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进化论和胚胎学来看,人的进化与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是有形之质,构成机体,二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神经系统。未有心时,神明意志等藏于遗传信息中,藏于各等级神经系统中。而集神经系统之大成者,是脑和脊髓,然后以此为框架构成整个神经系统。心脑之间的关系,古人认识的关键是,脑不得心血之供养,则神明之事不用。心乃君主之官,或可首先认为就是诸脏腑及其他机体组织,受血而能用事。而脑主神明,供养受制与心,而得心主神明之表象。从无脊椎腔肠动物到有脊椎腔肠动物,到高级动物脏腑的逐一完整,心的生成远远滞后于神经系统,脑和脊椎的形成。只是高等级动物脑的功能越来越受制和依赖于心的供养,所以就造成了心主神明这样不完整的认识。陕西张学文教授就认为脑为脏,从传统中医理论分析,其完全符合脏的特征特点与功能,这样的认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而从进化和胚胎学角度去看,脑,脊椎所对应的就是腔肠,而腔肠在高等级动物身上就是中医学认识的三焦。所以对应脑脏的大腑,就是三焦。古人用心包对应三焦,且以心包代心主事,其本质上讲是心包代脑主事,是把心所不能所主实际上属于脑之功能归于心包来认识和指导临床。比如热入营血,或热入心包,必有神明之异,实际上是脑主神明出了问题,而不是心包出了问题。其他一些脏腑可以不通过心或心包就可以影响脑主神明的功能变化,这个用心主神明来说就难以解释。比如肝阳上亢,比如湿阻中焦,比如肾虚耳鸣等等,都通过自身的疾病机制来影响脑主神明的功能。其实人类进化过程中,进化优势方向就是围绕二个方面来完善,一个是神经系统的优化,一个是包含机体构架更多的是腔肠功能的完善。细分出来的五脏六腑的综合功能,为的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人类消化吸收功能,这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物质基础,也反应在三焦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比如胃的形成,就是在原来腔肠的碱性环境中进化出一个人类需要的酸性坏境,这个既是人类饮食习惯的需要,又是代表进化方向。胃酸对于胃及其环境,绝对来讲,多更能代表进化方向,少基本可认为是退化方向。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疾病的根源其实是胃酸分泌机制的退化,从而导致胃酸绝对意义上的减少。为何会发生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人类的肠道以碱性为主,胃酸减少以及为此一段时间,机体就会把胃当肠道来看待,原有的正常胃黏膜渐渐消失而代之以肠道黏膜。表现为正常胃粘膜的逐渐萎缩,而黏膜下肌层细胞则启动了肠道黏膜生长机制。又因为本身依然是酸性环境,又导致这种增生具有不典型性,又因个体差异导致肠上皮化生具有小肠型,大肠型等各种分型。胃的癌前病变与胃酸绝对意义上的减少,或言胃酸分泌机制的退化有必然关系。人体中的原始生长因子在人体成型且健康地生存过程中,一般不在启动,所以在血液中的指标性含量可以检测到但能够保持在低值稳定水平。但当人体中某个部位发生非正常修复或细胞增生时,必然是因为重新启动了原始生长因子,且在血液检测中能够表现出来,比如现在各种肿瘤指标检测,大多是监控这些原始生长因子的异动。很多指标只在人体生长完善期允许超过正常范围。成人指标检测异动,往往意味着原始生长因子的启动,即细胞非正常分化的存在。那么,胃的肠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一方面是胃功能退化的表现,更是癌前病变的典型征兆。所以,从萎缩性胃炎到癌前病变到最终致癌,是一条非常可能的途径,而其根源就是胃酸分泌机制的减退。治疗此病,西医所谓制酸护膜,根本上是错误的。萎缩性胃炎经常表现出胃酸过多的症状,但往往是由于胃排空延迟等造成的腑失通降而致的胃酸相对过多。西医往往配合胃肠动力药来达到这个目的,但长期疗效十分不佳。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的作用原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胃肠动力。胃肠动力的减弱,从中医整体观念来看,根本还在于人体正气之不足,所以中药的治疗补脾胃是补正气之不足,调升降是对腑失通降,而制酸护膜在一般情况下不是治疗的关键。这就是西药作用靶点单一,药力不能持久的根源所在。从补土派处处顾护脾胃的观点来看,胃气大约就是胃酸,所以治胃病,不要轻易制酸。腑以通降为顺,此大论之要。
五脏六腑最终为三焦和脑服务,则其为病而影响其功能的机制,应该先是影响三焦功能,然后腑病入脏,进而影响脑的功能,使其主神明功能有异。不是任何神明异常之病,都要通过治心或心包来实现的,这也说明心主神明之说至少是不完整的。但脑病治腑是经常发生的。湿阻中焦之眩晕,治在中焦,肾虚耳鸣,治在下焦,肝阳上亢,治在降肝胆之火,如此等等。
粗略先谈这些,但望初学者不要过多陷入心脑关系争论之误区。此文兼答仰止,以免其对本人担心而致关爱有加,谢谢! |
上一篇:6岁以下儿童不宜用感冒药(中药登场吧,西药危害越爆越下一篇:不读古文,哪懂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