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675|回复: 11

趣说胡希恕与刘渡舟“截然相反”解伤寒 ——经典的作用

[复制链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发表于 2014-10-11 1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经典,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是毋庸质疑的。一部《伤寒论》,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许许多多的临床大家。《伤寒论》中所载经方,是历代医家手中起死回生的常用方。
于是,后学者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以《伤寒论》为例,很多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学习的。于是,在对《伤寒论》的研究中就出现了“以方类证”、“以法类证”等研究方式。
记得上大学时,听过两位老师讲《伤寒论》。一位老师分类严谨,板书认真,听课时能记下很规范的笔记。而另一位老师旁征博引,信马由缰,听得饶有兴趣,笔记本上却只能记下几个零星的字眼。临证多年,回过头来思考,前一位老师的课重在实用,记住就能用;后一位老师的课重在熏陶,影响你的思维。
要成为临证中的“上工”,需要有“上工”的临证思维。经典的作用在于实用,更在于熏陶。
一部《伤寒论》,吸引了历代众多的研究者。“释典”,成为多少大医倾注毕生心血的事业。几乎每一段条文,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注解。
近读《伤寒论》第279条,见当代两位“伤寒大家”对其有不同认识,颇觉有趣,录之于下: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是这样解读的:“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他不是太阴病,要是太阴病还能用大黄吗?……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这正是教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与(本条)本方证,就是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的鉴别法。”“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你非通大便不可,还得加大黄。”
刘渡舟先生在《伤寒论诠解》中是这样解读的:“误下太阳,虚其里气,邪气因入,而见腹满时痛,故曰‘属太阴也’。若属太阴虚寒,寒湿内阻,升降失常的症候,则应见吐利。而今不见吐利,只见腹满时痛,说明非为阳虚寒湿之证,而是太阴脾脏气血阴阳不和,肝木乘土之证。……治以桂枝加芍药汤,调和气血阴阳,缓急止痛为法。”“脾本身气血不和所致之腹满时痛,非寒非热,故理中、四逆、承气等方均非所宜,应以调和气血阴阳的桂枝加芍药汤最为贴切。”“方中桂枝仅用三两,而芍药用了六两,芍药为血分药,其量倍于桂枝,必然制约桂枝的解表作用,可见本方并不为解表而设。”“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太阴脾脏受邪,邪气外薄阳明,使阳明腑气不利,所以脾部大实痛。治以桂枝加大黄汤调和太阴气血兼泻阳明瘀滞。”
在两位老先生的学术体系中,都认为太阳病是表证,太阴病是里虚寒证,这是解读这一条文的共同基础。在解读中,我们能发现,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本条文所述是不是太阴病?二是本条文所述有没有太阳病?
胡老认为,本条文所述不是太阴病,是太阳病见“实满”、“实痛”。桂枝汤仍为治疗太阳病,加芍药、加大黄治疗实满、实痛。而刘老认为,本条文所述是太阴病,是太阴气血阴阳失和之证,大实痛是太阴病兼见阳明瘀滞。桂枝汤治里,非为太阳病而设。
两位老先生的解读看似截然不同,水火不容,从真理的“一元性”认识,必然有一对一错之分。当年作者写下这一条文时,想要表达的意思肯定也是“一元”的。但两位老先生的解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都符合临床实践,从实践检验真理的角度来认识,又都是正确的。如临床中经常见到肝脾不和之腹满、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往往应手而愈,这类病变确属太阴病,而不见太阳病。而临床中也常见到太阳病见腹满、腹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屡用屡效者。曾治一老者,体弱多病,近2日腹痛、腹胀满、大便不通,经外科检查排除急腹证,伴见恶风、汗出、脉偏浮。考虑为太阳、阳明合病,投以桂枝加大黄汤1剂,当晚大便2次,次日诸症悉愈。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解读经文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解读,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所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解读,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都是“真理”。读经典,兼读各家对经典的解读(而不枯守一家),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丰富我们的临床思维,让我们的临床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丰富,这就是前文所说经典的“熏陶”。也许,经典最大的魅力即在于此。




上一篇:辛温发汗方剂9禁
下一篇:久寒和久热

23

主题

710

积分

129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无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0
发表于 2014-10-11 2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言惊醒梦中人,好帖!
君心似水,无欲则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282

积分

639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蠢紫医

Rank: 5Rank: 5

积分
3282
发表于 2014-10-11 20: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点醒一直闹不清的疑问,谢谢
蠢紫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34

积分

29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Rank: 3Rank: 3

积分
634
发表于 2014-10-11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建忠老師的東西來源於實踐,很實在。這個說法看起來倒是有利於“方證對應”一派的觀點的。
蟲沙猿鶴總堪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852

积分

74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2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两方不少疗效很好加减极少的医案:一,桂枝加芍药汤是太阴病(脾胃肠病为中心一,慢性肠炎,二,手术后肠粘连,三,肠狭窄,四,腹膜炎,五,胃炎,六,胃溃疡)症候以腹胀痛下利为主无表证,二,桂枝加大黄汤是太阳兼阳明病(一,便秘,二,泄泻,三,痢疾,四,不寐,五,麻疹,六,痛经,七,感冒,八,慢性阑尾炎,九,慢性肠炎,十,机械性肠梗阻,十一,肺炎,十二,荨麻疹)症候以腹胀痛便秘恶寒发热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4-10-12 07: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4-10-12 08: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53

积分

145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53
发表于 2014-10-12 15: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两位老先生的解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都符合临床实践,从实践检验真理的角度来认识,又都是正确的。”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糊涂!仔细研究并对比一下胡老和刘渡舟的医案不难发现,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而且刘晚年已认识到了经方的精髓是方证相应而不是脏腑经络辨证。所以两人的解读都是正确的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9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10-12 16: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是“伤寒学”的经典,但不是全部“伤寒学”。后世医家,各呈己见,犹如常人拜佛,献花各不同,真心无二致。哪怕所说并非仲景原意,也是“伤寒学”宝贵的结晶。

树木花草之果实,它原本是植物为繁衍后代而生的。但是人却把它当作了食物。聪明人不会因此而产生误解,也不会无谓争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2

积分

144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4-10-12 1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紫金 的帖子

紫金:《伤寒论》是“伤寒学”的经典,但不是全部“伤寒学”。后世医家,各呈己见,犹如常人拜佛,献花各不同,真心无二致。哪怕所说并非仲景原意,也是“伤寒学”宝贵的结晶。

树木花草之果 .. (2014-10-12 16:55)
楼主论说的真好,还有上次说伤寒的回帖,也说的好,大受启发,还想写个帖子记下感想,就像其他人物一样,有两个仲景,一个是本人,一个是画像,有工笔画,写意画,文人画,画师画,要认的仲景本人,又能欣赏画中的仲景,就好了,画家无私心,传神有特点,平日的仲景也要认的,才能感受音容笑貌,吾与点也,大受启发,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14-10-15 2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氏伤寒应该更近其本义,伤寒条文无不对举,以此作为鉴别。所以我认为胡氏所言更近本义,刘氏伤寒诚属临床中来,但总觉臆测之义过多,不符合伤寒口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4-10-19 2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sdxjlgj10-12 15:177
“但两位老先生的解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都符合临床实践,从实践检验真理的角度来认识,又都是正确的。”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糊涂!仔细研究并对比一下胡老和刘渡舟的医案不难发现,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而且刘晚年已认识到了经方的精髓是方证相应而不是脏腑经络辨证。所以两人的解读都是正确的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8:25 , Processed in 0.08455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