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3547|回复: 40

[儿科] 《金匮要略》续命汤小议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20 2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笔者按:此文乃根据恩师临床带教的讲话录音整理。恩师是岭南地区少有的经方实践家、临床家,笔者有幸侍诊其旁,目睹恩师善用经方,疗效卓著的事实。今把老师的部分讲话录音整理出来,以供各经方爱好者参考。

   续命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病治第五》篇后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藭一两,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中风一证,从病因学来说,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故《金匮》、《千金》、《外台》等均主续命汤为治。金元以后突出以“内风”为主,为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点,如刘、李、朱三子,一主“心火暴甚”,一主“正气自虚”,一主“湿痰生热”。至明代王履提出应分“真中”“类中”,张景岳更倡导“非风”之说。应该注意刘、李、朱三子,虽给有所主,但仍不敢轻率否定续命汤治中风的实践,所以倡导“非风”的张景岳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说正确,批评他们说“独怪乎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而何于本门皆首列小续命汤?”自此,续命汤便逐渐退出治中风的行列。
时至清代叶天士更明确提出“内风”一词,并且指出中风乃“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则完全摆脱了温散的痕迹。

   清末民初的三张: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更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本病是气血上逆,直冲犯脑,肝阳暴涨。近代几乎视续命法治中风为大忌,张山雷在《中风斟 诠》中极力抨击续命等方,病抨击喻嘉言、陈修园仍然引用此方“论者新奇,病者无命”。冉雪峰更谓以风药治中风“数千年来暗如长夜,不知枉杀多人,”(见《辨证中风问题之解决》)陆渊雷虽非否定,但叹曰:“唐宋以来,医书未见方之治验,(原指另一中风附方:候氏黑散)知黑散之不用之矣。”甚至连当代经方派大师胡希恕也说:“临床中风用此方当慎”,“本方难以治此病。”
  
   必须一提,清代王清任首创补阳还伍汤,近代临床证实治疗脑血管意外,尤其脑梗塞疗效肯定,治法名之曰“益气化瘀”,然试观方中一派辛温活血药,实在有点续命法之痕迹也。即便如此,也遭张锡纯警告:“治偏枯者不可轻用王勋臣补阳还伍汤。”
近代关于本方的临床研究不多,新版的《金匮要略讲义》对此方只字未加解释,《方剂学》、《内科学》教材均无录入,钱超尘等主编的《张仲景研究集成》(2004年9月第一版)该书上下册共2370页,约500万字的巨著,号称“既是对仲景学说的历史总结,又是后世研究成果的全面显示。”但也没有辑录续命汤的相关资料。近世仅见有零散之医案报导,如赵锡武、赵守真、王占玺、吕秉仁,曹华勋等治案,均效速而灵验,又据《日本汉方医学》载:曲直濑玄朔于1583年用此方治愈天皇的脑中风。而使我注意此方是通过余国俊著的《中医师承录》(2006年4月第一版)和《我的中医之路》(2007年6月第一版)。此两本书记述了他师徒三代运用此方治疗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和氯化钡中毒的多例验案。效如桴鼓,言之凿凿,一反千载之冤案。早在1984年《中医药学报》第四期,余氏之师傅乐山地区医院老中医江尔逊已撰文讨论过此方,却未引起世人重视而已。

犹有趣者,近阅田原著的《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2008年3月第一版)书中李可老先生一反他在《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治疗中风用镇肝熄风汤之类的观点,却大力推崇续命汤,并且说“镇肝熄风的办法,没有治愈过一例中风病人,一个都没有,急性的他们也就不过来”,并且说自己两夫妇近患中风,一齐服用小续命汤好了,作者田原说:“要不是您慧眼把它使用出来,也许更没有人知道它了,精华往往就这样错过了。”现在较少人知道此方是事实,但不是李老先生“慧眼”把它使用出来的,而李老先生恐怕也是在余国俊
推荐之后,才留意此方罢了。

众所周知,现本《金匮要略》是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所存残旧书简中发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即《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经林亿等对此节略本进行校订,由于《伤寒论》部分已有王叔和编次本,故林亿等就删去上卷《伤寒论》部分,只保留中、下两卷,但该残卷有些“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因此把其它著作中收录的仲景方或近似仲景方补上,附于篇中,如续命汤便是从《古今录验》中辑录出来的。

但此方是否仲景方,后世有所争议,王焘、孙思邈都认为是仲景方,《千金翼》说:“此仲景方,神秘不传。”但张景岳却认为“非仲景方。”

姑勿论是否仲景方,唐代之前此方在临床上治疗中风是非常普遍的,从古方书以“续命”为名的方(大、小、西州)有二十多首,大致为几类药物组成:一、辛温类:麻黄、桂枝(桂心)细辛、独活、干姜、附子、防风、生姜;二、养血活血类:当归、芎藭、芍药;三、补气类: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四、寒凉类:石膏、黄芩、葛根、荆沥;此外还有:杏仁、防杞等,但要注意,所有续命汤都有麻黄、、桂枝(桂心)、芎藭、生姜或干姜。后世把纯用温药称为热续命,加入寒凉药的称为凉续命。

从唐代以前的方书,可以看出续命汤是一首非常通行的治中风风痱的主方,《外台秘要》说:“诸风服之皆验。。。。。此方为诸汤之最要”。翻开《千金》、《外台》可以看到治风的方剂,即使不称“续命”,但方中药物,多是类同续命。

续命汤的组成,后世看之,奇特难明,诚如余氏之师祖陈鼎三说:“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此方既有辛温发散,又有补益气血,既有寒凉清热,又有温里扶阳。最令后世誉之者,引经据典,多方诠解,为了证明此方之妙,从《内》、《难》寻找依据,对有利自己意者铺陈发挥,于经理不合者则弃而不论。大多认为发散风寒,调和营卫。余氏师徒的解释则曰:“本方重在以石膏、干姜并用,而调脾胃之阴阳,盖因风痱以四肢突然瘫痪为特征,而主四肢者何?曰:”脾胃也。《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养也,合脾病不得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作者又对”脾病四肢不用“作进一步诠解,认为“病”字不能看作“虚”字,后世医家多数在“虚”字上做文章,如李东垣等认为脾气虚是也,所以余氏认为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主升,为主降,相反相成,四肢才能得禀水谷气,风痱是脾病,脾病则升降失调,所以用干姜之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外宣通之力。石膏辛微寒而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能,所以本方用此二味,调理脾胃之阴阳,俾脾升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均得禀水谷气矣,此治风痱之本也“。把此方、证解释得既合乎经典之意,又与众不同,似乎高深莫测,无械可击。若确如此理,则唐以前多首续命汤无干姜、石膏者又作何解释?

又有人认为续命汤可治六经中风,随经加减,如《医方集解》又有六经加减法: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白虎续命汤、葛根续命汤、附子续命汤、桂附续命汤、羌活连翘续命汤等更是揣度臆造。

其实,诸续命汤为何于辛热药中配用寒凉之品,《千金方》早已昭然,孙氏说:“凡风服汤药,多患虚热翕翕然。”所以加入石膏、黄芩、羚羊、麦冬、天冬、生地、石斛、地骨皮、竹沥、葛汁、荆沥等用意浅而易见,这些寒凉药原是姑且制燥之品,后世却渐渐变为风之大法,如育阴潜阳、凉肝熄风等。难怪徐灵胎曰:“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矣“,陈修园也说的好:”越汉季,有南阳,辩六经,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人百病,首中风。。。。。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技。“

续命汤主药是麻黄,《本经》“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瘟证,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归纳起来麻黄的功用有:1、解表发汗;2、利水消肿;3、平喘止咳;4、温经通阳;5、活血祛瘀。

麻黄一药常用于肢体不用,肢节疼痛等。仲景方除本方外如:麻黄汤、葛根汤、麻黄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大青龙汤、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后世之阳和汤等均可治肢体不用或肢节疼痛。就以麻黄汤为例,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所谓麻黄汤八症,有四症是“痛”的。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本来头痛,项背强几几最适宜用麻黄,但有些病人易汗出(对麻黄的副作用也敏感),故不得已才不用麻黄,只用葛根,因而第14条才用一“反”字;常人是无汗的,不常之人才汗出,只好用桂枝加葛根汤了。
麻黄发汗作用,主要在麻黄碱,麻黄碱可致汗出、心悸、烦躁,故仲景先煮去上沫,主要是针对麻黄碱。续命汤类方用麻黄,不在于其发汗,而取其温通。方后云“汗出则愈”,说明是药物的作用已达到“知”的程度而已。因此,续命既然不在乎发汗,病因也就不一定是“外邪”了。就以我院多发性硬化一病例而言,病人8月份发病,10月份才接受此方治疗,以外邪来解释似欠通。
又观乎仲景用麻黄除先煮去上沫外,往往能配伍桂枝则配桂枝。仲景二十多首麻黄剂有14首与桂枝同用,其实主要是为了减轻麻黄致心悸的副作用,即监制作用,而非单纯的“协同”作用。《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所谓的发汗实指麻黄剂,其它的发汗是不会致心悸的。用桂枝甘草是减其致心悸的副作用。

麻黄用于平喘恩师一般用6-10克,用于温通、发汗则15克以上,同时对麻黄的耐受量因人而已,一般可从小量递增,有报导麻黄中毒量为30-45克,恩师最大量用至30克。如病者服药后,烦躁不寐,可嘱咐病人上午服药。

本方证如原文所述,“中风痱”,是其证,治中风是扩展了其用。《千金要方》曰:“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瘅。。。。。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知,则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金匮》中风篇第一条明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因此,可视风痱为广义的中风之一种,而半身不遂者为中风。

本方证曰:“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受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实与今之脊髓神经病变等相似,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等。有类后世之“痿证”,不等同于脑血管病,可见古人是经过细微的观察和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非后世的推理,忆度可比。

《内经》所述痿证涉及三端:一“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二“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经张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三“脾病则四肢不用”。后世有据脏腑辨证增加肝肾亏损等,而本方则有别于上述各类。由此更知仲景一脉,非《内经》一派。从恩师所治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等,均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更体会到麻黄剂的临床应用是有很大空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5 收起 理由
传说 + 15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前列腺炎的治疗
下一篇:大剂新加汤愈老人感冒

36

主题

1536

积分

329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36
QQ
发表于 2009-4-21 0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21 0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此文后茅塞顿开,更感觉到:1、经方紧贴临床,不在推理。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胡老。3、有人贪天之功为己功----如李某。不过也好,李某也好能把自己的体会用经验说出,起推广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9-4-21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杨慕煌于2009-04-20 21:58发表的 《金匮要略》续命汤小议 :
笔者按:此文乃根据恩师临床带教的讲话录音整理。恩师是岭南地区少有的经方实践家、临床家,笔者有幸侍诊其旁,目睹恩师善用经方,疗效卓著的事实。今把老师的部分讲话录音整理出来,以供各经方爱好者参考。

   续命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病治第五》篇后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藭一两,杏仁四十枚。
.......
你师傅也是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并未看见你师傅用此方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医案,脑血管意外分缺血型和出血型中风,续命汤的确在中风急性期需要慎用!李可那火神爷也没有说自己用此方治疗急性期的中风,经方治疗中风也是辩证,有是证用是方。就连张锡纯在论述中风时也有几则医案提到中风急性期患者同时合并有表证时就同时合用解表之药,有阳明表证就用白虎汤,有桂枝麻黄证就用合用桂枝麻黄。虽然张锡纯的辩证掺杂了大量的中西乱凑合的臆测理论来推测病机,但是其辩证用药却丝丝入扣!至于李可那老家伙说镇肝熄风没治愈一例中风,难道自己不会用,用了不见效就说此方此法无用,简直是猪头逻辑!张山雷的《中风斟诠》中记载了数则中风急性期用镇肝熄风法治愈中风急性期的案例,张锡纯的书中亦比比皆是!

总之这篇文章讲了一大堆却没有讲到关键点就是续命汤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4: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傅治中风如无明显阳热之证便用续命汤,且常加黄芪.据我随师所见缺血性中风较多,可能因出血性中风相对较少吧,同时上述两者都是后遗症居多,急性期也不忌,关键是辩证. 所见辩证非阳热盛者无明显副作用,间有对麻黄敏感的会出现心悸,微汗出,有些会食欲减退,失眠则适当减麻黄量.因本文主要讨论中风痱,故中风稍略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9-4-21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杨慕煌于2009-04-21 14:43发表的  :
我师傅治中风如无明显阳热之证便用续命汤,且常加黄芪.据我随师所见缺血性中风较多,可能因出血性中风相对较少吧,同时上述两者都是后遗症居多,急性期也不忌,关键是辩证. 所见辩证非阳热盛者无明显副作用,间有对麻黄敏感的会出现心悸,微汗出,有些会食欲减退,失眠则适当减麻黄量.因本文主要讨论中风痱,故中风稍略了.谢谢!
呵呵!楼主总算是把话说完了!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09-4-21 17: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清方证,不能光说治什么病,这样不利于交流和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09-4-21 18: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慕煌 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1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方证: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上述症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4

积分

499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4
发表于 2009-4-21 2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颇似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脊髓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31

积分

15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31
发表于 2009-4-22 0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方疗效极为神奇,非自己有用过是不会相信的.笔者曾遇一农民工在我珍所边的
中学做木工,半夜起床小便匆然四肢瘘较无力倒地.急诸哦前往急珍.见神志语言均
正常,似为是一过性瘫痪,急送市大医院急珍,因无法交五仟元而出来,准备送回皿川老家
其老乡清为其输液治疗,我见其症如风痱症,遂投大剂续命汤一帖,嘱温服取汗,次日竟如常
人,竟能走到珍所致谢.诸同行若临床遇此症宜速投本方,另外如面瘫亦可投本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16

积分

1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16
发表于 2009-4-22 08: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收藏了,谢谢楼主!
“身体不能自收持”,是不是软瘫?是不是功能低下?
方中麻黄是机体的兴奋剂,附子是能量剂。续命汤本身含麻黄附子甘草汤,可主治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之功能低下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09-4-22 11: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华信: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析

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析.rar

111 KB, 下载次数: 455, 下载积分: 经方币 -10 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22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说风痱,余国俊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你只要复制粘贴一下余国俊的文章即可

我看得一团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22 23: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江夫子先生,请说说面瘫的相关经验,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0

积分

1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4-23 1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s:98] 请教:用此方治疗重症肌无力可否?一女,17岁,中等身材胖瘦,2年前无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驰缓,不听使唤,逐渐加重,口不能闭,目不能开,头不能抬,靠4小时付一次西药维持,几次欲轻生,望各位老师,同道不吝赐教,感激之至! [s: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5: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FYW楼主,那您同意余国俊石膏干姜为主药,以及用升降解释其机理的观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重症肌无力,我曾在去年治过一例。
    女性,48岁,四年前因胸腺癌手术后放疗,造成放射性脊髓炎。去年8月份症状加重,全省乏力,复视,眼睑下垂,颈以下无汗,气短,双下肢疼痛,麻痹不仁,全身肌肉常抽动,乏力,不能举步,大便不通,小便少。在某大医院住院用吡啶斯的明后,眼睑下垂及复视改善,但其余症状依然,遂出院。
     10月13日邀我往诊。患者面色白,带倦容,语音低微,短气眩晕,脉虚数。用续命汤加黄芪:黄芪120,麻黄12(先煎20分钟),北杏仁15,川芎9,当归24,干姜6,肉桂6,炙甘草30,大枣15,白芍60克,三剂。15日复诊,精神转佳。三天来腓肠肌仅跳动一次,行路已能举步,以前髀以下麻痹刺痛现转至膝以下,服药后两小时得汗,汗出至双臂,病者全家喜甚,续以原方加减,服至七八剂症状陆续好转。岂料至22日病人突然呕吐,眼睑下垂,复视又出现。又重返医院。

      细思此例乃放射性脊髓炎并最终肌无力,用西药最终肌无力已初步控制,后用续命汤脊髓炎症状改善,但可能是麻黄与吡啶斯的明相抗拮,故重证肌证状又发?未知是否如此,请教各贤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 细思此例乃放射性脊髓炎并最终肌无力,用西药最终肌无力已初步控制"
抱歉,“最终肌无力"应为“重症肌无力”,输入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09-4-29 18: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摘自《名师垂教》
       吴某,男,25岁,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后酸胀,脖颈强急而不灵活,因工作关系并没有引起重视。三日后,脖颈处略好一些,但却发现左面部歪斜,皱眉、努嘴、眨眼时与右侧明显异样,肌肉发板,用手抚摸,皮肤感觉麻痹。经偏方及西药治疗4日,没有效果,面部状态和感觉如初。来诊时患者心理负担很大,怕遗留后遗症而影响美观。叫其做微笑、努嘴等动作,可见左额皱纹消失,左眼皮眨动失灵,左鼻唇沟变浅,但舌尖伸出时并不歪斜,苔薄白,湿润,言语清晰,皮肤偏白,病后一直无汗,微恶寒,脉沉细寸微浮。根据病史和症状,此非中枢性脑血管之病变引起,乃周围性面瘫。辨为风邪袭络,中风口歪,用《千金》干姜附子汤温阳通络,散寒和痹。  
       麻黄12克,附子15克,干姜20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细辛3克。
       用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早晚温服,晚间服药后,盖被取汗,汗透为度,及时擦干,避风而卧,不可令其过汗。并针右侧地仓、颊车、合谷等穴,隔日一次。三日后,效果很明显,左鼻唇沟已见转常,但额纹、眼睑等处如前。与上方续服四剂。注意休息,忌烟酒、熬夜、寒凉、疲劳等不良刺激。再诊,除口干及抬头上挑眉毛时,左额纹不见外,余皆正常。停用针灸,避免伤其气血,转用小续命汤加栝蒌根、石楠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三剂而愈。
       王女,38岁,数年前,身体受风,起初并未在意,后来瘙痒加重,便用防风、艾叶煎水熏洗而愈。已经好多年没有发作了。近期因工作于野外,汗出粘衣,未及时擦干,而着风邪侵袭。表现为皮肤瘾疹如蟾蜍皮,瘙痒难奈,昼夜搔抓,皮肤可见抓痕累累,血色渗出,患者甚为痛苦。又用防风等熏洗而无效。诊见其皮肤暗红、干燥,搔抓处有渗出,口唇干呈暗红色,大便略干,2日排一次,小便黄少,夜间睡眠极差,心烦易怒,饮食无味,舌红苔白干,脉象略浮。此乃瘾疹,当活血驱风,益气养血,用《千金》石楠汤。
       石楠叶20克,麻黄10克,黄芩12克,干姜6克,当归12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生地20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吴茱萸6克。
       用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5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取汗,另500毫升温洗周身,洗后避风,并忌生冷、粘滑、肉面、鸡等物。三剂后,收明显疗效,瘙痒大大减轻,夜间也不心烦了,白日工作中已不觉此病之存在,夜间略有瘙痒,但不重,患者的情绪也比来前转好,能很积极的谈话嬉笑。嘱其饮食要清淡,并注意情绪的不良影响。又与三剂收功。

       另外,江西有个已故的地方名医叫汪承恩的,很善于用古方治病。他在《杏林医选》一书中记载,用《千金》刘寄奴汤治疗瘾疹瘙痒,很有效。但我没有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中查到该方,也没有使用过,不过从药证来分析,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子,对于难治性瘾疹,当有效。今写出供同道研究。
       刘寄奴9克,土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生地9克,蝉衣6克,玄参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板蓝根9克,地丁9克,水煎服,所剩药渣可以擦洗病处。p;  
       小结: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又常兼挟它邪致病,造成顽疾痼疴。但初起往往因为症状轻微,而不易被人察觉,当发作时,又常被误诊。在当代更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此类疾病,宜及早预防和治疗。《千金要方》言:“在皮肤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滞,则不知痛”。大多风痱、偏枯、瘾疹、风痹等都是由风邪所致。所以在汉唐之际,大小续命汤及其加减方,使用的机会和频率是很高的。
       本文所用的两个方剂都是由摘自《名师垂教》小续命汤加减而来,只是根据疾病的各自表现,而治疗的侧重不同而已。
       《古今录验》续命汤验案  吴某,男,25岁
       半身不遂: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常伴有瘫痪侧面部口眼喎斜,日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之表现,多为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内经》称为“偏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1、孙××,男,44岁。患者一月前某日早晨起床时,突然发生右半身不遂,并伴有失语,自汗,遗尿。立即送医院抢救,病情稳定后,仍有半身不遂,失语,遂特邀中医治疗。舌质暗,苔白滑,脉弦涩。辨证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方用本方治疗:麻黄、桂枝、党参、甘草、干姜、生石膏、当归各9克,川芎4.5克、杏仁4.5克。水煎服分二次。三剂。
       二诊:服上药后,上下肢稍能活动,下肢好转更著;能发单字音,唇音多于舌音。脉舌同上。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三诊:又服上方三剂后,已能开始下地试走,发音也较前好转,能发三到四个字的连续音,脉弦而不涩。继用上方,再服六剂。《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四诊:服上方六剂后,经别人搀扶可步行300至500米,上肢能自动屈伸肘活动。但仍感无力,发音较前清晰有力,遂改方调养。(《古方今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病某,年70多岁。素用肩背不适,上臂痛,某日右肩发硬去按摩,突然发现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经医治4-5天无变化。右脉洪大。给予续命汤4-5天。半身不遂和语言障碍皆减轻,十天后可扶拐步行。,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
       3、病某,64岁,男性。高血压已多年,半年前卒中一次,经住院治疗而好转,四日前出院,左半身肢体麻痹,自觉头重脚轻,腹胀,腰痛,体壮面赤,腹部膨隆,心窝部有抵抗感,血压210/95毫米汞柱。给予续命汤3剂后,左侧肢体活动好转,10天后,能作一般活动。一月后,可乘车外出,引起友人惊讶!
       (以上二例引自《古方今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附原文: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p;  
       文献参考:
       1、风痱之病,《楼英纲目》认为:“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或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知是痱,即中风之谓。”我认为不然,风痱乃全身废而不用,全身瘫痪,不知痛痒,多因房后淋浴,浴后风邪乘虚而入于全身肌腠所致。如《素问•热论》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此证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饮食、大小便正常,多年不愈者,亦有之。
       中风乃卒中偏瘫,言语蹇涩,初起不识人,口眼(歪)斜,以半身不遂为主证。病位在元神之府(脑)。因此,二者不可混淆。(《金匮要略指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p;  
       2、《外台》第十四卷风痱门,载有古今录验续命汤,主治及药味均与此方同,惟冒昧有“不知人”三文。麻黄用三两,川芎用一两,杏仁用四十枚,余各二两;方后,浮肿作洪肿;并云:“范汪方,主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两味。”考范汪是东晋人,去汉未远,其言当有所据,可知此方系仲景方,为《金匮》所阙遗,故宋•孙奇、林亿等校订时,补入篇末。
       ----以上原文录自《金匮要略汤证论治》李文瑞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3月p:137
       --余国俊先生论--
       ……方证对应有助于发掘运用高效经方,如《金匮要赂》“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后世罕有用之者。江老尝叹曰:是临床确无此证乎?非也。他初学医时,曾治唐某,男,年五旬,体丰。一日,忽然四肢瘫痪,但神志清楚。江老业师陈鼎三先生曰:“此《金匮》风痱证也,宜用古今录验续命扬。”投原方一剂,次日顿愈。江老亦曾用本方治愈过不少风痱。如—例风痱危证(“急性脊髓炎”、“上行性麻痹”)患者雷某,男,18岁。突然手足麻木,不完全性瘫痪,同时出现严重的阵发性呼吸、吞咽困难,有气息将停之象,时而瞳孔反射消失,昏昏似睡,呼之不应。入院七天各科全力抢救,皆以为不可治矣,乃邀江老会诊,亦投以本方配合针刺。仅服药一剂,次日危象顿除,连服四剂,诸症渐愈。我近年亦曾用本方迅速治愈过二例“急性脊髓炎”。有—位西医惊讶本方之灵验,遂依样画葫芦,移治十余例“多发性神经炎”,亦奏速效。江老曾再三强调:本方药味平淡,但组合离奇,颇难诠解,更难按辨证论治选用。陈鼎三、江尔逊前辈之能独具慧眼,发掘运用这一埋没多年的救治疑难症的高效经方,得力于他们熟悉经文和方证对应的使用原则。……p;  
       这个方的治验是不多,从这几个病案来看,《内经》所说的“智乱不甚”应是使用本方的一个辨证要点。
       如此可知其病当未深入脏腑,但在经络。
       以为麻黄汤畅达在外的经气。加归芎调血。人参、干姜、石膏交通太阴阳明和里气,有点类似于太阳篇中“针足阳明,使经不传”的意思,不知这么理角通不通。请大家指教。
       双下肢瘫痪14天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余国俊
       张xx,男,36岁,农民,1986年10月24日诊。
       病史摘要患者素来体健,偶感外邪,发热,头痛,体倦,咳嗽。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诸症已经缓解,未尝介意。谁知于丑4天前使用压水机抽水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神志清楚),伴小便不通。急送当地县医院。西医抽取脑脊液检查,发现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增高,遂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对症治疗;同时配合服中药,曾用过大秦艽汤、,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三痹汤各3剂,补阳还五汤4剂,疗效不佳。刻下双下肢仍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缺乏,腱反射消失,不能自动排尿,大便艰涩。
       因患者转院困难,家属仅带来病历,要求我室开一方试服。《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根据以上病史,中医诊断为“风痱”。予(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丑2g。
       上方仅服2剂,双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改子,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连服10剂后,康复如常人。
       进修生甲这个案例有点新奇,如不是亲身经历,很难相信。现在病人已康复,我心中的疑团更多。首先是诊断问题,病人未亲自来诊,老师仅凭病历及西医诊断的“急性脊髓炎”,就诊断为中医的“风痱”,我实在不明白此中奥妙何在。,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
       老师本例诊断为“风痱”,不是没有依据。什么叫风痱?历代中医文献都有记载。如(灵枢,热病篇)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堪”。(医学纲目)说,“痱,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故名痱。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圣济总录)说,“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也”。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医家对风痱的认识是一致的: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本例患者在劳动时渐感双下肢酸软、麻木,约4小时后双下肢完全失去知觉,但神志清楚,完全符合风痱的发病及症侯特征。这样的突然截瘫,与“脑血管意外”、癔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迥然不同的。
       进修生甲风痱的诊断我算明白了。但老师使用那样奇怪的方药,依据是什么呢?
       老师本例用的是(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摘自《名师垂教》  &nbs续命汤原方。书中记载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使用本方的依据是方证对应,即张仲景所创立的“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只要证侯相符就可大胆使用,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
       进修生乙我一一分析过本方中9味药物的性味功效,实在看不出本方的作用机制。这样的处方,怎么可能迅速治愈截瘫?说得坦率些,这样的高效,是否属于偶然或幸中?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我现在把使用本方治疗风痱的历史背景做一简介,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是否属于偶然或幸中。
       30年代,江尔逊导师初学医时,有唐x,男,年5旬,体丰,嗜酒。一日,闲坐茶馆,忽然四肢痿软,不能自收持,呈弛缓性瘫痪而仆地,但神清语畅。诸医不知何病。江老的业师陈鼎三先生诊之曰:“此病名为风痱,治宜(古今录验)续命汤”。服原方1剂,次日顿愈。那时候,市售食盐为粗制雪花盐,含氯化钡较重,不少人长期食用后,往往突然四肢瘫痪,世人不解其故。陈老亦授以此方,效如桴鼓,活人甚多。
       1950年,有乔x,正当盛年,一日,忽然双下肢动弹不得,不痛不痒,卧床不起,急请江老诊治。江老投以此方,服2剂即能下床行走。《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1965年8月,江老使用本方配合针刺,抢救成功1例风痱证。患者,男,18岁,患“急性脊髓炎”、“上行性麻痹”。除了上下肢麻木,不完全瘫痪之外,当时最急迫的是呼吸、吞咽十分困难。西医在抗感染、输液及维生素治疗的同时,不断注射洛贝林、樟脑水并吸氧进行抢救,前后救治6天,患者仍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呈吞咽式呼吸,有气息将停之象,时而瞳孔反射消失,昏昏似睡,呼之不应,全身深浅反射均缺失。西医遂断其难以救治,多次叮咛家属:命在旦夕。家属亦电告家乡准备后事。但为遂家属要求,以尽人事,才勉邀江老会诊。江老亦投以本方,配合针刺。仅服药1剂,危急之象顿除;守眼5剂,诸症消失。继以调补气血收功。
       我们治疗本例风痱,便是师承陈鼎三——江尔逊经验,取得了预期的高效,不存在偶然和幸中的因素。
       进修生丙如此说来,本方治疗的“风痱”,并不限于“急性脊髓炎”一种疾病?  吴某,男,25岁
       老师是的。本方治疗的风痱,除了上面提到的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之外,还有“多发性神经炎”。有一位西医学习江老经验,使用本方治疗了10余例多发性神经炎,疗效亦佳。
       学员甲本方的药物组成奇特,其作用机制很不好理解。不知当年陈鼎三老先生是怎样理解的?
       老师江老当年目睹本方功效,亦大异之,便向陈老请教方解。陈曰:“脾主四肢,四肢瘫痪,病在脾胃。此方石膏、干姜并用,为调理脾胃阴阳而设”。江老又问,“医家都说此方以麻、桂发散外来的风寒,石膏清风化之热,干姜反佐防寒凉之太过。今老师独出心裁处,我仍不明白”。陈老笑曰,“此方有不可思议之妙,非阅历深者不可明也”。江老遂不便继续追问了。p;  
       学员甲江老以后悟出了“不可思议之妙”处了吗?
       老师悟出了。江老解释风痱的基本病机,本于《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养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学员乙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脾胃久虚,四肢才会不得禀水谷之气而痿废,病必起于缓;今风痱起病如此急骤,四肢迅速瘫痪,却也责之脾胃,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吗?  吴某,男,25岁
       老师看来还得全部推出江老金针度人之处。江老认为,经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虚而四肢不用”,“病”字与“虚”字,一宇之差,含糊不得。可惜今之医家大多在“虚”字—仁大做文章,是囿于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江老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至少有两种情形:一是脾胃久虚,四肢渐渐不得禀水谷之气;二是脾胃并非虚弱,却是突然升降失调,风痱就是如此。
       学员丙既然如此,就应调理脾胃,复其升降之权。但方中并无升脾降胃药物,换言之,治法与方药是脱节的。这又当怎样解释?
       老师你所说的“方中并无升脾降胃药物”,大概是指李东垣升脾降胃的常用药物吧?
       学员丙是的。
       老师那是另一条思路。现在继续谈江老的见解。江老认为,治疗风痱,应当依顺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性。本方以此2味为核心,调理脾胃阴阳,使脾长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四肢可禀水谷之气矣,此治痱之本也。由此看来,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石膏寒热并用的机制,则本方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议的了。至于方中的参、草、芎、归,乃取八珍汤之半(芎、归组成《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但既已废,便不能禀水谷之气。气不足,血难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方中麻、桂、杏、草,确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肺朝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况“还魂汤”(麻、杏、草)治疗猝死,古有明训。若拘泥单味药的功效,则很难解释本方的精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1

积分

2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31
发表于 2009-4-29 2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谢谢慕煌兄 和小荣兄的帖子,使大家对续命汤有了深刻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6833

积分

39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833
QQ
发表于 2009-4-30 17: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十年一剑全息汤》的作者对续命汤的解释
  作者原来对附子薏苡败酱中治疗阑尾炎中附子的用法不明,阑尾炎中炎症充血用附子亢奋神经升高体温治疗岂不是更容易导致炎症充血渗出加重和加快炎症扩散,后来几十年后在实践中得出寒凉药和温热药同用是出于病理状态的组织器官重新回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后来作者又联系到续命汤,认为温药和凉药同用是出于病理状态的血管重新回复到正常生理状态,温药的加入不仅不会加重炎症充血渗出,反而会加快渗出吸收血液循环更加通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09-4-30 20: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清并用实乃古人用药之大智慧!正如近贤章次公先生所说:“温者亢进其局部之血液循环,清者可以消除其炎症。”是也!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5-21 14: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啊!古人用方之意难测,与今人理论体系相反。若是遇一出血性脑病而生命体征又不平稳,试问谁敢用,只能让给西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94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94
发表于 2009-6-7 15: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s: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09-6-15 19: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续命汤以前在明医论坛做过一些讨论,我给一个链接,大家参考。

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 ... %3D3&page=1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22 2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我妻子最近刚诊断出脊髓炎性脱髓鞘病变,症状是大腿无力,自己站不起来,但还扶起可缓慢行走,有一条腿有些麻木感觉迟钝,上肢力量感觉都正常,只是左手稍微有一点点木,晚上睡觉爱出汗,白天太热时也出汗,背上和脖子上起很多痘,其他尚可。看了您的帖子,很想尝试古今录验续命汤,不知是否能用?她是2月初开始的,之前都很正常,最近症状没有再进行发展。企盼回复,将不胜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833

积分

4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3
发表于 2010-4-5 13: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续命汤是唐人方比较可能,唐宋方书的方证很乱,且都不太重视八纲的辩证,此外桂林本伤寒论也没此方。中风分脑梗阻与脑出血,前者发病慢;后者发病突然,多属热,现代人用平肝阳、清热等治疗是很对的。古方书只描述中风症状,却没告诉人中风要分寒热,脑出血再火上加油恐怕只会加重出血,难怪后世有人批评说此方杀人。现今网路有很多头脑发热的火神派,此方落入他们手里,恐怕会变成早登极乐汤。
题外话,前阵子我家附近有人中风,他妻子慌张之下拼命想把它摇醒,结果把给他摇死了。
楼上的,你给的资讯太少,去网上咨询再问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0-4-5 15: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182

积分

58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
发表于 2010-4-30 22: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过,马上去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7-12 15: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么多人对中医以及经方潜心研究,中医还是有希望的呀。
这个方子很好用,我前几天治疗一位风痱患者,七个月前突然双下肢瘫痪,二便失禁,意识清楚,随后于各大医院行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行中医治疗,百无一效,双下肢肌肉萎缩,腰软不能坐。
初诊脉象平和,处续命汤,三剂后可弃杖而行,二诊右关脉独滑数,所谓脾病而四肢不用,实为脾脏中风之证。又五剂诸脉平和,厥疾的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8-7 0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0-8-7 06: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杨慕煌) 的帖子

拜读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786

积分

33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86
QQ
发表于 2010-8-7 0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命汤为余常用方 我常用以高血压 风湿病伴有水肿的病人等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296

积分

80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杏林小子

Rank: 5Rank: 5

积分
2296
QQ
发表于 2010-8-7 1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3楼邓舒群于2010-08-07 08:37发表的  :
续命汤为余常用方 我常用以高血压 风湿病伴有水肿的病人等
望楼上详细介绍一下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谢谢了!
仲景门墙,平脉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93

积分

22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3
发表于 2010-8-7 15: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 潘华信

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诸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后世翕然相从,遂论治改观,以为中风乃心火、痰热、肝风之证,断无辛燥益火之理,迄亦七八百年,医者辄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与古方冰炭迥别,遂视续命诸汤为砒鸩,习俗相沿,无人或稍疑焉。而诸文献则续命汤犹虚设,令后学持疑,不知古方之义及其所由来也。

窃以为中风为内伤杂病第一证,续命汤历来为方书治风第一方。第一证,昧真理; 第一方,废其用,宁有其理致哉? 乃不揣庸妄,阐述管见如次。

《千金要方•诸风》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 ①诸续命汤为古法,非唐时发明。又《外台》称小续命汤出《小品方》,则可追溯至刘宋。②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即中风专用方,盖治病也。③大、小续命汤间无差别,非晚近概念所谓大续命汤药用辛热,小续命汤加入参、芍、芩等治偏向正虚及有热象者,如表1 所见,大、小、西州续命汤自古流传,各有数方,诸古方书收载亦互有出入,如《千金》所载大续命汤有石膏、黄芩、荆沥等,寒凉有逾小续命汤,足证古人“大”、“小”不分,治风即是续命汤,故孙氏有“大”、“小”、“通治”之论也。
未命名.bmp
三方用药大致分为四类:辛温燥热:麻黄、桂心、附子、干姜、防风、防己、独活、细辛;行血活血:芍药、芎、当归;补气健脾:人参、白术、甘草、茯苓; 寒凉清热:石膏、黄芩、葛根、荆沥。今日视之,三方驳杂,祛风有麻黄,补益有人参,温里用附子,清热用石膏,组方宗旨何在? 颇迷离费解,而惟独能于宋以前流行数百年之久,为治风规范,又岂偶然哉! 窃以为研讨之关键在于正确、全面认识辛温类药物之功用与治疗,麻、桂辛温发表,姜、附温里,今日临床绝无疑义,是以误会古人治中风者,外去风寒之谓也,盖与古方奥旨相去殊远。案古意则另有深入一层,除发表温经之外,辛味更擅宣通表里,疏畅络隧,行血破瘀,此点后人极少理会。如《本经》谓麻黄“破症坚积聚”,附子“破瘕坚积聚、血瘕、寒湿痿”,《别录》谓桂“能堕胎”、“通血脉”。可证辛味作用有二: 一则解表散寒,二则破瘀通脉,前者人所熟知,后者近人渐次淡化。由是观之,古人持辛味治风,藉以深入络隧,疏通血气,涤荡瘀滞,恢复人体坏死组织之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障碍。显然,这对五脏偏枯中风的治疗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说非个人臆测,《本经》之外,古人间亦阐发及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辛之能润,由疏浚气液,据宣通本义也。《灵枢•决气》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化五谷为精微,滋养四肢百骸,所赖者雾露之溉之细小通道也;“雾露之溉”之由来赖上焦气化开发,而辛味入肺宣发,专司是职耳。刘河间有玄府气液宣通之说,亦谓辛味开发,人体表里,无所不到。叶桂则更有辛润通络之说。记得1960 年左右,程门雪先生言及中风时,建议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当参入羌活、独活、防风之类祛风药,予当时甚诧异,肝风痰热症,何以用辛燥? 不知程老所寓深意,今日回忆,殆亦古意耳。又以当今西医临床言之,数十年来,阿司匹林是退热镇痛、抗风湿之常用药,为欧美家庭之必备,近年治风一变,藉以抗凝血,预防心肌缺血缺氧,西风东渐,近来沪上每晚服50~ 75m g 者比比皆是。姑不论西药机理,而其先之治感冒,其后之抗凝血,其表其里与中药辛味之解表、通络可谓有异曲同工之趣。今人不疑阿司匹林之抗凝血,独疑麻、桂、附辈之不能通血络,何者?

藉辛味通血络之佐证是,三续命汤俱用芎、芍药、当归行血活血之品,俾辛味疏通血络之后,由归、芎、芍加强行血化瘀之功。用续命汤治中风,辛热耗阴劫液之弊,古人早已觉察,而辛味又不可更易,遂制之以诸寒凉之味,《古今录验》等所载西州续命汤即去附子,入石膏,孙思邈又于续命汤中合入荆沥,称“旧无荆沥,今增之”,又云“凡风服汤(诸续命汤)药,多患虚热翕翕然”,并出经验方五补丸除热,集寒凉之大成,如羚羊、天冬、麦冬、芍药、地黄、升麻、菊花、地骨皮、石斛、黄芩、石膏、寒水石等与辛味之附子、桂心、防风、独活、干姜、生姜等组合,既辛味治风,又清热养阴,适合于体质阴虚内热之中风患者,故孙氏谆言:“古人立方皆准病根冷热制之,今人临急造次,寻之即行,故多不验,所以欲用方者,先定其冷热乃可,验方用无不效也,汤酒既尔,丸散亦然,凡此风之发也,必有热盛,故有竹沥、葛汁等诸冷药焉”。此属基于治病之辨证论治,然前提是治风为本,结合阴虚内热体质,酌用寒凉,但清热养阴为标。中医药治病有两大法宝,一则除病,二则益体。除病者祛除病邪以恢复正气也; 益体者补益机体以蠲除邪气也,出发点不同,而殊途同归治疗疾病也。唐宋及其前除病为主,金元以后益体为主,其实,治病益体当活泼泼互为标本,此处治风辛药为本,清热辅之,即其一端耳。

此外,《千金要方》大、小续命汤又增入人参、白术、甘草、茯苓以健脾益气,疗风人之正气虚怯,耐人寻味者,该治即后世名方四君子汤。此所谓芝兰有根,醴泉有源也。临床废止续命汤已数百年,而孙氏治标之药如羚羊、黄芩、竹沥、荆沥、石膏、菊花等却演变为后世治风大法。盖治其标而昧其本耳,辛味治风之药缺如,则续命汤本义荡然,疗效自非复当时了。
收稿日期 2001209204 浙江中医杂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8-7 2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讲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3-11-6 1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续命汤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4-8-30 16: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渐冻人啊,别用冰桶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积分

5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8-31 08: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桂当归参石膏,干姜甘草芎杏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30

积分

76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0
发表于 2018-1-21 14:13:36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娄然007 发表于 2009-4-23 12:4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请问临床有遇到这样么?有无治疗成功的?我觉得现在我父亲就有这些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2:56 , Processed in 0.22581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