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617|回复: 8

施今墨医案学习讨论

[复制链接]

32

主题

400

积分

16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0
发表于 2009-12-11 11: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施师曾治粤人某君,五十余岁,经某医院确诊为“肠伤寒”,历十余日,发热炽盛,神识昏瞀,谵语频频,倦卧,目瞌,面晦暗,高热近40度,发热时轻,偶一睁目,言语亦复清晰,,每日强之略进流食,有时索水饮,小溲短赤,大便溏黑,早暮数行,量极少,仅沾裤褥,苔浮黄白,垢腻,舌质红绛,脉数,一息七、八至,按之无力,中沉取,来去尚分明。前医迭用清解、泻热、芳香透络、浚利二便诸法,药味自银翘、桑菊、三黄、石膏、知母、硭硝、大黄,甚至安宫、紫雪、至宝等遍尝未效,而病情日增。细绎前医之治,不顾患者正气大伤,津液枯耗,但驱寒凉以祛实邪。夫药力须赖正气以发挥其作用,正气不胜,邪不能逐。令拟邪祛与扶正并进,先予局方至宝丹一粒、大枝西洋参10克,煎浓汁化服。当夜进药一次,清晨复进一剂。下午复诊,脉证依然,仍令夜间及次晨再各进洋参12克,至宝丹一粒,即神识较清。原法再进,至第四日烧热稍退,睡眠甚安,稍饮米粥,得大便一行,未再作谵语,诊视尚有薄黄苔,舌色略淡,脉渐起,数象减。至宝丹日服一粒,洋参日服12克,加耳环石斛10克煎水代茶饮,冀其阴液渐复。一周后以饮食调整,遂告脱险。上案摘自施师之徒李介鸣《施今墨先生学术经验介绍》。本人请教诸位,该案是否一下手就可以使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施师确实够细腻矣,是否离经方尚远?




上一篇:一论《经方杂谈》
下一篇:黄元御的故事(摘自罗大伦《中医的故事》)一

9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2-16 14: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311

积分

37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11
发表于 2010-3-6 12: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黄师解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3-6 1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s:180] 现在有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这种病不难治[s:180]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3-13 16: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案不是经方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因为从温病的卫气营血的辨证来看,已经入了营分了,如舌舌质红绛,脉数。.病在气分热证的, 可以参考<<伤寒论>>的阳明篇,病在血分的,<<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已嫌不足,不能满足疾病谱的需求.故有温病学派的诞生.此案已经入营分了,早已过了气分,但气分的症状还存在,而正气已显不足,,如口舌垢腻,倦卧.符合白虎加苍术汤合至宝丹加西洋参.故分析此案要结合温病的辨证体系.温病的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延伸和发展,是明清的中医前辈在我国中医辨证体系上的一大进步和创新.<<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是我学习中医早期所研究的一本医案,里面的案子绝大部分可以用伤寒六经的辨证方法来分析的,只有几例需要结合温病的辨证体系.今日尚古山民世兄提到此案,故我不揣浅陋,赘言几句,与同道共勉.      QQ:2753667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3
发表于 2010-3-19 11: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分析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0-3-19 1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案开首应该使用黄芩黄连剂的,后来取效,不在人参,而在局方至宝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开窍药的应用,是后世医家的创新,但如果能配合经方,可能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400

积分

16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0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煌老师的指教!!

    近日细读了已故樊天徒医师编著之《伤寒论方解》及各前贤著作之后,对于黄连汤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对于温病学也有新的视角,但是对于温病家的方法则不敢恭维,这是题外话了。

   一并谢谢各位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65

积分

242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厚古不薄今,信古不泥

Rank: 4

积分
1165
发表于 2010-8-29 13: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是我学习中医早期所研究的一本医案,里面的案子绝大部分可以用伤寒六经的辨证方法来分析的,只有几例需要结合温病的辨证体系.
以上所说极是,只是施氏的多用合方,组方用药雍容华贵,京医御医之风格很是明显,
我用过施氏医案中的一些用方用药经验,很是灵验,他的一些理创新至今很是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6:28 , Processed in 0.07397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