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薄荷外传(二)(初稿)
——兼谈唐宋“饮子” 、方引及中西文化交流
汤一笑
四、唐宋薄荷入药兴起的原因推测
唐代之后,为什么原本“古方不用”的薄荷菜开始在医方中常用了?目前我推测大概有两个原因,一大概是与唐宋“饮子”的流行有关,“饮子”是当时用中药或香料制作的类似于如今饮料的便俗保健品,也叫“香汤”或“熟水”,多香甜味,可随时、随量饮用,夏天更尚冷饮子和清凉饮子,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就提到近20种凉水。《药性论》“虎杖”条下,有以井水冰镇的“冷冻饮料子”。。至迟隋代时,“饮子”就在宫廷出现了,当时宫廷有“五色饮”,见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唐代时,“饮子”逐渐流行,初唐的《千金要方》出现五个“饮子”方;到了中唐《外台》中就出现四十多个。唐代开元年间,长安城西市行业有220行之多,其中就有“卖饮子药家”。唐代还有一些外国传来的“饮子”,如三勒浆、诃子汤(广州法性寺)、以及三果与别的药物混合制作的各种药饮。参见陈明《法出波斯——三勒浆源流考》。到了宋代,药物食品化倾向日益严重,“饮子”更风行天下,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京城汴梁(开封)一大清早,大街小巷“卖药(即饮子)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饮子店。宋朱或《萍洲可谈》卷一:“今世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宋代的“饮子”品种繁多,如二陈汤、沉香水、豆蔻汤、桂花汤、仙术汤、茴香汤、枣汤、生姜汤、香薷汤、薄荷汤、木香汤、二宜汤、盐豉汤、乌梅汤、紫苏汤、雪泡缩皮饮、乳糖真雪(据说此类冰淇淋)等。官修《局方》中就专门部分收集有此类汤饮。当时市井中的“饮子”品种可能多不胜数。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御宣熟水》载:“(宋)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可见当时紫苏汤风头最劲。薄荷汤可能是当时最大众化的“饮子”之一,城市中随处可得。唐宋时代城市中药业发达,市人有疾,药肆中购得对症丸散,随地就可按医嘱购买饮子送服,小儿病患,尤其不喜服药,香甜且易得之薄荷汤之类香汤化药送服就很有必要了,所以“薄荷汤下”之类在小儿方中尤其常见就不奇怪了。
第二个原因,唐宋是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时代,我怀疑此时薄荷入药的兴起或许与外来医学的影响有些关系。薄荷在唐代的确还有“胡菝”、“新罗菝”、“蕃荷菜”等别名,或有传入品种?我在印度约七世纪中期的《医理精华》之第二十九章 童子方(妇科和儿科病)一章中,没有见到用薄荷汤送服丸药的情况,全书也没见用薄荷。西藏《月王药诊》(八世纪中期?)一书中也没有见用薄荷。但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的名著《医典》第一部书中,薄荷是常被提及的,我分析归纳了一下,阿维森纳认为薄荷是一种偏热性的、具有通透性的药物,用于通乳、排尿、体内阻塞的疏通、催吐等,还是一种掩盖药物难闻气味、以便服用的常用芳香剂。在《医典》中,薄荷食药两用,用途广泛,还有冰镇薄荷酒、薄荷油之类,此物的应用应该是有其地域历史传统的。有文章介绍说古罗马人、古希腊人以及古埃及人都很喜欢薄荷的香味,古埃及《爱柏氏纸草记事》(约公元前1500年)中就有薄荷入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就用薄荷做兴奋剂、催吐剂及利尿剂。古希腊药学吸收继承了古埃及药学知识,而阿拉伯医学又主要继承了古希腊的医药学。由于资料有限,阿拉伯医学中治疗小儿惊风、惊痫之类,未知是否使用薄荷?另外,我注意到与阿拉伯医学密切相关的回族医药中,薄荷也正是一种常用药物。
(注:《医典》约成书于1020年—1037年,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初年。此书分五部书,中文版目前只翻译有第一部书。即陈明主译的《阿维森纳医典》,人卫出版社 2010年6月第一版)
我国唐代对薄荷药性的认识和阿维森纳还是近似的,都认为薄荷是温热性的、具有通透性的药物。在具体治疗应用上也有相似性。陈增岳《敦煌古医籍校正》中,276页的方书(P.2822唐后期?)有“胡散止痢法”,方药显然是胡方,其中就用到了“薄荷菜”,另一方书(P.26622 唐初?)中有一“治贼风角弓返张方”,其中也用到了“薄诃”(薄荷),而此方书也同样具有浓厚的胡风。《敦煌古医籍校正》中,我仅见此两处用薄荷。而这两种用法在《千金方》(治霍乱)、《医心方》(治风痉身强方)中都见。《医典》第一部书中有用薄荷治疗小儿皮肤丘疹(外用);而《证类本草》卷九“恶实”条下:“初虞世(北宋末期 1100年左右)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另外,汉阿医学同样都用薄荷汤作为服药的芳香剂。还有阿维森纳认为送服丸散的汤液,应与丸散具有相似的性质(第980条),汉医学也同样是这种观点。
所以我的怀疑还是有所依据的,当然目前也只能是一种怀疑,到底谁影响了谁或是各自发展出来的还难有定论,但从目前已有的资料看,汉方用薄荷是在宋初突然兴起的。
为什么小儿方丸散多用“薄荷汤下”,尤其是那些有关惊、痫的方剂?除上面所推测的掩盖药味便于小儿服用的原因外,很可能跟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有关,因为它最早说薄荷“杵汁服,去心脏风热”,这一句后来才被北宋的官修本草引用。因为小儿方丸散多用“薄荷汤下”,我还怀疑宋代儿科学的兴起或有外来医学的影响。
宋代薄荷类汤汁作为下丸散的汤引,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广泛,除最常见的薄荷汤外,常见的名称还有薄荷冷汤、薄荷茶、薄荷酒、薄荷汁、薄荷自然汁、薄荷蜜汤、薄荷水、薄荷熟水、薄荷蜜熟水、甘草薄荷汤、荆芥薄荷汤、荆芥薄荷茶、荆芥薄荷酒、人参薄荷汤 、生姜薄荷酒 、生姜薄荷汤、生姜薄荷汁 、生姜薄荷自然汁 、生姜薄荷荆芥酒、薄荷醋汤 、薄荷盐汤 、薄荷汁热酒 、金银薄荷汤 、葱白薄荷茶、薄荷葱酒、豆淋薄荷酒等林林总总。还有直接用鲜薄荷叶与丸药同嚼,茶酒任下的方法。
唐代《新修本草》(659年)在菜类中出现“新附”的“薄荷”条。到明末《本草纲目》(1578年)将薄荷自菜部移入草部,薄荷完成了从跑龙套到名角的蜕变,反映了它日益广泛的药用和重要性。这种蜕变与薄荷汤汁长期广泛地作为服药“饮子”应有一定的关系,医家用得久了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对其性质功效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药用薄荷的来源,本草界有本土说和舶来说两种。郭晓恒 、杨新杰等人的《药用薄荷的来源研究》认为薄荷是中国一个原产的植物,唐代以前就有种植,开始为蔬菜没被古本草收录。唐代开始成为药物,逐渐流传。后又传入波斯薄荷和新罗薄荷。如今《中国植物志》所收录的 12 种薄荷中,明确记载原产他国的有 7 种。 |
上一篇:厥阴,当归与呼吸窘迫综合征下一篇:为什么吃加味逍遥丸会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