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28|回复: 3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8-4-3 2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整理者:晨隐野

金匮要略--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即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可能会有用


1,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 五 麻 细 辛 半 草 芍 枝 ):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 麻黄 细辛 半夏 紫菀 冬花 半夏 五味 生姜 大枣 )---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 麻黄 杏仁 半夏 干姜 细辛 五味 小麦 石膏 )

14.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8.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比较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19.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0.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世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1.已椒苈黄丸-----(防已 椒目 葶苈 大黄)--驱逐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2.升麻鳖甲汤-----(升 鳖 归 草 ,雄黄 蜀椒 )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3.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4.木防已汤----(木防已 石膏 桂枝 人参 )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5.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6.甘草干姜汤-----4。2温养肺胃法。〈〈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嘱渴。〉〉
27.甘草附子汤-----(草6附2枚术6桂12)---祛风除湿,和营实卫,有敛散相互作用。《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8.甘草麻黄汤-----(草2麻4)----仲景治皮水,表虚的用防已茯苓汤,表实有热的用越婢加术汤,表寒有湿的用麻黄加术汤,表实无热的用此方,目的在于发汗除湿。

29.        甘草泻心汤-----湿热恋胃,胃气虚弱的,用此辛苦甘缓合剂,并不限于狐惑病。
30.        甘麦大枣汤-----9.30.10养胃润燥,没有刺激性,最适用于虚弱敏感的病人。
31.        半夏麻黄丸-----仲景治心悸,实际治水饮内停,比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心下痞力量为强,大概彼有呕吐,此有喘气,故同样化饮而用药不同。

32.        白术散(术芎蜀蛎)----温中剂,仲景用于养胎,恰与当归散一温一清相对,没有寒湿的勿用。
33.        当归散(当2术1芎2芍2芩2)--养血清热法。仲景虽说妊娠可以常服,后人并以黄芩,白术作为安胎圣药,但虚寒者终不相宜。

34.        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有寒。用寒疝,又用于产后腹痛,原因一致的。
35.        当归芍药散(归9芍50芎24术12苓12泻24)----和肝健脾法,后来逍遥散的组织与此相近。
36.        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妊娠大便难之不能用攻下药者。


37.        百合知母汤(30.9)---清润剂,治百合病误汗增燥。
38.        百合地黄汤(30.60)--清热养血,当为百合病的主方。

39.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内热重的,使从小便排出,与刘河间六一散用意相近。
40.        百合鸡子黄汤(    )--着重安内和中。

41.        滑石代赭汤(滑石9代赭9百合30),治百合病误下,有因势利导的意思。


42.        竹皮大丸(竹茹 石膏 白薇 甘草 桂枝 )此方以清热除烦为主,佐用桂枝,可能另有症状。
43.        赤小豆当归散---30.9仲景用于狐惑病,亦用于近血症,目的在清大肠湿热,兼有排脓作用。

44.        防已地黄汤(防已3防风9生地60桂枝9甘草3)----徐灵胎谓“此方它药轻而生地独重,乃治血中之风。”

45.        防已黄芪汤(术 甘 姜 枣 )---主治水湿在表,卫气虚弱。〈〈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46.        防已茯苓汤(防芪苓枝草)也助卫阳行水,比较防已黄芪汤力量为强。

47.        附子粳米汤(附子9半夏9甘草3大枣3粳米15)----治虚寒腹痛,王旭高认为脾胃药中加入附子,有通彻上下之力。上可散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48.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胃家实症主方,金匮中也用于宿食和下利之属于食滞者。并用于痉病,泻实热来存津液。即斧底抽薪法,非真能镇痉。

49.        小承气汤(大黄 厚朴 枳实 )---主治胃家实症。高痞满燥实坚全备者用大承气汤,不全用此方。

50.        厚朴三物汤(大黄 厚朴 枳实 ),小承汤变方,用量不同。承气的目的在于荡实,故重用大黄;此在行气,故重用枳朴。〈〈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51.        厚朴大黄汤(大黄 厚朴 枳实 )。也小承气汤的变方,目的在行气逐饮,必须胃实症可用。〈〈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52.        葶厉大枣汤---支饮不得息,葶厉大枣汤泻肺汤主之。

53.        厚朴七物汤(大黄9厚朴24枳实12  桂枝6甘草9生姜15大枣3)。即小承气汤与桂枝去芍汤合剂,是一种表里双解法,但里症重于表症。《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方之。》


54.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当用温药调和,此方实为主方,但力量和缓,只宜用于轻症或预防及病后调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55.        苓桂甘姜汤---

56.        苓桂甘枣汤---治寒水之气上逆,与桂枝加桂汤的偏重于外寒者有别。〈〈发汗发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豕,苓桂甘枣汤主之〉〉
57.        奔豚汤(当 芎 夏 葛 甘 芍 姜 李根皮 )---解散寒热而降逆气。和阳虚寒气上冲的奔豚症治法区别是:一重在肝,一重的肾。两者截然不同。〈〈奔豕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豕汤主之。〉〉

58.        苓桂味甘汤----重在制止冲气。〈〈青龙汤下之,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59.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化痰饮,用于无外感症者,此苓比苓桂术甘汤为强。〈〈冲气即低,而反咳,胸满者,用苓桂味汤去桂,加干姜细辛〉〉

60.        苓甘五味姜辛加半夏杏仁汤---〈〈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水支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61.        茯苓泽泻汤(茯16 桂4 术9 甘4 姜8 泽8 )---与五苓散性质相挥。五苓以利小便为主,此则以呕吐为主症。《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62.        
63.        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64.        五苓散-----〈〈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65.        枳术汤(枳实 白术 )健中化湿。后来常用于脾胃薄弱,消化不良,作为消补兼施法。〈〈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66.        栝蒌桂枝汤----即桂枝汤加瓜蒌,宜于表热不退,津液损伤筋脉失养所呈现的痉状,并非痉病主方。
67,栝蒌瞿麦汤----(瓜蒌根6瞿麦3山药9茯苓9附子6)生津利水为主,加附子当是助其气化。
67.        栝蒌牡蛎散----(瓜蒌根=牡蛎)生津止渴,引热下行,当是百合病口渴的主方。

68.        栝蒌薤白白酒汤()叶天士所谓辛滑通阳法,为胸痹主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69.        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半夏白酒)因兼有痰饮喘息,故加入半夏。〈〈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70.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实)----辛滑通阳,兼疏理胸腹气分。仲景遇胸满常用枳实,腹满常用厚朴。〈〈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也主之。〉〉

71.        茯苓杏仁甘草汤-----9.9.3宣肺宽胸法,兼有利水化饮作用。〈〈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

72.        橘皮汤(橘皮 生姜 )---理气止呕法。

73.        橘皮枳实生姜汤---30.9.15兼有宽胸作用。

74.        橘皮竹茹汤---(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也是橘皮汤加味,宜于呕吐之属于胃中虚热者。

75.        薏苡附子散(45.30)----祛寒利湿,舒展胸膈痹闭。〈〈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76.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汤痈

77.        葛根汤-----(葛 麻 桂芍甘姜枣)---即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目的在发汗而不欲其汗大出,且照顾津液。

78.        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阳散邪能力。如果下焦有寒,可改肉桂。

79.        桂枝加黄芪6汤-----与芪芍桂酒汤同治黄汗,用意亦相同,故兼治黄疸有表症。

80.        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助卫,用治痹证。符合于“针引阳气”的意义。

81.        黄芪建中汤-------增强补中益气的力量。

82.        桂枝加龙牡汤----固涩剂。宜于阳气不足症。

83.        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汤----麻4附9细辛3汤治太少同病,此方结合桂枝去芍汤鼓舞卫阳,主要是透发寒邪。〈〈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汤主之〉〉

84.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治心阳并有痰火上蒙之邪。

85.        桂枝生姜枳实汤()----通阳理气,舒畅中焦为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86.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 芍药9 知母12 麻黄6 防风12 附子12 白术15 甘草6 生姜15 )治阴阳俱痹,故药品较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87.        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茯桃皮==)和营卫,去瘀血,为下徵小剂。

88.        乌头汤-------(川乌  麻黄9芍药9黄芪9甘草9)善于通肌表之阳,含有麻醉作用,故治行痹,历节痛。

89.        乌头桂枝汤-----(桂枝汤加乌头)寒疝症表里同治法,亦可用于痹症。

90.        乌梅丸-----(乌梅 黄连 黄柏 干姜 桂枝 细辛 川椒 附子 )辛苦酸合剂,能治蛔,也治久利。

91.        麦门冬汤---(麦冬7半夏1人参大枣甘草粳米)---润肺化痰法。

92.        麻杏苡甘汤----2.6.9.3祛除表湿,使从汗解。〈〈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93.        旋覆花汤---(旋覆9,新绛,葱6)祛瘀和络法,用于胁痛最效。仲景用治半产漏下,疑有错误。

94.        排脓散----(枳实150 芍药36 桔梗12 鸡子黄)疑治肺痈。待考证。

95.        排脓汤----(甘草6桔梗9生姜3大枣5)即桔梗汤加味,也疑治肺痈,待考证。

100,        黄土汤---(地黄 白术 附子 甘草 阿胶 黄芩==9.伏龙肝24)---温补止血法,勿用于一般便血。

10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芩9芍6甘6枣5半夏10生姜9)---偏于热性呕利的胃肠同治法。与泻心汤不同的地方是,彼重在胃,此重在肠。〈〈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02,        肾气丸---(肉桂附子地黄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虚劳腰痛,痰饮短气,消渴小便反利和转胞不得溺,都为下焦阳虚,助其气化。

103,        温经汤----(归芍芎吴桂参姜草半胶麦)治虚冷结气,仲景用于带下,实为温散调经而设。

104,        胶艾汤-----(胶6艾9归9芍12地18芎6草6)---能调冲任虚损,故治经水淋沥,妊娠下血,胞阻腹痛,以及小产后恶露不止等。后人把甘草换香附,名妇宝丹,统治虚寒性经水不调。

105,        柏叶汤----(柏叶9干姜9艾9,马通汁现用童便),治虚寒性吐血,有引血归经意义。

106,        泻心汤----(大黄6黄连3黄芩3)治实热吐血,和柏叶汤恰恰相对,成为两大纲要。




上一篇:对仲景方证的一点认识
下一篇:胡希恕伤寒学术概要

0

主题

0

积分

3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5-2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也在做这样的读书笔记,过去总是看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医家的笔记那样简单,自己写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医家只写对自己来说有提示意义的东西,有许多没有反应在纸面上的东西,实际上是在他的脑海中,在他的知识储备中,虽然有时候我的笔记很肤浅,但往往只有我能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08-5-2 15: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皓于2008-05-02 14:43发表的  :
最近我也在做这样的读书笔记,过去总是看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医家的笔记那样简单,自己写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医家只写对自己来说有提示意义的东西,有许多没有反应在纸面上的东西,实际上是在他的脑海中,在他的知识储备中,虽然有时候我的笔记很肤浅,但往往只有我能看懂。
同感!我也是这样作笔记的![s:134][s: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08-5-10 2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笔记确实很重要啊,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6:02 , Processed in 0.2000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