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患者曹某,男,36岁,是我的一个堂妹夫,2015年11月5日就诊。患者体瘦,不高。主诉胸部憋闷,心慌气短,时有头晕。不能平卧,平卧则胸部憋闷、心慌加重。近几个月因为家庭琐事连续生了两三次闷气,饮食有所减少,大便两日一行。到我们的区医院、市中心医院拍片、做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喝西药无改善。脉沉,舌苔厚。腹诊:心下剑突部压痛,胃脘部亦不适,两胁部敲击时不舒服(两胁部敲击法是娄绍昆医师的经验)。此为大柴胡汤证,又有胸部憋闷,故合用半夏厚朴汤。
处方:北柴胡20g,淡黄芩15g,旱半夏20g,炒枳壳20g,生白芍30g,酒大黄10g, 川厚朴15g,云茯苓15g,紫苏梗15g,代赭石15g,生姜片15g,大红枣4枚。三付,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温服。 今日复诊:喝完第一付药后,大便三次,大便中有红色似血块的东西,小腿麻木。喝完第二付药后,大便一次,基本正常,小腿麻木减轻。三付药喝完后,大便正常,小腿麻木消失。胸部憋闷、心慌消失,心下剑突部压痛消失。患者喜笑颜开,要求服用补药,遂开李可老“培元固本散”与服。
体会:黄煌教授强调体质辩证,也强调方证对应。临床中遇到好几例身体消瘦,根本不是大柴胡汤体质的病人,但心下剑突部压痛明显,两胁部敲击时不舒服的患者,用大柴胡汤都获得了良效。所以我认为治急性病更强调方证对应,治慢性病时更强调体质辩证。不知正确与否,还请大家指正。 |
上一篇:请教大柴胡里大黄该先下还是后下?下一篇:南溪县志药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