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28|回复: 20

[原创]《神农本草经》药物札记

[复制链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发表于 2011-12-1 21: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天门冬
滋阴药,归肺、肾二经,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之功,而《本草经》言其尚“治诸暴风湿偏痹”。基于此说,临床于痹证及偏枯中伤及阴血者,用之可取一举两得之效。另《本草经》还言其可:“强骨髓”。现代药理研究天门冬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脱氢酶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或许是对“强骨髓”的现代注解。其实天门冬在血液病方面的治疗作用,当与其归肾经,具有滋补肾阴功效有关,所谓肾藏精,精血互生,精足则血充矣。现代中医人不应排斥而且要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知识,这对自身发展大有裨益,但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始终应该是中医的。正如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是省略了思维中“英译汉”的过程,直接用英语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去思考问题,与此相反,现代中医人则应力图避免西医认知疾病的思维模式或“西释中”的思维过程,坚持以中医理念指导下认知长病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王晓军 + 10 盼望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黄连  辩误---《药征》
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汤(第一方)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肉苁蓉
补肾助阳之药,质润,药力从容平和,为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常用药。其“除茎中寒热痛”,鲜有医者言之、用之,然此作用却在《本草经》中明言。茎,指男性生殖器,《诸病源候论》卷十四石淋候:“小便则茎痛,尿不能卒出”,即指茎中痛而言。由此推之,肉苁蓉尚有治疗石淋的功效。但是临床上对石淋的成因一直承袭传统的湿热煎熬,气滞血瘀的思维定式,治疗或清热通淋,或理气活血,历代医家虽有从虚论治者,但少有突破。其实在现代影像技术尚未应用于临床前,人们对石淋的认识仅停留在发生于输尿管、膀胱、尿道中的结石因嵌顿、梗阻而发生湿热下注和气滞血瘀的病理表现上,如此通淋排石治标,是毋庸质疑的,但笔者以为若以湿热煎熬释结石之成因,总感牵强,特别是发生于肾的结石就少有湿热之象,反而肾气亏虚症状尤显,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对泌尿系结石成因再认识的问题。中医认为结石是病理产物之一,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尿液的分泌与排泄,主要是肾中阳气的气化所为,并通过膀胱的参与共同完成,所谓“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当肾气亏虚,气化无权,化气不足,成形有余时,在一定量的积累后,自然就会出现成石的质变。在人体自保系统的自然排石作用下,若结石下移后嵌顿或梗阻在输尿管的三个狭窄、膀胱、尿道时,人体才会出现湿热、气滞、淤血等病理表现。可见尿石病发生:肾虚为本在前,湿热、气滞、淤血为标在后。若一味的清热通淋,或理气活血,就只治其标,不治其本,且久服通淋排石的药物更会耗伤肾气,结果是结石越排越多,难以治愈。可喜的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有学者采用补肾法治疗尿石病,结果补肾组之肾排泄功能和尿石排出率较分利组为优。四川余国俊先生以河间煨肾丸化裁治肾虚尿石病,也恒有效验,方中主要的7味药中,就有肉苁蓉,这也是本话题说起的端由。其实学术的创新与发展,取决于对前人成果的科学评论:有生命力的思想要勇于继承;因历史的原因存有片面的观点要去粗存精;对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要敢于摈弃求新;暂时无法定夺的问题要阙疑保留。这是一位学者前辈对我的忠告,我谨记。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91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16
发表于 2011-12-2 0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思维与中医思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035

积分

77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35
QQ
发表于 2011-12-2 07: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黄师说,<神龙本草经>中药性太多的道教修仙类内容穿凿其中,还是参悟<伤寒>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8

积分

27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08
发表于 2011-12-2 0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7: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滑石
    清热利湿药,笔者学浅只知其有利水渗湿,清解暑热的作用,以“六一散”闻名,暑天夹湿时多用。可在《本草经》中还说其另有“荡胃中积聚”之功,这在现代《中药学》中未见展开论述,只言其归胃经。最近,听说当今市场所售的面粉中,按国家标准允许添加一定比例的滑石粉,这有利于大批量机械化磨粉时,防止堵塞罗孔。对此我以为除以上原因外,从医学角度看,之所以允许少量添加滑石,是否因其少食无毒且具有排除胃中积聚(‘荡胃中积聚’之胃,应当理解为胃家)有关,人们进食含有滑石的面粉,因其有入胃利窍之功,不易积聚停滞,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食积化热者尤益。况且湿阻之人,脾之运化必弱,胃肠中易于积聚,在祛湿方中加滑石,如三仁汤之类,过去我们只了解其作用中利水渗湿的一面,尚不知它功效里还藏有“荡胃中积聚”的另一面,委屈它了,真应该为它“补功请赏”!当然也许鄙人寡闻,以上所述,同道早都知晓,那只能当我献丑喽。另外,很多现代版本的《本草经》在言滑石功效时,均以“荡胃中积聚寒热”句读,这表面上看是一个句读问题,但笔者以为实际是对“寒热”的理解有误。在《本草经》第一卷序录部分,论述了药物治疗适应症的主要疾病名称,“寒热”即在其中。“寒热”在六朝以前是独立的病名,非后世医家所指的寒热证候,如《诸病源候论》卷十二“冷热病诸侯”篇中就有“寒热”病的记载,可参考。因此,“荡胃中积聚”和“寒热”应读而分开,合而不读不妥。中医文献大家马继兴先生主编的《神农本草经辑注》已经把其分开句读,因该书荣获国家奖,应具有权威性。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8: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萆解
       历代本草大都认为本品能利湿而分清去浊,现代《中药学》也把萆解归于利水通淋药类,特别是古方“萆解分清饮”使萆解清利之功早为医家熟知。唯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先生则另有高见,他认为:“萆解味淡,性温,为其味淡而温,故能直趋膀胱温补下焦气化,治小儿夜睡遗尿,或大人小便频数,致大便干燥。其温补之性,兼能涩精秘气,患淋证者禁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同),他并以丰富的临床经验证明:“尝见有以利小便,而小便转癃闭者;以治淋证,竟致小便滴沥不通者,其误人可胜道哉”。至于“萆解分清饮”方中之萆解,他则认为“原治小便频数,溺出旋白如油,乃下焦虚寒,气化不固之证,观其佐以缩小便之益智,温下焦之乌药,其用意可知”。其实翻开《名医别录》已早有明言:萆解治“失溺”。《名医别录》为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注本,具有很高的信实程度。失溺者,小便失禁也。张锡纯先生也是在读了《本草经》以及《别录》文后直言:“萆解为固涩下焦之要药”。其创制的醒脾升陷汤即用萆解协同龙骨、牡蛎、萸肉以固涩小肠,合黄芪、白术、桑寄生、续断、炙甘草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证屡效。话说到兴头,笔者想起有《泉州本草》治“阴痿失溺”的一则验方,用萆解6g,附子4.5g,煎服。此方曾被一位当代医家判为“用萆解的方剂难以索解者”,不过虽然难解他仍有解论:“‘阴痿’阳虚居多,故用附子,‘失溺’何以堪萆解之利湿乎?盖阳虚而阴痿失溺,故用附子温阳以摄下元,而阳虚气不化,每多湿浊阻滞,是以用萆解兼以祛邪,殆取‘通以济塞’之义”。索解者迂回诠释了一周,最终仍然未能摆脱萆解清利之禁锢!其实对这一验方,若按《本草经》、《别录》以及张锡纯先生所云去解,则可一语道破:附子温肾阳,萆解治失溺。当然,萆解或利?抑或涩?见解至今可能尚不统一,但为学者,对暂时无法定夺的问题,与其硬解、强解,不如阙疑保留,俟以后完善,此当无疑。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枳实
       理气药,具有破气消积,泻痰除痞的作用。胸腹胃肠病常用,鲜闻枳实以祛风之功用于皮肤病的治疗。然《本草经》却言其能“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其中“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是形容肌肤中瘙痒程度极剧之状,也间接地说明枳实不仅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而且功效极强。如此显效的作用,为何后人鲜有问津选用呢?除本人见识浅薄无知外,只能阙疑待考了。不过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枳实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结合《本草经》所言,不管前人如何,我们先试用临床,若确实有效,岂不也拓宽了枳实的功效范围!何乐而不为呢?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厚朴
        性味苦、辛、温,是临床常用的燥湿理气药,兼有消积平喘的作用。而《本草经》还载其可“治…惊悸”,《别录》:“除惊,去留热”。说明厚朴另有镇惊止悸之功,现代却少闻。按《别录》言,惊者似由热所为,去留热,惊悸自除。清代名医陈修园也认为厚朴“温能散寒,苦能泄热,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神农本草经读》)。但散寒泄热属性相反,仅以一药之性味同时为之,总感牵强,若能从温散苦降解,以厚朴下气除满之功,所治气逆胀满之悸动,似乎更易理解。这种悸动,以实证居多,常见于功能性心脏疾病,如心脏的神经官能症,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在心悸、胸闷的同时,往往伴有脘痞、嗳气、腹胀、苔腻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中医辨证属火盛土壅,气逆湿阻。治拟黄连温胆汤加减,其中厚朴常配伍使用,若兼有便秘者,易以通腑降浊法施治,同理且效著。对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兼见的脘腹胀满症状,则不宜使用厚朴等下气除满之药,这类疾病出现的胃肠症状,常由火衰土弱,土失火燠,运化失权所致,病重者常于饱食后,子盗母气,心衰命殆。如再用苦温燥药只会耗气促命,治宜健脾益气,母病补子。北京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曾主持课题以健脾益气法治疗冠心病而获奖即是佐证。不过,近年来厚朴的安全使用问题已引起关注,国外临床中发现长期使用厚朴者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所含的厚朴酚被证实有肾毒性。因此临床应尽量缩短厚朴的使用时间,若必需长期使用者,应当在肾功能的监测下,联合保肾药物一并使用。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皮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涩、寒,常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症,并因其入肝泻火而治肝经郁火等病症。现代《中药学》还特别强调该药脾胃虚寒者忌用。《本草经》在论及秦皮时,言其“治风寒湿痹”。而《御览》引《本草经》则无“寒”字。可见秦皮还有祛风除湿之功,但以其性味苦寒,更宜于风湿痹中兼热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秦皮中所含有的马栗树皮甙,具有镇痛、利尿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故秦皮治痹,现代多用于痛风性关节炎。说到痛风,就不能不说到尿酸。由于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肾结石和肾病,人们常把尿酸视为无益有害的代谢产物而憎恨。其实这种认识对尿酸是不公平的,尿酸实际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虽能致病,但在防病上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尿酸本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性氧类物质的清除剂,其浓度较维生素C要高6倍,它具有抗氧化、防细胞突变的作用,当体内维生素不足时,尿酸可替代它们进行抗氧化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尿酸可抑制机体癌细胞的发生,抑制动脉硬化。从进化学的角度看,人类将具有降解尿酸功能的尿酸酶退化掉了,这本来是一种有益的突变,但过多的尿酸产生又可引起痛风、肾结石和肾病,特别是近年发现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班块中含有较多的尿酸,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直接作用,高尿酸是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使其保留优点又不损害其他器官?这是现代临床研究的新课题。在燥湿之秦皮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启发下,笔者以中医的思维去认识高尿酸血症,从提高脾胃的升清降浊和肾主水的蒸腾气化作用入手,施之临床,颇有效验,倘若以此为切入点思考和探索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或许会有所裨益。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葳
        紫葳又名凌霄,花赤黄色,岭南人雅称“倒挂金钟”。《诗经·小雅·苕之华》有诗句:“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诗中的“苕华”,即指凌霄花。凌霄花入药已有两千年历史,《本草经》列它为中品,并说它“主妇产乳余疾”。但现代《中药学》把它归于活血化瘀药,对它在妇女产乳余疾方面的治疗作用未能展开论述。关于“产乳余疾”,有学者释“乳”为“生子”,“余”引申为“瘀”,故认为是妇女产后出现的瘀血疼痛,并以《诸病源候论》中“产后余疾候”的内容为之佐证。笔者以为《诸病源候论》中“产后余疾候”是言“产后气血两虚,而起早劳役,虚损未复,为风邪所乘,令气力疲乏,肌肉柴瘦。若风冷入于肠胃,肠胃虚冷……冷搏气血”(《诸病源候论》)所致的虚寒性疾病,常言道:“产前一团火;产后一块冰”,妇女产后一般禁忌寒凉之品,而凌霄花性寒,若无热疾,产后用之欠宜。妇人产后诸疾中属热需散者,首推乳痈。乳痈为患,因热因瘀所致,瘀热多在肝、胃二经。凌霄花味辛能散,性寒疗热,并有破瘀通经之效,该药又入足厥阴肝经,“一切由于血瘀血热而成者,所当用此调治,盖此专主泻热,热去而血自活也”。(《本草求真》)故产后若乳痈为患,可配伍凌霄花治之,况且以其治痈,早为后世医家效验,《本草求真》中就有“是以肺痈之药,多有用此为君”的记载。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积分

1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好好学习

Rank: 2

积分
112
QQ
发表于 2011-12-16 2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6782

积分

736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8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06: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数则短文是敝人07年读《神农本草经》的读书札记,近几天上传几篇后,发现各位坛友对此兴趣不大,故准备不再继续上传了。致歉!


        不过学生想说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历代医家用药习惯所限,时至今日,《神农本草经》的原有功效很多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验证,现代《中药学》也未能论及,开发和拓展传统中药中有生命力的功效,是现今临床医家的每日课题,窃以为应该引起同仁重视。现阶段继承应该重于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28

积分

17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8
发表于 2011-12-17 1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17 18: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中医治病理法方药,药为最后的关键,对初学者少临床经验者苦读伤寒最佳,但天地之间无一物不是药啊,人所不同药也不同,望楼主勿灰心多研究,必有更佳之作,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1-12-19 0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主向沙丘沙先生那样,结合自己的临床医案用本草中药,相信你会有一番新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1-12-29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xdzh 的帖子

xdzh:        以上数则短文是敝人07年读《神农本草经》的读书札记,近几天上传几篇后,发现各位坛友对此兴趣不大,故准备不再继续上传了。致歉!


....... (2011-12-17 06:49) 
非常感谢您的辛劳!希望能够继续佳作!!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1-12-29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盼望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积分

13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billtu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11-12-30 2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1-2 20: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盼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2-1-3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望楼主继续!!!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15:54 , Processed in 0.11761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