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96|回复: 3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汤(第一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1-12-2 1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方法
一、涉及桂枝汤条文,一一择出。
二、按照主之、宜、可与、不可与四类归类。
三、删除描述性、解释性词语,便于记忆。
四、不同条文进行比对,进一步归纳。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提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伤寒提纲: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一、涉及桂枝汤条文(25条)
(一)主之条文(2)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归纳一:12、太阳中风,热自发,汗自出,恶寒,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阳浮者,阴弱者,,啬啬,淅淅,翕翕,为解释语或修饰语可简化)
归纳二:12、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结合太阳病中风提纲,归纳)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归纳:13.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痛而恶寒,桂枝汤主之。
综上两条:桂枝汤主治之证共同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或缓,头痛或鼻鸣干呕。所区别者: 12条为典型太阳中风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13条不是中风典型症状,有头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12条冠以太阳中风,13条冠以太阳病,还是有细微差别。12条,讲脉缓,13条,未明确讲脉象,我理解,12条应该是脉浮缓,13条应该是脉浮,即太阳病提纲之脉,虽然浮,可能介于浮紧之间,不好辨别,总之是脉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2条和13条的区别就在:一是脉浮与脉浮缓;二是鼻鸣干呕与头痛,这可能与汗出畅否有关。当然,次数推测,并无实际观察。
因此,桂枝汤主之条目四要件可以概括如下: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凡见此四要件,当首先想到桂枝汤,然后再看有无鼻鸣干呕或头痛症状。
(二)宜条文(15):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归纳: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宜桂枝汤。(当以汗解,是说明治则)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外证未解,宜桂枝汤。(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说明治则)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汗复下,脉浮,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说明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治法错误;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说明浮为在外。)
小结:
一、42、44、45三条,可谓用心良苦。42条首先明确治则: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条再次声明,外证在,不可下;45条庸医乱治,外证未解而下之,幸好外证仍在,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此三条,次第明确:外证在,先解外;外证在,不可下;外证在,庸医下,有外仍解外。解外则为桂枝汤。
二、中间插入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先师用心良苦,果然下了,怎么办,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要我看来,此条放在45条,更为合适,即原文的42.43.44.45,为42.44.45.43。这样,四个条文的逻辑关系为:怎么治、不能怎么治、误治以后两个结果,即45。43,外证在,桂枝汤;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三、何为外证?其实读伤寒论,真的没有表里半表半里的说法,经常提到的是外证、外、里、半在里半在外。特别是半在里半在外,可能真的不能理解为就是半表半里。当然这里有胡希恕老和刘邵武老等大家的解释,非我一个门外汉可以理解的,我姑且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一番。42.44均提到外证,到底什么是外证?45条透露了一点信息,就是浮为在外。如果这条联系43条,有提到了表,表未解故也。那么外证和表有什么关系?也许表比较浅,或许说的就是表皮,外可能要深一些,比如包括肌肉,也许和胡老说的表差不多,伤寒论之外证即胡老所言之表证乎?从43条,可以看出,表未解,则微喘,联想到肺主皮毛,表大概应该是皮毛。胡思乱想,呵呵呵!
四、总之,42.43.44.45,告诉我们,必须先解外,解外桂枝汤。何为外,脉浮也!!!!!!!!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自汗出,宜桂枝汤。(中间为解释语,观伤寒论全文,抑或不为仲景语)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归纳: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脏无他病===排除他时,卫气不和===解释原因,先其时发汗===治疗办法)
小结:53.54两条,再次指示桂枝汤用药指证:自汗出或有热。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小便清者,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小结:56.57两条,分析了伤寒的两个变证:一是六七日不大便,二是半日许复烦,并明确了辩证依据:一是小便清;二是脉浮数。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归纳:伤寒,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宜四逆汤;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归纳: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宜桂枝汤。(此条重复,详加解释,抑或非原文)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归纳: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承气汤;脉浮虚者,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太阴病,脉浮者,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归纳: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后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归纳:吐利止, 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
小结:
1、91.372.387三条,均有身体痛症状,说明“桂枝本为解肌”,有治疗身痛作用。
2、164.234两条,均为表未解,宜桂枝汤。
3、240.276两条,强调脉浮或脉浮虚,仍有表证。
(三)可与条文(4):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归纳: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归纳: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归纳: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存疑)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
归纳:阳明病,脉迟===1.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气汤主之;2.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与桂枝汤;3.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4.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四)不可与条文(4):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归纳:太阳病,下之后==1.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2.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归纳: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归纳:63、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条宜调整顺序)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归纳一:162、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此条宜调整顺序)
归纳二:63.162条可以合并为===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小结:不可与,为三种情况:一是下后,气不上冲;二是酒客,有湿热者。此酒客当是常饮白酒者,非现在饮啤酒者。常饮白酒,湿热;常饮啤酒寒湿,我的推测,呵呵;三是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二、各条文归纳汇总
(一)主之条文(2):
归纳一:热自发,汗自出,恶寒,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归纳二:发热,汗出,恶风,脉缓,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
归纳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头痛而恶寒,桂枝汤主之。
小结:
1、共同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或缓,头痛或鼻鸣干呕。
2、所区别者: 12条为典型太阳中风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13条不是中风典型症状,有头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12条冠以太阳中风,13条冠以太阳病,还是有细微差别。12条,讲脉缓,13条,未明确讲脉象,我理解,12条应该是脉浮缓,13条应该是脉浮,即太阳病提纲之脉,虽然浮,可能介于浮紧之间,不好辨别,总之是脉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2条和13条的区别就在:一是脉浮与脉浮缓;二是鼻鸣干呕与头痛,这可能与汗出畅否有关。当然,次数推测,并无实际观察。
3、初步结论:桂枝汤主治之条目要件有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凡见此四要件,当首先想到桂枝汤,然后再看有无鼻鸣干呕或头痛症状。
(二)宜条文(15)
42、44、45三条
归纳一: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宜桂枝汤。
归纳二:太阳病,外证未解,宜桂枝汤。
归纳三:太阳病,脉浮,当须解外,宜桂枝汤。
小结:
1、外证未解,宜桂枝汤。42、44、45三条,可谓用心良苦。42条首先明确治则: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条再次声明,外证在,不可下;45条庸医乱治,外证未解而下之,幸好外证仍在,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此三条,次第明确:外证在,先解外;外证在,不可下;外证在,庸医下,有外仍解外。解外则为桂枝汤。
2、下后变证。中间插入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先师用心良苦,果然下了,怎么办,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要我看来,此条放在45条,更为合适,即原文的42.43.44.45,为42.44.45.43。这样,四个条文的逻辑关系为:怎么治、不能怎么治、误治以后两个结果,即45。43,外证在,桂枝汤;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初步结论。总之,42.43.44.45,告诉我们,必须先解外,解外桂枝汤。何为外,脉浮也!!!!!!!!
53.54两条
归纳一:自汗出,宜桂枝汤。
归纳二: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
小结:53.54两条,再次指示桂枝汤用药指证:自汗出或有热。
56.57两条
归纳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小便清者,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归纳二: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宜桂枝汤。
小结:56.57两条,分析了伤寒的两个变证:一是六七日不大便,二是半日许复烦,并明确了辩证依据:一是小便清;二是脉浮数。
91.95.372.387.164.234.240.276八条
1、91.372.387三条,均有身体痛症状,说明“桂枝本为解肌”,有治疗身痛作用。
2、164.234两条,均为表未解,宜桂枝汤。
3、240.276两条,强调脉浮或脉浮虚,仍有表证。
(三)可与条文(4):
归纳一: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归纳二: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
归纳三: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存疑)
归纳三:阳明病,脉迟,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与桂枝汤。
(四)不可与条文(4):
归纳一:下之后,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归纳二: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
归纳三: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归纳四:1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归纳五:63.162条可以合并为===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
小结:不可与,为三种情况:一是下后,气不上冲;二是酒客,有湿热者。此酒客当是常饮白酒者,非现在饮啤酒者。常饮白酒,湿热;常饮啤酒寒湿,我的推测,呵呵;三是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三、桂枝汤学习小结
(一)典型桂枝汤证的四要件: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二)凡外证未解,均应当考虑桂枝汤。
(三)有身疼痛者,可考虑桂枝汤。
四.题外话
1.何为外证?其实读伤寒论,真的没有表里半表半里的说法,经常提到的是外证、外、里、半在里半在外。特别是半在里半在外,可能真的不能理解为就是半表半里。当然这里有胡希恕老和刘邵武老等大家的解释,非我一个门外汉可以理解的,我姑且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一番。42.44均提到外证,到底什么是外证?45条透露了一点信息,就是浮为在外。如果这条联系43条,有提到了表,表未解故也。那么外证和表有什么关系?也许表比较浅,或许说的就是表皮,外可能要深一些,比如包括肌肉,也许和胡老说的表差不多,伤寒论之外证即胡老所言之表证乎?从43条,可以看出,表未解,则微喘,联想到肺主皮毛,表大概应该是皮毛。胡思乱想,呵呵呵!
2.喘者辨。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以上五条:
1、说明,下后仍有用桂枝汤的机会,15条==气上冲者,可与;43条==微喘着,桂枝汤加,这是表未解之喘,但是临床如何区别呢?;162条===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为什么呢?也许从脉象看,没有浮脉,所谓无外证。
2、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是说,喘家得了桂枝汤证,需要加厚朴杏子,不加也行,但是效果也许会打折扣。
3、63.162条,两条从文字看,发汗或下后,均会产生汗出而喘,无大热症状,应当绝对禁止桂枝汤。
一下是我较早写的一点东西:

桂枝汤,历来被封为“万方之祖”,其功效则概括为:调和营卫。难道排在第一,则为祖?本人业余自学,实在对一些理论不知所以然。所以想用最简单,亦或最笨的办法加以理解,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哪一天顿悟了,就会明白了,还是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吧。
     一、从感冒说起
     如果用感冒这个词,理解伤寒论,似乎太有点肤浅。但
是,细细理解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还不就是今天讲的感冒!感冒一词,好像起于清代官场,意即,官员请假的理由,后来被引用到人病了,需要休息。现在人的感冒,大概都可以归到伤寒、中风和少阴病。我的理解,呵呵没有临床数据支持:第一种===身体好的人,感冒一开始就是伤寒,所谓病的非常厉害,身上动哪哪痛,高烧40度以上,怕冷厉害。伤寒往往发生在小孩和青年身上。我家小孩几次感冒,都是伤寒;第二种===身体还算好,一着风,就难受,大概就是中风;第三种===身体很差,一感冒,就是少阴病,发不起来热,脉沉细,以中年以后和老年人常见。我老婆去年感冒,还是伤寒,今年就是少阴病。我自己则很久没有得过伤寒,哈哈。所以,可以借用火神派观点:阳气足则伤寒,阳气弱则少阴,在中间则中风。其实还有两种人:一种是,经常感冒的人,这种人还是身体好阳气足的人,没有大病;一种则是从来不感冒,自诩身体好,可是一得病,就是大病。当然我说这些,都是自己想的,没有理论和临床观察,不过也是一个理解方法。
     二、为什么感冒?
     刚才说了,感冒的三个类型。其实还有老百姓常说的一句:我伤风了!这个伤风,往往是鼻子清鼻涕、鼻塞,略有发烧怕冷,身上不舒服。身体好的人,休息一下也就好了。此伤风即中风也,中风之轻症也。
      那为什么会感冒呢?有人把身体比做成一个国家,我看在贴切不过了。内经也讲===正邪纷争。所谓风邪还是寒邪,亦或西医的细菌、病毒,总之都是身体不需要的,都是敌人。敌人犯境,自然边防军要自卫抵挡,做激烈斗争。如果身体好,阳气足(正气足),就像边防巩固,密不透风,一开始就拒敌于国门之外,那就是伤寒!如果边防稀里糊涂,那敌人就可能找一个空隙钻进来,所幸被我军及时发现,抵抗于外部,所谓表也,纷争于骨肉,那就是中风!如果边防松弛,加之军队软弱,则敌军长驱直入,快到了首都,才发现敌人来了,抵抗无力,只有抗“附子”这一威猛将军克敌。这就是感冒的比喻。
     三、什么是中风?
    中风,就是边防不固,军队涣散,放敌入境,所幸还可抵抗一番。犹如九一八,日本人打响第一枪,中华民族,本应奋起抵抗,蒋介石理应全力支持张学良。结果奉行不抵抗政策,步步退让,结果日本人又发起七七事变,这下可是由中风变成少阴。哈哈,扯远了。中风,不是身体没有体抗力,而是力量不足。那么需要干什么?当然,全国紧急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往前线,支援边防,这就是引出桂枝汤!
     四、桂枝汤什么作用?
     从上面分析看,说桂枝汤是万方之祖、伤寒论第一方,实在过誉,我看应该是麻黄汤。以后再叙。难道桂枝汤真的是调和营卫的吗?斗争就是斗争,调和就是投降。身体不是国家,可以分裂,绝对不能有不该有的东西。癌症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中风阶段,不是调和,而是激烈斗争!所以我说桂枝汤不是调和营卫的,而是加剧斗争的!依靠什么斗争?就是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源源不断的战士。意志就是阳气,战士就是津液!这回就好理解桂枝汤了。
看桂枝汤的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反正也不太明白,大概是通阳吧。反正与气有关。
     芍药===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大概跟血水有关。
     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看样子,五脏六腑都管,关键还在脾胃。
    干姜==气味辛,温,无毒。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看来生姜比干姜的功能要多一点。火神要药。
    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可以理解为补气血津液。
    五味药,共成桂枝汤。这样简单理解:
    桂枝芍药一组:桂枝把阳气,把津液运输出去,芍药把伤员运回来。所以曹颖甫的观点很有意思(我喜欢曹颖甫,就是因为他也是自学中医,理解起来容易),桂枝负责动脉,芍药负责经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要不然只管运兵,前线伤员会成负担。只管拉回伤员,前线无兵,怎能作战。所以桂枝芍药就是一拉一收。可以看成是运输系统。
    生姜大枣一组:生姜就像宣传系统,鼓舞士气,配合桂枝,把意志和战士送到该送的地方去。大枣生气补血,就算是征兵。可以看成是宣传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
      甘草则是坐镇中州,派兵遣将,要不然那四位兄弟不知何去何从。就算是指挥系统。
如此,指挥、保障、运输系统三足鼎立,当战无不胜。这分明是一个打仗系统,怎么能是调和营卫呢?
     五、桂枝汤怎么用?
    仲景书有关桂枝汤方证的条文共22条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伤寒论》第19条:若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满,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可以大概概括为:
一是真的是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二是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三是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四是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五是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六是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然还有禁忌证:一是伤寒表实证;二是湿热内盛者;三是毒热内盛者。
不论有多少类型,应用桂枝汤与经方无例外,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
当然后世医家拓展应用另当别论。有一点,下利,别忘了桂枝汤,哈哈。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五苓散(第三十一方)
下一篇:堪当重任之半夏(转)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29

积分

121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运用经方起沉疴,愈人

Rank: 4

积分
1129
发表于 2011-12-3 09: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1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3 13: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习精神可嘉,但功力有待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5:04 , Processed in 0.07566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