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30|回复: 9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20-11-23 1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19751118 于 2020-11-24 18:32 编辑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苏州)人,明代著名医学家(14881558)。父薛铠为太医院医官,治病屡获奇验,精于儿科,着有《保婴撮要》20卷。薛己幼承家学,尤殚精方书,内外妇幼、本草之学,无所不通。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

【医案原文】
立斋又治府庠王以道,元气素弱,复以考试积劳,于冬月大发热,泪出随凝,目赤露胸,气息沉沉欲绝,脉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舌干如刺。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令服十全大补汤,嘱曰:服此药其脉当收敛为善。

少顷熟睡,觉而恶寒增衣,脉顿微细如丝。此虚寒之真象也,以人参一两,熟附三钱,水煎顿服而安。夜间脉复脱,乃以参二两、熟附五钱,乃愈,后以大剂参、朮、归身、炙草等药,调理而愈。

【史丹利分析】
这是《景岳全书》中薛立斋治王以道的医案,为什么会选择这则医案作分析是因为张仲景对于这样的病人的处理,与后世医家的思维完全不同,从伤寒论第2930条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也是仲景这两条条文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

以前受学校教育影响,对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临床上的辨别,史丹利非常用心去学习,深怕有一天遇到这样的病人,自己辨证错误,把病人给治死了。

学习胡老的伤寒论后,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内虚寒而外假热」这种东西,这种说法的产生是因为古人不了人体生理病理学而想象出来的解释。

这个患者平时就属于津液不足--元气素弱的状况,因为过劳,加上冬天疑似外感的缘故,发了高烧之后出现一系列的症候。

根据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条条文隐含了很重要的病理意义,不是乱写的,有机会史丹利再说明一下。因此这个病人能够发高烧,说明虽然本身津液虚,但还不到阴证的程度。

「泪出随凝」、「舌干如刺」,说明发热盛、体内津液亏虚明显。

「大发热」、「目赤露胸」,目赤是眼睛充血,露胸表示病人不恶寒,说明这个热是真的,而且属于里热,也就是阳明病,但这个里热不是目前处理的重点,因为病人本身津液亏虚,这种发热维持不了多久,一旦津液耗伤到相当程度,马上会转成里阴证。

「气息沉沉欲绝」,说明肺脏功能因津液缺少而衰弱。

「脉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说明心脏功能因津液缺少,而代偿亢进跳动,同时小动脉为维持血压而收缩,可是津液过度缺乏,所以按之如无,也就是血管里头其实空空的。

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面对这样津液缺乏的患者,首选是给予甘草干姜汤来恢复津液,如果再有明显手足逆冷的症状出现,就用四逆汤救其津液。

因此薛立斋用十全大补汤是错误的,因为十全大补汤的熟地、白芍等等药物会让胃肠功能更加虚弱,如此就更不可能藉由胃肠消化吸收来生产津液,弥补血液量不足的困境,此外白朮、茯苓、黄耆、肉桂在这种情况也是不对证药物。这部分可以对照参看伤寒论第2930条,就会很清楚。

服了十全大补汤后,果然让胃肠功能变差,津液的补充更不足,所以就出现「觉而恶寒增衣,脉顿微细如丝」,标准的里阴证--里虚寒证,此时应该用通脉四逆汤,薛立斋这里仅用参附汤并不完全合适。史丹利想薛立斋不用干姜,应该是因为一开始是发高烧的缘故,这种思维明显被热病不能用热药给箝制住了。

此外,面对这种津液不足的情况,甘草非常重要,因为甘草本身有类似类固醇的救急作用与保水作用(water retention),可以用来维持血容量,所以日本古方派大家吉益东洞认为甘草的药证是「缓急迫」。

用药不对证,果然之后又出现「夜间脉复脱」,于是薛立斋又加大人参、熟附的剂量,病人的生命迹象才算稳住,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应该算是病人命不该绝,而非薛立斋的医术高超!

总之,面对高热神昏、气若游丝的病人,如果我们诊脉时,发现按之虚弱空无,确定他是血量明显不足的状况,应该先用甘草干姜汤之类的方剂来恢复他的血容量,在血容量恢复之后,再处理其他的问题,这是仲景的处理原则。







上一篇:胡希恕先生治单老先生的病案分析
下一篇:黄连阿胶汤为何用“黄芩”不用“黄柏”?

2

主题

3106

积分

770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20-11-23 2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泪出是因为目赤吧
随凝是因为大发热把水份蒸发了吧
我会考虑柴胡黄芩类方合桂枝附子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pk2002b 发表于 2020-11-23 20:54
泪出是因为目赤吧
随凝是因为大发热把水份蒸发了吧
我会考虑柴胡黄芩类方合桂枝附子汤

谢谢您的提醒,我少打了一些字,所以补上发热盛。

这里病人是阳明病,但是津液虚,所以桂枝汤是一定不能用的,乍看之下,似乎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但是这里没有提到汗出,说明病人津液虚到不行,伤寒论说阴不得有汗,也就是这个病人已经介于阴证的边缘。所以我本来考虑的方子是小柴胡加石膏汤,但是薛己一给十全大补汤,病人马上变得畏寒十足、脉细弱欲绝,这样说来,小柴胡家石膏汤似乎也不适合,因此若要兼顾的话,甘草干姜汤加石膏,应该是最合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06

积分

770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20-11-24 1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c19751118 发表于 2020-11-24 09:31
谢谢您的提醒,我少打了一些字,所以补上发热盛。

这里病人是阳明病,但是津液虚,所以桂枝汤是一定不能 ...

石膏?
没有提到石膏证,为什么要用石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11-24 1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泪出随凝,舌干如刺,津液虚到这个程度了,病人还能出多少汗?这病一上来就用白虎加人参汤就好,“元气素弱”这种想象之词哪有当前实况重要。

这个甘草干姜汤也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如果是阴证津液虚,必用附子,无四逆可用干姜附子汤,有四逆则用四逆汤,光用甘草干姜毫无用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pk2002b 发表于 2020-11-24 10:09
石膏?
没有提到石膏证,为什么要用石膏?

发热、舌干如刺,特别是舌干如刺,胡老以此为用石膏的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8: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本帖最后由 c19751118 于 2020-11-24 18:36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20-11-24 10:27
泪出随凝,舌干如刺,津液虚到这个程度了,病人还能出多少汗?这病一上来就用白虎加人参汤就好,“元气素弱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用白虎加人参汤要有汗出。汗出说明津液没有虚到那个份上,同时脉洪大,决不会是按之如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11-25 11: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c19751118 发表于 2020-11-24 18:34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 ...

大汗出后津液虚,才变成白虎汤证或白虎加人参汤证,此时即使有汗,也没有能力大汗出了,严重者甚至没有汗出。
白虎加人参汤证是虚热、干热病,脉虽洪大有力,按之必不实而空虚,即芤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06

积分

770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20-11-25 15: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由明代医家薛己医案看伤寒论第29、30条的临床价值

c19751118 发表于 2020-11-24 18:22
发热、舌干如刺,特别是舌干如刺,胡老以此为用石膏的见证。

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0

积分

11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0
发表于 2022-3-19 16: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复脉汤更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08 , Processed in 0.07632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