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邱老先生听我引经据典地大谈桂枝与桂枝汤也颇有兴趣地点点头。
“还有由麻黄与桂枝相须组成的葛根汤是治疗外感发热的首选方,《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中都是用麻黄与桂枝等辛温的药解表退热的,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南朝的陶弘景,曾隐居温州永嘉楠溪和瑞安陶山多年,如今,陶山寺尚留有清人撰写的楹联:‘六朝霸业成誓水,千古名山犹姓陶’。他明确到指出‘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明明白白地记载着。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含有麻黄与桂枝的经方都被现今各种版本的《中医内科学》拒之于门外。”
邱老先生听了以后大为震动,最后他说:“看来畏怕桂枝、麻黄之风由来已久,并非温州一地如此。我读过绍兴何廉臣的《通俗伤寒论》,他对当时中医药界畏怕麻黄桂枝等药的倾向也极为不满,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在银翘散中加麻黄。看来发扬经方医学,临床使用经方中一些功效明显的药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我与邱老先生渐渐找到共同的语言。
“陆渊雷先生针对社会上与中医药界这种畏惧桂枝的反常现象,大力提倡学习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的《药征》。”我继续说道,“因为《药征》中有关药物的药性都是根据《伤寒论》、《金匮》而来,绝对不是杜撰。譬如对于桂枝的药性,吉益东洞说:‘桂枝主治冲逆’。一般中医师听了,不免疑为胡说,其实这是仲景遗法。在《伤寒论》、《金匮》随手拈来就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可见上冲就是用桂枝的标准。《伤寒论》又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与桂枝加桂汤’。这一条,《金匮》里也有。”
就这样我与邱先生的往来频繁了起来,经常在状元医院药房里谈医论药,在他的口中我学会了不少诊治疾病的经验。譬如他认为儿科用药有它自己的特点,不要轻易用经方。同时介绍了他自己亲历的一个病案:
一个三岁男孩,受凉发热,扁桃体红肿,眼睑浮肿,整夜啼哭不止,白血球20.0×10^9/L,体温39.5℃。开始几天用西药无效,西医怀疑为败血症,要求住院,但因家庭困难,就求诊于中医药治疗,看过两个中医师也没有效果,就求诊于邱先生,因为是邻居,所以推辞不掉。
“这是一个治疗小儿扁桃体红肿而发烧的单方,”邱先生说,“我已经治好了十多个类似的患者,你服一帖有效的话就继续服用,如果无效,请你马上到医院去治疗。”
就处方如下:
藿香三钱、寒水石三钱、青黛一钱、地骨皮三钱、紫草二钱,乳香一钱、僵蚕二钱。
服用一帖中药以后,症状明显减轻,连服三帖中药而痊愈。
邱先生的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知道这个所谓的单方出自北京儿科名医王润吉之手,他的孙子王鹏飞先生已经有一些论文公开发行。于是我就把王鹏飞先生的经验转化为方证辨证的模式应用于临床,渐渐地把握了它遣方用药的规律,成为我诊治小儿疾病的常用治法。
(完) (娄莘杉整理)
(选自《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
上一篇:【娄绍昆】《如鱼饮水知冷暖》四下一篇:娄绍昆《如鱼饮水知冷暖》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