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五苓散(第三十一方)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可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一、共证
伤寒论涉及五苓散证共8条,先来分析一下,这8条的共同特点。
1、渴。明确提到渴的有6条:71之消渴,72之烦渴,73之汗出而渴,74之渴欲饮水,156之渴而口燥烦,244之渴。此外,386之欲饮水,也当是渴的表现。
2、小便不利。共2条::71条和156条。
渴的原因很多:百度上是这样说的==渴,证名。出《灵枢•五味》。即口渴,系自觉之口咽干燥。1、多由肺胃有热、津液耗损(或血虚)所致,2、亦可因脾虚失于运化,肾阳不足、气化失调,使津液不能上承、导致肺胃有热而渴;3、而水湿、痰饮、瘀血阻滞,也可影响正常气化和津液蒸腾的功能而产生口渴。从方剂看,五苓散的渴当是前两种为主。
二、渴的类型
纵观五苓散之渴,原因也都不一样:
1、胃中干之渴。71条之渴,是因为发汗而渴。肺胃有热、津液耗损(或血虚)是主要原因。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一层意思。很明确地指出==胃中干。这个时候补一点水,就会自己恢复的。就像吃的咸了,喝点水,自己就会缓解。下面的,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既与之有联系,又与之不完全相同。
2、胃中干并气化失调之渴。71条后半段以及72、73条,既有肺胃有热、津液耗损(或血虚)的原因,更有脾虚失于运化,肾阳不足、气化失调,使津液不能上承、导致肺胃有热而渴的原因。74、141、156、244、386五条,后者的原因为主。大概是胃中有水,但无法被身体吸收,所以表现为渴,小便不利的症状也较为明显。当然,也可能与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有关。这就是发汗会导致那么多的变证,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已。这也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不会千人一面,万人一方。
猪苓===味甘平。主治亥疟,解毒,辟蛊疰不祥,利水道。
泽泻===味甘寒。 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这几味药,都与水有关,猪苓利水道,泽泻消水除湿痹,白术除热除湿痹,茯苓利小便,桂枝补中益气。
总之,五苓散就是把不化的水,化为津液,为人体吸收,把不不通的水道打通,同时就像锄地把身体疏松(除湿痹)使人体上下内外通透。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
一是与白虎汤及加人参汤的区别。都有烦渴表现,浮数与洪大脉也不太好区别。曾有医案,误投白虎剂症状反剧,改投五苓散豁然而解,需要医家仔细辨认。白虎剂,应该是口渴以外伴随身大热,就像做饭干锅了,需要赶紧撤火加水。五苓散则是中下焦水饮,但是没有火,水还是水,身体吸收不了,这个时候,需要加火,还需要像锄地一样,松土,身体才能吸收。所以,五苓散的作用是锄地松土、疏通管道。
二是与金匮肾气丸的区别。五苓散一般都会伴有小便不利,金匮肾气丸也会小便不利。但是其原因完全不同。五苓散解决的是锄地松土、疏通管道;金匮肾气丸解决的是肾阳虚衰、增加能量。
此外,这里想讨论一下剂型的问题。现在的中医现代化,剂型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医院大部分都搞成了散剂或者颗粒。我的一位中医老师,自己在研究散剂,据说效果还好。不过我用过五苓散,体验过散剂和汤剂的区别。那是冯老给我母亲开的方子,是五苓散,但开的是汤剂。我母亲吃了三剂以后,说小便等其他症状好多了,不过就觉得胃里水汪汪的,不舒服。心想冯老开的药,不会有问题。既然主要症状都在减退,说明方向正确。但是又出来一个新的症状。当时,想先停一停,再打电话问冯老。过了几天,翻书是,看到74条,水逆一词,突然想到,莫非这是水逆的轻症?水汪汪的!改三剂试试,又弄了三剂。这次母亲说吃了效果特别好,吃完以后,就觉得肚子叽里咕噜的,也不再水汪汪的。
由此我想到,最起码用五苓散,如果是水逆症状明显的话,还是散剂为好!!!原因很简单,本来肚子里就是水液不好代谢,这时你在加水进去,肯定不好。就像桌子上撒了水,你最好用吸水的干东西去擦。农村用灶台灰最管用。用海绵更好。可是不能因为海绵吸水,就用已经吸了水的海绵。
结论:伤寒论的方子最好别改剂型。
所谓:
口渴烦躁用经方,首想白虎和五苓
白虎应当伴身热,五苓往往小便频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
上一篇:麻黄汤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汤(第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