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50|回复: 0

谈谈水饮病

[复制链接]

23

主题

512

积分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http://blog.sina.com.cn/sazaos

Rank: 3Rank: 3

积分
512
发表于 2024-6-5 16:28:0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谈谈水饮病

本文已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三一元薮》。


严格的说水饮病应该是两种病,一种是水病,一种是饮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第十二篇谈到“夫饮有四,何谓也”,这即是饮病,在水气病脉并治第十四篇谈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石水、有黄汗。”此即为水病,水病与饮病有共同的地方,即为人体局部区域“水“相对的多余。水火土是一家,水火土三元及一,水有余,则三元不谐,不能及一,因此水病和饮病在病性与病征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治疗上也有相同处,故常把水病和饮病合在一起,称之为“水饮病”。
现在很多中医书都把水饮混为一谈了,那么,水病与饮病有没有不同呢?其实我们看金匮要略就知道,仲景把它们分作了两个病,把它们分开了,写了两篇文章,仲景是这样的认知,提示后人也应该有这样的考虑,其实,认清了其中的不同在临床上是很有意义的。下面简单的谈谈饮病。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从上面的金匮原文可以看出,饮是流动的,如“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如“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如“饮后水流在胁下”,“饮”是流动的水,“饮”是流动的失活性的水。那么,这个水是在粘膜外,还是在粘膜内呢?所谓粘膜,也即是胃肠粘膜、胸腹膜、肌筋膜等等,水走肠间,这明显就是肠粘膜之外,确实也只有在粘膜外的失活性水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果是粘膜内的失活性水,很容易被束缚住,失去流动性。饮具有流动性,这与西医的各种积液很相似,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所以这些积液的治疗可参看饮的治疗方法。饮具有流动性,所以会随体位而变化,如内耳迷路积液的眩晕症,则动则眩晕,再如胸腔积液的动则作喘,还有肺部饮病的动则咳嗽。相对而言,水病是粘膜内,弥散在细胞组织间的,缺乏了流动性,如皮肤肿,按之凹陷不起,缺乏弹性。
在脉象上,饮病往往出现弦脉,水病的往往会不清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可以从医理推理出来,这里就不多说了。《金匮要略》里记载有“脉双弦者寒,单弦者饮”,伤寒之中太阳伤寒证也是一种饮病,因其因寒而得,故又称“寒饮”,寒饮在四肢肌肤,则为溢饮,如麻黄汤证;寒饮在气管则为支饮,如小青龙汤证。饮病可因温度变化而得,也可因湿度与压力变化而得,伤寒可得饮病只是其中一端而已。
在《金匮要略》中痰饮是与咳嗽划分在一起的,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第十二“的篇名,痰液是气管里排泄物,是流动于粘膜外的失活水的混合物,是故,痰液也属于饮,咳嗽也是饮病,咳嗽是最常见的饮病,所以仲景直接把痰饮与咳嗽放在一篇里讲了。
四饮之中“痰饮”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名词,容易与,咳嗽吐痰相混,有人把“痰饮”认为是“淡饮”,所谓“淡”者,不稠也,比正常排泄的肠内容物要稀的多,此说或可采纳。
水病与饮病都属“水“过度的疾病,在治疗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饮病多由外感而得,多与机体组织的闭结相关,饮在粘膜外,所以要打开通路,把人体失活化的分泌物排出来,同时也要抑制其再度产生。把人体失活化的分泌物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给邪以出路”,所以往往要用上苦味煊通之药。《金匮要略》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何以和之?辛甘闷润而已,通闭解结也。水病多与脏腑功能相关,多为内伤,治水则宜协调五脏,利水排浊。




上一篇:温病学在《伤寒论》中的范围
下一篇:五苓散证与口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3 11:20 , Processed in 0.11718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