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90|回复: 1

[其他] 多功效中药单个功效的作用方向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积分

4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12-18 0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治病的主要武器就是中药和针灸,针灸取穴治疗疾病,一个穴位大多有多重功效、治疗多种疾病,针刺艾灸刺激穴位,有何种疾病即发挥相应治疗作用(当然,欲提高临床疗效,施术手法、组穴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药也有多重功效,临床应用中除配伍决定功效外,用量亦有很大影响,如柴胡3g升举,10g疏肝或解表兼具升举,24g清热兼有疏肝解表升举。以清热为例,临床中发热原因众多,或伤寒或中风或虚劳或湿郁或肝郁,柴胡之清热是百热皆清?还是对肝郁之郁热发挥疏肝清热作用?
西医治疗发热,以细菌感染为例,感染后引发炎性反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加抗生素抑菌杀菌,如果较重再加用激素抗炎。所以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生素和激素都具有退热作用。也成为西医退热的特效疗法。当然,现实中确定病原菌比较麻烦,临床上多不论何种原因之发热,大多直接如此运用特效处方。我们中医便批评这种做法不够个体化。
但是临床上用这种思路运用中药的中医似乎不少,因为教科书、老师告诉我们柴胡24g清热,在辩证后,除了对症用方,看到发热再加一味柴胡,说是用来清热的(只是打个比方,估计临床上用柴胡作为佐使药清热的医家较少,但是临床上看到病家在主症之外又有肝郁,与辩证方剂中加入柴胡疏肝的估计不在少数)。
这种思路运用中药似乎是因为现今的中药学教学出了点问题,告诉学生某味药有“一二三……”等作用就了事了,好一点的老师再告诉你这个药某个作用需要和何药配伍需要多少用量(不讲这些内容的老师说这是方剂学要讲的,我没有义务讲)。某药某种作用难道真的是不论病因病机如何都能起效吗(这些是中药药理学老师的任务,中药学老师自然也不便插手)?对此我表示怀疑。前辈老师告诉我们柴胡24g清热,我们后学是不是要进一步提问如何清热?清何类热?此时的升举、疏肝、解表作用对清热有无影响呢?
桂枝解表散寒、温中益气、通经化瘀,病有表证即解表散寒,无表证则温中散寒益气,《经方临证答疑》中告诉我们桂枝人参汤中桂枝是这样的作用,在其他方剂中桂枝是否也是这样“聪明灵活”呢?她是否都会根据病家病情自动发挥相应治疗作用呢?
除了配伍和用量决定中药功效外,中药是否也如针灸一样在人体中根据病人病情而发挥相应作用呢?针灸刺激穴位通过调整人体机能发挥间接治疗作用(激发人体的抗病机能而治病疗疾),中药也能如此吗?
文章中关于中医教学问题是我根据接触到的资料臆测,我是西医院校药学专业(不是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并没有上过中医专业的课,如有错谬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希望大家探讨,帮我解惑!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21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雍乾 + 6 善于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黄煌教授运用半夏经验
下一篇:一味茯苓饮运用体会

30

主题

2245

积分

12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
发表于 2012-12-18 1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思考很好。

善思考者,成功了一半。可惜,现在都盛行快餐文化,拿来主义。就连值班的都不提倡鼓励。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3:07 , Processed in 0.06701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