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中国人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我是谁”的问题?中医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医是什么”?
答:在这一点上我和郑永年先生在《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的观点一致,我从中医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寻找相同意见者,找到这么一本书,我见到它时据出版时间已经过了两年余,属于后知后觉,这里顺带向大家推荐(还有更早的何新先生的论著因为篇幅巨大,又非专论,就不予推荐了,有兴趣可自观,学诗“工夫在诗外”,学医亦然)。中国人学会了外语在和外国人交谈时如何介绍、谈论中国?我们的“孔子学院”在教会人家中文后还可以传授外国人什么?中国土地上百余年来成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思想的试验地,包括左右派互相的攻讦,所用者无非产自外国。所谓科学的研究评价体系“画虎不成反类犬”,也严重束缚本土的科研,有的只是尾随跟风,挥刀自宫(中医60年科研没有可以经受验证而被中医临床使用的项目——陆广莘语)。而传统的学问思想体系又解释不了当今的中国实践,也影响不了西方主流文化,东方文化在西方最有影响者是西藏的密宗、日本的文化,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最多的不过《易经》、《老子》、《孙子》而已(李零语)。中国目前意识形态空白,价值观缺失,社会评价体系混乱,文明框架严重不完整。自身文化停滞,认不清自己,那么也就看不清别人,做不到很好的“拿来主义”,做不好“中国化”的工作。陆广莘老十余年前即高呼重建中医的价值体系,于今斯人已逝,言论就好像进入了网络言论大海一样不见踪迹,其深刻讨论中医思想的心血结集《中医学之道》又有几人看过?关键在于中医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奈大环境何?所以中国解释不了中国,很尴尬不是?那么中医必须要能解释自己,不能等,中医的复兴可以带动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突破口(钱学森先生用其大科学家和战略家的眼光早已预言过),而中国文化的复兴才是中医复兴的最大保障。这是中医能够不被放弃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疗效。对于政府—社会而言,能够广泛的使用、便捷的实施、不可控因素最小,能够提供完整构架的卫生体系,带动产业就业的需要,作为对外交流的平台与融入世界大家庭的手段,西医远远优于中医。西方患者没有中医也不是不能活,中国患者这么多年没有中医也不见有什么意见。谁支持中医?为什么要支持中医?这难道不是中医急于解释自己的原因吗?解释的不好,再有好的疗效也容易被人忽略。我想大家在工作中是碰到过的,自己的疗效很好但得不到承认,要么以为应当如此(患者),要么认为偶然这样(中西医同道),全然不知其可贵,即在于没有比较,没有比较下的评价体系。心理学早就证实一个人为什么不承认事实而只是或者更加相信固有的认知,比如邪教,一些宗教,什么老眼光、有色眼镜、教条主义等等,都是“事实在价值框架面前弹开”( 语言心理学家乔治·莱考夫),真的不要以为疗效事实可以影响社会的选择,可以局部影响个人的名声但却改变不了整体的形象。中国古代为什么专业人员,比如武将,功劳再大也比不过文官,其发展永远受文官控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在于文官掌握着“价值评价体系”。坚持以中医临床的中医人鄙视理论研究和专业以外的研究实在是不应该。我们可以专业分工不同,但是不能不意识到它的意义所在。人就是“解释的动物”,需要解释的支撑。中医要突围,解释得先行。这个解释将是整合千年临床经验和不同时段理论模型的的关键,是重建中医的起点。有些朋友认为中医完美的不得了,有些又认为必须向现代科学靠拢,这与中国政坛上的左右之争如出一辙,这是生死的选择,但不是空论就可以的,还需要一步步、一点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做。我们没有中医基础研究了,只有应用研究、文献研究,只有喜谈效验(中医那么多的效验、新方,那么强于西医的阵容,不是一朝瓦解),还有西化研究,这也表明中医人潜意识里对理论研究的迷茫、无助、彷徨,甚至恐惧;也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对中医的“改造”、“科学体系”对中医的压制扭曲,所以中医人自己就首先是需要解释的啊。
3.中医的“宏大的论述”(郑永年)建构完成了吗?中医也要随西方社会-自然科学的大流转移研究方向到微观领域?
答:中医在没有从中医角度整合西医知识,在没有对人体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研究得到有效、可信、具有指导性结果的可能很小。西方的体系历数百年,继二战后方始彻底建立起来,宏观突破无望(早有社科、自科学者宣称历史终结)转而深挖细找,进而专注于技术人造领域,把科学与社会研究进一步极端化。中医的载体中国文化从毛泽东呼吁建立自身的文化开始(《改造我们的学习》),学者应者寥寥,终脱不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文化。而专业体系即便是大才,往往也有很多难以自洽的地方。四大家之间如何以自己的体系解释其他体系?仲景学派如何以自己的体系解释医经学派?如何在基础理论层面达成一致或者说清为什么要有不同、创新?大都避而不谈,另起炉灶或者旧瓶装新酒,最多井水不犯河水,甚者则是互相攻击,境况之烈看今日网络骂战可见一斑,这本身就是问题(以中医为整体带入到历史当中,放到征战的一方,如何可胜?抗日战争难道不能提供借鉴吗)。最终就是没有“影响力”。不在体制内没有影响力,在体制中影响力不在我。如何使有影响力,振奋“阳气”?学院派和临床派,体制内和民间医,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高徒派和草根派,经方派和时方派,理论派和实效派等等互相看不对眼,浪费了这许多大好的头颅,在对手看来不是“乌合之众”么(人家可是“科学共同体”,是整个西方文化和利益集团)?这就是宏观问题、高度问题、思维问题,“多中心”就是“没中心”,所以中医需要但没能建立“宏大的论述”,西方的内涵和我们不一样,但形式榜样却是明摆在那的,这是平等竞争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自己没有,不要怪人家不给你平等。
|
上一篇:有趣的脉象(续)下一篇:中医百问第四五问试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