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08|回复: 24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7-5-30 1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个传统的错误观念很难修正,因为传统的错误观念有着强大的习惯势力,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面对强大的习惯势力去修复一个错误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错误的观念必须得到修正,因为错误的观念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无意之中就会伤害人。例如“桂枝补阳”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错误观念;再如“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错误观念。
  桂枝补阳的错误观念,鄙人已有专文议论过,在此简议一下。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的错误观念,在此详议一些。
  一、桂枝损阳,不能补阳
  桂枝损阳,是因为桂枝有解表的作用。解表是解除表部的实邪。阳气实者才能解表,阳气虚者不能解表。阳气虚者如若解表,就是“虚虚”,就是违背中医学治疗原则。因为解表必然损阳。凡能解表的药物,都具有损阳的作用,如麻黄、防风、葛根、柴胡等等。解表是因为表实,不损阳就不能泄表实。有学者以桂枝汤证为表虚证,来证明桂枝补阳。其实,桂枝汤证为表虚,是和麻黄汤证相对比而言。所谓桂枝汤证为表虚,是营气相对为虚,不是卫气虚。麻黄汤证脉紧无汗为营气实,桂枝汤证脉缓有汗为营气虚。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都是脉浮,脉浮就是阳气实而不是阳气虚。阳气虚者必不能脉浮。如三阴证皆无脉浮,三阴证才是本质上的阳气虚。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这是太阳与少阴合证,脉浮表热必无手足厥,但是少阴里寒下利清谷为重,法当急救少阴,故以四逆汤主之。阴寒重者不可发汗损阳。如364条曰“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阳气虚者亦不可发汗损阳。桂枝汤证治法为发汗解表,绝不是阳气虚。桂枝还能解心下悸,也是解阳郁而不是补阳虚。阳虚之悸必以附子扶阳,如真武汤证之悸。桂枝和附子都能通阳平悸。桂枝通阳平悸,是以损阳的作用而实现的。附子通阳平悸,是以扶阳的作用而实现的。
  凡悸,都是水气所扰。而水气的成因,有阳结成水和阴结成水两种。阳结成水为阳实,阴结成水为阳虚。阳结成水而悸者,为阳实而悸,法当损阳利水。如半夏麻黄丸治悸,就是损阳利水。阴结成水而悸者,为阳虚而悸,法当扶阳利水。如真武汤治悸,就是扶阳利水。
  阳气实者,不损阳就不能去邪。如木防己汤证:“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膈间支饮,其脉沉紧,这是阳郁,不是阳虚。阳虚者不会脉紧。脉紧成水为阳实成水,桂枝走膈间,损阳而利水。虚者即愈,是说胃中虚。如甘草泻心汤证“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证是医反复下之,而使胃中虚,下之引客气入里,里气抵抗客气入里,则客气上逆而使心下痞硬。木防己汤证是医吐下之,而使胃中虚,吐下之引客气入里,里气抵抗客气入里,则客气上逆而使心下痞坚。实者三日复发,实者是说胃中实,故以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芒硝以泻胃中实。从木防己汤证因胃中实而去石膏加芒硝的治法来看,石膏不是用于胃家实的。那么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的说法,就不成立了。
  二、白虎汤证为少阳证,不是阳明经证
  白虎汤证为少阳证,是从白虎汤证的病位、病性和治法上得出的结论。从170条“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可知白虎汤证的病位不在表。从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可知白虎汤证的病位不在里,因为脉浮就不是里证。从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可知白虎汤证的病位在半表半里(中部),因为太阳表证和阳明里证都不会有手足厥。再从白虎汤的治法为“清”,可知白虎汤证为少阳证。
  所谓阳明经证,是说阳明有热而无燥屎。但是阳明有热而无燥屎者,法当与调胃承气汤。如29条曰“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胃气不和谵语,是胃中有热。105条曰“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胃中有热,当以调胃承气汤下之。若自下利者,其脉当微、手足当厥,今虽下利而脉反平并且手足不厥者,这个下利就不是内虚寒,而是内实热,所以调胃承气汤主之。阳明热证,当以调胃承气汤下之,那么白虎汤主阳明经热的说法,自然就不成立了。《伤寒论》也没有经热、腑热的说法。
  太阳腑证一说,依据是124条“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124条之“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是太阳病六七日,表邪随其行表部经尽,而进入里部,故瘀热在里。下列3条经文,就可以看清楚了。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金匮要略》:“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越,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106条明曰: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外解已,乃可攻之。
  124条“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就是太阳病证六七日,邪气随着六七日行表部经尽而入里,变为瘀热在里,故以抵当汤主之而攻里。之所以可攻里,必无太阳表证。“以太阳随经”之随,是跟随的意思,是随着行太阳表部经尽,因而进入阳明里部,所以瘀热在里故也。
  124条之“表证仍在”与106条之“太阳病不解”是一个意思。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就是因为随其太阳经尽,热入阳明,故曰“热结膀胱”。热结膀胱是热在里,不是热在太阳。膀胱是指下焦,不是指太阳。因为《金匮要略》明曰:无太阳证,热在里,结在膀胱。
  需要注意“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其外不解”就是“太阳病(证)不解”,也就是“太阳证仍在”。其外(太阳病证)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太阳证);外(太阳证)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外解已,是太阳证解已,也就是无太阳证。无太阳证,若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攻之以抵当汤;无太阳证,若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攻之以桃核承气汤;无太阳证,若其人不大便,日晡时烦躁,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者,攻之以大承气汤。
  总之,热结膀胱者,攻之的前提是太阳病证已解,也就是无太阳证。无太阳证,又怎么会是太阳腑证热结膀胱呢?
  “经证、腑证”的说法本也无可厚非。但是阳明经表证、太阳腑里证等说法,关系到六病证的治法问题,这在理论上就是原则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太阳病证当用“汗”法,阳明病证当用“下”法,少阳病证当用“清”法。如果说太阳证也可“下”,阳明证也可“清”,少阳证也可“汗”,那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了,也是没有治疗原则了。如果六病证都分出经表证和腑里证,那就六证不清,治法不明了。这样的分型法,混淆了六病证的表里概念,应当加以修正。





上一篇:百合狐惑病 考察 01
下一篇:百合狐惑病 考察 - 完 chinese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5-30 1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李先生,是否可以这样说:少阳之热有湿热,有干热,湿热者,黄芩黄连黄柏……主之,干热者,石膏知母麦冬玄参……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5-30 2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与老师的观点相差很大,同少异多,看来应该是思维和视角有别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30 2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30 20:01
  我的看法与老师的观点相差很大,同少异多,看来应该是思维和视角有别之故。
...

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30 2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5-30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在上一帖中提示“木防己汤证”中的“坚”字等同于“硬”字。
  我查了一下通行版本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确实是:《伤寒论》中用“硬”字而无“坚”字;《金匮要略》中用“坚”字而无“硬”字。
  进一步查到:伤寒学大家、中医文献训诂学家、全国医古文学会主任钱超尘教授撰写的《伤寒论文献通考》中说,隋朝人因避讳隋文帝杨坚名号而改“坚”为“硬”。
  看来这个问题已经比较明朗了,赞同老师的观点。
  顺祝老师端午节快乐![s:1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5-31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流行用伤寒论解药!
   这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是不是最好的,应该说必须存疑。那么试问,张仲景是怎么认识药性的?(通过自己的伤寒论,这显然不对!)我的建议应该追本求源。不要像后世的温病派,只有叶天士了。同样经方派也别只有伤寒金匮了。只有掌握仲景的方法,然后比仲景渊博,才能超过仲景吧,才能谈创新和发展。不要整天中医就剩仲景了,然后又拿一些西医的检验结果,一结合就创新了!
   另外桂枝汤里面不只是有桂枝,试问甘草是发汗的吗,大枣是发汗的吗?另外白虎汤粳米、甘草又归哪经呢那病呢?

还有一点不太确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喝的多了以后,并不会首先出现怕冷(并没有伤阳),而是口干(伤阴),所以楼主的立论我持怀疑态度。请大家明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5-31 1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5-31 11:03
现在流行用伤寒论解药!
   这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是不是最好的,应该说必须存疑。那么试问,张仲景是 ...

由于史料的缺乏,现在除了依据一本似乎有残缺和乱入的《伤寒论》之外,无法知道仲景或仲景的前贤如何用药的全貌,有人附会上《汤液经》和《辅行诀》,实际上对理解仲景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现在根本谈不上什么“追本求源”,继承都很成问题,创新和发展更难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5-31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coorus 发表于 2017-5-31 11:25
由于史料的缺乏,现在除了依据一本似乎有残缺和乱入的《伤寒论》之外,无法知道仲景或仲景的前贤如何用药 ...

老师您太悲观了
中医不只是有伤寒论
伤寒论也是仲景有目的的写伤寒,中间当然要注意辩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是伤寒论明言了的!
这些概念有些是仲景自己提的,同时大家都承认伤寒论是仲景继承和发展的,里面的方子和方法很多都是继承来的,显然如果现在就从伤寒论看那些方那些药那些法,是有局限性的。
不要人为割裂理论和临床
同时也不要割裂中华文化和中医的关系
更不要割裂内经和伤寒的关系
当然经方的方证派是不会认可这个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7-5-31 14: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先生有自己的学术见解,这很好。但是把它与传统观念联系起来,大可不必,也有点对不上。某些人的观点与你不同,只是不同而已,谈不上什么传统观念。

再说,传统观念有什么不好?只有人用错了才会不好,传统本身没有什么错。你说医理就可以了,攻击传统观念干什么?


桂枝到底是补阳还是损阳,不能一句话说清楚,要看你怎么使用。一偏之见,总是有害。桂枝能补阳,但阳虚不能用桂枝来补;桂枝也能损阳,但有时就是要损其阳;并且,阳实也不能直接用桂枝。你说的清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0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17-5-31 18: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传统也不是什么唯一标准。
阳明经证大概很少用,现在教材不都是讲阳明热证和阳明府证嘛。
提到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最早是伤寒大白,但附和的很少。后来的医学心悟、伤寒全生集、医宗金鉴等等都明确阳明经证即是阳明经表证用葛根汤。
至于李老师说白虎汤是少阳证,那这个又是自创概念了。
少阳证一般理解是半表半里,小柴胡汤之类的。那在伤寒论中就是指阳明中风了,231条、189条。
我的结论是阳明病分4类:
1、阳明经证(阳明经表证):葛根汤
2、阳明中风:依据表证轻重分别有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
3、阳明热证:白虎汤
4、阳明府证:三承气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7-5-31 1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7-5-31 19:44 编辑

只有掌握仲景的方法,然后比仲景渊博,才能超过仲景吧,才能谈创新和发展。

这种表述方法并不好。从历史上看,想要超越前人的,都不能超越,因为他一开始就不尊重前人,不能继承,所谓超越只能是另起炉灶(现在就有人别出心裁,整出了不少歪门邪道的“新学说”),结果反不如古人。只有那些老老实实继承前人的踏实学者,不想超越前人,只是发挥、阐述前人教导的人,然后反而会有超越性的成就。

前人的宝贵遗产,我们都不能完全继承,我们创新干什么?发展干什么?就为这个“创新发展”的口号好听吗?

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在发展,但历代医家从不说发展。现在中医快灭亡了,我们却说要发展,差不多就是个梦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754

积分

29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心是一朵花,一花一世界

Rank: 3Rank: 3

积分
754
发表于 2017-5-31 1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您的看法,附子也是损阳气的。四逆汤遇到强壮的人需要加量,服通脉四逆汤后,有可能脉暴出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5-31 2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传统的错误观念很难修正,因为传统的错误观念有着强大的习惯势力,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面对强大的习惯势力去修复一个错误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错误的观念必须得到修正,因为错误的观念会导致错误的行为,无意之中就会伤害人。例如“桂枝补阳”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错误观念;再如“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错误观念。
  桂枝补阳的错误观念,鄙人已有专文议论过,在此简议一下。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的错误观念,在此详议一些。
  一、桂枝损阳,不能补阳
  桂枝损阳,是因为桂枝有解表的作用。解表是解除表部的实邪。阳气实者才能解表,阳气虚者不能解表。阳气虚者如若解表,就是“虚虚”,就是违背中医学治疗原则。因为解表必然损阳。凡能解表的药物,都具有损阳的作用,如麻黄、防风、葛根、柴胡等等。解表是因为表实,不损阳就不能泄表实。有学者以桂枝汤证为表虚证,来证明桂枝补阳。其实,桂枝汤证为表虚,是和麻黄汤证相对比而言。所谓桂枝汤证为表虚,是营气相对为虚,不是卫气虚。麻黄汤证脉紧无汗为营气实,桂枝汤证脉缓有汗为营气虚。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都是脉浮,脉浮就是阳气实而不是阳气虚。阳气虚者必不能脉浮。如三阴证皆无脉浮,三阴证才是本质上的阳气虚。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这是太阳与少阴合证,脉浮表热必无手足厥,但是少阴里寒下利清谷为重,法当急救少阴,故以四逆汤主之。阴寒重者不可发汗损阳。如364条曰“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阳气虚者亦不可发汗损阳。桂枝汤证治法为发汗解表,绝不是阳气虚。桂枝还能解心下悸,也是解阳郁而不是补阳虚。阳虚之悸必以附子扶阳,如真武汤证之悸。桂枝和附子都能通阳平悸。桂枝通阳平悸,是以损阳的作用而实现的。附子通阳平悸,是以扶阳的作用而实现的。
  凡悸,都是水气所扰。而水气的成因,有阳结成水和阴结成水两种。阳结成水为阳实,阴结成水为阳虚。阳结成水而悸者,为阳实而悸,法当损阳利水。如半夏麻黄丸治悸,就是损阳利水。阴结成水而悸者,为阳虚而悸,法当扶阳利水。如真武汤治悸,就是扶阳利水。
  阳气实者,不损阳就不能去邪。如木防己汤证:“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膈间支饮,其脉沉紧,这是阳郁,不是阳虚。阳虚者不会脉紧。脉紧成水为阳实成水,桂枝走膈间,损阳而利水。虚者即愈,是说胃中虚。如甘草泻心汤证“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证是医反复下之,而使胃中虚,下之引客气入里,里气抵抗客气入里,则客气上逆而使心下痞硬。木防己汤证是医吐下之,而使胃中虚,吐下之引客气入里,里气抵抗客气入里,则客气上逆而使心下痞坚。实者三日复发,实者是说胃中实,故以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芒硝以泻胃中实。从木防己汤证因胃中实而去石膏加芒硝的治法来看,石膏不是用于胃家实的。那么白虎汤证为阳明经证的说法,就不成立了。
  二、白虎汤证为少阳证,不是阳明经证
……
现在流行用伤寒论解药!
   这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是不是最好的,应该说必须存疑。那么试问,张仲景是怎么认识药性的?(通过自己的伤寒论,这显然不对!)我的建议应该追本求源。不要像后世的温病派,只有叶天士了。同样经方派也别只有伤寒金匮了。只有掌握仲景的方法,然后比仲景渊博,才能超过仲景吧,才能谈创新和发展。不要整天中医就剩仲景了,然后又拿一些西医的检验结果,一结合就创新了!
   另外桂枝汤里面不只是有桂枝,试问甘草是发汗的吗,大枣是发汗的吗?另外白虎汤粳米、甘草又归哪经呢那病呢?

还有一点不太确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喝的多了以后,并不会首先出现怕冷(并没有伤阳),而是口干(伤阴),所以楼主的立论我持怀疑态度。请大家明鉴。


  张仲景之前就有药证和方证,只是不一定很系统,就像现在的单方验方,有什么症状用哪味草药有效一样。他对药性的认识是从先人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不是像《内经》那样根据一般的药性规律来反推某味具体药物的药性。

  李老师“白虎汤证为少阳证,不是阳明经证”的观点,可能是基于他“半表半里的阳证属少阳,半表半里的阴证属少阴”的独到理论推演出来的。李老师认为:“太阳为表;少阳少阴为半表半里;太阴阳明为里”,尚未见到他如何定位厥阴的相关论述。
  [白虎汤]中用的石膏、知母都是“清热泻火”药,主要清的是气分热;而[小柴胡汤]中的黄芩,[白头翁汤]里的黄连黄柏,都是清热燥湿药,既清气分热、也清血分热;白头翁、秦皮则是清热解毒药,主要清血分热。
  我个人的理解和假说是这样:如果按“卫->气->营->血”来划分病位的表里,则太阳属卫、阳明属气、太阴属营、少阴厥阴属血,那么少阳位于气营之间,即“阳明>少阳>太阴”,这与《伤寒论》六病篇目的先后和六病传变的一般顺序相同,与少阳为半表半里的传统观念也相同。[白虎汤]清肺胃气分热,其证自当属阳明经证。
  
  解表消耗阳气,发汗散失热量,这是肯定的。比如气温同样28度,空气湿度大时体表汗液蒸发速度慢人就会感到闷热,空气湿度小时体表散热快人就会感到清凉。
解表是因为表实,不损阳就不能泄表实。……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都是脉浮,脉浮就是阳气实而不是阳气虚。阳气虚者必不能脉浮。如三阴证皆无脉浮,三阴证才是本质上的阳气虚。

  太阳病,风寒之邪尚在体表,还没有传入体内而化热。解表是因为表有风寒之邪,要通过疏通腠理,微微排汗,把风寒邪气驱赶出去。
  “解表是因为表实,不损阳就不能泄表实”,是啊,正是因为发汗祛邪需要调用并损耗阳气和阴血(尤其是阳气),体内必须有充足的阳气和阴血才能实现。所以[桂枝汤]和[麻黄汤]都要用桂枝温补体内的阳气,同时温通血脉向体表输送阴血以助发汗解表。
  “麻黄汤证”营不虚即阴血充足,所以仅用甘草益营,表寒重毛孔完全闭塞而须用峻猛的麻黄实现发汗。“桂枝汤证”营弱即阴血不足,所以加大枣和芍药敛阴益营,表寒轻毛孔未完全闭塞,同时阳气也相对不足,故用温热助阳而药性缓和的生姜来发汗。
  “脉浮就是阳气实而不是阳气虚”,我认为这样解释“脉浮”的原因是不全面的。里有实热、阳气过盛时,脉自然会浮起来;然而里无实热,但表有实邪时,人体的防御能力会调动体内的气血外出抗邪,脉也会浮起来。但当体内阳气和阴血严重不足时,如太阳与少阴合病的情况,脉也浮不起来:“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可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那桂枝在[桂枝汤]和[麻黄汤]等主表证或兼表证的经方中的主要作用是“温里通阳”还是“解表发汗”呢?
  与白芍赤芍不分,苍术白术混用一样,经方中是没有桂枝和肉桂之别的,《神农本草经》等早于《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的中药典籍中只记载有“桂”这味药。经方中桂枝药效的表里偏向,要看它的用法。
  大多数含有桂枝的经方(包括太阳病方),桂枝的用法都是要“去皮”的,外皮药性走表是一般的药理规律,这意味着经方用桂枝主要取其温里通阳的药性,而不是解表。
  只有少数需要强烈发表的桂枝类方,用桂枝时不去皮,以增强其解表(走表)的功效。
  兹举例如下:
    1、[桂枝加黄芪汤](主寒湿黄汗)
    2、[黄芪芍桂苦酒汤](主湿热黄汗)
    3、[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血痹肢麻)
    4、[厚朴七物汤](主心阳虚表不解而又气滞腹满)
  还有一个经方,用桂枝时不仅不去皮,而且还不能切成段(方中注明桂枝“别切”),即主要用其解表的功效。为何这样用呢,因为此方中没有生姜麻黄等其它解表药,只有桂枝这一味药可以走表解表,这个方子就是主“表里俱寒、表里不解”的[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阳气虚者亦不可发汗损阳。桂枝汤证治法为发汗解表,绝不是阳气虚。桂枝还能解心下悸,也是解阳郁而不是补阳虚。阳虚之悸必以附子扶阳,如真武汤证之悸。

  [桂枝汤]的确不是主阳虚兼有表证的方子,但这并不能说明其用桂枝不是为了扶阳通阳以攻邪。
  阳气虚者出现了太阳表证,除了里证急当先救里外,同样可以用“温里解表法”,比如“表里俱寒、表里不解”的“太阳与太阴合病”用[桂枝人参汤]、“表里俱寒、兼有寒饮”的“太阳与少阴合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桂枝是温通心阳的,用于上焦阳虚,胸满气冲;附子则能兼壮心肾之阳,用于肾寒脉微、厥冷亡阳。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肾,心下悸。”;《伤寒论》:“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胸满、脉寸浮关尺皆沉者,心阳虚,用桂枝)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微恶寒者,肾阳也虚了,加附子)”

桂枝和附子都能通阳平悸。桂枝通阳平悸,是以损阳的作用而实现的。附子通阳平悸,是以扶阳的作用而实现的。

  如果“桂枝通阳平悸,是以损阳的作用而实现的”,那么:
  1、[桂枝甘草汤]为何能用于因发汗过多而损伤心阳者:“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2、[桂枝加桂汤]为何能用于发汗伤阳而又复感风寒表闭下焦邪气上冲者:“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何能主“亡阳惊狂”:“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同时,既然李老师断定“阳气虚者必不能脉浮”,此条乃亡阳之证,脉何以浮?

  研究伤寒医理是为了临床更好的运用经方、提高疗效,而不是为了理论上的形式完美。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31 2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内经》,《伤寒论》的存在,无疑为中医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宗金鉴》的路线又不与《伤寒》相同,但谁也不能否定它的疗效,因与《伤寒》不同,你能说它错误码?
李东垣没有照部就搬地走张元素的路,您能说谁对谁错,张从正又以攻下为主治病,谁又能说他对了错了;
叶天士,薛雪,又走了不同的治病路径,您能说他们和前人治病方式不一而错吗?
黄师走的路很好,但别的名医走的路就不对吗?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每个人脚不一样,所穿的鞋子也不一样,适合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医者因自己的学识不同,对于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又会有不一的方法,但最终最有说服力的是疗效,治病疗效,患者所认可的疗效。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理解不上去的就一定是错误的,路只有选择好了,并坚持走下去,才可能见彩虹,不是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5-31 2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楼 梦回杏林:

就单独指出一个桂枝“别切”的问题。别切不是不要切,而是“另切”,就是单独切,因为根据方后,桂枝是后下的。
另外,我从来没用过现在的桂枝这味药,伤寒论的桂枝,我是一律用肉桂的。关于桂枝的考据可以参看本论坛汤一笑先生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0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17-5-31 2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高山 发表于 2017-5-31 19:41
只有掌握仲景的方法,然后比仲景渊博,才能超过仲景吧,才能谈创新和发展。

这种表述方法并不好。从历史上 ...

张仲景身后两千年来不乏创新,历代的名医都在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大部分都在走人家老路。
中医灭亡我觉得完全可能,AI人工智慧再这么发展下去,等经方AlphaGo出来,所谓的经方医统统下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5-31 21: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coorus 发表于 2017-5-31 20:44
回14楼 梦回杏林:

就单独指出一个桂枝“别切”的问题。别切不是不要切,而是“另切”,就是单独切,因为 ...
回14楼 梦回杏林:

就单独指出一个桂枝“别切”的问题。别切不是不要切,而是“另切”,就是单独切,因为根据方后,桂枝是后下的。
另外,我从来没用过现在的桂枝这味药,伤寒论的桂枝,我是一律用肉桂的。关于桂枝的考据可以参看本论坛汤一笑先生的文章。


  原来如此,后下的原因也是取桂枝解表之效吧。谢谢老师指正,学习了。  
  确实,肉桂也含挥发油,同样可以解表,后下比留皮能更好的保存桂枝的解表之效。

  悬壶乾坤深似海,杏林花雨无尽头……越是深入研习,越感觉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5-31 2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今又来 发表于 2017-5-31 20:55
张仲景身后两千年来不乏创新,历代的名医都在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大部分都在走人家老 ...

应该说,AI这么发展下去,何止是医生,人类没有任何职业可干了,统统下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5-31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coorus 发表于 2017-5-31 21:08
应该说,AI这么发展下去,何止是医生,人类没有任何职业可干了,统统下岗。
...

我是觉得大家对科技这个玩意太充满想象了
AI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也别期待AI能解决所有问题
以前古时候人遇到难题就求神,现在就求科技,本质没有差别。
科技发展这么多年基本规律就是:刚开始好像能解决所有问题,慢慢的发现好坏参半,最后发现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多!且必须用科技这种怪物来弥补,于是进入恶性循环而已。比如化肥,农药,短短不到百年,地球上就快没有饮用水了!所有科技毫无例外都是这个逻辑和规律。
用这种逻辑:AI取代不了中医,如果取代了,那时人也没有了。
所谓的科技到最后是一条死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佛教文化)才是唯一的活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6-1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7-6-1 09:21 编辑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5-31 22:09
我是觉得大家对科技这个玩意太充满想象了
AI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也别期待AI能解决所有问题
以前古时候人遇 ...

严格说来,人创造AI乃至一切事物,都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来制造问题的,它们只是出于人类探索的本性。跟其它科技成果一样,AI是一个非好非坏的利器,先不论它将来能否解决今日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它确实已经可以代替人类的一部分工作,而且可以看到,这“一部分”将越来越大,中医根本就不在话下,人类马上就会遇到关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也许将来它会毁灭人类也说不定,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人类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来实现各种可能性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如果承认文化是不断发展,永不回头的,是无常的,那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复兴的,它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复兴反而是灾难,而智慧仍在传承,智慧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6-1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coorus 发表于 2017-6-1 09:16
严格说来,人创造AI乃至一切事物,都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来制造问题的,它们只是出于人类探索的本 ...

就智慧这个东西,人类好像不敢说自己有,只是自以为有而已!
推动科技发展的不是智慧,而是欲望,无穷无尽的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7-6-1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qianliang780526 发表于 2017-6-1 09:42
就智慧这个东西,人类好像不敢说自己有,只是自以为有而已!
推动科技发展的不是智慧,而是欲望,无穷无 ...

本来我也这么想,发展是欲望推动的,但又发现,仅有欲望,人类应该还在树上抢果子,在林间抢肉,而不会在洞穴中画壁画,最后人还是成了宇宙对自身的反思,成了智慧生物(菩萨)。但在反思的过程中,人类仍然受困于生物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既有伟大解脱的心灵,又有自虐受限的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6-2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传统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6-2 12:13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7-6-1 09:16
严格说来,人创造AI乃至一切事物,都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来制造问题的,它们只是出于人类探索的本 ...
严格说来,人创造AI乃至一切事物,都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来制造问题的,它们只是出于人类探索的本性。跟其它科技成果一样,AI是一个非好非坏的利器,先不论它将来能否解决今日尚未解决的问题,但它确实已经可以代替人类的一部分工作,而且可以看到,这“一部分”将越来越大,中医根本就不在话下,人类马上就会遇到关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也许将来它会毁灭人类也说不定,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人类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来实现各种可能性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如果承认文化是不断发展,永不回头的,是无常的,那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复兴的,它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复兴反而是灾难,而智慧仍在传承,智慧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
  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怎样取舍功利自在,这是“有人类就存在的”终极问题,几千前的人、现在的人,几千年后的人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传统文化是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生活智慧的总结。文化是智慧的载体,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变化,但文化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这并不矛盾。
  智慧不是科学,没有客观而唯一的评判标准,智慧不可能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东西方(及中西医)的思维方式,东西方人的人生价值取向都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4725

积分

25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5
QQ
发表于 2017-6-5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实而道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3:30 , Processed in 0.12039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