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aragraph]
作者:北京军区总医院 刘端祺与刚“戴上癌症帽子”的患者谈“幸福感”自然是荒唐残酷的,但是不是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从此都与幸福无缘了呢?若有人直接断言:“得了癌症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肿瘤医生当然不会赞同。但在临床实践中,作为医生的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患者对幸福的追求呢?为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心理失衡,医生会以极大的爱心与善意伙同患者家属,既小心地避免在其面前谈及“癌症”,也谨慎地回避提及“幸福”。但这种“小心翼翼”是患者想要的吗?
最近一项对医院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很有意思:住院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远高于对治疗总体和就医整体环境的满意度。这个“肯定个体服务,否定整体理念”的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在与医护人员的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感情和信任,看到医生的付出和努力,体会到医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但同时,患者对当今落后的医疗理念存在不满。那什么样的医疗理念才会让癌症患者感觉最“舒坦”?
医者的误区:“只求生存却忽略了如何生存”
医生按公认方案精细治疗和严密观察癌症患者,尽可能地将患者的幸福纳入一系列医疗调查数据中,诸如预期存活时间、治疗反应率、疾病进展时间和死亡率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统计;为判定肿瘤大小,医生煞费苦心,传统的度量衡器具如卡尺等早已不够用,电脑测量现已成为核心技术,核素、超微和基因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癌症患者疗效的判断;此外,医生还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记录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对于每种新药或新的治疗方式,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双盲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效能。或许很多医生都认为,这就是他们对患者最大的关心。
但在医生尽责地努力“为患者好”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好”真的是患者想要的吗?这种“好”就是幸福吗?
近年,随着“惟科学”倾向在医学中的日益泛滥,加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时隐时现,人们纷纷质疑当代医学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正当性。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爱因斯坦就对“手段日臻完善、目标日趋紊乱”的所谓“科学的进步”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其实,正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所以其良知和人文素养应不只表现在简单地追问患者的“生存与存在”,更应追问这是“何种生存、如何存在”。医学是以善良之心强健人的身心体魄、提高患者幸福指数的科学。故患者本身的幸福才是医生的追求和医学的最终目的。
患者的追寻:“心中的满足才是幸福的方向”
其实,癌症患者即使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仍执着地规避着医院、医生及现行落后的医疗理念可能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坚定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这个幸福可能宏大到明显不能实现,但这样患者也不愿放弃,坚持要“为斯生,为斯死”;这个幸福也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微小到一场球赛、一张照片,甚至一碗妈妈亲手做的汤面就能满足。所有这些,都是医生不应忽视的。
幸福的存在贵在发现。在医生有意无意引导下,每天只注目于自己肿瘤的大小,这样的患者不容易有幸福感。
幸福的灵魂在于追求。在巨额医药费重压下,因病返贫、抑郁焦虑、万念俱灰的患者不容易有幸福感。
幸福需要环境的烘托。恶劣的住院环境、难得一见微笑的医生、没有隐私与尊严的治疗,都让患者难以获得幸福感。
幸福更是一项国策。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那么,医生也应宣告:我们做的一切都为“让患者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幸福可以是种持久的追求,重在过程,以致隽永绵长,耗尽一生;也可能只是瞬间迸发的满足,一瞬的灿烂,永难再现。不管怎样,幸福都是一门全方位、多元化的学问,医生须将其当作一门专业去学习,因为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是每个医生的责任。
癌症患者能幸福吗?当然!但医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强迫让所有癌症患者都“被幸福”。我们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患者感受幸福,把被世俗观念剥夺了的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权利交还给患者。医生应该,也一定能够,成为患者幸福的创造者、引导者和传递者。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先活出自己的道德感、生命感和幸福感,再把我们的活力、我们对生活的潇洒理解传递给患者,这可能是对患者最根本的治疗。 |
上一篇:伤不起的------加强核磁共振下一篇:真名士假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