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21|回复: 4

中医百问第四五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16 21: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中医从业人员、研究人员有“意识”去确认、修正、建立中医的知识体系吗?
    答:这实际上是许多爱中医之人也易出现的问题。身处世界文明的大变局中,自近代以来,我们看到的只是西方的表面强大,对西方为什么会这样缺少深刻了解。而西方文明史及发展史的建构依然延续“胜利者”书写的传统,不断美化历史,从考古、人种、文明成就、文明扩散、文明冲突(如作家边芹近年的大作《谁在导演世界》,即以亲身经历描述了法国文化界如何把中国文明“掩盖”掉的详情)等等方面把西方的模式描述成为文明、自由、民主、富强的代名词,是正义的化身。并且通过对世界传媒的掌控,在影视娱乐、新闻舆论上一步步强化、引导这种印象;再通过对世界知识资源的垄断与评价,控制了对科学路径、模式的建立;最后在教育中深化这种影响力。就好像经济学、社会科学、历史学诸方面,这些理论均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实践与现实,无法理解中国的变化,但是中国学者很少质疑这些“理论基础”,一直把它们视为天经地义的科学“范式”。自然科学领域内因为其构建即一脉相承于西方思想,故而变化不会很大(或者说难以变化)。而社科领域直到近年由《货币战争》这一类书才开始使国人认识到西方原来背后有这样的内容,其后引发许多国内外的针对重释历史的严肃学者和研究成果也才开始为人所重视、传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工作的国人,思想中一方面残存着未经整理的,通过习俗、通俗文化、家庭传承等得来的,体现着很多封建残余的固有文化碎片;一方面正规教育将西方主导的思想体系层层灌输,越经历高级科学学术训练,脑中的模式固化越严重。医学这种不是纯粹的科学体系滞后于社科体系的变化,一方面因为它是科学系统中少有的与商业严密挂钩的平台,一方面是因为其实施面广泛于其它科学技术并且与民生深切相关,其利益相关体的惯性及实际力量十分强大—这从医疗领域全球产值排名即可以看出。中医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岂能免俗,很难跳出这个框架去看待他者,进而看待自己。忽左忽右,“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对西方的一些理念“亦步亦趋”以为高明。站得不够高,看得就不够远,不够真。“主体意识”没有建立起来,不能“而立”岂能“不惑”,就会受环境影响,受个人的境遇影响,受基础教育和基础思想(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深刻揭示了这种思想的存在)影响……随大流而已。可是古今中外的科学突破都是要“逆流而上”的,从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冤案,不公平待遇,灭杀、淹没……科学创新不是没有腥风血雨。“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必先求己之卓然自立”,先贤早已呼吁,后辈时不我待。没有这个“意识”,一个牵涉数十万医者的生存,牵涉千余年的历史责任的文明结晶,就在“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各自为阵中涣散,终难成事。我有个同学很有才华,当年常说不要关心什么发展战略,好好当医生,自己成了名医比什么都强。可是如今早已被医院的异化和主流中医思想改造殆尽,中医已经退出他的生命。中国有多少这样怀揣中医梦的医者被“异化”?少数清高的,对中医以外的知识不屑一顾的同道们能挽救得了中医吗?希望为我们只知道医人而不知医己、医国的同道们鉴。

5.为什么(对现在的中医而言)中医理论没有西医理论吸引力大?为什么听众爱听西医的病案分析,却不爱听中医的临床思路分析?
答:首先,是因为中医的理论框架不完整。相比西医理论的严密完整,显得较为零碎,此人可以此解,彼人可以他释,常有歧路亡羊,无所适从之感。和中国古代的技艺传统(如音乐不求合奏,只求自娱自乐,知音数人;文人画不为画法所囿,书法突破文字规范、超越现实、超越实用性,但最后却依然要回到人生。西方超越之后即需建立理性世界,不能和现实发生关系,所以他们是人-神对立,讲二元论,数学、几何、物理化学都是人造系统,包括现代文明创造的一切,都是不能进入自然循环的。中国是一元论,超越之后还得回来,是天人合一,所以我们有算术、天学、技巧,不离人伦,不创造独立于自然以外的事物)一样,只能自求自悟,做“自了汉”,行“小乘”道,能自圆其说者即能心安理得。“心安”就是自我解释可以为自身价值体系认可,自我评价正面,心理过程即告结束。但中医的对象不比其它死物,而是生机变化的人,最后还要落实到能圆满的使用。故而中医名家著作论下列方,以方剂运用的信手拈来为高明,各有不同,学者若遵从此模式则入其门,日后修正再著新作,中医体系遂百花盛开,相混相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是不能相融。即便规范性相当高的仲景医学,其解释、运用也各说各话,“不愿”求同。这是“立异”的传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心理结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但到了文明冲突的时代,因为大家都不完整,就可以被人避实击虚,逐个击破,毕竟谁的学术里都有“不经之处”,再被时代所放大,遂成定论。之后被西方思维(现代和传统之用词即已标明甘拜下风之态)“改造”一番,中医面貌更加支离破碎,似是而非,尤其经过学校教育、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继续教育、医疗规范的不断“强化”,这个体系遂成“两极化”——临床用不上,自己不相信;工作装门面,宣传少不了;学术语言必须用,表述习惯难以断。反而为一些“达人”提供了可以炒作概念、忽悠观念的资源。如此,心何能安?心若不安,避之唯恐不及,遑论去把它构架完整。而越发零散的理论在完整的理论面前,其接受、思考难度会很大,不确定性更多。大脑中被完整的、有组织的体系侵蚀,工作中持续使用体现该体系的思维工具、武器(药械),想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不可能的。自然会维护思想的整体性而更易接受西医知识。
    其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建立了社会组织,生活于其中的人自然会为了保证社会组织的稳定而制定相应的准则,从而形成伦理道德、法律规范,这种成形的制度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在社会组织中形成的“后天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追求的即是“简捷、方便”的应对生活问题,“互惠、一致”的处理彼此关系,“唯上、从众”的选择行为(社会心理学如《影响力》细致探讨了这些),社会越复杂,表现越明显。我们习惯使用经验模式正基于此。“一致性”显示了高度的组织性,“一致”使人易于掌控,易于揣摩,易于选择,易于判断,易于接受,易于心安,所以人们就更爱体现一致性的东西,所谓“心念通达”是也。但是有框架背景的的经验和没有框架的经验强度不一,后者往往被前者排斥,不兼容,前者的经验可以整合进框架中作为建设的砖瓦资源,后者经验永远只是经验。如同我们的中医人,好吧,往宽了算,一半吧,在抄了方或者学习了某名家经验后,经验不会自动上升为理论,不会成为理论框架中的有机成分,不能应变。我们传统的家传师承中,这样的例子少吗(恐怕是学得越精,记得越牢,越难以突破,无怪乎历代宗师,垂名青史的名医多为自学所得,其师者多为引路人,而各时代的名门大派往往素质高而宗师少,诊金患者丰厚者难以承载进步的重任)?西医的框架背景强于中医大框架背景(西方科学体系也是靠大学组织起来力量才强大的。医学是外科带动医院,又带动内科才起来的,组织力越高越强大),所以接受起来更轻松,更有一种别样的风味。环环相扣的流畅当然强于众说纷纭的自悟,虽然它的理论也只是自洽,未必全豹。




上一篇:中医百问第二三问试答
下一篇:发现强迫询问患者的共同舌像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4-11-18 1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问的回答很好,足以警世。

第5问的回答,要说也不错,但总觉得哪儿不对。

刚能胜柔,柔能克刚。人们大多信前者,不信后者。宁可作刚强而亡,不愿以柔弱而生。老子说,生命体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

刚柔本无优劣,选择在于因势。中医的势、中医的特质,适合于刚还是柔。人家已经极刚,占尽先机,你想发展自己,学它的刚,并图谋与其决胜负?

说中医的理论框架不完整,真不知道你看到西医的理论框架是什么?不错,西医的经营是成功的,中医缺少成功的经营。如果你想经营中医,赞成。良好的经营有利于中医。但是,这不属于中医内在的学术问题。一切貌似强大的东西,都会经历历史的考问。单纯从当下一时的胜负,不会是最终的判决。不管现代科技,还是未来科技,多么强大,多么先进,大概你是不会放弃基本的生活需求的,你还必须吃饭、睡觉。从现代科技的角度,能玩出什么新花招?如果哪天人们吃饭睡觉用上了高科技,并有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我不知人类的生趣在哪里。器官移植,那天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了,拼接的人体,还是你吗?离开了人性的参与,一切都将随历史而去。现代科技也必定如此。

也许,中医只是现代人类医学的“备胎”。正是这个“备胎”,可使人类免于根本的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第4问的回答很好,足以警世。

第5问的回答,要说也不错,但总觉得哪儿不对。

刚能胜柔,柔能克刚。人们大多信前者,不信后者。宁可作刚强而亡,不愿以柔弱而生。老子说,生命体之生也柔 .. (2014-11-18 11:17) 
知其雄,方能守其雌。庄子考虑的有用无用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之间是个人的生存智慧,而不是整体的智慧。易代之时,救时者多道家流,亦是积极进取的。尤为典型的是商鞅,以法行无为而治。太极攻守之间亦非以柔胜人,其力甚大,只是虚实异位而已。经营必须的,自身的理论求索也是必须的,二者相辅相成,若阴阳不相离。后面的问题中会提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4-12-7 1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坤载 的帖子

坤载:

知其雄,方能守其雌。庄子考虑的有用无用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之间是个人的生存智慧,而不是整体的智慧。易代之时,救时者多道家流,亦是积极进取的。尤为典型的是商鞅,以法行无为而治。太极攻守之间亦非以柔胜人,其力甚大,只是虚实异位而已。经营必须的,自身的理论求索也是必须的,二者相辅相成,若阴阳不相离。后面的问题中会提及。谢谢。
先生知识与智慧不凡,赞叹。您的回帖,颇富哲理。而我之思维是,柔者当于柔中求刚,刚者只可于刚中守柔。柔弱,是物之本性,不可轻易变易。水不可与顽石争坚强,因为水永远是水,不可同于石。若水变得与石相似,是水之灭也。然水可冲击、涌动、侵蚀,而石却不能。历千万年,石渐粉碎而归于土,而水始终不变。中医与西医,与现代科学,也如水与石而已。如果改变中医,使之可以与西医比技术,比快捷,则中医早已亡矣。

历史变迁,时势转换。社会需要什么,它自然会大行其道。如果社会不需要,它就自然消退,也无遗憾。世间万物,如百花争妍,争无可争,只要尽其生命力,向空中伸展即可。中医,本就没有自身的生命力的问题。中医的问题来自外部,中医人只有关注外部环境,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它自然能够蓬勃发展。

不少人把中医的颓势,归咎于中医本身的技术弱势,归咎于中医的不合时宜。这是一种糊涂观念。中医,具有跨越时代的大医学特质,正等待当代人重新认识它。剩下的,只有中医人如何担当“举火人”,是其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4-12-7 15: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先生知识与智慧不凡,赞叹。您的回帖,颇富哲理。而我之思维是,柔者当于柔中求刚,刚者只可于刚中守柔。柔弱,是物之本性,不可轻易变易。水不可与顽石争坚强,因为水永远是水,不可同 .. (2014-12-07 13:10) 
高山先生说到点子上了好文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14 , Processed in 0.06751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