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条为太阳病,发汗病不解,反而恶寒者,是发汗过多,营气受损,表阳虚弱,故反而恶寒,方以芍药补营,附子扶阳,甘草益津液。
22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为什么22条“微恶寒”不去桂枝,而68条“恶寒”不加桂枝呢?两条相对比,可知68条脉不促,其“恶寒”是阳虚,故不可加桂枝解表损阳;22条脉促,其“微恶寒”为稍微阳虚,故不去桂枝,而加附子助阳,以利桂枝解表。
那么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条不恶寒,说是心阳虚,就不成立了,因为心阳虚者必然背恶寒,如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附子汤方: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心阳虚者不可与桂枝损阳,故附子汤方不加桂枝。真武汤证亦为阳虚,故真武汤方也不加桂枝。这样寻《伤寒论》所集,可知桂枝甘草汤证“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是心之阴弱而阳强,故与桂枝通(损)心阳,甘草益心阴。
桂枝甘草汤证“自冒心、心下悸”是心阳郁(实),而不是心阳虚。真武汤方证心下悸,不加桂枝平悸,也是因为其人“振振欲擗地”是阳虚而难以支撑身体。附子汤证:“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也是因为其人“手足寒,脉沉”是阳虚,其人身体痛,骨节痛是阳虚疼痛,法当附子汤主之。虽然桂枝善治身体痛,骨节痛,但桂枝是通阳(实)去痛,桂枝通阳是以损阳为代价的,阳虚者不宜用桂枝,而附子汤证“手足寒,脉沉”是里阳虚,故不得加桂枝。所以说,桂枝甘草汤证不是心阳虚,因为心阳虚者必然表阳虚,故心阳虚者必然“背恶寒”,或者“手足寒,脉沉”,或者“心下悸,振振欲擗地”,而桂枝甘草汤证没有心阳虚的任何特征,怎么能说是心阳虚呢?
认识桂枝通阳必损阳的特性,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救治阳虚而脉微欲绝者,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
|
上一篇:再议脉促是寸脉急迫下一篇:再读经典议桂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