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45|回复: 6

用药心得

[复制链接]

180

主题

5348

积分

6891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348
QQ
发表于 2012-12-2 20: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柴胡附子山茱萸,大黄石膏与黄芪,六味中药宜常用, 后方知奏效奇。                                                       柴胡解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肝气不舒畅者,此药能舒;胆火甚炽者,此药能散;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本品长于舒解半表半里之邪,能升能降,降的功效应该是舒畅气机后的作用。为足少阳主药,兼治足厥阴。柴胡不但能升足少阳兼能升手小阳也。用柴胡不必寒热往来,但见外感,邪在少阳有恶心呕吐之象,放手用之随手奏效。柴胡者,疏肝利胆解郁之要药。因其能疏理肝胆,而肝主谋略,胆主中正,十一官者,皆取决于胆,少阳为枢,气机的升降出入都必须通过为枢之少阳才能完成,肝胆非谓纯实无虚,肝胆气虚,表现在决断无权,遇事游移主张无力,如遇此等症候,放手用之可获显效。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同黄芩、人参、半夏等同用以解半表半里之邪;对于肝郁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疼经,同白芍、当归等同用以疏肝活血止疼;肝胆湿热,同栀子、龙胆草等同用以清热利湿;肝胆气虚,同青皮、黄芪等同用以补气壮胆;对于气虚所致的中气下陷,同人参、升麻、黄芪等同用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肝郁气滞,用药后屡不见效者,同桔梗、牛膝同用以宣畅气机,助肝疏泄。

附子解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十二经。辛散甘补,性热燥烈,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温内驱寒,散除在标之寒湿,也可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及寒湿痹症。附子可用于一切寒症。附子有强心甙样作用,火神派和扶阳派尤喜用于心衰重症,实因附子乃骄兵悍将,若善驾驭,可救危起苛直追残阳,若药证相合,可立竿见影,覆杯即
其临床功效有:一,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多与人参等药同用以补气回阳;二、补阳益火,用于阳虚症,多与干姜等药同用以补火助阳;三、风寒湿邪痹阻阳气,多与桂枝等药同用散寒祛湿止痛;四、寒凝血瘀之气血运行不畅,多配伍川芎,元胡等药同用以温通血脉
山茱萸解
山茱萸,性味甘、涩、温,补肝肾,收敛固涩。医学衷中参西录总结山茱萸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内风,虚汗不止,心摇脉散。先贤张锡纯注曰:山茱萸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得木气之最厚,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值得我们在临床中探索应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焦风冷,腰无力牛膝、生地、桂心同用以壮腰健筋骨;眩晕,耳鸣,伍磁石、熟地等药同用以补肾纳气聪耳;元气不足,心脉摇动配破故纸 当归、麝香、人参等药固元精,壮阳痿,遗精,小便频数,伍熟地、干山药、、莲米等药同用以补肾固精;肝虚内风配白术、白芍、陈皮等药同用以滋水涵木熄风;虚汗不止配生龙骨、牡蛎等药同用以纳气敛汗。                                                   
   大黄解
   大黄,性味苦寒,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力沉下降,以攻决为用,下瘀热腹满,降肠燥便秘,性下趋清上热,,解疮热疡毒,降胃热泄胃气通六腑。尚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根据炮制不同,生大黄以攻下通腑为主;酒大黄以清上中焦热邪为主;制大黄泻下力缓,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收敛止血、止泻作用较好。大黄气味重浊,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力,功专力宏,作用迅猛,有“将军”之誉。大黄彻热有釜底抽薪之力,降火有导龙归海之功,入血直能凉血化瘀、推陈致新。
先贤吴又可认为邪居膜原,已有行动之机,欲离未离之际,宜早用大黄,客邪贵乎早逐,勿拘于下不厌早;急症热症用药应药不厌凉,凉不厌早。脾胃不和,配伍升麻,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大便燥结,伍芒硝、枳实、厚朴,以泻下通腹。火热亢盛,迫血妄行,伍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肠痈,淤血阻滞,伍丹皮、桃仁,以活血祛瘀。肝胆湿热,伍茵陈,栀子,以清利湿热。大黄尚可配伍其他药物治疗胆囊炎、结石、肾衰、尿毒症、淋病、高血压等病。大黄一专多能,世人多畏其峻厉,实属因噎废食。
石膏解
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石膏善清头面、咽喉之热,尤善清瘟疹之毒。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可以收敛生肌。石膏生用以退外感实热,诚为有一无二之良药,外感实热,放胆用之直胜金丹。张锡纯尤善用石膏,后世人称“张石膏”。 其称用之以治外感实热,但无伤人之力,放胆用之,且无不退热之理,其药力常在中上二焦,而寒凉不至于下侵致滑泻也。石膏清热之力虽大,发表之力稍轻。
吴又可认为邪伏膜原尚未入里,早用石膏,汗出自解。温病热在气分,常配伍知母、甘草、粳米等药,共奏清热泻火作用。肺热喘咳,伍用杏仁、麻黄、甘草等药,以宣肺清热解表。胃热所致牙龈肿痛、咽喉不适,伍以石斛、生地、知母等药,以泻胃热养胃阴润咽喉。锻石膏研细末可用于外伤出血。
                         黄芪解
   黄芪古称黄耆,意指黄芪为补气药中之长者,其补气功效无出其右。性味甘、微温,可补五脏气,外御百邪,五脏内充。再气主气,在血主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本草纲目总结黄芪的功效:一、补益元气;二、补脾益肺固卫表;三、补心气助肝胆气。四,补气助血运。黄芪可用于气虚失摄所致之各种出血症,如衄血、便血、崩漏、紫癜等。能治疗中气下陷所致久泻、久痢、脱肛、脏器下垂、流产等。能用于肺卫不固用于虚喘、汗出、习惯性感冒等。尚可用于外科痈疽疮疡,能托疮生机,脓成未溃或溃不收口皆可用之。尚可用于气虚便秘、水肿、肝炎、糖尿病、蛋白尿、乳糜尿、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能增强抗癌药的疗效,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等等。                                                              补元气伍熟地,山茱萸等药以补肾气填肾精;补脾益肺,伍白术、防风等药以补脾肺固卫表;补心气,配酸枣仁、当归等药以益气养血安神;补肝胆气,配柴胡、青皮等药以益肝胆气;外科疮疡同皂角刺、白芷等药同用,有脓可溃,无脓可托;衄血、便血、崩漏、紫癜等同仙鹤草、蒲黄等药同用以益气活血止血。
    按: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上六药可统治八纲病。阴阳寒热,有附子石膏可用。表里虚实,可用柴胡、黄芪、石膏、大黄。柴胡体征,但见情志抑郁,长吁短叹者,胸胁满闷胀痛,舌边尖红,苔薄脉弦等症状皆可用之;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物质的诱惑,大概十人九郁吧。附子体征,形寒肢冷,胸痹心疼,舌淡苔白厚腻,脉沉迟,但见寒症皆可用之。石膏体征,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红无苔或苔薄等一切热证皆可用之。黄芪体征,其人黄胖,腹大肌软,气虚无力及舌淡苔薄脉缓弱等气虚见症。山茱萸体征,腰膝痿软无力,精力不足,梦遗滑精,舌体瘦小,苔薄,脉沉细。大黄体征,其人肥胖,皮肤油腻,大腹便便,形体强壮,物质生活丰富,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先贤李东垣所处年代战火纷飞,人民饥寒交迫,脾常不足;现代有些医家擅用大黄,认为饮食结构的改变,少运动 ,生活中物质的丰富使很多人都有大黄体征;二者形成了脾胃学说的学术对立,但却相辅相成。脾胃合德居五行中位,为气血升降之枢,水火交泰之黄媒,中焦健运,方能心肾相交。                                                  归芎夏地入气血,八纲气血津液可统领。
当归解
当归,性味甘、辛、温,补血要药,调经圣药,生血活血主药,因其味辛,又能宣通气分,行则有余,补则不足。内润脏腑,外达肌表。润大便利小便,润肺金,缓肝急,补脾血生新兼化瘀。《药性赋新编》曰:当归号为补血君,活血润燥兼养阴,妇科经产为主剂,
头止尾破补用身
阴血亏虚,同白芍、熟地、川芎等同用,以补血生新;气血双亏,与黄芪相伍,以补气生血;妇人宫寒血瘀所致腹痛,同炮姜、桃仁、川芎等同用,以散寒活血止痛;肠燥便秘,同火麻仁、肉苁蓉、杏仁等同用,以润燥通便。血虚风动与夜交藤、钩藤等同用,取其养血熄,风血行风自灭之意。

川芎解
川芎,性味辛、温,辛香行散,温通散寒,行气走表,入血活血,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外感头痛、血虚头痛,川芎是必备要药;痹证新久上下皆可用。肝经之风可除,瘀血疼痛可止,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妇科经产瘀血良药。
气虚血瘀,同黄芪、当归等药同用以益气活血;淤血所致疼痛,同当归、玄胡等同药用以活血祛瘀止痛;肝郁胁痛,同柴胡、香附等药同用以疏肝解郁止痛;外感风寒所致头身疼痛,同细辛、白芷等药同用以祛风散寒止疼;胸痹心痛,同丹参、降香等以活血止痛;因其入心,能治疗各种疮毒肿痛。-
                              
地黄解
熟地,性味甘、微温,补血之君,平补之品。补肾要药,益阴上品。补骨壮髓之要药。张景岳运用熟地的四点经验总结 :一,镇之,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大剂量的熟地,可以镇摄气血,引龙雷之火归宅 ;二,收之,散者收之,收敛固秘元阴,平抑阳气以封藏肾气;三,平之,高者平之,气血上菀,引之入宅,各归其道;四,潜之,亢者潜之,肝阳上亢,能导龙入海,引火归元。
血虚萎黄,同当归、白芍、川芎等药同用,以补血活血;心烦失眠,同酸枣仁、当归等药同用以养血安神;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同山茱萸、山药、磁石等药同用以补肾填精;胃热阴虚,同石膏、牛膝等药同用,以清热潜阳;肾虚阳痿,同附子、桂枝等药同用以鼓舞肾气滋阴壮阳。
生地,性味甘、苦、寒,甘寒质润,有良好的养阴生津之功;为清热凉血要药,凉而不滞,清补兼备之品。兼能凉血补阴,去瘀生新,养筋骨,通二便。生地的颜色与药质都与血相像,因而常用于补血,滋阴,益肾填精。
血热妄行所致便血、崩漏、吐衄血,同丹皮、赤芍等药同用,以清热凉血;热入营血,斑疹隐隐,同玄参、竹叶等药同用,以清营凉血解毒;温热后期,低热不退,同青蒿、鳖甲等药同用,以滋阴退热;津伤便秘,同麦冬、火麻仁、生首乌等药同用,以养阴润燥通便;心火炽盛,小便短赤,同竹叶、木通等药同用,以清热利尿。
半夏解
半夏,性味辛、温,降胃安冲之要药,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根据炮制不同,清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法半夏偏于燥湿和胃,姜半夏偏于止呕,半夏曲偏于消食和胃,生半夏偏于消痞散结,竹沥半夏偏于化痰止呕。半夏体征,其人肥胖,肤色油腻,咽喉异物感,舌苔黏腻,舌边有两条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齿痕舌,脉滑利。
    痰湿咳嗽,与陈皮、茯苓等药同用,以燥湿祛痰;痰饮内停,据风、寒、热各随其意加天麻,细辛、黄芩等药;痰饮停胃所致呕吐,同生姜、茯苓等药相伍,以祛痰止呕;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橘皮等同用,以清胃热止呕;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与黄连、栝楼同用,以化痰清热散痞除满;咽中如物梗阻,同厚朴、茯苓等药同用以治疗梅核气;治淋巴结肿同山慈菇、黄药子等同用,以清热消肿散结;治疗痈疽肿毒及不明原因的肿块,取生半夏同浙贝母、蜈蚣等药研末外敷以消肿散结。     





上一篇:关于中药的运行和归经
下一篇:关于麻黄煎煮方法的疑问
面壁十年图破壁。

83

主题

6061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版主

守拙

Rank: 8Rank: 8

积分
6061
QQ
发表于 2012-12-2 2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柴胡附子山茱萸,大黄石膏与黄芪,六味中药宜常用, 后方知奏效奇。                                                      柴胡解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肝气不舒畅者,此药能舒;胆火甚炽者,此药能散;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本品长于舒解半表半里之邪,能升能降,降的功效应该是舒畅气机后的作用。为足少阳主药,兼治足厥阴。柴胡不但能升足少阳兼能升手小阳也。用柴胡不必寒热往来,但见外感,邪在少阳有恶心呕吐之象,放手用之随手奏效。柴胡者,疏肝利胆解郁之要药。因其能疏理肝胆,而肝主谋略,胆主中正,十一官者,皆取决于胆,少阳为枢,气机的升降出入都必须通过为枢之少阳才能完成,肝胆非谓纯实无虚,肝胆气虚,表现在决断无权,遇事游移主张无力,如遇此等症候,放手用之可获显效。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同黄芩、人参、半夏等同用以解半表半里之邪;对于肝郁气滞所致月经不调、疼经,同白芍、当归等同用以疏肝活血止疼;肝胆湿热,同栀子、龙胆草等同用以清热利湿;肝胆气虚,同青皮、黄芪等同用以补气壮胆;对于气虚所致的中气下陷,同人参、升麻、黄芪等同用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肝郁气滞,用药后屡不见效者,同桔梗、牛膝同用以宣畅气机,助肝疏泄。

附子解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十二经。辛散甘补,性热燥烈,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温内驱寒,散除在标之寒湿,也可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及寒湿痹症。附子可用于一切寒症。附子有强心甙样作用,火神派和扶阳派尤喜用于心衰重症,实因附子乃骄兵悍将,若善驾驭,可救危起苛直追残阳,若药证相合,可立竿见影,覆杯即效。
其临床功效有:一,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多与人参等药同用以补气回阳;二、补阳益火,用于阳虚症,多与干姜等药同用以补火助阳;三、风寒湿邪痹阻阳气,多与桂枝等药同用以散寒祛湿止痛;四、寒凝血瘀之气血运行不畅,多配伍川芎,元胡等药同用以温通血脉。
山茱萸解
山茱萸,性味甘、涩、温,补肝肾,收敛固涩。《医学衷中参西录》总结山茱萸的功效可用于: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内风,虚汗不止,心摇脉散。先贤张锡纯注曰:山茱萸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得木气之最厚,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值得我们在临床中探索应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焦风冷,腰膝无力配牛膝、生地、桂心等药同用以壮腰健筋骨;眩晕,耳鸣,伍磁石、熟地等药同用以补肾纳气聪耳;元气不足,心脉摇动配破故纸、 当归、麝香、人参等药固元精,壮心神;阳痿,遗精,小便频数,伍熟地、干山药、、莲米等药同用以补肾固精;肝虚内风配白术、白芍、陈皮等药同用以滋水涵木熄风;虚汗不止配生龙骨、牡蛎等药同用以纳气敛汗。                                                     
   大黄解
   大黄,性味苦寒,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力沉下降,以攻决为用,下瘀热腹满,降肠燥便秘,性下趋清上热,,解疮热疡毒,降胃热泄胃气通六腑。尚可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根据炮制不同,生大黄以攻下通腑为主;酒大黄以清上中焦热邪为主;制大黄泻下力缓,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收敛止血、止泻作用较好。大黄气味重浊,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力,功专力宏,作用迅猛,有“将军”之誉。大黄彻热有釜底抽薪之力,降火有导龙归海之功,入血直能凉血化瘀、推陈致新。
先贤吴又可认为邪居膜原,已有行动之机,欲离未离之际,宜早用大黄,客邪贵乎早逐,勿拘于下不厌早;急症热症用药应药不厌凉,凉不厌早。脾胃不和,配伍升麻,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大便燥结,伍芒硝、枳实、厚朴,以泻下通腹。火热亢盛,迫血妄行,伍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肠痈,淤血阻滞,伍丹皮、桃仁,以活血祛瘀。肝胆湿热,伍茵陈,栀子,以清利湿热。大黄尚可配伍其他药物治疗胆囊炎、结石、肾衰、尿毒症、淋病、高血压等病。大黄一专多能,世人多畏其峻厉,实属因噎废食。
石膏解
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石膏善清头面、咽喉之热,尤善清瘟疹之毒。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可以收敛生肌。石膏生用以退外感实热,诚为有一无二之良药,外感实热,放胆用之直胜金丹。张锡纯尤善用石膏,后世人称“张石膏”。 其称用之以治外感实热,但无伤人之力,放胆用之,且无不退热之理,其药力常在中上二焦,而寒凉不至于下侵致滑泻也。石膏清热之力虽大,发表之力稍轻。
吴又可认为邪伏膜原尚未入里,早用石膏,汗出自解。温病热在气分,常配伍知母、甘草、粳米等药,共奏清热泻火作用。肺热喘咳,伍用杏仁、麻黄、甘草等药,以宣肺清热解表。胃热所致牙龈肿痛、咽喉不适,伍以石斛、生地、知母等药,以泻胃热养胃阴润咽喉。锻石膏研细末可用于外伤出血。
                         黄芪解
   黄芪古称黄耆,意指黄芪为补气药中之长者,其补气功效无出其右。性味甘、微温,可补五脏气,外御百邪,五脏内充。再气主气,在血主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本草纲目》总结黄芪的功效:一、补益元气;二、补脾益肺固卫表;三、补心气助肝胆气。四,补气助血运。黄芪可用于气虚失摄所致之各种出血症,如衄血、便血、崩漏、紫癜等。能治疗中气下陷所致久泻、久痢、脱肛、脏器下垂、流产等。能用于肺卫不固用于虚喘、汗出、习惯性感冒等。尚可用于外科痈疽疮疡,能托疮生机,脓成未溃或溃不收口皆可用之。尚可用于气虚便秘、水肿、肝炎、糖尿病、蛋白尿、乳糜尿、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能增强抗癌药的疗效,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等等。                                                              补元气伍熟地,山茱萸等药以补肾气填肾精;补脾益肺,伍白术、防风等药以补脾肺固卫表;补心气,配酸枣仁、当归等药以益气养血安神;补肝胆气,配柴胡、青皮等药以益肝胆气;外科疮疡同皂角刺、白芷等药同用,有脓可溃,无脓可托;衄血、便血、崩漏、紫癜等同仙鹤草、蒲黄等药同用以益气活血止血。
    按: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上六药可统治八纲病。阴阳寒热,有附子石膏可用。表里虚实,可用柴胡、黄芪、石膏、大黄。柴胡体征,但见情志抑郁,长吁短叹者,胸胁满闷胀痛,舌边尖红,苔薄脉弦等症状皆可用之;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物质的诱惑,大概十人九郁吧。附子体征,形寒肢冷,胸痹心疼,舌淡苔白厚腻,脉沉迟,但见寒症皆可用之。石膏体征,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红无苔或苔薄等一切热证皆可用之。黄芪体征,其人黄胖,腹大肌软,气虚无力及舌淡苔薄脉缓弱等气虚见症。山茱萸体征,腰膝痿软无力,精力不足,梦遗滑精,舌体瘦小,苔薄,脉沉细。大黄体征,其人肥胖,皮肤油腻,大腹便便,形体强壮,物质生活丰富,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先贤李东垣所处年代战火纷飞,人民饥寒交迫,脾常不足;现代有些医家擅用大黄,认为饮食结构的改变,少运动 ,生活中物质的丰富使很多人都有大黄体征;二者形成了脾胃学说的学术对立,但却相辅相成。脾胃合德居五行中位,为气血升降之枢,水火交泰之黄媒,中焦健运,方能心肾相交。                                                  归芎夏地入气血,八纲气血津液可统领。
当归解
当归,性味甘、辛、温,补血要药,调经圣药,生血活血主药,因其味辛,又能宣通气分,行则有余,补则不足。内润脏腑,外达肌表。润大便利小便,润肺金,缓肝急,补脾血生新兼化瘀。《药性赋新编》曰:当归号为补血君,活血润燥兼养阴,妇科经产为主剂,头止尾破补用身。
阴血亏虚,同白芍、熟地、川芎等同用,以补血生新;气血双亏,与黄芪相伍,以补气生血;妇人宫寒血瘀所致腹痛,同炮姜、桃仁、川芎等同用,以散寒活血止痛;肠燥便秘,同火麻仁、肉苁蓉、杏仁等同用,以润燥通便。血虚风动与夜交藤、钩藤等同用,取其养血熄,风血行风自灭之意。


川芎解
川芎,性味辛、温,辛香行散,温通散寒,行气走表,入血活血,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外感头痛、血虚头痛,川芎是必备要药;痹证新久上下皆可用。肝经之风可除,瘀血疼痛可止,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妇科经产瘀血良药。
气虚血瘀,同黄芪、当归等药同用以益气活血;淤血所致疼痛,同当归、玄胡等同药用以活血祛瘀止痛;肝郁胁痛,同柴胡、香附等药同用以疏肝解郁止痛;外感风寒所致头身疼痛,同细辛、白芷等药同用以祛风散寒止疼;胸痹心痛,同丹参、降香等以活血止痛;因其入心,能治疗各种疮毒肿痛。-

地黄解
熟地,性味甘、微温,补血之君,平补之品。补肾要药,益阴上品。补骨壮髓之要药。张景岳运用熟地的四点经验总结 :一,镇之,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大剂量的熟地,可以镇摄气血,引龙雷之火归宅 ;二,收之,散者收之,收敛固秘元阴,平抑阳气以封藏肾气;三,平之,高者平之,气血上菀,引之入宅,各归其道;四,潜之,亢者潜之,肝阳上亢,能导龙入海,引火归元。
血虚萎黄,同当归、白芍、川芎等药同用,以补血活血;心烦失眠,同酸枣仁、当归等药同用以养血安神;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同山茱萸、山药、磁石等药同用以补肾填精;胃热阴虚,同石膏、牛膝等药同用,以清热潜阳;肾虚阳痿,同附子、桂枝等药同用以鼓舞肾气滋阴壮阳。
生地,性味甘、苦、寒,甘寒质润,有良好的养阴生津之功;为清热凉血要药,凉而不滞,清补兼备之品。兼能凉血补阴,去瘀生新,养筋骨,通二便。生地的颜色与药质都与血相像,因而常用于补血,滋阴,益肾填精。
血热妄行所致便血、崩漏、吐衄血,同丹皮、赤芍等药同用,以清热凉血;热入营血,斑疹隐隐,同玄参、竹叶等药同用,以清营凉血解毒;温热后期,低热不退,同青蒿、鳖甲等药同用,以滋阴退热;津伤便秘,同麦冬、火麻仁、生首乌等药同用,以养阴润燥通便;心火炽盛,小便短赤,同竹叶、木通等药同用,以清热利尿。
半夏解
半夏,性味辛、温,降胃安冲之要药,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根据炮制不同,清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法半夏偏于燥湿和胃,姜半夏偏于止呕,半夏曲偏于消食和胃,生半夏偏于消痞散结,竹沥半夏偏于化痰止呕。半夏体征,其人肥胖,肤色油腻,咽喉异物感,舌苔黏腻,舌边有两条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齿痕舌,脉滑利。
    痰湿咳嗽,与陈皮、茯苓等药同用,以燥湿祛痰;痰饮内停,据风、寒、热各随其意加天麻,细辛、黄芩等药;痰饮停胃所致呕吐,同生姜、茯苓等药相伍,以祛痰止呕;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橘皮等同用,以清胃热止呕;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与黄连、栝楼同用,以化痰清热散痞除满;咽中如物梗阻,同厚朴、茯苓等药同用以治疗梅核气;治淋巴结肿同山慈菇、黄药子等同用,以清热消肿散结;治疗痈疽肿毒及不明原因的肿块,取生半夏同浙贝母、蜈蚣等药研末外敷以消肿散结。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积分

35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2-3 1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君感悟至深,甚是佩服。收藏后时时习之用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6

积分

36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12-12-9 2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一见,佳帖。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1-22 18: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3-5-21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收藏了,谢谢楼主.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3-5-21 1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好文.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8:51 , Processed in 0.20787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