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13|回复: 1

转贴--试谈中药药象学研究的必要性-梁永林 朱向东 李兰珍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38

积分

46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8
发表于 2010-1-3 16: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中药均具有其特定的物象。“中药药象学”系以中药的自然物象(气味、形态、颜色.生长、加工等)为本,以临床反应(表象)为依据,借助上述基本要素,阐述药物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中药用药原理的形成和发展是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规律。人们首先通过感观认识药物的药象,试用治病,总结和分析临床表象,初步了解药物的临床特性。综合药物的自然特性、临床特性和临床效果,形成初步用药理论。再以此理论指导,反复认识药物、用药治病,总结、提高形成用药原理。这种以药之外象及药用于临床之表象而形成中药理论的一门学科,即称之为“中药药象学”。《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中药功效的由来,有一段精辟的说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可以佐证中药药理的形成是从药象而来的。下面谈四个有关中药药象外象研究必要性方面的问题。
  一、象思维是东方的思维特质我们知道,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方面的共同规律的学问。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认识论、方法论,最后归根到底是它的本体论(也称为世界观,即对世界本原或根源的总的观点)。在唯物本体论上,中西方又有元气论和原子论的不同。中国传统哲学家的本体论主要是建立在元气论上,认为元气是无形的、不断运动的、是难以分割而以整体的不间断状态存在的;元气聚而成形,散则无象;引起元气聚散及其他运动的原因则是阴阳的对立统一运行所产生的气化或氤氲。可见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是阴阳二气氤氲气化的结果。基于上述认识,先哲们要想认识无形的气的运动规律及气化的动态,就只能通过象的观察来体悟了。中医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论的思想,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气,在于气的生化运动,而不在形,所以中医观察人体注重气之运动,而观察气之运动必须在机体活动状态下才能做到,这就决定了中医家对认识方法的取向必然是一种动态的功能观察法而不是静态的形态解剖法。因此就运用象的思维来分析和认识事物。而原子论者则不然,认为要认识任一事物的本质,首先要探究构成这一事物的原子,从而在方法论上,近代科学便普遍地运用解剖、分析、还原的方法去探明事物的原子及其构成。西医学正是继承原子论的思想,运用解剖、分析、还原的思维来分析和认识事物,形成西方医学体系。时至今日,医学上的分析还原趋势更进一步向分子和量子水平发展,因此就只能形成体思维而不能形成象思维。
二、中医学是象思维的代表中医学继承了元气论的思想,依据元气理论形成了天人合气、天人相应、天人同理、天人相参的观念,通过天地自然比类认识人体,通过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比类进而认识天地。正是基于这一比类方法,古代医者才仿效自然,把自然、社会规律运用到医学。《内经》中的整体观念正反映了这一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内经》曰:“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唯象理论,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思维形成了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取象内容自上古时代用于中医学之后,就逐渐发展成为解决有关人体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内经》是古代流传下来现存的系统而全面的中医学理论著作之一,取象内容充满在《内经》全书中的各个方面,并已具备了学说的形象。取象在中医学中占有明显地位,并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中药学也是象思维的代表中国古代,药物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本着实践(服用)在先,而理论出现在后的原则,根据取象原则,判定中药同性,并与藏象相联系,而得出中药在人体内发生作用之所以然的解释。刘完素在《素问病机玄病式?药略》中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以生,特物得一气之偏,……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善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也。”徐大椿也言:“药之受气于天地,各有专能,故所治各不同。于形质气味细察而详分之,必有一定之理也。”可见中药作用原理的认识符合东方文化的思维特质,从宏观角度认识中药药性,并能将药性与人体、自然界在同一整体里思考,有着完整理论体系,从而在较高综合层面上理解中药,并指导临床用药。
  四、系统生物学佐证了中药从象层面研究的科学性自中药现代化的命题提出以来,工作以提取分离单味药中有效单体为主。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提出来了'可药效却降低或是消失了,而且提化程度越高,疗效越不理想。系统生物学是从整体高度理解生物系统新的研究领域,有学者从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的相通性出发'论述了以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结合中药自身特点进行中药现代化的策略,并提出了中药活性成分组学概念。系统生物学这个以生命各个层次动态的、整体的观点研究思路给了中药研究以很好的启示,也佐证了中药从药象层面研究中药作用原理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中药药象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从整体现、系统观的角度阐述中药药性,其理论精华不只是指导我们如何找到活性成分,而是为我们研究挖掘文献,提出新的理论提供思路。我们可能没有找到新的活性部位,但却能在其指导下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今天,如果我们从现存本草书籍对有关中药药象理论进行挖掘整理,建立和重构中药的作用原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中药药象学”这块处女地的研究,有可能为中药作用原理的揭示带来希望的曙光。




上一篇:诊余漫谈--话连翘   原创
下一篇:用错了都不知道的一味药---半夏!
静心止念体药性,金石草木有真情。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0-1-12 08: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贴--试谈中药药象学研究的必要性-梁永林 朱向东 李兰

有此,方有药物的不断发展,可惜,现代人认为不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7:57 , Processed in 0.20833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