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李某,女,18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三年。 刻诊:舌体两侧、口唇内侧溃疡数个,溃疡面大而凹深,边缘红肿隆起,疼痛难忍。经期不避寒凉,月经量少不畅,时有痛经及月经紊乱(一月两次),舌边尖红,舌苔白微厚,脉滑。 辨证:中路不通,火不归原。 处方:细辛5生蒲黄(包)30黄连5黄芩12蒲公英30生甘草30法半夏10制附片10干姜(捣)6党参10。2副。 服一剂疼痛大减,两付服完,疼痛消失,溃疡基本愈合,嫌药苦不愿再服,随访三个月,没有大发作,偶尔感觉要复发,但很快就下去了。 思考:前辈有句名言“头面无实火”,这句话值得反复体悟。口腔溃疡的确是火热上炎,灼蚀口腔粘膜的结果。而这个火从哪里来?应该往哪里去?它的归宿在哪里?值得思考。
其实这个“火”是离位的相火,就像一个回不了家的孩子,游荡在外,胡作非为,它的家是下焦的肾,是坎宫。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它,而是把它送回家,它本是人体的“能量”,是“正气”,只不过现在放错了位置而已,正气与邪气有时只是一位之差。
“火”要想从上焦到达下焦,必须经过中焦,所以,中路通不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路包括阳土:阳明胃、肠;阴土:太阴脾。胃、肠主通降,一旦壅滞,道路不通,相火必然无法归根。太阴主“开”,嗜食生冷,不避寒凉,暗伤脾阳,内寒不断,凝滞太阴,导致太阴不能正常的“开”,这个“火”也无法顺利归位。在《思考中医》里刘力红老师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大家反复思考:“现在很多人只知道苦寒能降火,滋阴能降火,如果用了苦寒,用了滋阴,这个火还是降不下来,他就没招了。应该知道降火有多途,特别我们学习了太阴篇,知道太阴的“开”就是为了使这个“火”入里,就是为了使这个“火”收藏,就是为了使这个“火”能降下来,甘温为什么能除大热呢?其实就是着眼在太阴这个开机上(用温热剂打开太阴,使相火能够顺利回归坎宫,回到本位,这就是土伏火、土藏火的意义所在-----注)。从太阴的开机着眼,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四逆汤的重要作用,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太阴篇的意义所在。”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病人由于初期滥用寒凉药,脾阳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阳虚生内寒,寒主凝滞,导致太阴不能正常“开”,无法接纳归根之“火”,所以,治疗多是温凉药并用,道理就在这里。现在回头再看甘草泻心汤,对里面为什么用干姜就会豁然开朗。 本案病人,舌苔微厚,提示胃腑不畅,故用半夏化湿开中;平时嗜食生冷,不避寒凉,痛经,提示太阴有寒,故用附片、干姜等,温暖脾阳,散寒解凝,畅达太阴之路。这是治本环节。 细辛、生蒲黄,化瘀消肿止痛,效果快捷,这是我的经验药对;黄连、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苦降相火;生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生肌收口,重用是关键。这是治标环节。 口腔溃疡的病机结构不外乎此,大家可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