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30|回复: 7

浅谈麻黄汤证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1-22 06: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麻黄汤是发散表实之方,用于肌表阳气壅滞,不得宣泄之发热恶寒一身尽痛之证。说麻黄汤是发散风寒之剂,实为误解。
麻黄汤证的病机,是体实之人感受外邪时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致体表津液壅滞,不得宣透,形成郁而发热的状态。以寒邪犯表为例,初始体表发凉,无热畏寒,是表阳轻伤之象。此时若及时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温复表阳,就能解其寒。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其表现会由无热畏寒发展至发热恶寒,再增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已不能解其寒。发热恶寒的病机,是由表阳受伤,贴近人体表皮之津液,由津液变为水湿而停蓄于体表。里部津液外运,壅浮于肌表与邪交争,太阳气实不得宣透,形成津液壅滞于肌表的状态。津液壅滞而不能正常运行,则由正气变为客邪,出现正邪交争的局面。其机制是正气趋于表部,欲祛邪外出,但太阳、厥阴俱实,实则腠理不开,津液愈加壅滞,体温愈加升高,正气循表愈加受遏,人体愈加恶寒,出现“身大热,反欲得衣”的证状。体温升高是津液壅滞运行不利,形成郁而发热的局面。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邪实刺激所致。
病证自发热恶寒起,体表发烫,焉有寒邪外束肌表之理?麻黄汤证阳气闭郁,津液壅滞于体表,变为邪气阻滞正气运通,则身热恶寒。郁滞愈重则发热愈重,发热愈重则恶寒愈重。邪热不除,则恶寒不去。而不是寒邪束表。寒邪束表,体表温度应当低于人体常温,此证体表发烫,怎么会是寒邪束表呢?
太阳伤寒证,病因一般是人体遭遇风寒外袭,在病发之前,应先是身体畏寒。畏寒时皮肤温度应凉,若及时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畏寒怕冷的症状。若已经病发,其病机是太阳卫气与厥阴荣气一并郁滞,津液郁滞于表,则郁而发热。同时因津液郁滞不运,而变为邪气,阻滞气血正常运行于体表,出现体表邪气郁阻而正气运通不利的状况,从而发生恶寒怕冷,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也不能解其寒的症状。查《伤寒论》全文,只有“表证”、“表未解”之言,而无“表寒证”、“表寒未解”之语。虽只是一字之差,此差别可谓影响甚大。其影响在于,对于表实证的治疗,出现治则上的失误。表实证应当发汗泄表,麻黄最堪此任。而以温散寒邪为治则,就往往忽视麻黄的功用,或以麻黄辛温助阳为惧,轻易不敢用之,以致错失应用麻黄的的机会,造成疗效不佳、疗程延长的状况。
人之身体,无论表里,何部正气不达,何部就会温养失给,出现寒凉的感觉。如《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浮滑,是表里俱热之象。表有热、里有寒,是指病人的感觉。表有热,是因里部邪热外蒸所致,虽表热但邪气不在表,不影响正气在表部的运通,所以表部不恶寒。里有寒,是里部津液壅而致郁,变作邪气阻遏正气运通,遂觉里有寒,或可出现喜食热饮,或喜热敷胃脘部,最易迷惑医患两家,误以为胃中有寒。
表实郁热,应发散实邪,麻黄性辛温,最善开鬼门,对表实无汗者,需伍以桂枝,解肌发表效力方著。若用辛凉苦寒之药,必致寒凝滞邪,或引邪入里。临床常见麻黄汤证患者,发热恶寒初起,患者服用清热解毒剂或服用小柴胡颗粒剂等,导致病程延长者。
08年夏季曾治疗一位患者,室内温度30度,患者全身包裹一毛巾被,发热恶寒,头疼无汗,脉浮紧。医者在其室内汗流浃背,衬衣湿透,患者却不敢开冷气。与其麻黄汤一剂愈。这能说其恶寒是人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差问题吗?更不能说是寒邪束表。所以“读书贵在存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经方体势分别
下一篇:据体质辨邪气是《伤寒论》的证治精神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6: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字体会自动变大?字的大小我怎么就总是控制不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2 08: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9

积分

3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9
发表于 2010-1-30 1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还是你设置的问题,没碰上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8-6 1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看到这个帖子之后,有些疑惑想请教您:
文中提到:其机制是正气趋于表部,欲祛邪外出,但太阳、厥阴俱实,实则腠理不开,津液愈加壅滞,体温愈加升高,正气循表愈加受遏,人体愈加恶寒,出现“身大热,反欲得衣”的证状。
这里为何是太阳,厥阴俱实,而不是只是太阳实,无关厥阴之事呢?

文中提到:太阳伤寒证,病因一般是人体遭遇风寒外袭,在病发之前,应先是身体畏寒。畏寒时皮肤温度应凉,若及时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畏寒怕冷的症状。
身体畏寒。畏寒时皮肤温度应凉,李老师这个时候是否就是属于寒邪束表的阶段呢,这个阶段没有处理好之后病情就发展为麻黄汤证的太阳,厥阴俱实之阶段?

文中提到:里有寒,是里部津液壅而致郁,变作邪气阻遏正气运通,遂觉里有寒,或可出现喜食热饮,或喜热敷胃脘部,最易迷惑医患两家,误以为胃中有寒。
此条如何来辨别呢,因为多数医家都是辩证为胃中有寒,这个和胃中有真寒,他们两者之前有无细微的之处呢,是从脉象来还是舌苔或者是症状来辨别呢?

文中提到:其病机是太阳卫气与厥阴荣气一并郁滞,津液郁滞于表,则郁而发热。
这里是否可以说卫气属太阳,营气属厥阴?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阴一阳谓之道”。表部气血相和,就是荣气与卫气相和。没有太阳,就没有厥阴,反之也是,没有厥阴,也就没有太阳。太阳与厥阴,是道的关系。所以太阳强,必厥阴弱,反之,厥阴强,必太阳弱。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所表现出来的荣卫状态应该是相反的。桂枝汤证是荣弱卫强,麻黄汤证就应该是荣强卫弱。不是说麻黄汤证的卫气比桂枝汤证的卫气弱,而是麻黄汤证自身的荣卫状态是荣强卫弱。荣气强则吸附力强,津液被吸附进脉管,故表现为脉紧、腠理闭而无汗。卫气强则疏发力强,津液被疏发出脉管,故表现为脉缓、腠理开而有汗。所以,太阳与厥阴俱实的说法不妥。

畏寒时的状态,可以说是寒邪束表的状态。
胃中有真寒,一定有吐利。白虎汤证“里有寒”,实际上是里有水湿阻遏血液循环,局部失养,故局部感觉寒。
荣气属阴,卫气属阳。荣卫和则表和。荣弱卫强或荣强卫弱,都是病理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8-8 2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一阴一阳谓之道”。表部气血相和,就是荣气与卫气相和。没有太阳,就没有厥阴,反之也是,没有厥阴,也就没有太阳。太阳与厥阴,是道的关系。所以太阳强,必厥阴弱,反之,厥阴强,必 .. (2012-08-06 17:46) 
经过老师这样一说,感觉明白了很多,中医有个叫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那是否也可以来个“实则太阳,虚则厥阴”,“实则少阳,虚则少阴”呢?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相对的状态,而且麻黄汤是发散表实之太阳方,而桂枝汤是血虚有热之厥阴病方,他们一虚一实,刚好都是表证中很具有代表性的方子,这些胡思乱想都是发散性思维作怪,还望李老师海涵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2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很好。三阳证为实证、热证,三阴证为虚证、寒证。能分辨表部、里部、中部等人体三个部位之阴阳证候的表现,就能分辨三部合病与三部并病等人体综合部位之阴阳证候表现,治疗大法也就明确了。这样在临床上就能避免犯原则性的错误,诊疗水平就会随着临证经验的积累而扎扎实实的得到提高,成为一名“入细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9:52 , Processed in 0.08064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