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978|回复: 18

关于麻黄用量的体会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17 15: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天我的爱人感冒了,鼻流清涕,浑身有紧束感、针刺感,当时已是晚上,正好家里有煎好的葛根汤原方,就在睡前服了一袋,又喝了一小碗小米稀饭。服药后一小时,从头面部直到全身开始出汗,并没有大汗淋漓,也无任何不适。第二天早晨起来,人感觉轻松了,可是增加了一个症状——咳嗽,是气往上冲、不能控制的那种,无痰,就没再服葛根汤。当天下午开始发热、恶寒,量体温不算太高,37.7,无汗,脉搏浮数,82次/分,舌质暗淡,舌苔白滑。改服桂麻各半汤加厚朴,处方如下:
    生麻黄5杏仁10桂枝10生甘草5灼白芍10生姜3片红枣10个厚朴10
        由于药味太少,就自己带回来煎,晚上一付药煮一次,趁热喝一小碗。第二天一觉醒来,咳嗽就好了,发热恶寒的症状也没了。
    又让我领略了一次经方的魅力!
    感受最深的就是麻黄的剂量,希望与大家分享:
        
    治感冒麻黄的剂量不一定要很大
    因为家里的葛根汤是我自己备用的,平时出现了项背强硬,头昏,白天老是泛困,头脑不清醒时吃的,里面生麻黄用的是10克。给我爱人服用后反倒增加了新的症状,而小剂量的桂麻各半汤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否说明麻黄不同的剂量段的应用指征是不同的?
    另外,我在感冒时也曾服用过煎好的葛根汤,比较了几次,好象还是生麻黄用5-6克的效果最好,生麻黄用10克的反倒不好,一是感冒症状消除的时间慢,另外还会出现咽痛的症状。
   
   




上一篇:推荐:或许和对理解中医有用的书籍
下一篇:[推荐]口试法辨别中药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727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17 15: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经验,好好学习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9-17 17: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论坛最需要这些来自亲身试验的经验!缘分天空的经验值得重视。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9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9
发表于 2007-9-19 0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黄煌于2007-09-17 17:24发表的  :
我们的论坛最需要这些来自亲身试验的经验!缘分天空的经验值得重视。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观曹颖普书案,剂量轻疗效宏。疾病都有一个治疗恢复期,两方相合并不能取到缩短一半的恢复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727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20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对中药剂量与人体的非线性关系颇感兴趣,我想通过张仲景用药来证明这一点,但缺乏充分的证据,不过现代药理和临床证实了这一点,那我就懒得去考证了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2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麻黄的剂量,我还是倾向于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逐渐加大剂量。
        记得在读研究生时,同宿舍的一个舍友和我同时感冒了,她看我吃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桔梗甘草效果很好,自己也在小柴胡汤原方中加了三克制麻黄,结果服药一小时后心跳加速,整夜都失眠了,汗出的倒不是很多。所以,我的体会是,用麻黄辨体质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21: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我的那个舍友是典型的柴胡体质,她一般吃柴胡类方的效果比较好。那时我们俩经常在宿舍用小电炉煮中药,平时感冒,睡眠不好等经常自己开中药去试,那时也亲自尝了不少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9-23 1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治疗一位文员,长期使用电脑,右肩板硬剧痛欲哭,给葛根汤,初用常规量没感觉,后予葛根50克,麻黄15克,始有局部微汗,面色由原先的暗色转红润,肩痛显减.另一位下肢关节疼痛不敢行走,口干,初用桂附各10克无反应,增至各20克,三十年未出过汗的双膝终于有微汗,口干转润,痛大减,欣然回北方老家探亲.黄老师在<经方的魅力>中提到过中药的量效关系,实在有理,也正是黄老师的书让我有胆量去适度增加药量,才不至于用对了方,却与疗效察肩而过.方不对证就不行了,我一位口渴多饮的病人,石膏用至250克却无寸功.
小金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0-3 17: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黄煌于2007-09-17 17:24发表的  :
我们的论坛最需要这些来自亲身试验的经验!缘分天空的经验值得重视。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黄老师说的有道理,但我还认为麻黄在一些疑难杂证非常时期应大量应用。如我父亲颈椎病左上肢疼痛,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我用麻黄附子细辛加熟地(余国俊经验)三付疼痛消失,后我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收功。麻黄我用了30克 附子50克 细辛15克 熟地20克水煎一小时,服后一小时汗出,汗是冰的 ,汗出而父亲感到身上舒服,继而再服了两剂。我用了大剂量麻黄取的了效果,但我还是主张用经方不能超量,除非是疑难杂证非常时期大量应用。望黄老师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4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34
发表于 2007-10-28 1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锡纯有单用熟地取汗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7-10-29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用经方重在原方诸药计量比例,若原方麻黄为二两、四两、六两再统统以一个五或六克是无根据可依的,使用经方不仅是药味,计量随意是不能为疾医的,姜三片的处方无论如何不能归为出自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10-29 2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zheng说得好!看来你在追求一种纯经方家的境界。要用好经方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用量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7-10-30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转发我的带教老师的几段话:
    关于计量问题我曾在一文谈及,这里有必要再重复几句,我用汉量桂枝三两合18克,柴胡半斤合50克,半夏半升合33克,只能根据你的习惯用量去掌握,我很少见到有人主动放弃自己的计量习惯去模拟别人,除非是初学者,我倾向与柯雪帆的计量标准,但很少使用。就我目前的用量十次外购处方有八次来电话再问量对吗?我的老师用,我用,我的学生也在用,细辛开了18克(小青龙)吓跑了病家,当然是药店老板干的。我不需要有人学我,只建议我的学生这么用高效,有一点须强调经方的比例不能轻易改变,其实经方与时方,药味数量上就有差距,经方多是七、八味,时方十六七味很平常,细细琢磨细辛18克不多,至于细辛不过钱说就让它去说吧。

权当故事看,
  自秦统一天下后,首先做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秦亡,汉基本沿用秦计量法,少有变化,至西汉又稍有改动,沿续到晋。东晋后至南北朝又处混乱分割局面。乱又波及至隋,直到唐才又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宋、元、明、清一直以唐计量为基础不断完善巩固。我们现在已采用统一的公制,与以前(唐以后)的市制换算不存在困难。为什么唐以前的计量变的不可琢磨,研究起来困难重重呢,这与频繁的改朝换代有直接关系。又与各个割据国税收直接挂钩。在那个年代税收多以实物收缴,计量器具显的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本国经济命脉,必须彻底销毁所有不符现行量具,从中国计量史看,当时统治者对计量器具的管制极为严格,发现有不毁或私藏格杀。今天我灭了你先查抄量具,明天他又灭了我,同样。从汉到隋八百多年,量具的销毁可想而知。因此唐以前量具实物几乎殆尽。目前北京故宫(有说台北故宫)存有王莽铜斛专用计量实物,日本奈良博物馆有几件实物,可惜数量太少不足以证明各时代准确计量数值。唐以后人们只能从各时代铸造的钱币推算。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中国计量学研究专家吴承洛所给出的答案可能是目前最有权威的,即13,92克(东汉)。又据有医家考证药秤小于市秤一半,汉量一两合二钱合6,1克,若按此计算也为13克左右,参《唐新本草》折量15,625克,再以马王堆出土量器研究得数15克左右,可能13-15克是接近当时(东汉)实际量值的。
  中医之所以一直没有采用近似值,可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师傅带徒弟往往多如此。
再说一遍,只做故事看,不作学术评论

  说明:xiaozheng只是一刚毕业的学生,无业,无事可做,考研复习空余上网发帖多是别人的东西,我也只能做到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19

积分

1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19
发表于 2007-10-30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认真的、独立的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9

积分

2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
发表于 2008-1-20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s:52]  [s:55]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4-6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xiaozheng的剂量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8-5-21 08: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s:102]  [s: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8-5-28 17: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量)轻 去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3190

积分

61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Rank: 5Rank: 5

积分
3190
发表于 2012-9-11 14: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剂量与人体的非线性关系[s:184]  收下``
http://blog.sina.com.cn/u/2649943802  我的经方医学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2:42 , Processed in 0.17509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