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71|回复: 2

[推荐] 历代本草汇编“赤小豆”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7-9 17: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赤  小  豆(《本经》)

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后者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原植物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功效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临床用名有赤小豆。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下胀满。
《药性论》:使,味甘。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不过三度差。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差。通气,健脾胃。
《日华子本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开宝本草》:味甘、酸,平,温,无毒。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下胀满。
《本草衍义》:食之行小便,久则虚人,令人黑瘦枯燥。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阴中之阳,无毒。
《本草》云:主下水排脓,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下胀满。又治水肿,通健脾胃。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食则虚人,令人黑瘦枯燥。赤小豆花:治宿酒渴病,即腐婢也。花有腐气,故以名之。与葛花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气味平辛。
《本草经疏》:赤小豆,禀秋燥之气以生,《本经》味甘酸,气平,无毒。然详其用,味应有辛,非辛平则不能排痈肿脓血,及疗寒热热中消渴也。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吐逆者,气逆上升也。卒澼者,大肠湿热也。甘酸敛逆气,辛平散湿热,故亦主之。
简误:陶引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已即去,勿过剂也。基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渴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本草蒙筌》: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外科称要剂,脚气为捷方。散痈肿,末调鸡子清箍;下水气,末入通草汤服。小儿急黄烂疮,取汁洗之,不过三度;大人酒醉燥热,煎汁饮下,只消一瓯。和桑白皮煎,治湿痹延手足胀大;同活鲤鱼煮,疗脚气入脐腹突高。但专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
《本草乘雅》:豆为肾水之主谷,赤小者,又为肾之心物,水之用药矣。故主水用不行,致作水肿及痈脓尔。别录广之治寒热,热中消渴者,以寒本之气,入通于肾,而病热标之,亦肾气不周于胸,消渴引饮也。泄利癃闭,正水无用,腹满为枢机转阖,吐逆卒澼,为开阖两持。仲景用赤小豆汤,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之义,可默悟矣。
《药性解》: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经。主消热毒,排痈肿,解烦热,补血脉,止泄泻,下水气,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麦毒。
按: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独入之。经曰诸疮痛痒,皆属心火,又曰心主血,故主疗如上。小肠者,即受盛而与心应者也,故亦能利之。《衍义》曰:久服令人黑瘦枯燥,亦以利小便之故耳。
《本草备要》:通,行水散血。《十剂》作燥。
甘酸思邈咸冷。色赤,心之谷也。性下行,通小肠,利小便,心与小肠相表里。行水散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昔有患脚气者,用赤小豆袋盛,朝夕践踏之,遂愈。同鲤鱼煮食汁,能消水肿,煮粥亦佳。敷一切疮疽。鸡子白调末箍之,性极粘,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则不粘。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傅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痈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曰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止渴解酒,通乳下胎,然渗津液,久服食人枯瘦。《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按二药未可言燥,盖取其行水之功,然以木通、防己为通剂,通燥二义似重。故本集改热药为燥剂,而以行水为通剂。
《本经逢原》:即赤豆之小而色黯者,俗名猪肝赤,其性下行,通利小肠,故能利水降火,久食令人枯燥。瓜蒂散用之,以泄胸中寒实,正以其利水清热也。生末敷痈肿,为伤寒发颐要药。发芽同当归,治便红肠痈,取其能散蓄积之毒也。
《本草崇原》:赤豆煮熟,其味则甘,生时其气微酸,故曰甘酸平。豆者,水之谷也,其性下沉,是主从上而下,由外而内,色赤属火,又主从下而上,由内而外。《本经》主下水肿,乃从上而下,由外而内也。排痈肿脓血,乃从下而上,由内而外矣。
《本草求真》:[批]利小肠湿热。
赤小豆专入心,小肠。甘酸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入阴,通小肠而利有形之病,故与桑白皮同为利水除湿之剂。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是以水气内停,而见溺闭腹肿,手足挛痹,痈肿疮疽,非此莫治。朱氏《集验方》云: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取小豆七七粒为末,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后患恶疮近死,尚书郎傅永授以药,立愈。叩其方,赤小豆也。予苦胁疽,既至五脏,医以药治之,甚验。承亮曰:得非赤小豆耶。医谢曰:某用此活三十口,愿勿复言。有僧发背如烂瓜,邻家乳婢用此治之如神。但其性最粘,敷毒,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且能止湿解酒,通胎下乳。陈自明:予妇食食素,产后七日乳脉不行,服药无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当夜遂行。至十剂取此为燥,亦以水行而燥自生之意,并非因其药性本燥而言也。故书又戒多服则令人津液枯槁而燥。
《得配本草》:甘、酸。入手少阴、太阳经。行水散血,消肿排脓。通乳汁,下胞衣。
得鲤鱼,治脚气;得通草,下心气;得杏仁泄肉里湿热。配鸡子白,敷痘后痈毒;配根末,治痈疽神效。佐桑皮,去水肿;合黄蜡,治水谷积痢。
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
《本经疏证》:人身阳非阴不生,阴非阳不化。水火者阴阳之徵兆,故火贯水中,则水用宣,水藏火中,则火体靖。水用宣则五液各归其所,而无水溢之患,火体靖则诸气各由其道,而无煎灼之疴。痈肿脓血,火反灼水也。水肿者,火不行水也。虽然,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缘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谷气者归脾,豆又以象形为肾谷,赤小而紧,则又被心气于肾,所谓贯火气于水中,蓄水气于火内,乃其要则在乎本归脾,能吸火精防水溢也。(吸火精火生土也防水溢土克水也)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洵神已乎。而不知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故其凑于阴者,即不足于阳也。矧气血同以谷而化,化谷同以火为用。设使阴阳不平,火随化机而滞于血,则气分之火自衰,而为患于此,即不为患于彼。故气分为水肿,亟提血分之火,使转而和阳,则肿已,血分为痈脓,便撮其中之热,转随阳分而泄,则痈亦已,以同为脾家化气化血之火也。试观仲景之用赤小豆瓜蒂散,岂不以火入阴中,水无所藉以行,遂结于胸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岂不以火蒸于中,不能化外之湿,湿盛于外,不得交在中之阳以相经乎;赤小豆当归散,岂不以热迫于血,而阳分反无热乎?亦良以凡豆均钟生气于晚春,告成实于早秋,独此则布种生苗于中夏,成实必至秋尽,是其色红体小,禀气于火者,偏徘徊凉风清露之中而成其质,则其偏能引火气达于火退之处,而拔火气之正盛以转变凉爽之区,又何疑焉?予以赤小豆治肿,凡阳水益见其功,因悟及此。
渴有虚实,渴而小便多者,虚渴也;渴而小便不利者,实渴也。两者均于消渴病见之,伤寒中仍有饮水不化,水停生热而渴者,尤实中之实,此其验当以脉浮数,或水入即吐,或自汗出为凭。盖肠胃之受盛有限,水入之无节难量,故满则泄则溢矣。此则以伤寒而论,若杂病亦有水与热相搏而不相入者,则水不能化津,火适足以耗液,相搏则寒热,不相入则消渴,或阳结于上,阴溜于下为泄利,或不泄利为腹胀满,或反逆于上为吐,或入于幽隐成澼,皆可以利水已之。但察其水系未化者,以五苓散治之,使其上而后下,若其已化,则直以赤小豆通之可也。
《本草新编》:赤小豆,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入脾经。下水,治黄烂疮,解酒醉,燥湿浸手足肿大,疗脚气入脐高突。但专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亦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
《本草分经》:甘、酸,平。色赤入心。性下行而通小肠,行水散血,清热解毒。敷疮通乳汁,下胞胎。最渗精液,不宜久服。




上一篇:历代本草汇编“赤石脂”
下一篇:历代本草汇编“土鳖虫”

1

主题

3306

积分

20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三人行 必有我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306
发表于 2011-7-10 16: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1-7-12 0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3:49 , Processed in 0.06519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