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138|回复: 5

明﹒周慎斋  《医家秘奥脉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0 22: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江湖医侠按:脉法的运用可分三个层次:一、看脉,凭脉知病,持脉在手,三部六位九候细参,不待患者言即可断定所患何病,如“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二、把脉,以寸、关、尺三部分类,左右不别,以脉知证,如“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三、诊脉,从脉形大概辨证,判阴阳,别表里,定虚实,测预后。如凡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证脉象,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证脉象,伤寒六经中分别以太阳病脉浮、阳明脉大、少阳脉弦细、太阴脉浮缓、少阴脉微细、厥阴脉微为主脉,提纲挈领,再以兼脉辨寒热,等等。第一层次最高级,属悟性极高的“仙道”中的人物,民间传说虽神乎其神,但要做到百症不失,非常非常难!第二层次也高级,当心细如纤,毫厘能辨,且非得十几、数十年修炼,才能达到此水平!第三层次属普及化,是中医的基本功!但现代中医重视学习的也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在某些所谓中医权威的引导下,认为是落后的、可以被抛弃的技能,现状令人堪忧!沙丘沙先生说脉象有“不传之秘”,嘱我在沙龙为方脉之学做些推广工作,自己水平有限,真诚惶诚恐!近读明﹒周慎斋  《医家秘奥脉法》,感觉相对那些深奥的脉学专著,有简便之优,故在此向大家荐介。
周慎斋为明代一代医宗,著有《慎斋医学全书》鸣世。《医家秘奥》乃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虽文字不多,但确属师家之经验密谈,读后有获世珍宝之感,很值得一读和研习。条文内容如下:

一、    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    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    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    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    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    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    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    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    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    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    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    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    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    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    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    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    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    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    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    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    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    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    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    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沉数阴中无阳,八味地黄丸。
二十五、    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喘促泄泻而亡。浮而虚,补中益气汤;沉而迟弱无力,命门无火,宜大补阳气;数为虚损,难治之症。
二十六、    右尺洪而有力,六味地黄丸;无力十全大补汤;沉细八味地黄汤。
二十七、    左尺沉细数,亦用六味地黄丸。两尺浮大,肺气先绝,金不生水,故尺浮大。
二十八、    左尺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浮大,病名虚损,调理二三年方愈。
二十九、    凡浮大之脉,见于右尺者,倶是假火,按内伤施治。
三十、    凡虚损痨病倶见于右尺,伤风外感倶见于左尺。左尺不见太阳,内伤劳役无疑。
三十一、    脉沉而有力,大便秘者,用承气汤;沉而无力,大便秘者,芎归枳壳汤。
三十二、    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倘豁大无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
三十三、    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倶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
三十四、    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于胆部,黄连泻心汤。
三十五、    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倘非沉缓,药必不效。
三十六、    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倶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
三十七、    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
三十八、    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
三十九、    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苓芎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
四十、    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
四十一、    凡脉沉迟冷汗出,险;沉细冷汗出,死;洪大冷汗出,立死。
四十二、    如脾脉顿数,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症,宜补中益气。尺脉大于寸脉,阴盛阳虚,宜汗。寸脉大于尺脉,阳盛阴虚,宜下。尺脉浮而有力宜表,无力补中;沉而有力滋阴降火,无力地黄丸之类。
四十三、    凡脉洪滑系阳脉,无痰则为富者脉,洪大、浮大倶为病脉。沉细系阴脉,沉迟寒,沉数热,倘沉实、细、数倶为病脉。
四十四、    左脉微弱,右脉豁大有力,方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五、    右脉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邪火不杀谷,宜温火以生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六、    血证脉见豁大无力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不祥。
四十七、    凡身热有汗,倶属血分虚。若脉浮大无力,作阴虚治之必不效。
四十八、    唯脉浮大有力者,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或作汤服。
四十九、    下部见数,不得用干姜,宜附子升起;上部见数,宜用干姜,以其温中达下也。
五十、    心脉洪大,命门脉不起,是为心之正脉,主富;主贵;沉小,亦是正脉;豁大,心包络少血,宜归脾汤之类。脉见短涩,俱是心包络不足。
五十一、    肝脉弦长,脾脉缓,不唯无病,且富且贵。
五十二、    肝脉弦长,脾脉短,是为脾阴不足,宜山药、莲子、五味子之类;带数,中气不足,宜补中益气汤。
五十三、    脾脉缓,但肝脉或弦,或紧,或弦紧洪数,倶从肝治之。
五十四、    肺脉短涩,心脉浮洪,宜利小便。肺脉浮大,或豁大,或微细,虽心脉不平,亦当从肺治之。
五十五、    浮而有力,表实当汗;无力,阳虚当温。沉而有力,积滞燥粪当下;无力,阴亏当补。
五十六、    凡豁大之脉,倶是阳虚。
五十七、    沉而紧数属热,脾阴不足也,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沉而短数,细数、倶从内治之。
五十八、    脉见于右手不平者,莫作外感有余治。脉见于左手不平者,莫作内伤不足治。
五十九、    左曰有余,右曰不足。
六十、    若脉浮大数,宜于气分中佐以血药。若沉细之脉,宜于血分中兼用气药。
六十一、    人之为病,虽曰虚、实、寒、热四者,而多兼见焉。
六十二、    热则流通,凡浮、大、数者皆热也。
六十三、    寒则坚凝,凡沉、小、迟、短皆寒也。
六十四、    实则形刚,滑、弦、紧皆实也。
六十五、    虚则形柔,涩、濡、缓皆虚也。
六十六、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数为热,小迟为寒,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弦紧为痛,短坚为积聚,濡缓为湿,缓大为湿热,滑为血实、为痰,涩为血虚有郁。
六十七、    凡右关缓而有力者,胃强脾弱,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三分,甘草五分,陈皮五分,共为未,肉汤调服。
六十八、    凡细脉宜沉细而起,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症,脉在中,不死。
六十九、    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芪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
七十、    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
七十一、    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七十二、    涩脉燥热所伤,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
七十三、    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
七十四、    六脉倶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症。
七十五、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症,宜温之。
七十六、    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虚寒之症,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
七十七、    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
七十八、    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完)           2009/7/10




上一篇:【摘录】《经方剂量揭密》
下一篇:张步姚常用方剂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9-7-11 1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 [s: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7-11 1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经验药方推应相关脉诊,是用脉的最实用途径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217

积分

69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17
QQ
发表于 2009-7-17 18: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实用,捷径,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9-7-27 11: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明﹒周慎斋  《医家秘奥脉法》

200862584027YiJMAZSZXPCZZMB.jpg

不错的一本脉诊秘本[s:102]


09.jpg
09001.jpg

09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5-5-25 0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复杂,可以参看王雨三的脉学。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07:21 , Processed in 0.23334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