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88|回复: 4

[推荐]赵立波、杨大华谈话录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089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5-28 1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土豆 2006-12-04 19:49
有一天晚上去食堂吃晚饭,真巧碰到赵立波、杨大华两位师兄正在边吃边聊,便坐下听他们谈话。回去后整理在日记本上。现贴出供大家参考、评论。

2003年10月25日 17:30-18:30 汉中食堂
赵立波:制半夏120克,蜂蜜200克,一剂用量,治疗上消化道疾病。(闻者无不咋舌)张锡纯的方子有些效果,但不能根治,考虑到张氏的方子许多是用于急症的,故能很好的控制住症状,且有许多是药简效宏之品。如定心汤、从龙汤、秘红丹、活血效灵丹、升陷汤、理冲汤、固冲汤、曲直汤较为好用。
张薛光:朱良春老先生亦常用张氏方,并有意撰写一部张氏方的效验医案,惜尚未闻其付梓。
杨大华:《眼科奇论》“大发汗散”治疗外障有奇验,并看到数篇报道。古人不欺骗后人,“外障皆属于寒”真乃惊世之论。
赵立波:曾治一糖尿病腹泻,用七味白术散重用葛根,后忆及老师讲解葛根芩连汤,始悟及我真是多此一举。何不干脆用此方呢?真是悔恨没有读透《伤寒论》。
杨大华:有许多病实有外寒内迫,如冠心病,特别是在北方,外邪致冠脉痉挛,有用当归四逆汤效验者。活血化瘀法用的不多,易耗气伤阳,宜配合益气运化瘀滞,温阳复脉。
张薛光:赵锡武治疗此等诸症恒以《金匮要略》“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论作为依据用药。
杨大华:有些医家治疗感冒于银翘散中加入麻黄,作为发汗,解除外邪;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外感目赤口干欲饮水,项背强痛等。
赵立波:余治感冒恒用麻桂剂,偶尔亦用香薷饮,而从未用诸如银翘散、桑菊饮之类。出现目赤口渴等可改用柴胡剂。治病不在方多而在认准方证,灵活运用经方,后世之时方及温病方实无存在、使用之必要,大有迷惑后世学人,使后人陷入机械之框架中。
许多医家将自己的秘方和盘托出,然有未详其说者,如有未论其内服或外敷者;有寻常方基础上加一两味奇异、似不合理法之品,其为使用该方取效之关键或着眼点呢?还是是混淆耳目,使其神术秘方貌似献出实则仍秘于独门?不得而知。故在阅读经验书籍等时应培养慧眼。
杨大华:某药工抓药时颇为留心名医之处方。每于患者抓药时问曰:此方治何病?并录之。二诊抓药时则问曰:上方效否?并记下所更之方或药。必有效验者方存之,不验者则弃之不录。如此数载,竟有医名。叹曰:中医也有如此学法,可谓心诚则灵。
赵立波:上海金寿山氏,家族世代业医。幼年,其父命其打好基础理论,俟时机成熟,则授之以家传,然未及金氏有侍诊的机会,其父便驾鹤西去。后“偷方”于药铺,或去药堂观察名医看病,亦是善学者。


ydh 2006-12-04 20:37
您可真是个有心人啊!
对于这段“三家村夜话”,您不提,我还真要忘了。
真怀念和立波兄相处的那段美好时光!他对经方的坚定一直鼓舞着我,他的奇思妙想常常令我思路开阔,他的深厚根基和丰富经验更让我望尘莫及,他的音容笑貌每每走入我的梦乡......
他曾对我说,只要我们相互勉励,相互扶持,定会迎来空谷桃花的美好境界!
而今,人面不在,落叶、流水、秋去
相伴只有
无尽感伤
......


llb1979 2006-12-05 19:00
赵兄见解颇有不同凡响之处,而且切中肯綮。


雍乾 2007-01-05 14:59
恩师《中医传统流派》启人蒙溃。我兄若在,将是“经典伤寒派”的中流砥柱,可惜呀!  


yj123 2007-02-14 21:59
赵立波怎么了????


沙丘沙 2007-02-19 12:13
赵先生因病去世了.


修园 2007-03-11 17:14
不知下面的赵立波是不是上面所讲的赵立波。
赵立波医案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为缅怀胡希恕先生这位被日本中医界赞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以及许多弥留之际仍担忧中医前途和命运难以瞑目的中医前辈们,让他们放心中医的根仍然生机勃勃;为实践我的恩师黄煌教授“让大家了解经方,运用经方,是振兴中医当务之急”的呼吁;为感谢中医药论坛罗本逊、古水流、秦越人等诸先生为寻找、整理胡老伤寒论讲座录音及其它医学大家讲解经典的学习资料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为使他们的劳动转化为学习经方、运用经方的动力。本人特此摘录部分临床应用经方的实例,旨在抛砖引玉。只是想让有志于学习经方者和自己共勉“念兹,务兹,用兹”(刘渡舟先生语)。我想说的是经方易学易用,“大道至简”啊。

注:案中所引体质请参阅黄煌教授《中医十大类方》一书,兹不赘述。处方中药物未标剂量单位为克,剂量按《金匮图解是要·附篇》(主编张家礼陈仁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折算。煎服法按经文要求。
  本人在此所录经方案历,都是自己临床中印象深刻者,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西医没有满意治疗方案或疗效不好而就诊者;自己陋见认为方证运用有新意者;治疗过程中有惊无险(着实捏把汗)者;有虽然治愈但回头细思,如起手辨证再精细准确些可能截断或明显缩短疗程者(有按语说明供同道借鉴)。诸如此类等等,套用尤在泾先贤的话说属经方应用的“变局”。至于其常者,即诸位经方同道和本人每天临诊都经常用到的则不再赘述,以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另:为叙述方便见,有西医病名者则取其为每案标题,无者则以最据代表病机的方证为每案标题;只求词能达意,抛砖引玉,贻笑大方处望同道斧正海涵。
  一、慢性胆囊炎
某女,56岁,患慢性胆囊炎30年。平素手足不温、右胁下痞闷不舒隐痛时作,别无异常;发作时周身有触电感后背尤甚,右胁下疼痛剧烈牵及腰背右侧,痛苦异常。多次到沈阳诊治,各种检查除慢性胆囊炎外,别无异常。此次发作来诊:症状同上,观其人乃大黄体质,诊其反脉沉细。一诊处大黄附子汤:大黄20 附子15 细辛5 羚羊角(另)5 ,3剂。回家后整理当日病历时,细思该患如一诊效果良好,也可考虑用千金温脾汤。复诊效果非常好,触电感一天只有偶尔2-3次发作但时间短、程度轻,右胁已不疼痛,大便日二次未见频繁腹泻,脉仍沉细。故决定20 附子15 干姜10 党参10 炙甘草10 羚羊角另5, 3剂。复诊时,自述服药后感觉不如上回药舒服,除大便次数稍多外,症状无名显改善且触电感发作次数见多。诊其脉沉细中微现躁动迹象。只好效不更方,三诊用一诊原方去羚羊角。复诊:原有症状全部消失,但大便溏薄日2-3次,头部多汗,胃纳较前稍差,脉略弦。四诊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40 炙甘草10 牡蛎10 干姜10 黄芩15 桂枝15 花粉20 3剂。后电话告知已痊愈   
二、百合病
女,22岁,身体瘦弱,因过河看见蟾蜍而发病,其人见水则举止似蟾蜍,西医按癔病治疗无效,服中西药则吐而不受。诊之:舌红苔少脉细数。 据脉证投百合地黄汤:百合(另)75(以水泡一夜去水,另用一斤煮取半斤,加生地汁合煮取半斤) 生地100(用半斤水泡一夜绞取汁) 3剂而愈。
三、柴苓汤   
女,34岁,经北京同仁医院诊为右眼“视网膜中浆性病变”,左眼也有出血倾向,不愿激光手术治疗,前来求诊。症状:右眼视物变形,双眼干涩,用眼超过20分钟眼刺痛,易头痛、后脑尤甚,月经前乳房胀痛明显,自述易患尿路感染,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微弦。 据脉证及柴胡体质处以柴苓汤:柴胡40 黄芩15 党参15半夏20 炙甘草15 生姜15 大枣3枚用煎好的汤药冲服五苓散,6剂后干涩及刺痛症状改善。20天后进京复查,右眼恢复较好,左眼正常,自觉除视物仍有变形,余症均明显好转。为巩固计,以柴苓汤为基本方,据脉证先后间或服用益气聪明汤、驻景丸(汤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4月余。症状至今稳定。
  一老妪,自诉口中流涎半月余,流涎常不自知,夜间尤甚,每夜须换枕巾。背部沉紧而有冷感。余无明显异症。体形中等,舌苔白滑,双手脉微弦。据脉证及桂枝体质投苓桂术甘汤:茯苓60 桂枝45 白术30 炙甘草30 ,3剂症状若失
五、黄疸
  某男,52岁,出差后到家发热39℃,周身乏力,自服抗感冒药、西医输液治疗4天高热不退前来就诊。诊之:咳嗽阵作夜轻日重,发热(体温39℃),无汗(予退烧药则汗出,平时不爱出汗)、恶寒甚,口渴但不喜饮,纳尚可,腹部按之软,大便次数减少(正常时每天一次),舌苔黄腻,脉躁数。思考再三,想不出相符的经方的方证,恰值当时研读先贤杨睿(杨氏善治瘟病,其尤精于伤寒,读其书自明)《寒温条辨》,书中强调只要脉躁数者升降散主之。故一诊处以升降散加味:大黄20 白僵蚕10 蝉蜕10 姜黄3 石膏30 苦参6 3剂。
  复诊:自述药未尽三剂身热已退,但巩膜、全身发黄,纳可,二便调,舌苔黄腻,脉数有力。二诊据脉证处茵陈蒿汤:茵陈(另)90 栀子15 大黄30 3剂。
复诊:自述大便日2-3次,小便频而量多呈深黄色且有灼热感,舌脉无名显变化。三诊仍处以茵陈蒿汤:茵陈(另)90 栀子15 大黄30 3剂。
  复诊:巩膜黄染减轻,身黄依旧且周身出现频繁刺痒,小便仍呈深黄色频而量多且有灼热感,舌脉无名显变化。四诊处以处茵陈蒿汤:茵陈(另)90 栀子15 大黄30 6剂。
  复诊:巩膜黄染明显减轻,身黄减轻周身偶有刺痒,小便呈黄色只晨尿灼热感明显,舌已无黄苔但仍腻,脉象渐趋和缓。五诊仍处以处茵陈蒿汤:茵陈(另)90 栀子15 大黄30 3剂。
  复诊:巩膜已无黄染,身已不痒且身黄色度明显不如以前鲜明,小便只晨起后几泡呈黄色(下午已不黄),舌苔微腻,脉细缓。六诊据脉证处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另)50 泽泻25 白术15 茯苓15 猪苓15 桂枝10 3剂。
复诊:周身仍见黄色,乏力明显减轻,纳可,小便清,大便已恢复正常,舌脉变化不显。七诊仍处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另)50 泽泻25 白术15 茯苓15 猪苓15 桂枝10 6剂。
复诊:身黄明显见淡,仍有乏力感,纳可,小便清,大便正常,舌脉同前。八诊仍处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另) 50泽泻25 白术15 茯苓15 猪苓15 桂枝10 3剂。
  复诊:身黄只隐约可见,仍有乏力感,余无异常,舌苔正常,脉细缓。九诊仍处茵陈五苓散(汤剂):茵陈(另) 50 泽泻25 白术15 茯苓15 猪苓15 桂枝10 3剂。
  复诊:身黄全退,仍有乏力感,虽觉饮食尚可但不如从前,脉微弦。十诊处以香砂养胃丸调理而愈。
附:该病人诊治过程,从出现黄疸计服药30剂,读来可能显得冗长无味,但却是我临床以来最棘手最耗心血的,真正领教了什么叫“湿性缠绵”,至今回想整个治疗过程仍历历在目,仍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黄疸发作前期大多出现外感症状,我还亲身经历了一例,在我刚学中医时,我的一位20多岁的朋友也是高烧不退,后来出现黄疸。输了近两个月的液才痊愈,痊愈后乏力感非常明显。从年龄、疗程、愈后恢复及费用支出对比看,对黄疸的治疗中医明显优于西医,但新传染病法似乎取消中医了这一优势,令人扼腕。我一直在想如一诊不用升降散而用大柴胡汤合五苓散,可能疗效会更好。希望能得到各位高明指点。
六、慢性结肠炎
  某男59岁,自来水公司干部,腹泻近30年。大便一日3-4次,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便前腹微痛,近3年来加重,大便一日6次以上。多次去北京诊治,中西药用过无数,自述如用药后大便次数减少,则腹部疼痛加重且增加胀满。患者本人已对治疗失去信心,近2年来已不再服用药物,在朋友多次劝说下前来就诊。症状如下:项背部时常不舒,较易出汗,周身沉重,大便粘滞不爽解而不畅,一日6-7次,舌苔微黄而厚腻,脉浮而有力。余无明显异常。 处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另)80 黄芩30 黄连30 炙甘草20   3剂。第3剂未服完就来复诊,非常兴奋,自述腹已不痛,项背部非常舒服,大便3-4次解后畅快。诊之:舌苔变化不大,脉浮弱沉取有力。二诊处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30 黄连45   黄柏45   秦皮45   炙甘草30   阿胶另30 。 3剂。一剂未服完前来复诊,愁容满面,自诉腹泻加重,自中午服药至早晨复诊大便12次以上问药还能继续服否。诊之:别无明显不适,亦未觉明显乏力,舌苔明显消退,脉亦趣和缓。诊毕,我说这是病愈之兆,接着为其详细分析了脉证变化的缘由,患者一扫来时满脸阴霾,又信心十足回去服药了。又是第3剂药未服尽前来复诊 ,自诉从回去后当天只大便4次,第2剂始每天2次,余无不适,非常高兴。诊之:舌苔薄白,脉略弦。三诊处以乌梅丸日2次。十日后电话告知一切正常,再三表示谢意,问是否还需继续服药。嘱其续服 乌梅丸日1次,注意饮食
七、结肠癌术后合并肠梗阻
  女,35岁,结肠癌术后合并肠梗阻5.5天,西医外科邀我会诊(准备行剖腹探查术)。诊之:腹部胀满明显高出胸部,体质尚可,舌红苔黄腻,脉浮重按略弱但不绝。投小承气汤:大黄60 厚朴30   枳实30   1剂。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又是西医专家邀请会诊,本人身为中医代表,深感对病人责任重大,故让患者家属取药后,我决定亲自煎药,药煎好后(医院医经下班),我让病人首服六分之一,40分钟后无响动,又服另外六分之一,30分钟后病人开始第一次转气,我回家已近晚上八点钟,到晚上10点一直间断有矢气,我让患者停服余药。第2天早晨我去病房看患者,自述一夜矢气不断,感觉很舒服,早晨外科查房说腹围减少12厘米,已正常排气。
八、湿疹
  某男孩,5岁,手脚心出小水泡而痒,前来就诊。据其母讲,患儿起病之初,全身不规则出现小米粒样小疙瘩(手脚心不出),抓破后出水,先求治于西医皮科,因停西药就复发而转求治于中医,诊为湿疹,经内服外洗,全身症状痊愈。但自此后每天早晨手脚心出小水泡,出来后孩子就显得心烦发脾气、抓痒,到下午就逐渐消退不见也不抓痒了,每日如此。两月来辗转于中西医治疗乏效。刻诊:患儿桂枝体质倾向,摸其手心觉温热,问其是否经常头痛、肚子痛(患儿点头,其母确认是),大便干,舌苔略厚,脉微弦。据脉证及桂枝体质处桂枝加芍药汤:桂枝30 白芍60   炙甘草20   生姜30 大枣8枚   3剂。其母药房取完药后又返回门诊,显得很失望,言外之意对如此廉价的3味药(生姜大枣自备)方子疗效很是怀疑。为了让她认真按医嘱给患儿煎服药,我只好诈称说这是我的“家传效方”,这才满心欢喜的带孩子走了。回家整理当日病历至此张方时对自己的表现觉得既好笑又无奈。过后患儿家属也没按医嘱单上联系方式给我回电话(附带说明一下:我的所有病人都配送一张我自己设计的医嘱单,包括煎药的水量、煎药顺序、服药方法、出门诊时间、联系方式等。),我已把这件事淡忘了。忽然有一天,患儿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来找我讨要“秘方”,说药只服2剂孩子就好了,我一愣马上回想起那天可笑的一幕。我只好实话实说,患儿母亲非但没不高兴,反倒检讨自己一番。
九、腰间盘滑脱
  男,53岁,腰腿剧痛,脚麻,头晕,西医诊为腰间盘滑脱欲予手术疗法,患者不同意,到我处要求中药保守治疗。诊之:舌紫暗苔薄白,脉微弦。据脉证及柴胡体质投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汤剂):柴胡20 白芍20   枳实20   炙甘草20   桂枝20   丹皮20   茯苓20   桃仁20   3剂明显减轻,6剂愈。
  某女,35岁,化妆品过敏,整个面部肿起两月余,多方求治中西医皮科未愈,前来就诊。诊之:面部肿起皮肤触之硬而粗糙,双目勉强能睁开一条缝隙,嘴唇也高高肿起,面部皮肤色素明显沉着呈暗红色(和颈部白嫩肤色一比愈发显得面部象熏肉色),面部刺痒且下午定时出现阵发性虫咬感,每遇热则出现虫咬感且面痒加重,为此两月来不敢进热的饮食,无汗,口干但不喜饮,纳可,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问其吃过某医生的药吗?答曰昨日刚服完第六付。
一诊据脉证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30 白芍30 炙甘草20 生姜30 大枣8枚   1剂。 麻黄另30 桂枝20 炙甘草10杏仁6 1剂。分煎另兑。嘱其服药汗出后,停余药前来复诊。服药当晚汗出,第二日早来复诊:我和患者一样惊喜异常(我再次为经方的神奇疗效而惊叹):面部肿胀已消大半,眼部只有眼皮微肿,药后口干渴,舌暗苔薄黄,脉浮数。
二诊据脉证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另30 连翘30 杏仁6 桑白皮60 生干草30   生姜30   大枣12枚 赤小豆一大把3剂。复诊:面部肿胀已消,面部皮肤仍粗糙肤色仍暗,已无虫咬感,下午面部有轻微烘热感着急、紧张明显),口已不渴,大便汤日2-3次,舌暗苔薄白,脉缓。
三诊据脉证处柴胡桂枝汤:柴胡20 黄芩9 党参9   半夏10   炙甘草9   桂枝9   白芍9   生姜9大枣3枚   3剂。复诊:面色微有转变,皮肤手感差,余无明显变化。三诊小柴胡汤加鳖甲:柴胡40 黄芩15   党参15   半夏20   炙甘草15   鳖甲15   生姜15   大枣4枚   3剂。复诊:面部皮肤颜色和质感都有所改善。
四诊小柴胡汤加鳖甲上方续进6剂 ,嘱其每天吃二次药,6剂9天服完。复诊:面部皮肤质感正常,面部肤色已有明显改观,嘱其停药待色素退尽。
附:该患首诊处方在桂枝麻黄各半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选择上确实费了一番斟酌,最后据证及我了解的本地中医皮科的用药习惯(病变皮肤红色一般使用辛凉解表祛风药),故决定趁其仍有凉药余力、内热不显之机处桂枝麻黄各半汤给邪以出路。但面对病人对热如此敏感,着实捏了一把汗,二诊的欣喜之情现在回想起来仍旧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侥幸成功也有前医一半的功劳。景岳先贤的十问歌乃我辈行道之至宝之一也。




上一篇:[推荐]“截断”
下一篇:[推荐]“九大体质”映射“九大病机”
传承经方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2-2-23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2-23 11: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2-2-23 1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启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2-2-23 1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棒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4:34 , Processed in 0.07013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