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680|回复: 3

悟道张仲景之脉厥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 06: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十九)脉厥
厥脉,《脉经》不载,但临证中常见。何谓厥脉?《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篇有解:“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慰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为危殆。”据文意分析,在“伤寒,脉阴阳俱紧”的三关脉候中,有一种“脉欲厥”的脉象与“伤寒”病情错综复杂情况对应,这个脉即厥脉。厥脉之状即“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此脉脉势不均,从强到弱,又由弱到强,反应了寒热夹杂、虚实相兼的病机。接下来,《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篇继续分析:“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从此经文“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即当知其内有水饮,阳气弱而气化不利,所以口干喜饮,倘强行下法,必致“阴阳俱虚”。脉必厥,乃是通过“厥”脉动摇不定的态势去把握虚中夹实的病机。为此,《辨痉湿暍脉证》篇对厥脉的转归给予了总结:“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此中“动数”之脉类于“数”。《辨脉法》谓:“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由此可据,厥脉动数不稳当,表现在脉位以关脉较强盛。凡寸关尺三部脉势不均,左右脉度不等者皆属厥脉,但关部相对较强,辨识均以关部为主,《脉经卷四·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载:“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此提示病变易虚易实,当为阳厥之脉。又:“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虐状。”此提示病势迁延反复,当为阴厥之脉。
厥脉分两类,厥证亦有阴阳之别,337条释:“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明确界定:手足逆冷者便是厥。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另解:“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指津液亏而阳气偏亢的阳明经气过盛。阳热过盛,津液亏虚,阴阳之气不达四末,“阴阳气不相顺接”,微循环不良故而为“厥”。此厥属阳厥。故厥证有阳明病阳盛之厥与厥阴病虚实夹杂之厥。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此“伤寒脉滑而厥”,脉滑主内热,厥乃厥脉,为“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的脉势不均匀之象,因阳气不通,故脉滑而厥主胸腹灼热而四肢冷,故平脉辩证为“里有热”。所以白虎汤证之厥属于津液不足、阳气亢奋的“厥阳”,脉象洪滑与之相应。《脉经》谓“滑与数相类”故脉滑与脉数相似,临证区别不易。但脉滑仅主内热,肌表温度不一定升高;而脉数,为热气有余,当表里俱热,肌肤温度一般较高。后世从脉滑主内热气盛之理,故定脉滑为痰热之象。
厥阴病之厥如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伤寒脉微而厥”即阳气虚微,阴气偏盛,导致“阴阳气不相顺接”,微循环不良,所以导致“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另如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从“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与“脉调和”的对比可知,此脉微厥之“微”当是对“厥”的形容,非阳不足之脉微,而是“稍少或稍弱”的意思。证见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绝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此“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厥的程度稍弱,热势也稍弱”之义。故此推论,“脉当微厥”实则指“轻微”或“细弱”的厥脉。故105条之“脉当微厥”应该属于厥脉但病势相对较缓的描述。
故从以上分析,厥脉多与厥阴病相关,尽管脉法提纲规定“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但厥阴病为“三经皆受病,已入于腑”,故厥阴病证候复杂,上中下三焦症状混杂难分,病机呈现“虚而杂、杂而乱”的特点,故寸关尺三关脉阴阳脉并见,左右脉位不对等,脉势、脉度强弱不均的“厥脉”之象。所以,凡临证中凡见证错综复杂、水热互结、虚实难辨者,皆属厥阴。厥阴病与久病迁延有关、尤其营养代谢紊乱者、滥用抗生素、激素者多见。如案示:
肖女士 1962年9月6日   泰和县石山乡农民。
2011/11/3诊见脉右寸浮细弦稍紧、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弦细、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舌淡略青,苔薄白。面色萎黄。诉:病已十四年,周而复始发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窝下为主。疼痛发作后的第三、四日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5度,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伴恶寒,烦热,无汗出。腹痛经过约一周以后即大便泻下,稀溏并夹白色粘液,日3-4次。平时则大便硬结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近几年来发作较频,发热、腹痛时间更长。发作时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头痛,手足冷,无食欲,口疮溃烂,小便涩短痛,夹血尿。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的发作并住院,甚至网络会诊都无结果,已耗费十余万元,中医、西医均治不效。检查示:肾结石,结肠炎,非萎缩性胃炎(糜烂出血型),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尿淀粉酶偏高,白细胞偏高,心电图提示二返、三返(均轻度)。厥阴病。乌梅丸合白头翁汤。
乌梅30细辛10干姜15黄连20当归15附片15花椒10桂枝15党参15黄柏15白头翁30秦皮20甘草10七剂
平脉辨证:
诊见右寸浮细弦稍紧、关细弦稍紧、尺沉细弦稍紧,左寸弦细、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其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均不对等、脉势强弱不均,当属厥脉,诊为厥阴病。
方证对应:
1、患者病达十四年之久,病程诊断符合厥阴病程。
2、证见周而复始发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窝下为主。疼痛发作后的第三、四日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5度,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伴恶寒,烦热,无汗出。此为厥阴病厥热胜复症状。见326条、332条、336条。
3、其下午2、3点开始发热到凌晨3、4点缓解,此为厥阴病欲解时。见328条。
4、伴恶寒,烦热,无汗出。属白虎汤证,此为厥阳。见334条、350条。
5、腹痛经过约一周以后即大便泻下,稀溏并夹白色粘液,日3-4次。属白头翁汤证,此为厥阴热利下重。见331条、334条、341条、367条、371条。
6、平时则大便硬结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属小承气汤证,此为厥寒冷结。。见340条、374条。
发作时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头痛,手足冷,无食欲,口疮溃烂,小便涩短痛,夹血尿。见335条、337条、342条。
此患者证候复杂,寒热虚实夹杂,属典型厥阴病,以乌梅丸为主方。
相关经文: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31条: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按语:
患者一周后复诊,症状稍有改善。继续原方到第三周,食欲增,精神好转,吃红参炖鸡汤复发高热,用乌梅丸合小承气汤,泄下污秽大便甚多,此后大便色由暗褐色转黄。患者总共服药近三个月,其间肾结石发作一次,改方四逆散合四金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郁金),但发热下利未再发作。该患者证候分析涉及《伤寒论》厥阴篇相关经文达16条,故运用经方,必须洞识方证,熟悉经文,并融会贯通。




上一篇:悟道张仲景之脉迟解读
下一篇:悟道张仲景之脉阴阳解

10

主题

6815

积分

757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5
QQ
发表于 2012-7-1 10: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2-7-1 1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外感病脉变化明显,内伤病脉的变化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2-7-1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内伤病重脉,也不一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9:19 , Processed in 0.06287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