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谈谈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执业和转业问题
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
张功耀
最近,我陆陆续续收到一些来自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的电子邮件和信函,他们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做更多的呼吁。他们的要求集中于中医药大学就业、执业和转业问题。看起来,他们已经把“继承”还是“废除”中医中药的问题交给中央去讨论和决策。他们只要求“能够混碗饭吃就行了”。
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受着一种“惯性思维”的支配,错误地把中医中药当“优秀传统文化”的包袱背着,没有能够及时地正视这个问题。学者们也只是热衷于“保持一致”,不敢发表半点不同意见。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已经累积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一方面是大学不断扩招。另一方面却是中医药就业岗位职数加速度地萎缩。这便是中医药大学的“就业难”问题。
值得再次指出(此前,我已经多次说过)的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这个就业难与当前我国的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新闻学学生的就业难,有着本质的区别。到目前为止,这些专业的岗位需求职数没有出现萎缩。只不过我国盲目上马这些专业的大学太多,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
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执业要通过资格考试。这与其它专业先就业然后再拿执业证书,多少有些不一样。我翻看过一些“全国中医药执业考试复习资料和模拟题”。我认为,这种考试荒唐透顶。如果从那些模拟试题中随机地抽出100分命题来,交给邓铁涛那样的“中医泰斗”去考,我估计100%的“中医泰斗”都会不及格。更激进一点说,如果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任应秋先生再活过来,要他去参加这样的执业资格证书考试,恐怕也是不得及格的。
中医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任何传统,更谈不上什么理论规范。中医从古到今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就致力于建立针灸的“西太平洋标准”。就是这样一个国际标准,最后都不能采用中国标准(实际上没有“中国标准”),而是绝大部分采取了韩国标准。这一事实就是中医中药并没有真正形成传统的典型例证。一个既没有形成传统,更没有公共可理解标准的东西,却要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在执业之前接受标准化考试,这样的荒唐,在全世界都是空前的。由于中医并没有形成所谓的传统,所以,把“中医”翻译成“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并不恰当。
值得特别指出,也是我多次阐明过的一个事实是,现在中医生的执业也相当困难。
现代化必然导致对旧事物的冲击与淘汰。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开展过“第三次浪潮”的大讨论。中医在历史上究竟经历了多少次浪潮的冲击,中医药大学教医学史的应该知道。在唐朝,中医遭遇了大秦医术的冲击。在元朝,中医遭遇了回回医的冲击。从明朝开始,中医遭遇西医的全面冲击。80年代后期,循证医学在欧洲兴起,很快席卷全世界,许多旧有的医学理论和医术都遭到了冲击。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医学变革浪潮,中医生居然可以漠然视之。他们只知道骂娘,埋怨社会进步太快,却始终不思进取。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国80年代中期关于“第三次浪潮”的大讨论,恐怕没有触动中医药大学一丝一毫,以至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医药大学校长们对于科学进步和社会变革,依然处在麻木不仁状态。既然现代化对于旧事物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现代化的医学必然淘汰旧的医学,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的冲击与淘汰过程,你认识它,是这样;认识了却努力自欺欺人地去掩盖它,也是这样;完完全全地麻木不仁,也还是这样。
据知,全国已经考取中医执业资格证书的有40多万人。可是,当前真正在中医岗位执业的却只有22万人。有执业证书而无法执业的超过了18万人。这便是我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执业难”。
面对“就业难”和“执业难”,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自然会跃跃欲试“转业”,也就是我所说的“告别中医中药”。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对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实现转业极为不利。
一个学艺术陶瓷的人,如果不能在艺术陶瓷领域就业,他可以转去搞生活陶瓷、工业陶瓷或电力陶瓷。现在,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很难在新闻岗位上就业。但,他们改去教中文,做文秘,搞出版,甚至搞文化开发,当自由撰稿人,也还顺顺当当。然而,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要实现类似的转业,则要困难得多。
在历史上,写《伤寒论》的张仲景,写《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伪造《黄帝内经》的王冰,都不是医生,甚至完全没有行医的经历。可是,他们居然能够写出让愚民们顶礼膜拜的“中医经典”来。在时下,坊间那些中医畅销书,也有不少是那些完全没有中医药经历的人写的。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7年,读过30多年的中医书,发表过200多篇论文,出版了7部著作。可是,当我提出告别中医中药的时候,我却被卫生部的新闻官和那些披着“中医泰斗”外衣的现代文盲,骂为“无知”,被一边自我标榜“做放心药”,一边又偷偷摸摸地大搞中药掺西药的“药界权威”,骂为“伪哲学家”。那些没有任何中医药经历的青皮后生,不入流的下三烂,写出的中医著作居然可以畅销全国,某些不负责任的“主流媒体”还公开为之摇旗呐喊,厚颜无耻而又做贼心虚地发表“不容置疑”的陈词滥调。我真不知是我们中国这个社会错了,还是我错了。
没有行医经历的人可以写医学经典。现代文盲可以当“中医泰斗”。这本身就是对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极大讽刺。可是,现在的中医药大学学生试图摆脱这种受讥讽、受愚弄的地位的时候,却始终障碍重重。真不知是我们的学生错了,还是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设置错了。
从我最近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我注意到一种严酷的现实: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要转去搞西医也很困难。一方面,政府对中医执业医师的范围规定得很模糊。看上去,中医生天然就是包医百病的全科医生。在另一方面,中医师又不属于任何具体病科的临床医生。甚至,他们想通过同等的考试进入临床科室,政府也设置了不少障碍。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政府明确规定了中医执业医生不能报考临床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这个政策使得中医执业医生想告别中医中药都不可能。
我实在想不通:既然国家还在鼓励自学成才,为什么有了一定的临床医学基础的人,反倒不能参加同等要求的转业考试?学中文的,可以参加金融行业的资格证书考试,何以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不能参加临床医生资格考试?一些完全没有医学科学背景的人可以长期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岗位上指手画脚,何以已经系统学习过西医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连同等地参加临床医生资格考试都不行?
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在忍受“就业难”和“执业难”以后,还要忍受“转业难”,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修改,还算是“以人为本”吗?
鉴于此,我再次呼吁,尽快让中医中药退回民间;尽快终止政府体制内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尽快创造条件,给已经取得中医药大学文凭的人以就业、执业和转业的方便。
任何人都不要强迫别人吊死在中医这棵歪脖子树上!
我还是那几句话:谁相信中医中药,谁就去看中医,吃中药;谁愿意捍卫中医中药,自己捍卫去好了;谁以传承中医中药为荣,谁就把自己、亲戚和朋友的子女送到中医药大学去,或者按照中国古代那种“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方式去搞所谓的一脉单传,我们都没有意见。我们唯一希望的是,铁杆中医们不要勉强别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告别中医中药的自由。创造条件,让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享有自觉告别中医中药的权力。这是解决我国中医药大学生就业难、执业难和转业难的关键。不打开这把锁,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执业难和转业难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
上一篇:历史上的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下一篇:中医正骨治疗致病人死亡 乌市医疗事故第一案立案侦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