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776|回复: 16

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20-6-20 2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20-6-22 05:36 编辑

《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翕翕发热之“翕翕”,是如醉酒样面色通红。如《金匮要略》曰:“翕翕发热,形如醉人。”又曰:“其面翕热如醉状。”《伤寒论》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23条“脉微缓者,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面色有热色,就是面色红。《金匮要略》原文足以说明,翕翕发热就是满面发红。翕翕,是象形词,是聚合的意思,就像鸟类收拢羽毛,翕翕发热,是形容病人面色怫郁发红如醉酒样,这是血液聚合于面,也是气上冲的表现。这是由于太阳病时辰上,人体阳气隆盛于头面。如《黄帝内经》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是中国古代先贤发现的客观规律。昼日卫气由脏出腑、由里出表,而行于阳,故三阳病多为表热、腑热。月夜卫气由表入里、由腑入脏,而行于阴,故三阴病多为表寒、脏寒。在此特举唐医易先生无热恶寒者医案一则,以证发热恶寒者,病发于阳,为病发于白昼,其人面色红;无热恶寒者,病发于阴,为病发于黑夜,其人面色不红。


唐医易先生医案一则:
2002年2曰2日。余某,女、47岁。时值腊月岁末,因数日公事繁忙催收货款,驾驶摩托车劳碌于寒风之中。是夜甚觉劳累,次日凌晨起浑身寒颤,头疼身痛,身盖三床棉被尚觉寒冷,其夫急电招我前往诊视。临床榻前见其三床丝绵被紧盖覆面,呻吟之声不绝,舌色淡、苔薄白、面色苍白唇青黯。伸手切脉手不烫一息四五至,六脉浮紧。问其何时起病,有何所苦?答谓:昨夜回家11时许,洗澡后疲惫身重,即睡觉。可凌晨1时过后越来越冷,叫其夫加被至三床仍不觉暖,继而浑身骨头疼痛。问:曾发烧喘咳出汗否?答:没有,现在只是冷得难受,浑身骨头疼得厉害,头痛到眼睛都难睁开。
于是立方:
麻黄12g 桂枝9g 杏仁9g 炙甘草3g 一剂
药后未得汗,寒颤稍减。再方:
麻黄15g 桂枝12g 杏仁9g 炙甘草3g 二剂
药后仍未出汗,症状如前,遂当机立断煎第二剂,服药后20分钟仍未有汗。细思其脉症相合何以麻黄汤不汗呢,这大半天已服了三剂麻黄汤了,大概是寒邪太重药力仍在搏斗,于是嘱给她一杯热开水以助药力。20分钟后即遍身汗浆浆,全身舒泰而愈。
可见仲圣之方,对证者可谓即日可愈。又有谓之:南方无真伤寒,大谬矣。
dbdac117c3ae601aaddb98c7a8256687.jpg






上一篇:从一个专业问题读经方心法
下一篇:身大热是太阳病表热

33

主题

1694

积分

315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20-6-21 14: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师,这个怕值得商榷。太阳病篇,有这种描述的条文,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15: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太阳病证面色为醉酒样

海豹飞船 发表于 2020-6-21 14:33
李师,这个怕值得商榷。太阳病篇,有这种描述的条文,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没有的。
...

两条就概括了。12条:脉缓,翕翕发热,汗出病瘥。192条:脉紧,翕翕如有热状,濈然汗出而解。23条:面色反有热色,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假如面色不红,则不是太阳病热证,或为体虚血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6-21 2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李老师这么说,不存在白天发病而面色不红(且血不少)的太阳病患者,也不存在晚上发病而面色红的太阳病患者,这太容易被事实打脸了……

翕翕一词与面红无关,这叫摹状叠词,翕翕发热,就是形容发热的样子,至于到底是啥样子,并无确指,但一定是形容发热的,不会转而去形容别的相关属性,如傻乎乎之乎乎,一定是形容傻的,不会转而去形容傻子的笑,慢吞吞之吞吞一定是形容慢的,不会转而形容人胖,翕翕发热一定是形容发热的,不会转而形容脸红,这类词也不能望文生义,如黑漆漆,并不是说黑得如黑色的漆一样,漆漆只是取个音。伤寒论里的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强几几,也都如此。

李老师勤于思考,却陷入这种时辰论病的歧途,越研究越扭曲事实,实在令人扼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23: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太阳病证面色为醉酒样

coorus 发表于 2020-6-21 21:02
照李老师这么说,不存在白天发病而面色不红(且血不少)的太阳病患者,也不存在晚上发病而面色红的太阳病患 ...

主题应改作“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翕翕,是象形词,是聚合的意思,就像鸟类收拢羽毛,翕翕发热,是形容病人面色怫郁发红如醉酒样,这是血液聚合于面,也是气上冲的表现。如192条“翕翕如有热状”,是水气不胜谷气的表现,也就是谷气上冲而翕翕发热。《金匮要略》“翕翕发热,形如醉人”“其面翕热如醉状”等翕字的意思,都是指病人面色怫郁发红如醉酒貌。
翕翕发热,就是满面发红如醉酒样。翕翕发热而恶寒者,一定是太阳病证,这是日节律的一般规律,是常法。但是有常就有变,不是太阳病证绝对都是翕翕发热。如少阴病证手足厥冷,也是常法,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手足反发热者,就一定不是少阴病证,如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伤寒论》有关发热的状态有两个形容词,即“翕翕”和“蒸蒸”。翕翕发热,是邪热聚合于面部,病人感觉面热,如《金匮要略》曰“其面翕热如醉状”“翕翕发热,形如醉人”,故翕翕发热是邪热在表。蒸蒸发热是邪热从里蒸发,透出表部,热气蒸腾的样子,如经曰“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蒸蒸发热为邪热在里,病人应感觉胃中热,故曰属胃也。
感谢您的反驳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23: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太阳病证面色为醉酒样

coorus 发表于 2020-6-21 21:02
照李老师这么说,不存在白天发病而面色不红(且血不少)的太阳病患者,也不存在晚上发病而面色红的太阳病患 ...

另,夜晚发热者,叫阴病,不叫阳病。夜晚发热者,会有太阳证,但不叫太阳病。假如不认可这个观点,也就争辩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23: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太阳病证面色为醉酒样

李国栋 发表于 2020-6-21 23:27
另,夜晚发热者,叫阴病,不叫阳病。夜晚发热者,会有太阳证,但不叫太阳病。假如不认可这个观点,也就争 ...

太阳病证面色发红,是一般规律,但是一般中也有特殊。如少阴病证手足逆冷是一般规律,但是也有手足反热者。如经曰:“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假如质疑:“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那么手足逆冷,吐利者,就一定死吗?也不一定,但是死的概率大。所以经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
再次感谢您的反驳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23: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太阳病证面色为醉酒样

海豹飞船 发表于 2020-6-21 14:33
李师,这个怕值得商榷。太阳病篇,有这种描述的条文,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没有的。
...

感谢商榷,一般中也有特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6-22 0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李国栋 发表于 2020-6-21 23:27
另,夜晚发热者,叫阴病,不叫阳病。夜晚发热者,会有太阳证,但不叫太阳病。假如不认可这个观点,也就争 ...

您的意思是,白天发热者属于阳病,通常脸红;夜晚发热者属于阴病,通常脸不红。而我认为并不存在这种所谓的“常法”,当然,我并无统计数字,而中医界似乎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也就是一向没把脸红作为三阳病的一个有效鉴别点,包括仲景本人。如您所举医案,不论该病人是否发热、有无脸红,只要脉浮有力而恶寒者,皆属太阳证,当时的治疗也未考虑您所谓的阴病阳病,那又何必再根据发病时辰冠以阴病阳病之名?

“翕翕”之论我当另行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6-22 1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蒸蒸一词摹状,可以形容纯一宽厚,形容上升,形容兴盛,蒸蒸的词义中并不含蒸字的任一字义,正如“从容”这样的词,与“从”无关,与“容”无关,但也有人说,从就是顺其自然,容就是包容宽大,您看,要强解也总是能强解的。蒸蒸发热,如果一定要解释,蒸蒸要么形容热的盛大,要么形容热的上升,既可以指表热,也可以指里热。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强几几也是类似的,形容一种状态达到了某种程度,并无特殊的含义。

同样地,翕翕一词也不包含翕字的任一字义,可以指失意不满、苟合、和睦、纷纭、趋附、盛大、昏暗,如果用来形容热,是说趋炎附势,宋代有诗句云“争趋热翕翕(权势),不念冷飕飕(飕飕也是翕翕一类的词,与风吹无关,不可强解)”,又云“不为热翕翕(权势),不为暖姝姝(自得)”。《伤寒论》的翕翕发热,就不可能是这种意思,而是形容热的盛大,体表是烫的;如果按翕字本义来解释翕翕,说什么像鸟合拢羽毛那样热郁在身体里,那么体表反倒不会很热了,这不是说反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8

积分

155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8
发表于 2020-6-22 12: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coorus 发表于 2020-6-22 11:52
用蒸蒸一词摹状,可以形容纯一宽厚,形容上升,形容兴盛,蒸蒸的词义中并不含蒸字的任一字义,正如“从容” ...

客观地说,李老先生讲对了一半,讲错了一半。

翕翕发热,一定是个他觉症状而非自觉症状,所谓“善诊者,察色按脉”,翕翕一词是形容热色的是正确的,但应不是“面合色赤”而是“面少赤”且是浮散于面的感觉,翕翕如言析羽吸吸,那个旗杆上漂浮的装饰性的羽毛一样,所谓“面色缘缘正赤”(这个可能比翕翕发热更红些),“怫郁在表”,“戴阳于面”都是在讲这件事。这一点李没讲错。

讲错的那一半还是被那个发病时的假说给闹的,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317条,366条等少阴戴阳之证,亦有面色赤,如果用李的理论那只能是太阳时发生的少阴证,或言少阴之反常,这样的解释是很难取信于人的。面色赤不能作为鉴别诊断阴证亦或是阳证的依据,如同“恶寒”亦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6-22 1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心宁2019 发表于 2020-6-22 12:34
客观地说,李老先生讲对了一半,讲错了一半。

翕翕发热,一定是个他觉症状而非自觉症状,所谓“善诊者, ...

翕翕是形容热,不会是形容颜色,否则就会说翕翕赤色。

这个发病时辰理论,就因为六条关于时辰的条文,推翻了整个伤寒论的体系,把伤寒论变成了一本密码书,创立者可能是五运六气的拥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6-22 1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发现帖子内容可以复制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1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20-6-22 13:23 编辑

经曰:“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是“太阳病证不罢”,也就是太阳病翕翕发热者,为面色缘缘正赤。唐医易先生麻黄汤证病案,是病发于阴,病人面色苍白,无热恶寒,六脉浮紧,也是太阳证,但不是太阳病太阳证,而是少阴病太阳证。
366条“下利清谷,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手足)微厥”,是阳气欲胜阴邪的表现,所以“必郁冒汗出而解”。面少赤,是其面戴阳,也就是面戴阳气温和之色,这和317条通脉四逆汤证“其人面色赤”不同。通脉四逆汤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的表现。两者脉证截然不同,一为脉沉迟、身微热、手足微厥、面少赤;一为脉微欲绝、身热、手足厥逆、面色赤。虽然两者同为下利清谷,但是病机截然不同。下利清谷、面少赤、手足微厥、脉沉迟者、是阳气欲胜出,其病必解的表现;下利清谷、面色赤、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是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的表现。后世把阴盛格阳之“面色赤”亦称为其面戴阳,违背了经义。因为阳气为温和之气,应为面少赤,而面色赤者,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温和之色。
少阴病“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就是反常现象。假如不是反常现象,经文也不会说“反不恶寒”。少阴病常规表现是手足厥冷,面色苍白。知常,就能知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1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翕翕发热”,就是“缘缘面赤”,也就是“其面翕热如醉状”。翕,是程度副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8

积分

155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8
发表于 2020-6-22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翕翕发热为面色如醉酒样

coorus 发表于 2020-6-22 12:53
翕翕是形容热,不会是形容颜色,否则就会说翕翕赤色。

这个发病时辰理论,就因为六条关于时辰的条文,推 ...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者边饰也,李先生说缘缘正赤就是翕翕发热,应该不错,程度不同罢了,当然是“面色”赤的程度,经文已明言之。

317,366条不论如何不同皆少阴证而现面赤之证也,而面色赤既然是太阳病的证候,那就得给出合理的解释了,重点在这里,所以我说只能解释成太阳时发病的少阴证,按照李的理论只能这样解释,如此面色赤便成了太阳时发病的依据,如此可信吗?

“六经”并不神秘,非经络之词,亦非脏腑之义,唯与证相应罢了,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16: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阴病,是少阴时辰上发病。少阴时辰上发病者,不能说成是太阳病少阴证。
其面戴阳是厥阴病。少阴病没有其面戴阳,因为少阴病时辰,阳气深藏五脏。厥阴病时辰,阳气欲升,所以厥阴病有其面戴阳。
“六病”并不神秘,只是发病时辰之日节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体的影响而已。否则,仲景也不会称呼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病为太阳病。如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在太阳时辰上发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太阳病温病。同理,在太阳时辰上发病,中暍(暑)者,为太阳中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46 , Processed in 0.07829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