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典方在皮肤科应用举隅
史月君,李波,宋顺鹏,占城,朱英华,李乔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大连)
摘要:本文先容采用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黄甘草汤、桂枝汤、小柴胡汤、茵陈蒿汤辨证治疗湿疹、寒冷性荨麻疹、玫瑰糠疹、颜面痤疮博得良效,在临床工作中把握住经方的应用辨证要点; 可使其运用范围极大的超出原书所论; 从而更好的推广经典方临床运用。
关键词:经典方;皮肤科;应用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传统医学做出庞大进献,不只在内、外、妇、儿及在疑难杂病有奇特疗效,其在皮肤科领域实际及实践也有指导意义。如狐惑病(白塞病),白塞病又称口、眼、生殖器分析征,是以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严重临床表现的一种三联分析征。这些症状在西医学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中,张仲景其时所描绘的“狐惑病”即是本日之白塞氏病。“阴阳毒”即是本日之编制性红斑狼疮,编制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本身免疫性疾病,可侵陵皮肤、关节、肾脏、心、肺、脑等多个器官。在西医文献中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该篇有关“阴阳毒”证治及预后的
记叙:“阳毒之为病,面赤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凶恶之为病,面庞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湿疹在西医学中亦称为“湿疮”,形如粟米,浸淫遍体,滋水淋漓者又称为“浸淫疮”。发病时皮肤湿烂、渗液不休,具有缠绵难愈的特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篇中长篇大论地陈述了浸淫疮的预后:“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进口者,不可治。”他认为先从口部发作,然后流散于四肢,是疮毒从内向外透发,故预后较好,为顺证;若先从四肢发作,然后流向口部,疮毒由外朝内舒展、扩散,则预后不良,属逆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仲景之经方,屡获奇效,现举例如下:
1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所载,符合证为“食已即吐者”,用于清洗肠胃实热,缓急和胃,泻下而不伤正。用于亚急性湿疹,病例如下:
王××,男,39岁,干部,已婚,为门诊病历,2008年6月5目初诊。患者自述在2日前,臂内侧靠近肘部及两胫前不明原因出现较密集的点状红斑和淡红色粟粒样丘疹,伴发瘙痒,搔抓后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加剧。症见:双侧前臂内侧及两胫前对称性出现点、片状红斑和粟粒样丘疹,局部有少量水疱,如米粒到绿豆大小,轻度糜烂、渗出、痒甚、大便干、舌稍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诊为亚急性湿疹。证属:温热内蕴、复感风热之邪,搏结于肌表所致。拟大黄甘草汤:大黄120克,甘草3O克,水煎20分,待凉湿敷患处,每天2次。5日后红肿减退,水疱有吸收之势,糜烂面趋于枯燥,瘙痒显明加重。继原方外洗3日,症状基本消亡,至今未见复发。按: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属西医学“浸淫疮”范畴。湿蕴化热、干冷交结,偶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两相搏结,蕴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乃为热邪波及营血,热气蒸腾,水湿之邪浸淫泛滥所致。大黄清利干冷,兼祛表皮风热湿邪,配甘草增强清热除湿、止痒、解毒之功,使药力中转病所。
2桂枝汤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有解肌发布、和谐营卫之功。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休推广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皮肤科上也博得奇特疗效。
张×,女,40岁 2007年l2月9日初诊。有荨麻疹病史七八年,遇冷易发,发则周身皮肤起红色风团,瘙痒。服抗过敏药量渐加大而效愈差。常感手足冰冷,夏季尤甚,咽喉枯燥不舒,不欲饮水,二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证属表虚卫弱,风寒外客。治拟和谐营卫,祛风散寒。处方:炙桂枝lOg、炒白芍lOg、生黄芪15g、防风10g、生白术lOg、炙甘草3g、党参10g、当归lO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常法煎服。
复诊:。固然气温消沉,但皮疹未发。下颌部小片瘙痒,怕冷不恶风,咽部如故枯燥不舒,无痰,不咳。腰酸,胃中反面,噫气时作。舌质红、苔薄,脉细。原方去生姜、大枣,加法半夏lOg、南沙参12g、桔梗4g,7剂。
三诊:。皮疹未发,偶见皮肤痒感,经行先期1周,血量不多。头时晕,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于前方加制首乌lOg、枸杞子lOg,14剂,以善其后康复。寒冷性荨麻疹是以邪气内虚为主,复因外在风寒之邪侵袭机体,“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一旦失和,则“邪气客于肌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风寒伤表,病属卫分,故瘾疹色白,遇风、冷则甚,得暖则瘥。发疹技术也多在明显之日或朝夕阳微之时,治疗以整体调度营卫为主,补肺脾之气为辅,佐以活血祛风。正视营卫二气、肺脾与肌肤皮毛、内外风、心神等之间的干系,经由过程整体调度患者免疫力,达到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主意。桂枝汤为《伤寒论》名方; 药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具有解肌祛风; 和谐营卫之功; 用治太阳中风表虚证或杂病营卫反面自汗证。肺主气,司宣发,外合皮毛,皮肤与肺干系亲昵,皮肤必须依赖肺气的暖和才具润泽。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布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和谐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和谐药性,合桂枝辛甘化
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全方药虽仅5味。但组合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分身,阴阳并调。
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主方,《伤寒论》中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汪苓友曰:“柴胡证者,谓邪入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也。但见一证,谓或口苦,或咽干,目眩,或耳聋无闻,或肋下硬满,或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皮肤病虽有外在皮疹,正视局部辨证。然内
治之基础与外科相同。见到“柴胡证”即可用小柴胡汤,并联结局部辨证加减用药。
孙×,女34岁。躯干部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伴口苦1周。症见急性病容,精神欠佳,躯干部散在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局部水疱破溃后糜烂、结痂,水疱基底潮红,疱周有红晕,椭圆形,皮损向心性分布,舌尖红,苔黄,脉浮。诊断:玫瑰糠疹(疱疹性),属柴胡证。治宜和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5g、半夏15g、生姜10g、大枣5枚、金银花20g、连翘15g、荆芥15g、防风15g,2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精神显明恶化,无新发皮疹,原水疱逐步吸收,干涸,结痂,守前方去半夏、生姜、荆芥、防风,加生地、玄参,麦冬各15g;服6剂而愈。玫瑰糠疹为皮肤科罕见病,西医诊断为风热疱,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当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皮损椭圆形淡红鳞屑斑,其长轴与皮纹呈现一致,病多为4周~8周,皮肤以大疱表现为主者少见。临床症状较重。抓住“口苦”一证,辨为柴胡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联结病因到场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患者2周康复,疗效明显。
4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张仲景治疗“阳明瘀热在里发黄”的出名方剂,后世医家将其作为治疗干冷黄疸之第一要方,该方功效清热利湿退黄,治疗阳黄多有卓效。
刘×, 女,l8岁,初诊。1年来每发颜面痤疮,外用药治疗数次未愈, 后又服用乙烯雌酚,仍未见效, 乃转诊于余。患者每经来1周左右,颜面部始生痤疮, 多为圆形红色丘疹,挤压可有乳红色脂栓,偶见脓疮。月经一过, 症状日减,俟下次经来症状复作, 深以为苦。平日天性急躁、口苦咽干、两乳胀痛、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中黄腻,脉弦数。此乃肝经郁热,湿毒蕴结。治宜清肝理气,化湿解毒。方选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5g,栀子lOg, 大黄lOg, 薏苡仁30g, 丹皮lOg,赤芍lOg,郁金lOg,地肤子30g,柴胡lOg,升麻3g,甘草5g。水煎,每于经来前l0天服用5剂。经治疗2个月经周期,症状未发。后嘱患者服用逍遥丸4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该病是青春期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多为肝火亢盛、干冷内蕴所致, 每因情志暴躁、过食辛辣膏粱厚味而发。本案除以上诸因外,更加之经血下行, 肝阳误期,与干冷相结, “郁乃痤” 发为本病。选药茵陈、薏苡仁、栀子清热利湿, 柴胡、郁金调达肝木,大黄、丹皮、赤芍凉血散结。虽选治黄之茵陈蒿汤,但药证相合,其病乃愈。
5结语
皮肤病虽多发作于体表,但其发病多与脏腑、气血功效平衡有关。因此,仲景方也可通常应用于皮肤科。近些年来,经方在皮肤科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也蕴蓄堆积了值得鉴戒的经验。目前,许多罕见皮肤病需要提高疗效,许多慢性顽疾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因此,卖力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著,挖掘、探讨有用的治疗方式,异常必要纵观仲景用经方的严重思维方式“有是证用是方”; 追求“汤证相应”的适合干系;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把握住经方的应用辨证要点; 可使其运用范围极大的超出原书所论; 从而更好的推广经典方临床运用; 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
|
上一篇:几例日本用经方治外科病的医案下一篇:经方治疗皮肤病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