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579|回复: 2

[资料]田宗汉治疗痰饮十一法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8-1-23 2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陈重阳 张荔

    清末湖北名医田宗汉,根据多年观察,发现与痰饮有关的疾病,临床上比比皆是。乃上禀医经之旨,广搜百家之言,盖以己验有效之方,编成《医寄痰饮治效方》一书。田氏所谓的痰饮,既包括仲景《金匮》中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水饮病,亦包括因痰致病,因病致痰,以及与痰饮有关之病证、症状、病机、治疗等内容。现将田氏治疗痰饮十一法介绍如下:

  1 调理脾肺,通利三焦法

  方药:白术半夏枳壳汤(生白术、姜半夏、炒枳壳)。

  本方为脾肺痰饮诸证而设。古今治痰之方甚多,但从“调理脾肺、通利三焦”立法遣方者较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为治痰之基础方,虽能调理脾肺、燥湿化痰,但通利三焦之力不足。《医学心悟》之半夏白术天麻汤,亦可调理脾肺,但其偏重化痰熄风。痰饮为病,始于津气。脾肺散津,斡旋气机,若脾肺失调,则津气凝聚而生痰饮。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积,聚成痰饮泛滥为患。故田氏立是法于卷首,拟“白术半夏枳壳汤”,取其探本求源之治。是方药虽三味,但以白术调理脾土,运津液则痰无从生;半夏辛开苦降,斡旋脾肺气机,使痰饮无停留之所;更藉枳壳佐白术、半夏,使已蓄之痰假手少阳三道而出。方后详列加减诸法一十四条,可谓治法周全,诚为治痰之圭臬。

  2 温肺逐寒,和中导饮法

  方药:止咳丸(干姜、细辛、甘草、茯苓、人参、桂枝、大枣)。

  是法为素有痰饮,遇风寒害肺,寒饮触发,咳

  
        唾痰涎之证而立。“治痰宜温”,自《金匮》肇始,沿用千载,田氏则更有发挥。所拟止咳丸并非单纯止咳之剂,意在温肺散寒、和中导饮,与仲师之“小青龙汤”有异曲同功之妙。纵观全方,配伍巧妙,方中干姜、细辛温肺逐寒;甘草,茯苓和中导饮;人参补气;大枣和营;更以桂枝辛甘气温,以通壳内络外之阳气,是为全方之枢纽,使诸药尽得其用,寒饮得化,气机得复,咳痰自瘥。

  3 涌吐法

  方药:茶子煎(茶子)

  以吐法治痰,代不乏见。诸如瓜蒂散、参芦饮等皆是。田氏认为,痰阻胸膈,多为气机失降,郁而化热,浊气上逆,治当以苦寒之品。因“苦能降逆,寒能却热,清能除浊”,因立茶子煎。茶子,味苦寒,有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本草纲目》)。”古人用茶子治哮喘、咳嗽等证不乏其例。《圣惠方》以茶子、百合等分为末蜜丸,治上气喘急、时有咳嗽之证。《本草纲目》引《经验良方》用糯米泔磨茶子,滴入鼻中治大人小儿喘嗽齄 合。田氏则以一味茶子煎汤取吐,治老结顽痰之痰哮及小儿盐。盖亦《内经》所谓“在其上者,引而越之”之旨。且苦寒气清之茶子,具清热除浊之功,饱饮则清气满腹,浊痰自无容留之所。然虚寒者,非其所宜。

  4 养液弭痰法

  方药:参术石萎半甘汤(人参 白术 石斛 萎蕤 半夏 甘草)。

  是法为痰饮证经涌吐后津伤气虚证而立。田氏认为,一吐之后,津液大伤,脾胃气虚,虽旧停之痰已出,不日必新痰再伏,而成窠囊之患。故在吐痰之后,续进是方调理脾胃,补益津气,以固中焦斡旋之机。然炉烟虽熄,恐灰中有火,故又益诸弭痰之品,一以尽其宿痰,一以防其微渐,面面俱顾,故有良效。

  5 泄热清肺法

  方药:蕺菜煎(鱼腥草)

  对热与血结、痰浊壅肺而病肺痈者,虽有仲师之桔梗汤、苇茎汤等可取用。但这些方药,或失之峻猛,或失之杂合,不如就地取材,简易效廉。故田氏以蕺菜一握,水煎,如茶频频饮之,治疗肺痈痰热症,屡获良效。

  6 豁痰清宫,益气安神法

  方药:醒心丹(茯神 龙齿 菖蒲 远志 人参 白术 丹砂)。

  该方为精神恍惚,如痴如醉,语言错乱,或哭或歌,甚则似狂不知秽洁,积月累年不愈之癫疾(俗曰心疯)而设。癫疾的致病因素很多,但不外阴阳失调,情志抑郁,气血凝滞,痰气上扰及先天禀赋等方面。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临床上亦多从痰论治。《丹溪心法*癫狂篇》说:“癫属阴,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田氏以茯神、龙齿、菖蒲、远志豁痰清宫;人参、白术、丹砂益气安神,并能开郁利窍,不使迷惑。故冠名“醒心丹”。

  7 育阴潜阳,豢龙定风法

  方药:潜龙汤(煅龙齿 制龟板 淡菜 炙甘草 白芍 阿胶 鸡子黄)。

  此法主要针对阴虚(肝肾阴虚)痰实之证,经逐痰涎治标之后而设的求本之治。田氏认为“人身之风气藏于肝,龙气藏于肾,肾虚则龙火易升,肝虚则风木易动。肝虚则精滞,留结为痰,聚为窠囊,一遇龙升风动则随之上逆,壅蔽清窍,上盛而下虚。”故治疗上宜先逐痰涎以治标,用“单茗饮(新嫩茶芽一两煎汤)”饱饮,令清气满腹,浊邪无所容,自尔涌之而去。痰涎既去,当滋养肝肾以治本。用育阴潜阳之“潜龙汤”豢龙定风则肝肾宁谧矣。

  8 息风泻火,涤痰清神法

  方药:莲薏煎(莲子心 郁金 连翘 淡竹叶 灯心草 赤茯苓 瓜蒌实)

  此法为痰火扰心之证而设。痰火交炽,上窜清窍,扰乱心神。症见卒神昏,手痉,喜笑不休,寸口脉滑。治疗上不能株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一端。故田氏立“莲薏煎”息风泻火,涤痰清神。方中以莲薏(莲子心)为君,统郁金、连翘、灯心、竹叶、赤茯苓等径走心经,息风泻火;瓜蒌实润涤热痰,诸药合用使神清而病愈。

  9 益气补血,降火涤痰法

  方药:甘麦大枣参地瓜蒌汤(甘草 小麦 干地黄 大枣 人参 瓜蒌实)

  是方为《金匮》之“甘草小麦大枣汤”加味而成。甘草小麦大枣汤治妇人脏躁、妄自悲伤啼哭者,乃神志躁扰不宁之证。多因情志久抑,思虑过度,耗伤营血所致。田氏认为“悲哭,肺病也,……脏躁,则心阳独亢于上,痰邪乘之上逆,肺金既受火刑,又为痰逼,郁抑之极,所以志乱而声发。”故以甘草小麦大枣汤加人参补五脏,定精神,安魂魄;地黄和中清热,养血益阴;瓜蒌实润燥降火涤痰,诸药共成益气补血,降火涤痰之功。

  10 升清降浊,理气化痰法

  方药:疏中丸(制半夏 人参 白术 升麻 银柴胡 猪苓 化橘红 泽泻)

  此方主治呕利后,心中痞塞,按之满闷者。痞塞满闷,皆不通之象。所以不通者,脾胃之升降失职,浊阴之气填塞胸腹耳。田氏认为“脾之清气不升而下溜,胃之浊气不降而上逆。逆则阴气满腹,痰饮聚于胸中,而痞塞满闷之病成矣。”故立疏中丸。主以升麻柴胡从九地之下,升清于上;猪苓泽泻从九天之上,降浊于下;清升浊降,痞塞自开,转否为泰。无疑是在《伤寒论》治痞证基础上新的发挥。

  11 温中补土、行气导痰法

  方药:新制理中散(人参 生白术 茯苓 枳实 干姜 陈皮 甘草 砂仁)

  理中丸(汤)为仲师所创,为脾胃虚寒之证而设。后世医家更有发挥,本方即“枳实理中丸”加陈皮、砂仁而成,并改“丸、汤”为散,故名“新制理中散”。

  是方为中虚不能运化饮食,致与痰气相博,而为心下痞鞴 更,按之则痛之证而设。本方之“心下痞鞴更,按之则痛”证类伤寒结胸,然病机迥异。伤寒结胸多因医者误下,或不经误下而痰热互结于中焦。故轻者则有小陷胸汤证;重则有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之大陷胸证。治疗均以祛邪攻下为主。本方证乃中焦亏虚,痰食相结而见“心下痞鞴 更,按之则痛”,症似属实,其机乃虚。故以人参益胃,白术健脾,甘草和中、干姜散寒,茯苓导邪,枳实通壅,砂仁、陈皮行气导痰以治之,虽有坚积亦自化。切勿妄用攻伐,更伤中和,而犯虚虚之敝。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第1卷 治法与方药




上一篇:辩“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误
下一篇:[推荐]我对伤寒与温病的看法

57

主题

2858

积分

96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通过努力成为像大冢敬

Rank: 8Rank: 8

积分
2858
QQ
发表于 2013-4-27 18: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药、用针都是一样最后的归宿,一般都是越用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积分

12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15-8-6 18: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高手回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7:51 , Processed in 0.37540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