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162|回复: 5

中医百问第一部分小结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2-26 14: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部分小结。
我不是理论家,也不是文艺青年(不知爱看网络小说算不算),对于写东西是很有些畏惧之心的。但是作为一个基层的医生,时时刻刻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不由得不有些想法,甚至这些想法在某种意义上会形成一种思想的包袱,令人有窒息之感。四周对中医的鄙视和改辙易帜的压力随时扼住自己的咽喉,如骨如鲠。所以逼得自己不吐不快,以便轻装上阵,故立此存照。不为了哗众取宠,不为了标新立异,不为了搏名邀利,当然也不要求非要有人拥趸一下。就像之前所说,网络化的时代,言论很快就会被淹没,“多则惑,少则得”是很少有人讲究了,都要大场面,大事业,但浮华背后只有断砖片瓦。我们中医研究或者研究中医的专家学者不可谓不多,提出中医和什么什么先进思想、什么科学体系有共通之处连篇累牍,中医可以开拓的新领域、新委员会也很多,创新可谓无处不在,不但不去根上力求深挖,往往也避而不分析自身,不研究自己的“心”。在一个发展的“节点”上,在“突围”的关键时刻,理念问题先于经验问题,解释问题又先于理念问题,作为执行者的人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间的“中介”,就是解释,即向外解释又向内解释,这也就是所谓“人”的问题。但凡有战斗力的组织,首先具备的或者说培养的不是装备,不是技术,不是财物,而是“人心”,“心胜”第一,这就是《孙子兵法始计》“五事七计”中排第一的“道”。中医困境面临内外两大方面的制约,一则是大环境以及历史原因,一则是中医人的自身原因,当然前者不可能等待它来做迁就自身的变化,那么就只有改变自己来促动大环境的变化,这本来也就是“内因制约外因”的道理。所以“正视自己”是我讲这些的中心思想。中医人的原因总结下来就是:一、外部因素“为内所因”:生存压力使得中医呈乌合之众,散兵游勇,各自占山为王,各谋私利,这不是“游击”(游击是有组织的、有目的的、以分散的形式保存自己达到目标,适用于无组织或组织度低的环境,如果面对高度组织化的体系则根本没有用),而是“山大王”;可以为扩大影响而吹嘘、可以谈疗效就是一切、但是对经验又不敢较真,也不敢传递“干货”,不敢或不能“攻坚拔锐”(于此,主流完全进退有据,措置从容,可以质问其虚假,可以质疑其资料,可以占据评价标准不屑一顾,也可以分化拉拢、逐个击破,应战或不应战主动权已在掌握,可以大度的允许你自说自话),但是就是成不了“正规军”,成不了组织,不能系统的“支持建设”(使他人亦验),也就无法有系统的“控制”。二、内部因素“为外所中”:世界的发展、信息的爆炸、视角的多样化、历史层次的越发丰富、人类所面临问题的繁杂、心灵的枯寂、欲望的迷失使得人们的“疾病”产生越发深刻的变化,而中医人不从疾病的角度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人心,就根本无法真正了解疾病,大家都忘了“上医医国”的古训,对社会和生活的诊断直接影响到对疾病的判断,直接影响到中医的发展会不会受到世道和民众的“反制”(会不会被带歪了)。抱守着过去的时代和过去的疾病谱,这不是“医道”的体现。中医不是宗教不是哲学,她要能务虚也能务实,她要向现代人提供一种符合时代认知和口味的“外包装”,也要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能给其心灵有一席之地的“内涵”,人们才乐意去接受其“效”(秉持一个清高的姿态就如同之前所举的魏晋风度一样会被淘汰)。中医人不思求其本(不但是理论的基本原则的重释,也是疾病之所以产生并且变化的根本),不思求其变,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把自身的传统看成是凝固的东西,使“内在”丧失了活力,从而为外部力量(资本的、商业的、政绩的、小团体的)借助社会认知的“势”大肆搅乱中医,控制上游,降低抗风险能力,影响新生代的选择,减少中医的后备力量以及瓦解中医人的斗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并进一步加重上述第一点的问题。袁枚《随园诗话》云:“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似千里。”我们的守方守治绝不是作为庸医“中医缓不济急”的借口;我们强调个体化的治疗也不是毫无章法的庸医们“十个中医十个方”的借口;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也不是庸医“中医就是能调养而不治病”的借口;中医要铸造规则不是医匠们所能理解,和教条非一路;医学取意也不是所谓科学可以证明,和臆想迥然两途。这些也可以作为“不内外因”吧。这些中医自己发出的说法,现在被人利用来攻击中医,还有医病不医命啊,医渡有缘啊人啊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因缘自造吗?我们只要对自己解释不清,在和西医、其它学科以及大众面前,在关心者的甚至是“善意”的询问之下,将会产生更多的“似是而非”的言论,在心理因素的放大之下,这个在别人意识中的“自我标签”如何祛除呢?我们广大的、有资格的中医老师、教授们在传递中医信息时制造了多少这样的“信息”?这还不是自身的问题吗?
以后的内容是最基本的中医原则的体现,也是最难于解释的地方,我一边学习一边试着解答,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同好切磋,不喜勿喷。




上一篇:中医百问第三十六至三十七问试答
下一篇:感受温燥自疗记

6

主题

2823

积分

587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823
发表于 2014-12-26 14: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切中时弊,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4-12-26 1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坤载。不知阁下年岁几何?此等见识,已过七斗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4-12-26 19: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中医问题不仅只关乎学术问题,还关乎人性问题,做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58

积分

50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8
发表于 2014-12-26 23: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抱守着过去的时代和过去的疾病谱,这不是“医道”的体现。这句话好。我是一个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地市级中医院工作,曾经对中医有所怀疑和不肯定,但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进步,越来越觉得中医疗效之所在,唯一遗憾就是客观环境的要求不能有机全跟随真正中医大师学习,而全国顶级西医院到去了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5: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赞赏坤载。不知阁下年岁几何?此等见识,已过七斗半了。 (2014-12-26 17:57) 
35岁。尤一事无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6:53 , Processed in 0.17201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