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09|回复: 1

谦川学术讲坛——《经方营卫理论的冤假错案》

[复制链接]

15

主题

0

积分

31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20 14: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谦川学术讲坛——《经方营卫理论的冤假错案》


发布时间:2015-11-19 16:46:58

经方的营卫学说最开始和伤寒里面的“三纲学说”是相关的,最早的是《千金翼方》里面说的: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这是孙思邈在整理太阳病的时候重新做了排序。

到了宋代时候,这个学说有了理论化的发展。当时宋朝影响最大的经方医家许叔微,在药王的基础之上,认为“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青龙治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

许叔微就认为,风伤卫,卫气循行脉外,所以中风属于浅表的,轻一点的。桂枝汤证和营病没有关系,完全是卫气伤。而伤寒,寒是伤荣的,荣行脉中,所以比卫受病更深一层,所以伤寒是荣卫俱病。所以桂枝汤是没有麻黄的,麻黄汤是有桂枝的。这是许叔微的看法。而青龙治什么,许叔微自己也没想清楚,所以说“故青龙一证尤难用,必须形证谛当,然后可行”。

接下来到明代,因为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经方逐渐不为人所重视,只有成无己一个经方家,不过成无己对三纲的观点没有太多理会。所以直接到明朝,方有执就立三纲学说,风中卫为上篇桂枝汤方,寒伤荣为中篇麻黄汤方,风寒俱伤,荣卫皆病为下篇青龙汤方。

明末清初的医家,喻家言这里就确立的三纲鼎立学说,后世的很多经方派争鸣,都是从三纲鼎立学说这里延伸开来的。喻嘉言说“风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三者之病,各分疆界”,这些和前人的思想都差别不大。但是喻嘉言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温病学说的前驱理念。不过他认为“仲景治温病,凡用表法,皆用桂枝汤,以示微发于不发之意也。”“春温之症,由肌肉而外达于皮肤,则太阳膀胱经之邪传自阳明胃经”,所以他认为这些温热类的疾病,应该用桂枝汤解肌。这一思想对当时中医界的影响非常重大。

正是由于当时很多医家,用桂枝类或者麻黄类治疗温热类的疾病,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就有人提出,这一类温热病是温邪从表侵袭人体,所以不能用辛温而应该用辛温的药物。比如当时叶天士提出来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就是温病学家借鉴了三纲学说以风寒侵袭人体引起的营卫病变,就说“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那么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因为当时经方家对营卫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将营卫割裂开看问题的三纲学说,导致对表证的认识出现障碍,所以出现了温病学派。实际上温病学派,我认为就是经方派对伤寒营卫理论不正确认识引起的补偏之说。实际上温病和伤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表证的最开始的认识的差异性,后面的温热证的辨证,在经方里面基本都能够解决,用阳明病篇的思路来解表。唯一的经方没有的就是辛凉解表的方剂。但是实际上,经方里也有很多凉性的可以解表的药物使用。比如石膏,甚至黄连,黄芩,芍药都可以解表。这就看我们对表证的认识在于什么样的层次。

比如,《汤液经法》里面的小阴旦汤就是针对天行热病的方子,在《伤寒论》里面就改为了黄芩汤。黄芩汤原文治疗的就是“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当然不能治疗正真太阳病的表证的,但是黄芩汤是可以见到恶寒这种类似太阳表证的症状的。比如白虎汤也会有恶寒,所以经方本身对于所谓的风热表证,直接用黄芩类或者石膏类的方子进行治疗就可以,包括升麻、葛根为主的方子等等。所以说,正是因为三纲鼎立学说导致人们对经方营卫表里学说理解的偏差,导致了后世温病学派的兴起,以及经方真传的没落。经方本身的体系已经包含了后世温病学所论述的内容。




上一篇:经方医学体系的成熟:仲景伤寒
下一篇:正题:引火归元是错误的(三)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5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没想到在这里也能看见谦川![s: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4:58 , Processed in 0.19416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