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没有什么”方证对应派”。 其次,经方医学有广义、狭义之别。今之所通渭之“经方医学”即为伤寒学。 再次,方证对应,非仅伤寒学辨治之要,亦为中医学辨治之所重。 复次,方证对应仅为辨治用方之一法,盖属入门初法,尚有其他辨治用方之多法,尤须深究。 最后,容先生的问题真的是不容易回答。以下是我在大学讲课时的相关于此问题的提纲(亦已录于拙著中),简要略言中医诊疗程序及思路,简约欠详,大非周全,亦或有遗漏,仅供参考。 中医证治十五辨 一、病、因、机、性、位、人、证、势、度、向、境、方、药、转、调。 二、病(疾病--即病、既病),因(因由。内因、外因、本因。异质性--倾向性。),机(机理),性(性质-阴阳、寒热、虚实),位(层位--表里、三焦、气血、脏腑、经络),人(体质),证(证候--症状、体征、病因、病性、病位、体质之综合判断),势(缓急情势),度(轻重程度),向(病之趋向,医者之预见),境(环境--天地时),方(处方),药(遣药),转(转归),调(调整、调和、使相对平衡)。 三、总结:知病否,查病因,析病机,断病性,定病位,详病人,辨病证,观病势,测病度,预病向,察病境,精处方,适遣药,善病转,宜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