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22|回复: 47

[其他] 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2-4-4 11: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上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品。

中药方剂是复方,服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不小。

中药方剂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达56%(即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而现代药品才22%。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以上是看《周超凡论中药》中一篇文章所见。

上面的话没有引全,容易引起误会,下面是周氏的原话:

   《周超凡论中药》26页、251页:“中药B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不可预测)多于A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可预测),其比值约为56:44;而西药只有22:78,即中药的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达到56%,而西药才20%——30%”。

   周先生这里不是讨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重点是说中药的B型不良反应在所有不良反应中的比例较高,这个比例比西药要高很多。就是说服用中药,明枪不少,暗箭很多。

周超凡2009年八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班上的讲话提纲(部分内容):

   充分利用毒理学科研成果,密切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对下列中药应谨慎使用,如果必要使用,也应间断使用,掌握剂量规范使用,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报告,合理处置,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解表药:苍耳子、细辛、浮萍
清热药:苦参、山豆根、千里光、夏枯草、天花粉、山慈姑、土茯苓、鸦胆子、白头翁、石膏、芒硝。
泻下药: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巴豆、千金子。
化湿药:厚朴
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防己、广防己、清风藤、威灵仙、独活、天仙藤。
利水渗湿药:关木通、泽泻、金钱草。
温里药:肉桂、吴茱萸、乌头、附子。
理气药:川楝子、青木香、枳实。
驱虫药:苦楝皮、槟榔、使君子、绵马贯众。
止血药:艾叶、地榆、白及。
活血化淤:马钱子、虎杖、水蛭、益母草、桃仁、侧柏叶。
止咳化痰药:马兜铃、款冬花、蛇胆、白果、洋金花、皂荚、胖大海。
平肝息风药:蜈蚣、全蝎、代赭石、决明子、天麻。
开窍药:石菖蒲、麝香。
补益药:补骨脂、何首乌。
收涩药:五倍子、石榴皮、罂粟壳。
涌吐药:瓜蒂、藜芦、常山。
解毒化腐生肌药:雄黄、朱砂、轻粉、蟾酥。
抗肿瘤药:斑蝥、黄独。

中成药:
对肝有毒性:牛黄解毒片(丸)、六神丸、复方青黛丸、白蚀丸、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朝阳丹、壮骨关节丸、克银丸。
对肾脏有毒性:龙胆泻肝丸(现已把关木通改为木通或川木通)、甘露消毒丸、冠心苏合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八正合剂、排石颗粒剂、安宫牛黄丸、散、胶囊




上一篇:关于中药房现在常见的一些伪劣假药(转)
下一篇:关于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与人工熊胆

2

主题

613

积分

65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13
发表于 2012-4-4 1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西医反对中医原因之一,很多人不以为是,实则当重视,中药致肝损肾损屡见不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5 03: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22%的西药存在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但是100%的西药存在可以预测的不良反应,  这个是常识.天知道, 长期不良反应的比例是多少.

西药即便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依然会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中药出现不良反应仅仅是在错误使用的前提之下. 这么重要的前提条件为什么提都不提一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4-5 07: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方剂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达56%.如果的确如此,我都不知道中华文明是靠什么延续至今的。在中草药质量有保证,方证对应,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的严格要求下使用,情况会是怎样呢?我等民间干中医的,还怎么混饭吃呢,这么高的不良反应率。且很多反应不是不可预测的。很多反应不仅可以预测,而且是预期中的排病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ephd 的帖子

ephd:22%的西药存在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但是100%的西药存在可以预测的不良反应,  这个是常识.天知道, 长期不良反应的比例是多少.

西药即便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依然会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中药 .. (2012-04-05 03:37)
22%和56%大概不是这个意思。具体我也说不上,两者的比较前提应该是一样的。这里引用这个数据 只是一个比较而已。

不良反应与用药不当不是一回事。这里说的不良反应是指用药正确条件下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并且与剂量无关,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属于可以预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例我感觉大概应该没什么问题。

现代药物多是单一的精纯物质,如果它们的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是22%;中药方剂的为56%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药方剂的就算是主要物质也是前者N倍(次要物质尚不论),别的不论,单是可能的过敏反应正常就应该是前者的几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0: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避用某些药物或许多少跟碰到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有时被认为是用错了而已。

比如很多人就对桂皮过敏,轻重不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815

积分

757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5
QQ
发表于 2012-4-5 1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的西医思维。[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5 1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22%和56%大概不是这个意思。具体我也说不上,两者的比较前提应该是一样的。这里引用这个数据 只是一个比较而已。

不良反应与用药不当不是一回事。这里说的不良反应是指用药正确 .. (2012-04-05 09:43) 
这个观点我比较不同意. 中药如果本身药没有问题, 医生又辩证正确, 那么是不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

难点在于辩证的正确, 这个纯粹是医生个人修为问题. 相信即便是目前最最NB的经方大夫也不好说自己是一个十全的上工. 也就是说他在辩证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失误,
这样的话, 你的"这里说的不良反应是指用药正确条件下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为你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来判断你采样的中医是否采用了正确的用药方式.

如果真的是要找正确的用药方式的中医代表, 很简单, 到黄教授的医案库里面挑选成功案例进行采样, 但是那样你能找到中药使用后有不良反应的例证吗? 这些例子都是服药后反应良好. 相反, 如果服药后无效和有不良反应, 一般我们都是认为辩证错误了. 这不是又和你的假设相矛盾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5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这个比例我感觉大概应该没什么问题。

现代药物多是单一的精纯物质,如果它们的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是22%;中药方剂的为56%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药方剂的就算是主要物质也是前者N .. (2012-04-05 10:35) 
你这个56%应该是目前中医业界辩证错误率的下限.

中医辩证错误开出药方, 病人服用后一些发生了不良反应, 一些没有. 也就是说因为医生的失误开错了处方导致病人有不良反应. 这个和药没有什么关系, 而是和人有重大的关系.

其实人有毛病不可以赖到药上面, 这个典型的推卸责任的做法. 就像一遇到无法医治解决不了的病就说是病人有DNA缺陷, 也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手段, 并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5 1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学童 的帖子

学童:这也是西医反对中医原因之一,很多人不以为是,实则当重视,中药致肝损肾损屡见不鲜。 (2012-04-04 19:13) 
此为药祸还是人祸?

前段时间看到的例子, 常年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这个是典型的滥用药物, 但是却怪到龙胆泻肝丸头上, 这个是非常典型的律师思维, 简单说就是滥用药物的医生为了保住自己的执照, 滥用药物的病人为了能获得药厂的赔偿. 利益而已, 与药何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4: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同意先生的观点。

长篇大论就不说了,简单一点来说,一种中药是有很多种成分多种效用的,就算是纯粹的一种成分也会有多种效用,你用药只是想利用它的某种效用。但它的其他效用也会对人体产生某种作用,这种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意图否认这一点是说不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14: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hbxtchc 的帖子

hbxtchc:典型的西医思维。[s:178] (2012-04-05 10:57)
中药的成分不会因为不同的思维而改变,中药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因为这种思维或那种思维而消失。出了医疗事故法官也不会管你是哪种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5 15: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看定义:“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我估计汤一笑先生是预计不到会有这么多分歧的。



明白了不良反应的定义,再来看排病反应,是不是会有新的认识呢?
不良反应,与毒性反应,与副作用等等都不可完全等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5 23: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不能同意先生的观点。

长篇大论就不说了,简单一点来说,一种中药是有很多种成分多种效用的,就算是纯粹的一种成分也会有多种效用,你用药只是想利用它的某种效用。但它的其他效用也会 .. (2012-04-05 14:48) 
其实道理说了很多也木有用, 能不能举两个反例给我, 然后我们可以就特定的例子来讨论.
前提: 正确用药, 正确剂量, 正确药物使用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ephd 的帖子

ephd:其实道理说了很多也木有用, 能不能举两个反例给我, 然后我们可以就特定的例子来讨论.
前提: 正确用药, 正确剂量, 正确药物使用方法 (2012-04-05 23:59)
如果11楼说的还不明白,那就不用讨论了。先生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3

积分

28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发表于 2012-4-6 0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如果11楼说的还不明白,那就不用讨论了。先生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



....... (2012-04-06 01:29) 
看来想不和你长篇大论还真是不行啊, 刚才回复的时候写了一大通, 结果不小心按了一下ESC键就全部不见了, 就只好简单的回复两句算了.
讨论问题还是不要怕麻烦的好, 讨论本就是不同观点的交换.

中药是有很多种成分多种效用的,就算是纯粹的一种成分也会有多种效用,你用药只是想利用它的某种效用。但它的其他效用也会对人体产生某种作用,这种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上面是你的原话, 我们就按这个讨论.

第一, 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西医认为的有效成分是完全两回事. 目前已经没有人否认中药的有效性, 就连脑瓜子进了水的方X子都提出”废医存药”的想法. 而且无论是日本还北美对中药提取物有效性的研究都已经超过30年了. 但是, 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可以成为成果的研究却是乏善可陈? 能称的上是成果中的经典之一就是青蒿素的提取研究. 青蒿素可以有效的抑制疟原虫. 中医采用直接内服青蒿汁液了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药上面药物提取可以获得成功. 因为直接内服青蒿汁液治疗方式并非中医的常规治疗方式, 这个属于经验疗法而非常规中医疗法. 而且这个经验疗法在用药思路上与西医的用药思路重合 --- 杀灭或抑制疟原虫. 而中医的使用大部分中药是针对人的, 并不是针对病的. 所以西医以西医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中药是无法找到中药中他们想要的所谓”有效成分”. 简单的说, 中药的有效成分的目的是用药后病人身体对药物的反应. 也就是说, 在正确使用中药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对它有何反应, 而且我们想要的就是这种反应. 所以就不存在所谓的不可预料的反应. 而大部分以治疗为目的的西药为的是杀灭病毒细菌, 或者是抑制肿瘤的生长等等目的, 所以基本上都是对所有生物或者特定生物(或有机体)有害的成分, 产生可预料或不可预料的结果是再所难免的.

第二, 中药在中医理论下讲究配伍, 所以使用单味中药的机会非常少, 配伍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一些药对身体的不良作用, 因而达到治病且不伤身的目的.例如麻黄汤是用来治疗太阳伤寒(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风寒感冒). 麻黄有让心跳加速的安非他命在里头, 所以药方里面采取了炙甘草来缓和它的这个作用, 另外, 煎煮的时候要求麻黄先煮, 且去掉上面漂浮的沫, 这样大量安非他命就会随着浮沫被去掉, 剩下的那点也被炙甘草中和掉, 而且炙甘草有强心阳的作用, 从根本上杜绝了安非他命对心脏的伤害. 中医要的仅仅是麻黄开表闭的这个功能. 当开了表闭之后会出汗, 这样肺里会损失一些阴液, 如果损失过多阴液将会造成肺泡工作异常, 所以药方里还有杏仁这味药来及时补充肺里的阴液, 避免问题的发生. 整个处方配合默契, 达到了开表闭发微汗的目的, 确又有效的做到不伤人体脏器. 药方中间虽然没有任何一个药是针对病毒的, 但是活生生的感冒病毒却可以随着发汗直接被人体免疫系统逼到身体表面, 人体可以轻松抗击感冒, 并且在12小时内回复健康状态. 西医里面没有这样的思维, 几乎所有的西药都是把战场设在人体里面, 在身体里面大战病毒细菌. 而中医是给邪气以出路, 让它离开身体. 一个是治人一个是治病. 所以, 中医使用中药是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可预料的不良作用产生, 而西医却无法避免这些事情发生, 即便将药物的副作用写在药片上也没有办法避免对身体潜在的伤害, 毕竟西医是分科的, 按倒葫芦起了瓢这种事情发生是无法避免的, 也是不可预料的.

第三, 中药和西药在使用年限上的巨大差异限制了其安全性和对身体不良反应的可预测性. 那怕是最后被纳入中医治疗体系的中药也已经被用了数百年之久了, 而伤寒杂病论里面使用的中药使用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 一个好的经方家完全可以把他们的用药范围限制在这些已经使用超过2000年的药里. 换句话来说, 中药在超过2000年的人体实验中在身体上会发生什么作用, 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是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 反观西医, 阿司匹林算是最早的西药了, 距今不过113年历史, 而且目前依然没有完全了解其副作用, 当下大量的被推荐让很多病人天天服用以防止心脏病, 而且很多病人长期服用后造成极易皮下瘀青出血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这些出现的问题除了停药外尚无良好解决方案. 其他的例如开始当老鼠药使用的的华法林也被医生当作血液稀释药让病人每天服用来防止血栓, 而服用病人不少因为药物的作用导致内脏出血不治. 这些都是西药可以预料的副作用. 目前西药的新药出现速度非常快, 淘汰也非常快, 有的药从出来到淘汰都不过10年, 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案例来支持其发现所有可以预料的人体反应. 而且药厂有巨大的利益在新药里面, 为了能获得FDA的上市许可, 他们不惜修改实验数据达到目的. 这些被扭曲的实验结果也会误导医生的判断. 达菲就是个非常出名的例子, 达菲这个药能上市完全是走了FDA的快速认证通道, 因为药厂有效的利用了人们对猪流感的恐慌, 但是这个药事实上没有任何用处.  加上大多数西药的主要功能在控制而非治疗, 所以病人需要终身依赖药物, 这样无形中成了药厂的钱袋子, 在这种巨额利益的诱惑下, 修改一下副作用的范围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预测的不良反应和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界限就被人为的模糊了. 反观中医,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

其他的就不说了, 所谓中药的不可以预料性完全是不合格的中医师错误用药导致的, 常用的100多种中药里面有毒的无毒的都可以被安全的使用, 这个完全是看医生的个人修为, 只要医生合格, 中药真的是很难看到不可预料的不良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815

积分

757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5
QQ
发表于 2012-4-6 1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中药的成分不会因为不同的思维而改变,中药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因为这种思维或那种思维而消失。出了医疗事故法官也不会管你是哪种思维。

 (2012-04-05 14:52) 
成分论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不按传统中医理论性味归经使用的药物只能叫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麻烦先看看中药的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1: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ephd 的帖子

ephd:看来想不和你长篇大论还真是不行啊, 刚才回复的时候写了一大通, 结果不小心按了一下ESC键就全部不见了, 就只好简单的回复两句算了.
讨论问题还是不要怕麻烦的好, 讨论本就是不同观点的交换. .. (2012-04-06 02:43)

你还是不敢说没有的。

真心希望先生能成为自己所说的那种水平的中医师,并祝先生日后行医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6 12: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理学中的
1、“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
2、“副作用”也称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药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
3、“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先弄懂定义,在共同前提下展开讨论。中药学发展到现在,要避开现代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
很多先生看到56和22的数字对比从感情上无法接受,但我支持汤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6 12: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量用药尤其要慎之又慎。
汤先生总是在研究切合临床的课题,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6 2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用药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生病的人体的偏性。如果中药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即按 "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达56%,  超过一半,那中医用药治病的合理性就成问题了。

我对这个数据表示怀疑,我自己的经验和观测都和这个数据对不上号。也许以后要注意观察,看看那些属于不良反应。

但我支持汤先生做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药物阙值的研究。我观察到用对了方剂,很小的药量就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小儿和很少用中药的人。我看到一个资料中说,治小儿病,如果开始使用5克半夏起效,以后再开方,半夏在5克以下就不会有效,因为这个小儿的半夏阙值已经到达5克。超量用药,会使人体的药物阙值变得很大,以后再用中药治病就很难起效,因为后医并不知道此人的某些药的阙值已不是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yzr 的帖子

syzr:中医用药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生病的人体的偏性。如果中药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即按 "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nb .. (2012-04-06 21:10)
56% 应该不是指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上,手头没书,当时在书店翻阅周超凡的书,了解《药典》剂量变迁方面的问题,注意到不良反应这个问题,只是大略从这两个比值知道中药方剂的不良反应并不低。印象中记住了这两个有比较的数据。

没有能完整的引用著者原话是我的问题。有时间再把原话完整引用。

我没有专门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这是现代专业中药学家研究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周氏的原话:

   《周超凡论中药》26页、251页:“中药B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不可预测)多于A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可预测),其比值约为56:44;而西药只有22:78,即中药的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达到56%,而西药才20%——30%”。

   周先生这里不是讨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重点是说中药的B型不良反应在所有不良反应中的比例较高,这个比例比西药要高很多。就是说服用中药,明枪不少,暗箭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9 0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查了一下关于周超凡先生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论述和报道,可了解周超凡先生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整体观点,摘抄在下面供参考。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药不良反应要比西药小和少
    周超凡开门见山地说:“事物总有两重性,中药也不例外,既有促进健康的正面效应,也就是疗效;也有妨害健康的负面效应,也就是不良反应。但中药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量很少、作用不显著,所以不良反应确实比西药要小和少。”
    周超凡进一步介绍说,中医药理论认为,无药不偏,无药不毒,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多且复杂,其功能和主治也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一种。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能与主治的一种或一小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其“偏性”必然带来不良影响,也就是中药的不良反应。以大黄为例,其功能为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等。如妇女经前或经期因实热便秘用大黄通便,就可能出现经血过多的不良反应。

2010年3月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做客新浪网,在谈到中药不良反应时说: 我国中成药有43个剂型,其中42个剂型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5%,而注射液一种剂型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占了约75%。也就是说,我国的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有七成以上是由注射液引起的。事实上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要少得多。唐镜波、吴蓬统计国内272种杂志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1980~1989年)为2316例,而仅1995年报道的西药不良反应病例就4008例。由此可看出大部分中药还是安全的。在使用中药时假如能用汤药的尽量用汤药假如用口服制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用注射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9 08: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汤先生能够坦承没有能完整的引用著者原话,并为避免误解,找出并补上原话,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中药方剂是复方,服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不知这句话是否是周先生的原话?

我看到几位研究药物生化的学者持相反的观点。下面是我过去收集的关于中西药比较的文献,以前在论坛发过一次,因论坛故障损失。我认为这几篇文献对认识单体和复方的讨论有一定的价值,再重发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9 0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和中药的比较 (转自 倪海厦大陆声援会网站)

一位药物生化学家所撰写 (为便于阅读,加了几个概念的翻译)

 对于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讲,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听起来似乎很玄。如果从生物和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药,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就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医药常识吧。

  先谈谈被现代人overuse(过度使用)的抗生素(antibiotics)。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可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让自己的防御系统加强。反而是稍微有点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也不管是不是对证。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antibiotics)只作用于细菌(bacteria),对病毒(virus)完全无用。如果你得了流感,却服用抗生素,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引起流感的是病毒(virus),不是细菌(bacteria)。题外话,打感冒疫苗(flu vaccine)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我们得了一次腮腺炎,就不会得第二次;出了一次水痘,也不会出第二次。因为得了腮腺炎、水痘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记得引起腮腺炎和水痘的病毒的样子。下次它们再来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就把它们通缉剿灭。可是没有人得了一次感冒就再不会得第二次。为什么?因为感冒病毒成千上万种,这次感染的和上次感染的不一样。所以,打了感冒疫苗后,也不可能产生针对这成千上万种感冒病毒的抗体,当然就是没用的啦。

  另外,抗生素有抑制免疫系统(immune suppression)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的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被诊断为“自身免疫疾病”,这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服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服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原本很有效的抗生素对你就失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剩下的那小部分为了生存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变异了的细菌对这种抗生素就产生了抵抗性。这时候,需要更强的抗生素才能对付这些死里逃生的细菌。同样的戏剧会继续上演……研发越来越强的抗生素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一批超级无敌细菌。到时候就真的大祸临头了。

  中药当中,不少药都有抗菌作用,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等等。可是,中药用了上千年,即没有产生抗药性,也没有抑制免疫系统。跟西药抗生素比,中药“抗生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一味中药就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一个处方又有好几味中药。一碗黑黑的汤药跟一颗抗生素相比较,其化学成分要复杂千百倍。这些成分当中,有抗菌的,有提高免疫力的,有利小便的,有刺激副交感神经的……它们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把细菌杀掉或赶跑,又不伤人体本身。也正因为这不是单兵独斗,而是团队工作,细菌无法同时对所有的成分产生抗药性,服中药也就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了。另外,因为其中有顾及免疫系统的成分,所以不但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问题,而且会加强免疫力。

  有趣的是,一些天然抗生素,例如黄柏里面的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那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天然抗生素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纯化变成西药呢?这是现在的药物化学家做的工作。本人是药物化学出身,却不认同这种中药“西药化”的做法。除了小檗碱,黄柏还含有黄柏碱(phellodendrine),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等等其它成分。小檗碱也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黄连的10%左右)。懂中药的人都知道,虽然黄连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但是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黄连清中焦湿热,又善泻心火;而黄柏除下焦湿热,又能兼补肾阴。更何况中医治病时,往往是用多种中药配伍成一个处方,例如“白头翁汤”里不仅有黄柏和黄连,还有白头翁和秦皮。这也就说明,单纯一个小檗碱是不能全部代表黄柏和黄连的。黄连素在中国是已经上市的药物,可是它的药用只是黄连和黄柏药用的一小部分。

  抗生素是西药学观点“single bullet, single target(一弹一靶)”的产物。100多年前,药物学家认为针对一种疾病(single target), 只需要一个化学药物(single bullet),就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所以,药物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药力超强的药物(magic bullet)。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受体(receptor)被生物学家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multiple bullets, multiple targets(多弹多靶)”的新观点。而这所谓的新观点,中医却用了几千年了。可是,从化学和生物的微观学角度,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怎么也搞不懂中医的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是的,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中医不懂化学,不了解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不懂分子生物学,不知道什么是受体。可是他们却可以做到“随手拈来都是药”。那我们就不得不慎重思考用以指导中医开药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了。

   如果你平时很少服用抗生素,真正感染了细菌,又无法看中医时,服用药力缓和的抗生素(例如黄连素、鱼腥草素钠等)就足以解你燃眉之急。若是平时常服抗生素,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恐怕强力抗生素对你也无用了。所以,请三思而后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9 08: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和调节的药

(摘自 栗子鼠的博客和倪海厦大陆声援会网站,括号内为倪海厦评注)

  其实人体非常奥妙,某些化学物质或神经传递物质的不平衡,有可能是中枢性的,也有可能是自律神经方面,西方医学对这些一概不加以考虑,只要认为缺乏某种激素,就一个劲的补充这类激素,而不从「调节」的角度切入,滥加补充的结果,造成两种现象,第一就是破坏人体原本互相结抗协调的平衡功能,第二就是病人从此对这种药品产生依赖性,剂量愈开愈高,而对身体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失眠」好了,刚开始只是一个小毛病,或许是自律神经的问题,而自律神经又牵涉到肠胃,或是肝脏方面蛋白质的转化,可是西方医学一概不思考说也许这些地方调节好了,失眠自然改善,反而用镇静剂强烈抑制中枢神经。如此用药,使得许多原本应该兴奋的大脑区块也一并被抑制,于是早上醒来头昏眼花,工作精神不集中,那么白天工作神经没有足够的兴奋,到了夜晚才开始兴奋,于是更睡不着,不得已又吃更多安眠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大脑该兴奋时被抑制,该休息时却又兴奋,不久以后手抖脚冷,而想停药却已来不及(服用镇静剂习惯之人突然停药会失心发狂),而西药厂却赚进大把钞票,实在可怜。
  
  其实汉医的药大部分是巨分子,与西医纯化物不同的是,更容易被人所吸收与调节,因为西医是直接就缺乏的产物予以补充,容易产生过与不及的毛病,也容易养成依赖性,汉医却是对「前驱物」予以补充,学过生化的人都知道,对上游的反应物予以补充,靠人体自行调节最后的产量,实在远比直接在下游给予补充高明,可惜现今多少人懂这个道理;就算懂了,又有多少人会灵活应用。(这句话说的真正是直中问题所在,此人了不起。)
  
  因此,汉医治疗失眠或精神方面疾病,不从单一的补充着手,而从各方面加以考虑,有的调节肠胃,进而调节自律神经丛;有的补充钙质的前驱物,让人体自行制造钙来稳定神经,恽子瑜前辈曾说,如果能了解病的机转,何必一定要阴阳五行,盖机转不明,尽管像西医现在病名一堆,也治不好病;又或是斤斤计较于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懂汉医的妙处正在附方配伍,能够面面俱到,也是死路一条。(这位学者将来必定是中国人的光荣,非常有智慧。)
  
  比方说治疗失眠的名方酸枣仁汤,酸早仁本身有镇静中枢神经的功用,方子里面的知母,对于黏膜消炎多有奇效(古时妇女阴道发炎常以此外敷),川芎可退大脑冲血,茯苓可调节肠胃之电解质,使肠道水分正常,自然让肠道附近的自律神经丛安定,有些人加香鼓、槴子来减低肠胃发酵,使人更易入睡;如此一来,中枢、自律、肠胃等方面全部顾到,实在较一味镇静剂硬干到底不知高明多少(请参考恽子瑜金匮要略新论)。(这就是经方的精神所在,今年暑假我要讲解的金匮,就是他所说的同一部书,也是人纪最后的一部著作。)
  
  其实大脑之不能安定,除了肠胃与自律神经外,肝脏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大环节,盖人体的蛋白质之制造与转化,肝脏可谓是大本营,大脑之不能安定,或精神失常,表面看来好像是大脑问题,但里面的神经传导物质,哪一个不是氨机酸或酵素构成,所以调节肝胆,也是另一种方法;又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有时多以昆虫入药,实因昆虫之属,多有镇静安神之效,惜世人不察尔;又如大便不通,使得肠胃蠕动变慢而失眠,若懂泻下之法,一方面兴奋副交感神经,亦可帮助病人入睡,总之方法之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观念非常的正确,这就是真正的正统中医所思考的问题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4-9 0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ephd 的帖子

ephd:此为药祸还是人祸?

前段时间看到的例子, 常年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这个是典型的滥用药物, 但是却怪到龙胆泻肝丸头上, 这个是非常典型的律师思维, 简单说就是滥用药物的医生为了保住自 .. (2012-04-05 11:40) 
这个事件好像是发生在英国吧?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4-9 0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提纯有没有发展前途?

摘自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

  我们国家两年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我们也有些院士是国外的,像李政道就在美国工作,开院士会的时候,他每次都来。三年前,一次院士会,美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黎念之先生,他是世界化学界的一个学科领头人,他这个化学物的提取是非常领先的,他想用这种方法,来中国寻找和中药研究相结合的这么一个结合点。来到中国以后,在开院士会期间,通过一个人找到了我,和我谈了一天的话,说我用这种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提取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没有发展前途?
  
  我说中药是一个多种成分的复合体,一味中药就是这样,更何况一个方剂,它的成分就非常非常复杂。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非常厉害。中药治疗痢疾,黄连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药物。可是黄连这个药,它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一时全国黄连脱销,国务院就提出来,要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黄连的有效成分。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从三棵针这种植物中提取小檗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连素。黄连当时用于临床,58年年末,59年一年,60年这一年疗效极好,对治疗痢疾疗效很好,因此有关部门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可是从 61年以后,再用黄连素治疗痢疾,没有效了。
  这些痢疾杆菌产生了耐药,对黄连素耐药的菌株,再用黄连来治疗仍然有效。
  
  我们国家好些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好多年,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它的分子结构,然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是一个单品,也是一个新药。有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奖。大概是三年还是四年后,我也记不清楚,又有人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那么后面那个成果的名字是什么呢?“抗青蒿素原虫的研究”,也就是说,第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原虫的研究,几年后,又有一项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我没有把话说颠倒吧,也就是说,青蒿素到临床上没有几年,疟原虫就产生了耐药,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抗疟药都耐药,但是再用青蒿煮水,又有效。
  
  我讲了这两个例子,我接着又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到一个农药厂去采访,那个农药厂生产杀苍蝇,杀蚊子的药。结果我在厂里的招待所里被一个蚊子叮了之后,肿得那么大,后来留下的痕迹三年、四年,十几年了还看得到。当时我就给他们的厂长说,我说厂长啊,你们农药厂,是专门生产杀苍蝇、杀蚊子药的,居然在厂区我被蚊子叮了,还这么大,这么痒,这么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说郝老师,不瞒您说,我们厂刚投产五年之内,方圆二十里路没有苍蝇和蚊子,够厉害的吧,可是五年之后,我们厂区居然有了苍蝇,有了蚊子,而且这个蚊子个子特别大,苍蝇个子特别大。这个蚊子要叮人一口,这个包啊就别想一年下去。果然,我这包就留了好几年,痕迹现在还有呀。为什么?蚊子对这种药耐药,耐药以后,那就是毒蚊子。
  
  不是有人报道吗,有个人被毒蛇叮了一口,他非常紧张,被毒蛇咬了会要命的,结果他自己没事,回头找那条蛇,那条蛇一翻肚死了,怎么回事?这个人本身长期在氢氰酸这种工厂里工作,他慢性的接触,如呼吸啊,他血液里的毒比毒蛇的毒还要厉害。
  
  我讲完这几件事情之后,黎念之院士明白了,他说中药之所以几千年以来不被淘汰,就是因为他是复合成分,你把它提纯了,当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是它很快就会被淘汰,就像打拳一样。黎念之教授的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你总是这一招,对方就防住你了,如果是无招无式,迷宗拳无招无式,对方很难防,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复合成分,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那更是复合的成分,这种复杂性,我们现代的科技还研究不了,就连我们世界上化学界的学科领头人黎念之教授,他对一个复方的成分在研究上,他都感到非常头痛。
  
  他听完我的这一段解说之后,回去完全放弃了用他的最先进的提纯手段研究中药的计划。今年春天他又来了,又是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他这次来主要是找我看病,不再提用那种方法,研究中药的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4-9 10: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yzr 的帖子

syzr:摘自郝万山老师讲《伤寒论》

  我们国家两年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我们也有些院士是国外的,像李政道就在美国工作,开院士会的时候,他每次都来。三年前,一次院士会,美国国籍的中国 .. (2012-04-09 09:01) 
总算有人明白了!

中药提纯不仅极大地浪费了中药材, 也误导了消费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4-9 1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世纪头10年是中药提纯最疯狂的时代, 我曾参加过几次世界医药会议, 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提取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甘草干姜汤 的帖子

甘草干姜汤:总算有人明白了!

中药提纯不仅极大地浪费了中药材, 也误导了消费者. (2012-04-09 10:26) 
那要看是什么提纯。

全成分浓缩也是提纯。颗粒冲剂之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4-9 1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也许不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在某些机体的个体过敏。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4-9 10: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俩说的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yzr 的帖子

syzr:汤先生能够坦承没有能完整的引用著者原话,并为避免误解,找出并补上原话,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中药方剂是复方,服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不知这句话是否是周先 .. (2012-04-09 08:05)
不是周氏的原话,理论推导。不严格。

周氏说中药不良反应要比西药小和少是有一个隐含前提的,就是中药和中药方剂的合法用量、合法用法的规定。

一般剂量大、疗程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高。“中药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量很少、作用不显著”,这是随着法定服用剂量、法定用法、疗程的不同规定而变化的。当然一般而言,对于某种特定的物质,一般服用中药,实质剂量应该不如精纯的西药剂量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有些也许不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在某些机体的个体过敏。 (2012-04-09 10:32) 
国际上和国家法律规定,此类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中药及中药方剂不良反应的研究、监测工作起步晚,且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更难认识、更难监测,目前国家并没有比较可靠的统计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全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比10年前增加了3.44倍。

各国政府对药物的管理,多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安全重于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正常用法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把不良反应定义为:“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一法定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药品必须合法合格。二是正常的用量、用法。即用药必须严格符合药品明示的规定,或遵守医师的正确医瞩。不正常、不合理的用药不在此列;三是发生了有害反应,且这种有害反应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者是出乎事先预料的。以上三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药品不良反应。

   而药品不良反应,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不能作为诉讼的依据。99年《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是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2002年9月1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规定,“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以外的”和“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不是医疗事故,从法律上把不良反应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4-9 1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国际上和国家法律规定,此类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2012-04-09 10:48) 
哦。这样啊。我以前临床因为担心“药物过敏”的问题,专门在网上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维生素B1/B12/维生素C,到中药的人参等等,无不会引起过敏的。几乎所有药物都存有“过敏”的可能。如果这些都认作是“药物不良反应”,那么是否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全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呢?别说药物,好多食物也会引起过敏的哦。是否也应该视为“食物不良反应”呢?
请楼主谅解我的语气,不是质问,是想多明白一点东西。毕竟对这个我不太懂的。我感觉楼主是真做学问的人。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哦。这样啊。我以前临床因为担心“药物过敏”的问题,专门在网上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维生素B1/B12/维生素C,到中药的人参等等,无不会引起过敏的。几乎所有药物都存有“过 .. (2012-04-09 12:05)
可以这样说的,前段时间论坛有位朋友发贴说碰到一个对谷类食物过敏的病人。

一种常用药物,总会存在对它过敏的人群,只是比例大小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4-9 1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可以这样说的,前段时间论坛有位朋友发贴说碰到一个对谷类食物过敏的病人。

一种常用药物,总会存在对它过敏的人群,只是比例大小而已。

....... (2012-04-09 12:33)
4月6日,郭X,女,26岁,因颜面、背部散发性粟粒状红丘疹来诊,颜面部丘疹以前就有,不痒,背部丘疹新起月余,痒。。。。。。常年不吃米饭,食之则胃不适,但可以食粥(不解何因)。不知是“过敏”还是“心理作用”?多素食。荤食也不适,但可以食鸡鸭。。。。。。
这是4月6日来找宅人就诊的一个患者的情况。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5: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见一病人,体廋面白,恶风微汗出,胸腹间自觉有热气上冲。予桂枝汤原方及服法,却被告知从不食米类食品,食之全身痒,我晕,只好以热牛奶替之。有没有别的方法或者加药

服桂枝汤,有人不食粥,怎么办|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 ... p;amp;page=1#1580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超凡2009年八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班上的讲话提纲(部分内容)

充分利用毒理学科研成果,密切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对下列中药应谨慎使用,如果必要使用,也应间断使用,掌握剂量规范使用,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报告,合理处置,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解表药:苍耳子、细辛、浮萍
清热药:苦参、山豆根、千里光、夏枯草、天花粉、山慈姑、土茯苓、鸦胆子、白头翁、石膏、芒硝。
泻下药: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巴豆、千金子。
化湿药:厚朴
祛风湿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防己、广防己、清风藤、威灵仙、独活、天仙藤。
利水渗湿药:关木通、泽泻、金钱草。
温里药:肉桂、吴茱萸、乌头、附子。
理气药:川楝子、青木香、枳实。
驱虫药:苦楝皮、槟榔、使君子、绵马贯众。
止血药:艾叶、地榆、白及。
活血化淤:马钱子、虎杖、水蛭、益母草、桃仁、侧柏叶。
止咳化痰药:马兜铃、款冬花、蛇胆、白果、洋金花、皂荚、胖大海。
平肝息风药:蜈蚣、全蝎、代赭石、决明子、天麻。
开窍药:石菖蒲、麝香。
补益药:补骨脂、何首乌。
收涩药:五倍子、石榴皮、罂粟壳。
涌吐药:瓜蒂、藜芦、常山。
解毒化腐生肌药:雄黄、朱砂、轻粉、蟾酥。
抗肿瘤药:斑蝥、黄独。
中成药:
对肝有毒性:牛黄解毒片(丸)、六神丸、复方青黛丸、白蚀丸、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朝阳丹、壮骨关节丸、克银丸。
对肾脏有毒性:龙胆泻肝丸(现已把关木通改为木通或川木通)、甘露消毒丸、冠心苏合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八正合剂、排石颗粒剂、安宫牛黄丸、散、胶囊。

以上部分补充入主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8: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对不良反应的研究少,药典中很多中药或成药是没有明示可能的不良反应的。

一旦正确合理的服药出了事故,法律上医生、药厂还是难以免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21 17: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hbxtchc 的帖子

hbxtchc:典型的西医思维。[s:178]  (2012-04-05 10:57) 
支持![s:1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6-14 2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受教!倍加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4:01 , Processed in 0.11343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