是汗出、恶风,可以有干呕,但绝无下利。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中风若是出现下利,必然已是太阳阳明合病,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出现下利、呕逆的证候。
漐漐汗出。
桂枝汤证的自汗出是断断续续的,肌热汗出,汗出后肌冷便汗止,循环复止。
“漐”是持续和缓的汗出,汗出微细连绵不断。
这种汗出状态,除了桂枝汤药后温覆,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还有就是阳明里热。
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所以,仲景在条文开端用太阳中风,也是为了提示“漐漐汗出”非太阳中风的自汗出。
心下痞硬满。
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太阳中风下之则大逆,会导致心下痞硬满。如158条甘草泻心汤。
汗出表解,不下而心下痞硬,如157条生姜泻心汤证,仲景事先告知病因为“胃中不和”。也就是说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是胃中不和为主,兼有水饮。
但生姜泻心汤证有雷鸣下利,腹中寒气和水气互结。152条“漐漐汗出”、汗出不恶寒者为里热,因此是较为单纯的水热互结。
头痛。
心下有饮,卫气不降而反冲。
芫花,味辛温。主膈上淡饮。
甘遂,味苦寒。主心下留饮、支饮。
大戟,味甘、大寒。主胁下癖饮。
历代药书多写大戟泻脏腑之水,甘遂泻经隧之水。
灵枢: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
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而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本经:大戟,十二水。
大戟泻十二经之水,应是正解。
千金、外台泻三焦脏腑,以腹部为主的多用芫花、甘遂。而骨伤用十枣汤多加大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17 16: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伤寒论从124条到150条讨论结胸,150条是补充129条的脏结,为难治。本来应该告一段落,由胸膈之结胸下到胃中不和的泻心汤系列,151条也开始讲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但为什么仲景在152条要继续讲“心下痞硬满”,我理解还是要和结胸做甄别。
结胸是饮结胸膈,经气受阻,卫气郁热而逆行,颈项为诸阳之会,上攻便出现项强。同时热被水郁遏,身热不得越,因此身无汗而上冲至头汗出。
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十枣汤证是汗出不恶寒,表解里未和。表解说明卫强除,上焦卫气为寒饮郁遏而阳微。里未和而营热,营气得不到卫气防护而外越汗出。
治法便是辛开苦降。芫花辛开,甘遂苦降。芫花通泄之中寓有升散之意。
结胸是胸及心下都热,故在心下形成水热互结,硬满疼痛。十枣汤证是胸寒、心下热,形成不了热结,也不会出现寒实结胸,故虽有心下痞硬满,但不痛。
金匮痰饮篇: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千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上气汗出而咳者,此为饮也,十枣汤主之。若下后,不可与也。
《外台》:又咳而引胁下痛者,亦十枣汤主之。
《外台》:《深师》朱雀汤,疗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眩痛,苦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亦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痛方。
甘遂 芫花(各一分) 大戟(三分)
上三味为散,以大枣十二枚擘破,以水六升,先煎枣,取二升,纳药三方寸匕,更煎取一升一合,分再服,以吐下为知,未知重服,甚良无比。
出现胁下痛,即是悬饮。悬饮要用大戟。
这次新冠疫情,个人最为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十枣汤或控涎丹的应用。
不知哪位医家提出十枣汤为峻泻,不可轻用。又说十枣汤只能治悬饮、胸膜炎,悲哀!
新冠肺炎的尸体解剖,肺部切面可见大量粘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和SARS不同,有个突出特点:小气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碍气道通畅,因而造成继发感染,小气道清除黏液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十枣汤治病毒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炎以微泄为要,甚至不泄。把十枣汤做成散剂,利用它泻肺利水的功能,可以减轻粘膜水肿和排出肺组织多余的水量,促进炎症的吸收。
李文亮早用十枣汤,当不至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23 16: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痰饮篇: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脉伏。
如金匮水气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脉伏为脉沉欲绝,是水饮深结,闭郁血脉。需和“脉细欲绝”做区隔,后者为营寒。
欲自利。
欲自利是水渍入胃。有可下和不可下情况。
金匮痉湿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利小便,如茯苓甘草汤。
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
利反快说明胃中不虚,此乃实证。虽然心下有畅快感,但不久水饮复积,留饮欲去而不得去。心下坚满为气分证。
心下淡饮为痞,满而不痛。心下浊液为坚,痞硬为坚。
半夏辛开,破心下坚,行膜原浊液出表为升。
甘遂苦降,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
用芍药甘草,一个是心下坚满有瘀血血闭。另一个可能有泄利下重,血不利则为水。
如365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 。
病痰饮者应当见弦脉,泄下后,脉伏转为沉弦。如痰饮篇:脉偏弦者,饮也。
心下硬、膈内拒痛,大陷胸汤。心下痞硬满、胁下痛,十枣汤。心下坚满、泄利,甘遂半夏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25 2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金匮痰饮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 桂枝各二两 人参 茯苓各四两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膈间支饮。
支饮前面讲了很多。
有心下支饮,淡饮者泽泻汤,浊液者小半夏汤。胸中支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胸中和心下之间为膈间,膈间支饮必然包含隔膜和膈肌。
喘满,面色黧黑。
素问: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咸生肾,甘胜咸。肾病禁甘,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内经是举例,多食甘会降低脾气散精的能力,并折损肾气,从而使体内水饮停聚。
肾为胃之关,无论胃还是小肠,泌别清浊都需要肾的蒸腾气化,肾亏便会出现气上冲胸,喘满,面色黑。
脉沉紧。
沉紧一般认为主寒,主冷痛。但在伤寒和金匮书中,脉沉紧都是水饮深结,闭郁血脉。
为了不让读者误解,仲景还在148条特意注明“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
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金匮中常讲的“膈、心下”,在伤寒实为六经中的少阳。小柴胡汤治饮证,会用的人真的很少。
脉沉紧用小柴胡汤,前提是“尚未吐下”。
267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吐下以后,邪去饮存,还能用柴胡汤吗?当然不能了。什么是坏病?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这些都是坏病。
心下痞坚。
痞为气,气在膈膜。水气互结可痞硬。
坚为刚,水在膈肌。
桂枝解膈肌。
用人参是吐下后胃虚,补津液。所以虚者即愈。
用石膏是喘满。喘满在仲景语义中为里实。
如210条:直视谵语,喘满者死
218条: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所以石膏清胃热,降逆化痰。
防己苦降,行三焦膜原之水气,利小便。通常胸膈、肠胃用木防己。四肢、特别是下半身用粉防己多。
同为泄隔膜水气,防己可否用泽泻替代?
泽泻汤是治苦冒,冒证必须汗解,泽泻携膜原水气走表。若不用苦降而是升提,会加重喘满。
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去石膏用芒硝,说明膈间痰热相当厉害了,有点类似于结胸。实者为热实。
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石膏的力量不够,无法拔根。必须用大寒的芒硝软坚化痰,泄下涤荡。
本经:茯苓。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
芒硝软化之后,再加用茯苓涤清膈间停痰宿水。
有说木防己汤的木,当为“术”,也有道理。桂枝、茯苓、白术合为苓桂术甘汤去甘草,药效会更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5-29 18: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腹满。
是指腹水,肚大如鼓。
肠间有水气。
对应之前“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肠间水气,不是肠内有水气。肠内水气是水渍入胃,必下利。
金匮水气篇: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淡饮本为津液所化,本质也是卫气。邪客经络,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
素盛今瘦。
现在有种肥胖只胖在腹部,又叫内脏型肥胖。若是脸瘦、掌薄,四肢肌肉不丰的就是气少血瘀。脂肪堆积即是淡饮的另一种形式。
口舌干燥。
伤寒例: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在胸腹经脉相连,气血相贯。
在伤寒语义中,“口舌干燥”不等于“口干舌燥”。
如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般咽干为脾燥、口燥为肾燥、舌燥为胃燥。
说文:燥,干也。
释名:燥,焦也。
说文:焦,火所伤也。
整合起来看,燥的意思是在干表面,再次火烁,到达焦的程度。
叶天士有句名言: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白虎加人参汤只是口干,说明肾阴亏相对轻。舌燥意味着胃热津亏严重。
口舌干燥,是口燥和舌燥同步。用温病学来讲,是气营同热。但仲景没有提到渴欲饮水,意味着胸膈有饮。口舌虽干燥,但欲饮水。
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所谓少阴三急下,是急下存阴。己椒苈黄丸也有这层意涵。
己椒苈黄丸证,除了卫气不行,搐积腹内成饮之外。何以卫气不行,还得从升降入手。
灵枢: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宗气不下,便是肺失肃降。
素问: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人的一呼一吸,呼宣吸降,完成气血营卫在身体各个穴位的交换。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素问: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肺失肃降造成血脉凝滞,血泣不通则卫气不行。
灵枢: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四个药作用都是肃降。
防己行三焦膜原之水气,通调水道。葶苈泄胸膈之饮,助肺气肃降。椒目泄腹水、利小便。大黄清胃热,下瘀血血闭,破瘕积聚,恢复肠道津血互渗的机能。
口中有津液。
吴迁钞本作:口中有津液止。(千金椒目丸同)
腹水通过小便排出后,膀胱气化恢复,津液上承,口中津液增多便解除了口舌干燥。
停药的另一个原因。
灵枢:黄帝曰:人之胜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骨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
渴者,加芒硝半两。
这和上面木防己汤加芒硝类似,加芒硝说明胸膈间有热结。通常膈间淡饮或寒饮都不会口渴,热饮当然会渴。
附:
《千金》: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
《赤水玄珠》椒目散:
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
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6-4 22: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6-4 22:54 编辑

前天武汉中心医院胡卫峰医生去世了,不久前还有一位黑脸医生易凡幸运的出院了。据知情者说胡医生是拔管后不久出现脑出血,最后不幸离世。
使用ECMO后为什么会黑脸,东直门的刘清泉讲用呼吸机等于温阳,温阳的目的是通阳,那ECMO相当于在体外通阳。
ECMO改善机体的血供和氧供,但对已经受损的心脏和肺并没有治疗作用,也达不到正常人体循环的深度,其中氧合器在临床中,只能满足成人呼吸需求的50%。
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类似于三焦膜原,在长时间工作后氧合性能会下降,产生血浆渗漏以及堵塞沉积等问题,所以还要用抗凝药。
昨天在回帖误用真武汤一文中,发现很多人认为面黑,身肿,肢厥、脉沉便是阳虚,其实阳虚只是导致面黑的其中之一。
素问: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肾热,肾阴虚照样脸色黑。
灵枢:经脉第十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两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可以看出,心、肾、肺、肝、脾、胃出了问题都会导致面黑。真正因面黑而死亡的,是上下不通。
金匮: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上下不通的病位在膈间,膈间支饮是一种。
素问: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
王冰注:石之言坚也。著,谓肾气内薄,著而不行也。
脉沉而石,实质就是沉紧。缘由是水饮深结,闭郁血脉。
肾气内著是饮阻阳气,阴气停留而不运行。
干姜附子汤也是肾气内著,脏气绝于外。但它是汗下后肌冷所致阳郁,和饮阻肾阳是两回事。
同样是膈间支饮,也要用六经分证来辨。木防己汤证是胃强,阳明热证,舌苔黄干厚。少阳要用泽漆汤。
素问: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素问: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素问: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五脏六腑之精华,都有赖于胃气。
荣为根,卫为叶,阴平者才能生。易凡医生之所以脸色转白顺利出院,是营气慢慢的恢复,营气恢复便有食欲,能食便产生谷气,因而营气是人体生理机能的根本。
胡卫峰医生死于血栓脑出血,是营气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6-25 14: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6-25 14:03 编辑

时间过得非常快,每到夏季我的伤寒学研便会告一段落休停几个月,到秋天神清气爽之际再开始恢复。
自从1988年开始接触伤寒论,到2011年又重新系统的研究伤寒学说,转眼又过了10年。
近两年写了两百多则跟帖,对于仲景学说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归纳,精力耗损不少,只想说学无止境,经纶条文是没有底的。
我个人体会,对于伤寒论的定位,假如用现代学科设置来理解,应当属于技术基础课。
回想30年前学习机电工程,当时机械学的理论基础是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技术基础是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公差。
那时候老师说,学完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后就可以上工干活了,无论是在车间当工人还是搞设计,后续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学习。
电气学的理论基础是物理--电工原理。技术基础是马达--电子技术。
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自学完模拟和数字电子,就去买晶体管和半导体来组装电视机和收音机了。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黄帝内经为主的阴阳学说-气血经络。技术基础是伤寒论,从技术基础课过度到专业课的代表即是金匮要略。
伤寒论对中医的重要性,跟机械制图和机械零件两门课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一致,大家的训练是要掌握同一种术语,相同的规则。规则是一个行业必须要遵守的法则。
伤寒论的难点,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医界对于其规则的认定没有统一,相当部分尚处于自说自话,各自挖潜。
未来50年,希望国家能对伤寒论订立GB标准,构建一部巨细靡遗的国家标准。
这样的好处是有些基础问题可以去翻国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6-25 18: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6-25 18:23 编辑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防己行三焦膜原之水气,通调水道。
黄芪解分肉间邪气壅滞不散而生肉胀,使卫气通利以行。
白术升脾气助散精,燥分肉间水气。
甘草止逆,姜枣温散胃内水湿,以利中焦受气。
腰下如冰。
是腰以下有水气,阳气停滞在腰以上不得下达。和桂枝加黄芪汤相似,也是利用黄芪解肌使得凝而不行的卫气能畅通。
防己黄芪汤和后世玉屏风散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为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风气并居。防己黄芪汤突出身重、身肿、关节疼,风湿相搏。玉屏风散也治风水,但各症要轻很多。
这其中玉屏风散不用甘草,是符合仲景医理的。偏于风湿相干用甘草,偏于风卫相干去甘草,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再解伤寒论为何不用黄芪?此眉角即在于“寒”字。若仲景另写伤风论一书,则必用黄芪。
附:
外台《深师》疗大风水,脉浮,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但下重,故知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木防己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白术(四两) 木防己(四两) 甘草(二两炙) 黄芪(五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喘者加麻黄,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心,下久寒者加细辛防己黄芪为本。服药欲解,当如虫行皮中状,从腰以下冷如冰,服汤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温下令得汗,汗出则愈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局方》防己黄芪汤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防己(四两)黄芪(五两) 甘草(炙,二两) 白朮(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0-18 15: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10-18 16:00 编辑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以上是金匮第一章节的头几段,《吴迁钞本》放在目录前,类似于前言。
上工治未病,仲景用肝之病来举例,源于《难经》第七十七难。
余脏准此。
意思是心脾肺肾四脏,与肝一样也各有其生克制化的规律。
结合肾气丸,试解以肾为例。
夫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实心。
肾之病,补用咸,助用酸味,益用焦苦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心之少火气盛,则能制金;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伤脾;脾被伤,则土气不行,土气不行,则肾气盛,则肾自愈。此治肾补心之要妙也。肾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再用之。
肾气丸没有焦苦之药,若是把附子火炮煨黑,也就有焦苦之意。助用酸味,当用山茱萸补肝。肝盛伤脾,则用山药补脾。
后世把地黄丸用盐汤送服,即有补用咸的意涵。
肾气盛,不是内经讲的:“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灵枢: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这里的盛,是指热邪。
素问:肾主身之骨髓。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合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素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所以用大剂地黄凉血、逐血痹、填骨髓。加丹皮凉血、除癥坚瘀血。
素问: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木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
大补肝肾脾之后,肾气胜,肾水足。但太阳气衰,水气盛则为孤阴,孤阴不生,就像植物单纯浇灌而没有太阳的光合作用,肾脂枯竭不长就无法使得骨髓充满。
素问: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稍加桂枝通阳,附子温卫,也就应了王冰说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前面讲过仲景取名肾气丸,非肾气不足也,而是肾气不衡。
说文:衡。牛触,橫大木其角。
就是在牛角上傍一段木头,后世有童牛之牿的典故。
牛是一种温顺的动物,但发起牛脾气也是很凶猛的。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见小牛发起火来也了不得。
怎么防止小牛撞伤人呢?古人在小牛的双角上绑上一根木棍,木棍上有一根细绳穿在小牛的鼻子上。这样,牛一撞东西,就会因绳子牵动鼻子而感到疼痛,所以时间一长,小牛便明白撞人这种举动会给自己带来疼痛,于是养成习惯,长大后即使角上没有横木,也不会轻易去撞人了。
说文:气。云气也。
顾名思义,肾气并不像某些医家理解的只是待在下焦。肾为胃之关,无论胃肠还是膀胱,泌别清浊都需要肾的蒸腾气化。
肾气不衡,升降失调,就像牛犊那样乱冲,常讲的水气凌心就是这种。
灵枢: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灵枢: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泽泻合茯苓,又是仲景治水的经典结构,但不熟内经生理的几乎无法准确理解。
泽泻消水,不是走膀胱利小便,而是把膜原的水气带往上焦。它和茯苓正好相反,茯苓利小便是把玄府的水下行膀胱。
泽泻换白术行不行,那就于理不通。白术燥分肉间水湿,和肾水无关。
泽泻起阴气和葛根类似,只是前者升提膜津,后者升提胃津。
如同桂枝有面生光华之效,泽泻的面生光是升提津液后敷布于皮腠间而产生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0-18 2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素问: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关于秋冬养阴,历代名家说法不一,某些观点令人费解。
记得十年前国庆节刚过,忽然发觉自己后脑汗出,除非坐着不动,稍动即汗出。哪怕户外秋风习习,温度已经降到十几度了,还是出汗。
用过玉屏风、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毫无寸效。就在满腹狐疑、理不出个头绪来,后脑头汗慢慢止了。
第二年依旧,一到国庆节就开始后脑汗出,不但白天动辄汗出,晚上睡觉后脑也出汗。记得当归六黄汤也用过,无效。
后一年的暑期去湖南邵阳,拜访伤寒名家马有煜先生,他大哥是四川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马老先生把过脉后,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桑叶止汗或有效。
那年秋天用了,也是无效。
随着伤寒研习的不断深入,特别对61条有所领悟之后,才意识到素问:阳加于阴,谓之汗,所言不虚;此乃阴虚阳亢之虚热汗出。
买了大补阴丸,一次3克,一天两次。才服用两天,第三天就感觉后脑头发干燥了,睡觉也不汗出了。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个人属于阴阳俱虚的体质,一般人春天到了,卫气行于经脉,冬装可以脱了,我要晚半个月。秋天刚到,尽管室外温度尚有三十几度,但人体已感到在表的阳气开始内收。
素问: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在脏的阴气不足,在腑的阳气尚足,在表的阳气内收,两阳交叠造成阳气独亢。
素问: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但为何老是在后脑汗出?
素问: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风府在后脑,前面谈过风府有调节阴阳的功能,受到脑髓的控制。太阳经虚,经气与邪气相搏容易在风府处打开腠理,腠理常开易于汗液渗出。
最近几年观察,后脑汗出逐步提前,今年九月中旬就有汗出迹象,所以每到此时就要吃点大补阴丸。
为什么接近十月下旬,头汗会慢慢收掉。
素问: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
深秋至冬水气开始主时,肾气闭藏,阳气衰少,少阴转盛,太阳沉伏,阴阳平衡于是汗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13 2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11-13 20:51 编辑

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
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说文》:粉,傅面者也。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齐民要术有傅面粉英。据贾氏说,粉英仅堪妆摩身体耳,傅人面者固胡粉也。
《周礼·天官·笾人》“糗饵粉餈”。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糗,熬大豆与米也;粉,豆屑也。”
郑玄与张仲景同为汉代人,所谓“温粉”大概是把磨成豆屑的大豆炒热,降低豆屑水分,使得粉质酥松干燥,抹在身上便于均匀的吸收汗液。
过汗亡阳,可用温粉截断,我最近也有体会。
今年新冠疫情到四月全国基本控制住了,鉴于03年非典之后房市大涨,于是在4月18号又入市投资了一套。目前看来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半年多涨了20%。
6月中旬交房后就开始着手装修,因考虑是投资出租的,装修能省就省,有些活就自己动手。其实活并不重,但是天气炎热,光着膀子干,不一会就大汗淋漓。而且出汗已头面为主。
金匮产后篇: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
我从小脉细,年轻时干活,动不动就额面流汗,身上倒不容易出汗。后来学习伤寒后才晓得,头面为诸阳之会,以三阳经为主。
素问: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上焦不通无法全身汗出,热只得随客气上逆至头部而汗出。
夏季阳气在表,血虚者稍稍出汗不要紧,过汗容易亡阳。自己体会坐下后5分钟内汗止,说明体表阳气运行还算正常,腠理能正常闭合。假如久坐十数分钟依旧汗出,此乃漏汗伤阳。伤阳还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喝的不少但并无尿感。
到8月初,装修好了家里说房屋布局要改,需砸掉一堵墙,因赶着中旬出租,我就自己砸。
砸墙一要技术二要体力,按我的体力砸不了几下,汗一大出就得休息。没想到砸墙灰尘大,本来汗流满面的被尘土一覆盖汗出不来了。
汗不出阳气不得耗损,咣咣的砸了半小时墙便倾倒,自觉体能尚足,不觉得很疲劳。
仲景以温粉止过汗,所言不虚。
素问: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季养阳,并非如某些老中医讲的只是少吃冷饮,过汗伤阳同样得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15 2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经纶仲景条文两年多,对他的行文逻辑慢慢也有点共鸣,张仲景为什么在这一条提到“目眩”。
几乎所有医家都认为目眩是少阳火郁,少阳主上,相火主之,少阳病就是个热证。
可仲景是怎么定义目眩的。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如果目眩是肝胆相火,是风木,那为什么接着264条又写“目赤”。
素问: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
素问: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脉经:卷第二 胆虚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䀮䀮。
《集韻•唐韻》:“䀮,目不明也。”
《说文》:眩,目无常主也。常主:犹言固定的目标。
目眩和目䀮都是相同的意思,即眼花,视物不清。
素问: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目眩”在前面曾定义为心下饮阻而经气上逆扰目。结合素问和脉经的条文,可以明确少阳篇的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当为胆虚饮阻。
口苦不尽属热,胆虚寒也会口苦,治宜辛开温散法,可用温胆汤或是苓桂术甘汤加味。
胆虚热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合黄芩清热利胆,黄芩逐水是利用肠道胆汁增加而引起渗透性利水,水饮通过小便排出后,膀胱气化恢复。咽主地气,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津液上承,咽干目眩自然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19 21: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20-11-19 21:53 编辑

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上一条讲了“目眩”是虚,不是热。
灵枢: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灵枢: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肝开窍于目,目为精气所灌,若为邪气上逆而扰,则目系急而目眩。
灵枢: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
若精气完全无法上灌肝窍则目系绝,目系绝比目系急更为危险。
少阳中风。
素问: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六经皆有中风。前面讲过少阳病里(证)为主,里外同病。
邪气侵扰六经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两耳无所闻。
类似75条的耳聋无闻也。但仲景为什么不直接写耳聋,这里有伏笔。
素问: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我理解可汗阶段的耳无所闻可逆,病情相对轻。如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目赤。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
灵枢: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目赤是热,要和目眩完全分开理解。
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
仲景一般都写胸满,胸中满应该特指膻中区域。
灵枢:膻中者,为气之海。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气满胸中,必定是无形之邪。如果类似355条那种有形实邪,当须吐之。
素问: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言下之意,少阳感受了风邪,表邪内陷,尚在胸膈之上,可汗而已。治宜小柴胡加栀子汤出入。
吐下则悸而惊。
灵枢: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前面讲过桂枝去芍药汤治胸满,半只脚已跨入少阳,去芍药是防伤血。
少阳的常态是多气少血。三焦阳气充盈,邪气则不传。若气弱则腠理开,邪气下贯胸膈,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误用吐下必然损气伤血,引起惊悸。治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21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伤寒。
有发热、恶寒、呕逆等症状。
脉弦细。
弦为肝脉,邪已下至两胁。148条脉细者,为阳微,即胃气虚。脉弦细当是少阳夹虚。
头痛。
此处头痛不可认为还有太阳表证,很可能是里虚风胜,血虚上厥。
属少阳。
264条邪气尚在少阳经表,本条血弱气尽,邪气已入少阳胆腑。
少阳不可发汗。
少阳在经,气强可发汗。气尽入腑不可发汗。
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气虚,血虚津亏者禁汗。强发汗易胃燥成实而谵语。
如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少阳多为胆胃不和。胃和者,邪去津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比例绝非一成不变。可汗多用,不可汗减用,否则过汗易变证叠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26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论中最经典的除了桂枝汤之外就是小柴胡汤,需得一讲再讲。
仲景设计少阳篇总共10条。
263条少阳之为病,首先揭示少阳易受邪的体质,就是肝胆血虚。
264条少阳中风,主要论述手少阳三焦经受邪。
吴有性在《温疫论》云: “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这个词,前面有过详述。但皮腠、经络、肌肉这些属表,越过三焦膜原后属里,吴概括的很清楚。
265条是少阳血虚发热,不可当做表证。
266条邪气正式入里了。
胁下硬满。
非少阳体质者,邪气入里不容易形成胁下硬满。前面263条目眩是膈间饮阻,精气无法上灌而致。
灵枢: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按正常的生理,饮食入胃,中焦受气,出上焦后泌糟粕,蒸津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灵枢: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如果膈间饮阻,精微物质无法出上焦,必然造成血虚。
饮邪停滞于胸胁下,故胁下硬满。
干呕不能食。
饮邪迫结于心下,胃气不降则干呕不能食。如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是身体一直处于发热状态,阵阵恶寒过后,又感觉不恶寒而发热,如此循环。
其实12条太阳中风也可以理解成往来寒热,但仲景不这样表述。
桂枝汤证的关键是肌肉得不到卫气的持续温煦,无卫气时肌肉失温,然后寒战加热。肌肉热了,营气便渗出脉络。如此肌肉又降温,循环往复。
往来寒热也是同样原理,差异在太阳中风有汗出,少阳往来寒热无汗。
当肌肤有汗出时,会快速蒸发体温,很快转为寒战;寒战加温肌肉后伴随汗出,又转为寒战。整个转换过程较短。
当无汗时发热,相当于通过空气散热,过程就会长很多。
素问:孙络...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
桂枝汤证是阳浮阴弱,该阴弱并非血虚,而是卫散荣溢,气竭血着。是营血瘀,而非营血虚,故不用人参。
小柴胡汤用人参是血虚、亡血。凡伤寒论中加人参者都是亡血,亡气加附子。
一般习称人参补津液,准确的定义是补血。
尚未吐下。
吐下指胃寒脾寒,尚未意思是未转太阴。
脉沉紧者。
素问: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脉沉紧除了四肢厥冷,主寒,主冷痛。一般都是水饮深结,闭郁血脉。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本经》: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在本经中唯有大黄、芒硝、柴胡有“推陈致新”之功。显而易见柴胡有攻下的作用。
为什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就能推陈致新?
津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但久留在胁下便是饮邪。柴胡去三焦膜原结气,引谷气上行,原来聚集在膈间胁下的水饮,便得以通降。水渍入胃,或作利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20-11-28 2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阳浮而阴弱即荣弱卫强

268条: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
如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是石膏证。
脉浮大,上关上。
素问: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30条: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
脉大而有力者为邪热实,大而无力者为里虚。
6条: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白虎汤证当为阴阳俱浮,若只有寸关浮大,尺平,不可用。
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灵枢: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中焦气机壅滞,上焦不通利,白天卫气不能发于外而欲眠睡。
灵枢: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目合后,卫气行于阴。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在前面论述37条时讲过宜大柴胡加石膏,这个欠考虑。
目合盗汗依旧是少阳枢机不利,还得用小柴胡汤合养阴之品出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6:02 , Processed in 0.2126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