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方》作者群刘为立:“骨与肌系痛证的经方治疗”
《经方》微信版第20160127期:
发言人:刘为立 武汉市青山厂前铁铺岭刘为立中医诊所
整理人:经方作者群义工团队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晚上好!
今天我在这里讲课实际上也是为了交一份作业。因为这个群是史上最严的微信群,每月达不到规定的积分,就得被请出。我想在这里多呆一下。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我在这个群,尤其是黄煌老师的经方论坛学到的东西真是不少,我的经方之路可以说是从黄老师的经方论坛开始的。
今天汇报一下我学习经方之后用在疼痛方面的一点点体会。我这里的一些病例,有的同仁换成别的方子,可能效果会更好,我只是说说我的一点体会。
我汇报的题目为什么把它叫做《骨与肌系的疼痛》呢?这个的确是西方医学的定义和命名。它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类的疼痛,可能影响到滑膜关节,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这个骨与肌系的疼痛和它还是有区别的。
骨与肌系的损伤疼痛,即我们常说的颈肩腰腿痛,包括网球肘等等。它一般是指骨与肌系的损伤引起的疼痛。比如说运动损伤、久坐不良姿势、慢性累积性损伤、慢性退行性的骨和肌系的损伤所引起的疼痛。总而言之,它是属于骨与肌系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而导致骨与肌系的损伤所引起的疼痛。
十几年前我查阅美国的相关医学杂志,其流行病学统计数字结论:正常成年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腰椎问题。可想而知这个发病率。没哪个病的发病率比这更高的。而在我们中国麻将盛行,久坐体位的机会更多,这方面的疾病就更多了。
我在学习经方之前,对慢性疼痛、关节痛、颈肩腰腿痛,多半运用针灸理疗康复这方面的方法进行治疗。当时我有一个偏见,我觉得中药吃下之后,通过胃肠吸收,然后到血液里头然后到全身,药效真正作用到局部痛点的地方很有限,所以我认为中药内服可能效果要差一些。所以之前我很少用中药。其实是我不懂用中药。通过经方学习之后,尝试用经方治疗痛症,取得一定的效果。
病例一:这个患者姓吴,50岁,男性。
2014年3月9号,在家煮面条的时候,突然感到腰间闪刺痛一下,瞬间无力,双膝跪倒了,家人在厨房里把他拖出来的时候,他感到头晕,意识突然丧失约一分钟,小便失禁,躺床上后,意识渐渐恢复,腰痛很厉害,在床上不能翻身,完全不能动。他最近一段时间有时盗汗,以前盗汗服药好转过,现有身体右半身汗出。有腰痛病史,曾经打喷嚏引发。
查体:脊柱无深压痛。我一般都喜欢先用双手掌重叠,在脊柱上逐节往下压,看有没有深压痛。为什么用手掌压呢,做体检时这一点也比较重要,你如果用手指头压,那个压强很大,如果患者有棘突炎,会压得很痛。这样你就分不清这个是棘突炎还是脊柱里边的这个椎间盘的问题。我用双手掌根一节节往下压,没有深压痛,但是他的双侧L3横突有压痛。舌淡紫苔白稍厚,脉滑缓。
处理:双L3横突封闭。这一例可能不是纯经方。因为我知道他是个急性痛症,怕万一一下子解决不了,又很远,我就带了封闭的药。他有腰三横突压痛,我就在两边的压痛点给他封闭了。但是像这样的病人,应该不是单一的腰三横突的问题,仅用封闭,如果没有后面的中药的话,估计不会有较理想的效果,因为他症状表现像是腰椎间盘突症的急性充血水肿,你仅仅把腰三横突封闭了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我开的处方:桂枝12克,生白芍12克,生姜5片,大枣5枚,炙甘草6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制附片12克(先煎),2剂。
嘱卧床休息,按时服中药。本来是要去做CT的,因为他卧床没法动。
2014年3月13日自己开车来复诊。腰痛已明显好转,可日常活动,盗汗好转。到武汉的161医院做了MRI,结果显示:L4/5椎间盘突出,L5/S1后中央型突出。
我们有临床经验的同仁们都会知道,中央型的椎间盘突出也是比较麻烦的。查体:舌稍红苔薄黄稍干,咽部稍充血,脉滑有力。上方,附片减成9克,两剂巩固。
这个病人,他发作时的情况是比较重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他的一过性意识丧失,这个我是头一次遇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一例用的是桂枝汤加苓术附,这个是胡希恕老先生,朱木通先生都喜欢用的,日本汉方也比较喜欢用的。这个方子,我是在李小荣版主那里看到他发的案例学了之后才开始用的,别的病人也用过,那些病例我记得不太清楚了。这个病例记得比较清楚,这个方子是大家比较常用的方子,在经方论坛上的同仁们都会经常使用这个方子。
病例二:也姓吴,44岁,男性。
腰骶关节痛一周,他经常搬重东西,是屋面防水施工的老板兼工人。他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吃饭睡眠都可以,口不干,喝水也不是很多,汗出不多,二便可,喜欢饮酒。
腰骶关节痛一周,腿不痛,这样的病人我一般觉得效果都是比较好的,不会很麻烦。要是有坐骨神经痛啊,麻木啊这些就比较麻烦一些,他只是腰痛,没腿痛,我感觉是比较简单一点。
像这类病人我还是用针灸,康复理疗的方法比较多些。他怕扎针,不愿意做这方面的治疗,要求内服中药,他也没那么多时间来。我检查了他的舌尖稍红,苔白厚,咽部稍充血,舌底静脉不瘀紫,脉象是滑软缓。就给他用了甘姜苓术汤加味。
甘草3克,干姜6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生薏米20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独活15克,寄生15克。
他是今年5月26号来的,然后开了五副,吃完之后,6月7号来复诊,腰骶痛明显好转,他其实都在干活没好好休息。然后我还是按这个方原方开了五副,让他巩固一下。
这个方子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甘姜苓术汤,就是腰重如带五千钱的,这个刘渡舟先生也说过,大意是不要见腰痛就只想到肾虚,有许多腰痛是因为寒湿水湿造成的。这个病人用了之后,效果也很不错。
他的腰痛治好了,他又介绍他哥哥来找我治疗。他哥哥50岁,是和他一起做屋面防水的,我把他的腰治好了很高兴,我们家有个房顶漏水,他就叫他哥哥来一起帮我弄好了。他哥哥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慢性腰痛,反复发作数十年。他少年时期就开始干重活。
他现在腰酸痛,双下肢无力。我一看他的情况就感觉很棘手。急性疼痛,痛得再厉害,多半也好办。有的甚至抬着进来,走出去都有。双下肢无力,是长期的、经常的双下肢无力,尤其是麻木,那就比较麻烦了。他还有一个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他就是走不了多远他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还有四肢麻木,肌肉抽筋,吃饭不好,胃没有不舒服,嗜酒,有时一天可以喝两斤酒。喜辣,不喜油腻,口干饮水较多,口苦,感觉时冷时热,汗出较多,以头上汗出为多。大便一日四次不成形,小便不利尿不尽,色黄,不浑浊。舌暗有瘀斑,苔稍白稍厚,带点黄。咽部有充血,舌底充血。舌底充血可能我描述得不太准,他舌底也不是静脉特别瘀紫,是小的脉络有瘀血瘀紫的表现。脉软大促数右关明显。我说的促,我的脉水平不行,我感觉应该是短脉,就是比较急促的那种,短促的那个促,右关明显。脊柱有深压痛,双侧腰3横突压痛,左侧髂腰韧带有压痛。他体型是比较瘦的。
这个病人我一看就是比较严重的,我也在他腰3横突的这个地方给他封闭了,因为他不像他弟弟怕打针,他就是想快点好。然后我就给他开了小柴胡汤和陈士铎《辨证录》里面的宽腰汤( 车前子3钱,薏仁5钱,白术5钱,茯苓5钱,肉桂1分。主治:腰痛,日重夜轻,小水艰涩,饮食如故者。)化裁。
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12克,党参6克,甘草3克,生姜6克,大枣6枚,桂枝6克,泽泻30克,茯苓12克,苍术15克,生薏米20克,丹皮12克,五剂。
因为这个患者他感觉时冷时热,汗出,大便也是不成形,他有小便不利,尿不尽,色黄这些症状,所以我就用了小柴胡汤合宽腰汤。
关于用小柴胡汤,后面还要讲的。《经方发挥》的赵明锐先生,里头有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经腰腿痛的(少阳经走向的学说)。还有娄绍昆老师,也用小柴胡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我用这个一个是考虑少阳经,另一方面,我是看舌头比较暗,苔白或稍黄,有点厚,感觉有热一点的情况,我就用小柴胡,再加别的方子。
他吃了五副药以后,2015年10月26日来复诊,说明显好转了,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说实在的,他这个慢性疼痛,不是疼得很厉害,就是老好不了,绵绵延延,牵牵扯扯的,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麻烦的。尤其是他有间歇性跛行,他原来走半站路大概五百多米,就不行了要休息,现在他可以走一站多甚至两站。小便也好转,大便一日2次。舌稍红苔黄厚较腻,左脉弦细,右脉弦软。
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干姜3克,半夏12克,党参6克,甘草3克,生薏米20克,合五苓散,五剂。小柴胡用的是草药饮片,五苓散用的是散剂。加理疗,穴注腰三针感放散至股外侧(五天来取药时做一次治疗)。
药后反馈这几天腰没痛了,也没有感觉手足麻木和抽筋。以前冬天腰痛加重,特别是气候转冷的时候加重。其实武汉那几天气温骤降,我还开玩笑说这个速冻模式,他腰还没痛,大便好转成形一日1~2次,小便不利尿不尽均好转。
病例三:吴某,34岁,女性。
2013年11月22日初诊。右侧腰腿痛反复发作3年。疼痛与月经、气候变化、劳累有关。坐位尚可,不耐久站,久则下肢麻木。晨起不适。左肩周酸痛。口咽干痛,饮水不多,咽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时发心慌,遇怒加重。腹稍胀气,无泛酸,胃无不适。易疲劳,上半身觉热,下半身觉冷,腰及右膝怕冷,着衣较厚。汗出无异常。纳食不佳,睡眠易醒,醒后难眠,大便可,小便次频,夜尿3次,色黄。素月经后期4~5天,末次月经后期达10天,经色暗红有瘀块,量头3天多,5天干净,经前腰酸胀、易怒,无乳胀、腹痛。子宫肌瘤病史。
查体:舌淡红苔薄黄,扁桃体稍红,舌底静脉稍瘀紫,脉沉细弱。
CT示: L4/5,L5/S1 突出。
处方:四逆散、桂枝茯苓丸、半夏厚朴汤加减:
柴胡15g,枳壳15g,赤芍15g,甘草3g,半夏12g,厚朴15g,茯苓15g,桂枝9 g,桃仁9 g,丹皮12g,黄芩12g,怀牛膝15 g。7剂。
2014年1月8日第二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前腰酸胀消失,纳眠、右侧腰腿痛及麻木均好转。口咽干痛消失。腰骶仍冷痛。凌晨3~4点时仍觉胸闷,有时平卧觉胸闷气短,进食胸闷可好转,症已半月余。喜静怕吵,遇吵闹、争执等易发胸闷心慌、恼怒。大便可,夜尿3次。
查体:舌淡,苔薄黄水滑,脉沉细稍数。咽部不充血,胸骨柄压痛。
处方:四逆散合桂苓丸加术附:
柴胡15g,黄芩12g,枳壳15g,赤芍15g,茯苓15g,甘草3g,桂枝9g ,丹皮12g,怀膝15g,制附片9g,炒白术12g。7剂。
6月24日第三诊:时隔半年此次经期腰痛又来诊,诉上次服药后半年未痛,月经量色可,瘀块好转。
查体:咽部不充血,舌淡苔薄黄津润,舌底静脉有瘀紫,脉细弱稍促。
处方: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15g,枳壳15g,赤芍15g,甘草3g,桂枝9g,茯苓15g,桃仁9g,丹皮12g,黄芩12g,怀膝15g。3剂。
(语音整理者按:初诊可看作黄煌老师解郁汤合桂枝茯苓丸。本例有半夏厚朴汤的典型症状“咽如炙脔”;病情变化与情志变化有关,常因恼怒加重,且腰腿痛相当于现代坐骨神经痛者,病位属少阳经,故考虑用柴胡剂;同时,子宫肌瘤、痛经、经血有瘀块,均属桂枝茯苓丸的小腹病变,腰腿痛、下肢麻木可视为桂枝茯苓丸的下肢症状。)
病例四:汪某,男,58岁。
2013年5月11日初诊。左侧腰腿痛3天,伴有麻感。11年前痛过。起坐、上下床活动受限。口苦口干,时有虚汗。纳食不多,大便次数稍多,量少,不太成形。胆囊摘除术后。
查体:舌暗紫,舌底静脉不太瘀紫,苔白稍厚偏干。脉濡虚数。
处方: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茯苓、苍术。
柴胡18g,黄芩6g,党参10g, 甘草3g,生旱半夏12g,生姜3片,大枣6枚,桂枝12g,生白芍12g,茯苓15g,苍术15g,2剂。
5月13日第二诊:疼痛明显好转。患者自觉比以往在其他地方看病的疗效要好得多。舌脉同上。守方加减。
处方:柴胡18g,黄芩6g,党参6g, 甘草3g,姜半夏12g,生姜3片,大枣6枚,桂枝12g,赤芍15g,茯苓15g,苍术15g,2剂。
病例五:杜某,女,81岁。长期卧床患者。
2013年10月12日初诊。双胁下胀痛,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轻时重,因疼痛不能平卧,侧卧限制体位,找到好的体位侧卧,方可入睡。输液则口干口苦。饮水不多,无反酸,无腹胀胃痛,汗出无异常。纳眠可,大便成形,小便稍黄,有尿频急不尽感。轻度脂肪肝,无胆、肾结石病史。
查体:舌稍红、苔白厚,咽部不充血,舌底静脉稍瘀紫,唇稍瘀紫,脉弦缓。
处方:四逆散、平胃散加香附、郁金。
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5g,甘草6g,生姜6g,苍术20g,陈皮15g,厚朴15g,香附15g,郁金15g, 3剂。
10月16日第二诊:症状稍好转。大便稀,服药头两天每天2~3次,小便黄,仍有频急不尽感。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厚,唇红紫。脉弦稍滑。
处方: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9g,生旱半夏9g,生姜6g,大枣4个,制大黄3g,白芍15g,枳壳15g,元胡15g,茯苓15g,泽泻20g,车前子15g,3剂。
10月23日其子代诉:疼痛好转大半,已可以半卧位,右侧肋骨处有绿豆大小疱疹,大便一日一次,不干不稀,小便已不黄,尿路刺激征好转,夜尿仍2~3次。
病例六:杨某,男,72岁。
2015年12月24日初诊。右侧腰腿痛复发半年,夜间睡眠姿势受限,睡前辗转,需反复试探,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方可安眠。晨起右下肢外侧困痛、麻木。“感冒”已20天,咳嗽,喉痒,少量白粘痰,稍有喷嚏鼻涕,汗出较多。素感冒后容易干咳少痰。装起搏器前有胸闷心慌,现无。口干渴,饮水多,夜间口干明显,觉舌有粘腻感。夏季双下肢肿。胃口佳,控制饮食,无胃不适(以前有胃病),因腰腿疼痛影响睡眠,大便可,偶有便秘,尿急,有时急迫失禁,尿频,约2小时一次,夜尿多,排尿初有瞬间涩痛,尿等待,余沥不尽。病史: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安装心脏起搏器,白内障。
查体:面色暗红。咽部稍充血,舌稍红、苔薄白不润,中间稍有剥苔,舌底静脉瘀紫,左脉弦短促数,力度中等,右脉软大,短促而数。
处理:患者疼痛较甚,但因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未用电针,手法也未做。仅侧卧位针刺、拔火罐。治疗3次,效果不明显。
12月30日第四诊:改中药治疗,拟方瓜蒌瞿麦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花粉15,茯苓15g,山药15 g,制附片9g,萹蓄(瞿麦缺药,以萹蓄代)15g,桂枝9g,赤芍12g,丹皮15g,桃仁9g,麻黄4.5g,车前子15g。 5剂。
2016年1月3日电话随访:服上方后,上半夜小便排出更困难,腰痛无好转,下半夜小便排出稍畅。口渴稍好转。我考虑排尿困难加重可能是麻黄的作用,因我本人有一次感冒服葛根汤,服后小便有点难出,憋胀,服药前从未有过这个症状。故请患者先观察,药继续服。
2016年1月8日高兴来电诉:坚持服完上方后,咳嗽消失,腰腿痛也豁然而愈,小便明显好转。
处方:成药金匮肾气丸、桂苓丸,均照说明口服。连服2周。
后介绍其子及儿媳来诊。
(语音整理者按:1.若老年男性,舌苔黄腻或不净,口渴小便不利,患前列腺疾病,可考虑瓜蒌瞿麦丸。瓜蒌瞿麦丸出自《金匮要略》卷中,以瓜蒌根、茯苓、怀山药、附子、瞿麦五药组成,化气、行水、润燥,可用于小便利或不利并有口渴者。2.本例用桂枝茯苓丸指征:a.上红(面色暗红、咽稍充血)、紫(舌底静脉瘀紫, 胸中淤血:如心脉瘀阻),b.下肢症状:腰腿疼痛、肢体麻木;c.下肢体征:夏天下肢水肿;d.神证:如狂,即心烦失眠(本例睡眠辗转,难以入眠);3.为什么加麻黄:患者感冒咳嗽,喷嚏流涕,有表证。麻黄合桂枝可散表邪。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与附子相伍,可助散寒止痛。)
病例七:伊某,男,83岁。
2014年3月23日初诊。疑似胸椎结核,T10椎体骨质破坏,疼痛住院卧床。睡眠可,纳食一般,多食心下痞塞,小便不畅,疼痛,大便因无便意常4~5日灌肠一次,呈牙膏状,不干结。口不渴,汗不多。不发热。
查体:舌淡紫甚苔白厚,津润,咽部不充血,舌底静脉可,脉滑缓稍有力,心下按之不适,左下腹按之不适。血压125/ 80mmHg。
西医无特别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请我会诊。
处方:苍术15g,陈皮12g,厚朴15g,生姜9g,甘草6g,大枣6枚g,茯苓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泽泻15 ,7剂。
每天服核桃3~5枚。肾四味加胡桃肉为青蛾丸。
4月1日第二诊:纳眠好转,大便有便意了,小便有好转,疼痛减轻大半。
查体:舌淡紫苔白夹黄黑津润,咽部不充血,舌底静脉可,脉滑缓稍有力。腹部软,压之无不适。
处方:苍术15g,陈皮12g,厚朴15g,干姜9g,黄连3g,甘草6g,大枣6枚g,茯苓15,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仙灵脾15g,补骨脂15,泽泻15g, 7剂。
每天服核桃3~5枚。
4月4日第三诊:来电诉服上方无不适。大便一日一次,自主排便。余可。这个病人T10完全被侵蚀了,我建议他到同济医院康复科做体外支架,后来就没有联系了。
病例八:熊某 ,48岁男性, 某大型商贸公司美术师。
2012年5月17日初诊。双内肘,右髂前上棘,右骶骨,右腓骨小头骨膜处疼痛,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多年,阴雨天前加重。腰4~5右侧压痛,小便红(饮啤酒后更明显),时有盗汗,白天汗出无异常,口渴多饮。纳食睡眠可。
查体:舌胖大边有齿痕,紫,苔白稍厚,润,脉濡。体胖壮实。
处理:先以局部或穴位电针、按摩、封闭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生活在汉口,离我诊所比较远,他自己说来回车程汽油费都得50元。所以只能一周一次治疗。)
后改用中药:生麻黄9g,杏仁9g,生薏苡仁30g,生甘草梢6g,生地9g,木通6g,5剂。
5月22日电话诉,服上方第一剂后效果特好,服后各疼痛基本消失,以前服的中药都没有过这种效果,疼痛减轻明显,但后来效果又弱了些。现疼痛转移至左下肢。后来患者又来过两次,来时诉左下肢痛只痛了一天,现左环跳穴附近有疼痛,按腰椎问题做物理康复治疗。
以前对骨与肌系损伤疼痛患者的治疗多半是用中外各种物理康复保守治疗方法,很少用中药汤剂内服。
此患者疼痛表现的部位比较特殊——多发性痛点,且痛点多在骨膜处。以我个人以前的经验,单侧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损伤,痛点在骨膜(肌腱附着处)的,以局部封闭或小针刀治疗效果一般都不错。但有些病例涉及到双侧(比如网球肘,双侧都有症状),或者临床症状与慢性积累性损伤相矛盾(如右利手患者,却表现为左手网球肘症状)时,往往局部治疗的效果就不一定理想。后来学习澳式手法“脊柱关节松动术”后,知道了一个“生骨节”的概念。国外有关文献报道有些顽固的“网球肘”患者,甚至局部手术后症状依然不能缓解,结合“生骨节”理论,给予颈椎关节松动术(重点松动第6~7颈椎)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是我就考虑到这类“局部疼痛”的患者,一定是有着某种“整体的影响”。对这位“多发性骨膜疼痛”的患者,普通物理康复治疗效果欠佳,用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点西医的东西,我觉得在脊柱源性疼痛的治疗上对临床有帮助,法国医生Robert Maig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of Vertebral Origin》(《脊椎源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作者,他认为胸腰结合部骨与肌系的损伤有可能有牵掣痛在腹股沟的部位。(当然,盆腔炎、盆腔肿瘤、子宫肌瘤、男性前列腺炎、包括骶髂关节、髋关节的病变都有可能影响到腹股沟不适)。腹股沟有牵掣痛的时候,你还要考虑胸腰结合部的问题。所以在临床上碰到这样的病例,你要在胸腰结合的地方看看有没有深压痛,T12/L1之间或两侧有没有压痛点?如果有,你把痛点松解、封闭或针灸理疗后,他腹股沟的疼痛也会缓解或消失。再就是Mckenzie 疗法,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 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疾患的康复方法。他有一种观点:叫疼痛集中原理。指脊柱源性的疼痛,影响到肢体的末端,病情越重,越棘手,越麻烦。也就是说你有颈项的疼痛,肩膀不痛,肘臂不痛,手指不痛,是比较轻的,比较好办的。如果腰骶痛,腿部不痛,像那个做防水工人的弟弟,我就比较有把握。他疼痛就比较集中在脊柱的中心,这就说明比较轻,问题不是很大。如果疼痛放散到四肢的末端,越到下面就越重。越麻木的可能就比疼痛更严重了。如有的病人,他看腰痛,腿不痛的,你给他治疗之后,他觉得腰不痛了,腿开始痛了,按疼痛集中的原理这并不是好事,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有的病人,如果是腿痛为主的,坐骨神经痛啊,悬钟穴痛啊,小腿外侧痛,腰不痛,治疗后腿不痛了,腰开始痛了,这个时候说明疼痛集中了,是疾病好转的信号。顺便提及下台湾的洪章仁先生的肌筋膜痛点注射法,就是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痛点比较多的,用微量的激素加利多卡因。还有一二十年前,上海宣蛰人教授软组织外科,局部软组织做大的手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采用了。此外还有朱汉章先生的小针刀,这个有它的适应症。对疼痛比较久,粘连比较厉害,问题比较局限,小针刀能到位的,有一些优势。所以,我先是接触这些东西,后来接触经方。经方也有自己的特点优势,比如腰背部肌筋膜炎,痛点比较多的,经方用好了之后,不比他们差。
慢性疼痛是世界难题,不要以为慢性疼痛很简单,有些是很难治疗的,他有致残率的。很多医生不太建议手术,有调查显示腰椎间盘手术后3~5年复发率80~90%。好多亚健康状态,比如慢性疲劳综合征,都跟颈腰背痛有关系。
谢谢大家!
↓↓↓引用的书籍图片
附:骨与肌系疼痛的经方治疗
赵明锐先生《经方发挥》
小柴胡汤加味
三、腰腿痛(属少阳经部位者)
《灵枢◎经脉篇》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腰腿痛属少阳经者, 其疼痛部位是以臂部、大腿、小腿外侧和足部外侧放散掣痛为特征。这种病证祖国医学也名“腿股风”。据此症状和部位,颇似现代医学的坐骨神经痛。其病因大多 由于气血不和,经脉空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或因闪挫之后瘀血凝滞经隧,血气壅阻而成。
少阳经既不在表,又不属里,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在治疗方面,如用一般治疗痹痛之法,或发表攻里,其效果往往不佳。故仍需宗少阳经之治疗原则,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以温阳通经的桂枝,再加活血化瘀之品,以通经散瘀活血,每治皆效。
典型病例:
刘xx,男,50岁。患左腿外侧疼,经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二年多来,不断发作,严重时,彻夜难眠,需下地游走。曾用针灸、封闭等法治疗 未愈。后以小柴胡汤加桃仁、当归、川芎、川军、桂枝等,服一剂后痛减,服四剂后疼痛痊愈。以后虽还不免有小的发作,但照此方服一至二剂就停止了。
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腰腿痛属少阳经部位者应手取效。所遇的病例甚多,大部患者是患病日久,曾用不少中西药品的治疗,而未痊愈,服小柴 胡汤加减治愈。其所以能取效的原因,主要是痛的部位与足少阳经的循行路线相吻合。此证虽为肢体疼痛,但也需辨证论治,更需要辨明经络,依据经络和脏腑的联 系,作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能中病,因脏腑、经络和气血,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整体。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经之方,酌加通经、活血之品,能通利少阳经气,使经络通 调无阻,而痛自止。小柴胡汤治疗此证,方中一般可加养血活血的当归、川芎,通经温阳的桂枝,以及祛瘀攻实的大黄,方能奏效。
娄绍昆先生经验
柴胡桂枝汤与肾着汤合方证
李某,男,35岁。1992年8月16日初诊。2年前在工地劳动时挫伤腰部,引起腰腿麻痛。
刻诊:瘦长身躯,痛苦面容,腰部冷痛、沉重、僵硬、拘挛,难以转侧,憎寒烦热,口苦咽干,恶心干呕,小便短涩不畅。舌淡红,苔厚黄腻水滑,脉沉弦。
检查:腰部发现脊柱向左侧弯,L5棘突向右偏歪,L4~5、S1棘突周围压痛,左骶髋关节压痛并触及索状物,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X线摄片显示,L5~S1间隙变窄,已形成骨桥。
诊为左骶髋关节错位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此为风寒湿驻留太阳,由表及里,伤及少阳,致两经合病,法宜解肌散风、和解少阳、祛寒除湿,予以柴胡桂枝汤与肾着汤合方加味: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药、党参、干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5枚。5剂。并针刺左侧环跳一穴。3剂后,诸症始缓,5剂药尽,腰部冷痛与左腿麻木都明显减轻。药已中的,守方继进5剂,并给予针刺、按摩。3诊后,诸症均缓,加细辛3g,以加强散寒温经之效。数法并用,诸症渐失,1个月后恢复如初。2000年偶然相遇,见其身体健康,行动自如。
按:笔者治疗腰突症常用柴胡剂,其心得是:少阳为枢,既是防止“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屏障;又为透邪外出、斡旋气机之枢纽。柴胡汤剂除了用其治疗“柴胡汤证”、“柴胡体质”之外,还可广泛地应用在两经处于传变、转化阶段的诸多并病和合病。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但也应用于治疗“三阳合病”[4]。本案少阳太阳合病是以《伤寒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为根据。肾和膀胱相表里,“腰冷而痛”,为寒湿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脉,颇合《金匮》“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甘姜苓术汤主之”之旨。由于证治能把握住柴胡剂的传变规律,方证相合而殊见效机。用柴胡剂治疗跌扑闪挫后损伤内证,曾经是一些伤骨科名医的家传秘法。如石筱山、石幼山的石氏伤科,就世代相传这一治法[5]。但石氏家法仅仅从“治血必治气,治气必疏肝”的理论出发,使后学者难以把握,故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本文经《经方》编辑室审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108期经方擂台医案:头痛、头晕案下一篇:关于经方治疗失眠的讨论-20160117黄煌经方国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