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qhzjliu 于 2017-5-22 17:04 编辑
偶观他人注解,一无正确之认识和阐释,多数停留在以方测证上面,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的,也是肤浅而错误之论。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从组成看仅是黄连和柴胡之区别,生姜改为干姜,但两者的病机病理则完全不同,小柴胡汤是肝有热而胃寒,故用生姜,半夏泻心汤是心胃小肠有热,大肠有寒,故用干姜;小柴胡之呕是肝热胃寒所致,半夏泻心汤之呕是胃热导致;黄连清心胃肠热,故曰泻心,心热则舌红,故舌红之口疮能疗,舌淡暗之溃疡则无效,此寒热两途也,心胃有热则或烦躁,或失眠,此又疗失眠心烦之病理也;心胃有热,则苔厚、或腻、或黄腻现也;胃热则口臭,寒亦有之;肝热则胆寒,故胆逆而口苦;胆寒则惊怕,心寒亦有之(俗有心惊胆寒之言);现代医学之胃炎,俗称心胃有热(心火犯胃)、肝热胃寒(肝火犯胃)等等,仅两者比较之不同,胃有热则食欲强,食则不舒而满,胃有寒则食欲减,故或有默默不欲食一证也。证,标也。心热、肝热深浅不一,症状差别甚大,或见之证甚多,仲景不过举例而已。心热胃热之脉象,则与肝热不同,明此理,自知矣,故舌、脉之辨,为辨病之本。病理不明,则会书上言则知,不言则无以明晓。古人云:非其人勿传,略言几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矣。
|
上一篇:大青龙条文浅析下一篇:沂蒙小医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