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731|回复: 10

请教:早期《方剂学讲义》中关于古今剂量换算的论述?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2-3-4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看有关资料,新中国中医方剂学是自1956年建立中医学院之后才开始组建的课程 

请教:南京中医学院 50年代出版的《方剂学讲义》 中有关于古今剂量换算的论述吗(1959年版、1960年版的都行)?

50年代其他版本的《方剂学讲义》中的相关论述也行。

本地图书馆查不到50年代的。




上一篇:右腿疼痛,发冷,不能走路
下一篇:请问黄煌先生这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吗?药还能继续服吗?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23: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发现,四川省成都中医进修学校 凌一揆编的《中医方剂学讲义 》是1955年版的。

百度了一下,原来凌一揆先生是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导师,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主要的研究领域在《中药学》。中药学学科也是凌一揆教授带领的团队创建的,中药学本科专业也是凌一揆最早开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看了凌一揆先生1984年版的《中药学》中关于药物剂量的论述,我终于明白《药典》中中药的日用量为什么这么低了。凌先生认为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一日量)约为5—10克;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15—30克。作为我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生导师,药典委员会委员,凌先生在这一领域的观点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5 05: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先生是思考这个问题。1953年的第一部药典已规定甘草的常用一次量是2-5克,一日量是6-15克。那时凌先生还不是委员。剂量小组的组长是张孝骞,成员有余云岫,林巧稚等。但比较奇怪的是对甘草的规定是见于附录中,正文中对中药材用量无直接标明用量规定,包括对大黄,桂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江龙 的帖子

江龙:原来先生是思考这个问题。1953年的第一部药典已规定甘草的常用一次量是2-5克,一日量是6-15克。那时凌先生还不是委员。剂量小组的组长是张孝骞,成员有余云岫,林巧稚等。但比较奇怪的是对 .. (2012-03-05 05:40)
1953年版药典中已经出现多种中草药,但惟有甘草是在正文中规定了常用量一次为2—5克,一日6—15克。53年版药典委员会中,植物药小组的组长是中国现代本草学和生药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赵燏黄先生。赵先生1931年的《中国新本草图志》中第一种研究的药物就是甘草,此书甘草部分举例的方剂,甘草的日用量大约在6—10克,又有说一次的用量为4—8克(出自汉方新用法)。赵先生曾留学日本专攻药学,师从当时日本生药学权威下山顺一郎。应该受日本生药学术的影响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本草图志》中的另外两种研究药物黄耆、人参都没有出现在53年版药典中。

书中论述:

黄耆 汉方新用法 “一次用量0.5—1克,往往至12克”。

人参 汉方新用法 “一次用量1—5克,往往至8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和中成药在药典中独立出来成一部分开始于1963年版药典。从63版药典一部来看,当时用量使用的单位主要是钱、分等,剂量应该主要是承自清代、民国的用药习惯。

1958年,经第三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研究并经卫生部批准,增聘中医专家8人,中药专家3人组成中医药专门委员会,负责中药生药和成药部分的编写。但我查不到这11人具体是谁,否则可以了解这些人的门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49

积分

56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9
发表于 2012-3-6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参照清代和民国度量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6 19: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起来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4 17:25 , Processed in 0.17543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